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6313发布日期:2021-12-01 11:3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其作为一种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运作的“自动开关”,能在电路中起到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
3.其中,由于现有继电器中衔铁部件的外表面与固定板的外表面之间为面接触,所以,在继电器工作的过程中,衔铁部件的转动需要克服因衔铁部件与固定板的面接触所带来的较大的接触摩擦,所以,衔铁部件转动阻力较大,这不仅影响继电器的工作效率,还会加大衔铁部件的外表面与固定板的外表面的磨损,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该继电器能大大减小衔铁部件在转动时的接触摩擦,从而能减小衔铁部件的工作阻力,进而能提高继电器的工作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包括固定板、衔铁部件和线圈;所述衔铁部件以凸出其外表面的转轴为轴心,受线圈控制进行旋转进而驱动继电器的输出端导通或断开,所述固定板设有供所述转轴穿过的轴孔,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嵌入所述轴孔内,且所述衔铁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之间为线接触或点接触。
6.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朝向衔铁部件的外表面设有凸出该外表面的接触部,由该接触部来与所述衔铁部件的外表面抵接从而实现所述线接触或点接触。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为设于所述轴孔外周的环状凸起。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为间隔布置在所述轴孔外周的多个点状凸起。更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点状凸起等间距布置于所述轴孔的外周。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为间隔布置在所述轴孔外周的多个弧状凸起。更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弧状凸起等间距布置于所述轴孔的外周。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一体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
11.优选地,所述轴孔的靠近衔铁部件一侧的内周壁设有向轴孔外周倾斜的扩口,以降低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端部的扩口的接触摩擦,以进一步降低衔铁部件与固定板的接触摩擦。
12.优选地,所述的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还包括供转轴的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衔铁部件的远离固定板一侧的外表面之间也为线接触或点接触;所述固定板、衔铁部件和线圈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空腔中。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4.与现有继电器中衔铁部件与固定板的外表面为面接触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低摩擦
的继电器中,将衔铁部件的外表面与固定板的外表面之间设置为线接触或点接触;如此,大大降低了衔铁部件的外表面与固定板的外表面的接触面积,这样,在衔铁部件转动的过程中,能有效减小衔铁部件的外表面与固定板的外表面的接触摩擦,从而大大减小衔铁部件转动时的工作阻力,进而能提高继电器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降低衔铁部件与固定板之间的摩擦损耗,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是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去除外壳体一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中衔铁部件与固定板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号说明:1衔铁部件;11转轴;2固定板;21轴孔;211扩口;22接触部;3线圈;4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本实施例的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参照图1,包括衔铁部件1、线圈3和固定板2;其中,衔铁部件1以凸出其外表面的转轴11为轴心,且衔铁部件1受线圈3控制进行旋转进而驱动继电器的输出端导通或断开,以使继电器进行正常工作。该继电器的上述工作机理均可参照现有技术,故此不进行详述。
21.其中,参照图2,固定板2设有供转轴11的一端穿过的轴孔21,转轴11一端可转动地嵌入轴孔21内,且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外表面之间为线接触或点接触;与现有继电器中衔铁部件的外表面与固定板的外表面为面接触相比,在该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中,将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外表面设置为线接触或点接触;如此,大大降低了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外表面的接触面积,这样,在衔铁部件1转动的过程中,能有效减小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外表面的接触摩擦,从而大大减小衔铁部件1转动时的工作阻力,进而能提高继电器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衔铁部件1与固定板2之间的摩擦损耗,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22.为实现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外表面的线接触或点接触,在固定板2的朝向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设置凸出该外表面的接触部22。具体地,接触部22一体连接于固定板2的外表面,以使固定板2的结构更稳定。
23.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2为设于轴孔21外周的环状凸起,由该环状凸起来与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抵接从而实现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外表面的线接触。
24.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接触部22改为间隔布置在轴孔21外周的多个弧状凸起,由该弧状凸起来与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抵接从而实现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外表面的线接触。更优选为,多个弧状凸起等间距的布置于轴孔21的外周。
25.亦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接触部22改为间隔布置在轴孔21外周的多个点状凸起,由该点状凸起来与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抵接从而实现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
外表面的点接触。更优选为,多个点状凸起等间距的布置于轴孔21的外周。当然,该接触部22还可设置为能与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实现线接触或点接触的其他结构。相比多个弧状凸起或多个点状凸起,本实施例以设于轴孔21外周的环状凸起作为接触部22,不仅能减少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与固定板2的外表面的接触摩擦,还不会过于加大接触部22的加工工序,且该环状凸起与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的抵接更平稳。
26.参照图2

3,轴孔21的靠近衔铁部件1一侧的内周壁设有向轴孔21外周倾斜的扩口211,这样,轴孔21端部的扩口211的直径明显大于转轴11的直径,以进一步降低转轴11与轴孔21端部的扩口211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衔铁部件1与固定板2的接触摩擦,进而进一步减小衔铁部件1转动时的工作阻力,以提高继电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27.此外,本实施例的一种低接触摩擦的继电器,还包括外壳体4,固定板2、衔铁部件1和线圈3均安装于外壳体4的内部空腔中,且转轴11的远离固定板2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体4的内表面,外壳体4的内表面与衔铁部件1的远离固定板2一侧的外表面之间也为线接触或点接触,以进一步减少外壳体4与衔铁部件1之间的接触摩擦、以及衔铁部件1转动时的工作阻力。具体地,外壳体4的内表面与衔铁部件1的外表面之间实现线接触或点接触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固定板2的接触部22进行设置,故此不再赘述。
28.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