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插入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5148发布日期:2021-11-03 19:4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定的插入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插入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2.断路器用来连接一定范围的内部电路和外部电路,其作用相当于总开关,断路器的的基本结构包括两部分,即接线端子与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接线端子可以连通或者断开电路。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可分为板前接线、板后接线和插入式接线端子,采用插入式接线端子的断路器,省略了原有一般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内所必须的隔离器,提高了使用的经济性,同时给操作与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增加了安全性、可靠性。
3.现有的接线端子包括插接配合的静接线端子组件及动接线端子组件,其中,动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插针型骨架以及将多个插针型骨架夹固在一起的夹板,插针型骨架上通过锁紧螺丝安装有动导电片,静接线端子组件包多个并排设置的静端子骨架以及将多个静端子骨架夹固在一起的夹固支座,静端子骨架上通过压紧螺丝安装有静导电片,外接导线与压紧螺丝配合连接实现与静导电片的电连接。该接线端子在后期维护操作的过程中,常常在旋松压紧螺丝时,压紧螺丝会脱落,甚至部分掉在地上的压紧螺丝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给维护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插入式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能够在旋松压紧螺丝时避免压紧螺丝脱落,便于产品前期的接线以及后期的维护操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稳定的插入式接线端子,包括插接配合的静接线端子组件及动接线端子组件,所述动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插针型骨架以及将多个插针型骨架夹固在一起的夹板,插针型骨架上通过锁紧螺丝安装有动导电片,静接线端子组件包多个并排设置的静端子骨架以及将多个静端子骨架夹固在一起的夹固支座,静端子骨架上通过压紧螺丝安装有静导电片,外接导线与压紧螺丝配合连接实现与静导电片的电连接;还包括压紧片,所述压紧片设置在静导电片上方,所述压紧螺丝依次贯穿压紧片及静导电片并旋入对应的静端子骨架中;所述静端子骨架的一侧设有隔板,相邻两个静端子骨架的隔板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压紧片和压紧螺丝设置在安装腔中,安装腔的内壁上设有对压紧片构成上行程限位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呈u形结构,限位筋底面到静导电片上端面的距离小于压紧螺丝螺杆部的长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静端子骨架的安装腔内壁上设置呈u形结构的限位筋,该限位筋底面到静导电片上端面的距离小于压紧螺丝螺杆部的长度,使得旋松压紧螺丝进行接线操作时,限位筋对压紧片构成上行程限位,避免压紧螺丝和压紧片脱落,具有结构稳
定的优点,便于产品前期的接线以及后期的维护操作。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筋包括设置在同一水平面高度上的第一纵筋部、横筋部及第二纵筋部,所述第一纵筋部内端和横筋部的右端相连,所述横筋部设置在对应安装腔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纵筋部和第二纵筋部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静端子骨架的隔板上,所述第一纵筋部、横筋部及第二纵筋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加工十分方便,利于大批量生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筋部的左端与第二纵筋部的内端之间设有隔断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组装时横筋部与第二纵筋部产生干涉,利于组装操作。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纵筋部的外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向筋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压紧片起到导向作用,使其在压紧螺丝旋紧和旋松过程中运动更加稳定。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纵筋部、横筋部以及导向筋部为一体式结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省去了单独对三者进行位置定位的工序,大大方便了加工操作。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静端子骨架以及设置在多个静端子骨架两侧的夹固支座上穿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两个锁紧螺母分别抵在对应夹固支座的外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实现多个静端子骨架和夹固支座的连接,操作十分方便,并且安装十分牢固。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螺母与对应的夹固支座之间由内至外依次夹设有垫片及弹簧垫圈,垫片及弹簧垫圈均套设在螺柱外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锁紧螺母起到防脱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静接线端子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固支座上铆接有定位轴套,所述夹板的侧部设有与对应定位轴套构成插接配合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下端设有呈下小上大的锥形导向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动接线端子组件与静接线端子组件插接配合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实现二者的精准配合。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柱上设有呈周向设置在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端抵在夹板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导柱的抗弯强度,使其保持笔直,在保证具有良好导向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俯视图;
26.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静接线端子组件;2、动接线端子组件;3、插针型骨架;4、夹板;5、锁紧螺丝;6、动导电片;7、静端子骨架;8、夹固支座;9、压紧螺丝;10、静导电片;11、压紧片;12、隔板;13、安装腔;14、限位筋;15、第一纵筋部;16、横筋部;17、第二纵筋部;18、隔断部;19、导向筋部;20、螺柱;21、锁紧螺母;22、垫片;23、弹簧垫圈;24、定位轴套;25、导柱;26、锥形导向部;2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结构稳定的插入式接线端子,包括插接配合的静接线端子组件1及动接线端子组件2,所述动接线端子组件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插针型骨架3以及将多个插针型骨架3夹固在一起的夹板4,插针型骨架3上通过锁紧螺丝5安装有动导电片6,静接线端子组件1包多个并排设置的静端子骨架7以及将多个静端子骨架7夹固在一起的夹固支座8,静端子骨架7上通过压紧螺丝9安装有静导电片10,外接导线与压紧螺丝9配合连接实现与静导电片10的电连接;该接线端子还包括压紧片11,所述压紧片11设置在静导电片10上方,所述压紧螺丝9依次贯穿压紧片11及静导电片10并旋入对应的静端子骨架7中,接线时,旋紧压紧螺丝9,压紧螺丝9带动压紧片11将导线端部紧紧压在静导电片10上;所述静端子骨架7的一侧设有隔板12,隔板12能够增加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提升该接线端子使用的安全性,隔板12与静端子骨架7为一体式结构,相邻两个静端子骨架7的隔板12之间形成安装腔13,所述压紧片11和压紧螺丝9设置在安装腔13中,安装腔13的内壁上设有对压紧片11构成上行程限位的限位筋14,所述限位筋14呈u形结构,限位筋14底面到静导电片10上端面的距离小于压紧螺丝9螺杆部的长度。通过上述结构,在旋松压紧螺丝9进行接线操作时,限位筋14对压紧片11构成上行程限位,避免压紧螺丝9和压紧片11脱落,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便于产品前期的接线以及后期的维护操作。
31.如附图2所示,所述限位筋14包括设置在同一水平面高度上的第一纵筋部15、横筋部16及第二纵筋部17,所述第一纵筋部15内端和横筋部16的右端相连,所述横筋部16设置在对应安装腔13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纵筋部15和第二纵筋部17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静端子骨架7的隔板12上,所述第一纵筋部15、横筋部16及第二纵筋部17。该设计结构简单,加工十分方便,利于大批量生产。
32.如附图2所示,所述横筋部16的左端与第二纵筋部17的内端之间设有隔断部18,即空的部位,该设计能够避免组装时横筋部16与第二纵筋部17产生干涉,利于组装操作。
33.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纵筋部15的外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向筋部19,导向筋部19能够对压紧片11起到导向作用,使其在压紧螺丝9旋紧和旋松过程中运动更加稳定。
34.其中,所述第一纵筋部15、横筋部16以及导向筋部19为一体式结构,该设计省去了单独对三者进行位置定位的工序,大大方便了加工操作。
35.如附图1所示,多个静端子骨架7以及设置在多个静端子骨架7两侧的夹固支座8上
穿设有螺柱20,所述螺柱20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21,两个锁紧螺母21分别抵在对应夹固支座8的外侧,该螺柱20和锁紧螺母21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只需旋紧两端的螺母便能够快速实现多个静端子骨架7和夹固支座8的连接,操作十分方便,并且安装十分牢固。
36.如附图1所示,所述锁紧螺母21与对应的夹固支座8之间由内至外依次夹设有垫片22及弹簧垫圈23,垫片22及弹簧垫圈23均套设在螺柱20外周。该设计能够对锁紧螺母21起到防脱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静接线端子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7.如附图1所示,所述夹固支座8上铆接有定位轴套24,所述夹板4的侧部设有与对应定位轴套24构成插接配合的导柱25,所述导柱25的下端设有呈下小上大的锥形导向部26,所述导柱25与对应的定位轴套24间隙配合。该设计能够在动接线端子组件2与静接线端子组件1插接配合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实现二者的精准配合。
38.如附图5所示,所述导柱25上设有呈周向设置在加强筋27,所述加强筋27的上端抵在夹板4上。该设计能够提升导柱25的抗弯强度,使其保持笔直,在保证具有良好导向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其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