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手势操作的移动设备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3290发布日期:2021-12-11 11:3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手势操作的移动设备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手势操作的移动设备数据线。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生活的到来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人机交互(hci),以便更加方便的控制智能设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手势识别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不少研究人员的喜爱,现有的手势识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和游戏机等等中。
3.将手势识别应用至数据线中,可以实现通过数据线外接智能设备,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在使用时,手势识别功能处于数据线接头位置,往往会遇到稳定性和使用时间过长产生的散热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手势操作的移动设备数据线,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5.一种便于手势操作的移动设备数据线,包括数据线主体、数据线接头和设于所述数据线接头外的外壳,所述数据线接头包括输出端、输入端、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数据线主体穿过所述外壳连接在所述数据线接头的输入端上,所述收发模块包括1个发射雷达短波的发射模块和4个接收雷达短波反射信号的接收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混频器和ai芯片,所述外壳的内侧端面对应所述数据线接头的边缘位置设有空气腔室,所述空气腔室靠近所述数据接头的一侧设有软壁层,所述软壁层中部设有衔接凹槽,所述数据线接头的两侧衔接在所述衔接凹槽内。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壳盖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扣接部,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壳盖上的所述扣接部的位置设有扣接槽,所述壳盖通过所述扣接部扣接在所述扣接槽中和所述壳体连接固定。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壳盖上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形状大小和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形状大小一致。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的前端对应所述数据线接头的输出端设有开口,所述输出端设置在所述数据线接头的前端,所述输入端设置在所述数据线接头的后端、且和所述数据线主体的一端连接。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接收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发射模块的上方、下方、左侧和右侧,所述混频器和ai芯片设置在所述发射模块的上方。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可以对使用者的手势进行识别,将识别后的指令通过所述数据线接头的输出端传递至连接
的设备中实现人机互动,所述外壳的内侧端面对应所述数据线接头的边缘位置设有空气腔室,所述空气腔室可以在所述数据线接头受到碰撞时保持内部的稳定结构,不会影响收发模块的发射和接收效果,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可以更好的对数据线接头拆装维护和维修,保持收发模块的发射和接收在最佳的实用效果,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壳盖上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可以保持所述数据线接头内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使得所述数据线接头不会在工作时间过长后发热影响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接头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盖正面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盖侧面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前端结构示意图。
16.其中:数据线主体1、数据线接头2、外壳3、壳体301、壳盖302、扣接部303、扣接槽304、输出端4、输入端5、收发模块6、发射模块601、接收模块602、处理模块7、混频器701、ai芯片702、空气腔室8、软壁层801、衔接凹槽802、第一通风口9、第二通风口10、开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便于手势操作的移动设备数据线,包括数据线主体1、数据线接头2和设于所述数据线接头2外的外壳3,所述数据线接头2包括输出端4、输入端5、收发模块6和处理模块7,所述数据线主体1穿过所述外壳3连接在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输入端5上,所述收发模块6包括1个发射雷达短波的发射模块601和4个接收雷达短波反射信号的接收模块602,所述处理模块7包括混频器701和ai芯片702,所述外壳3的内侧端面对应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边缘位置设有空气腔室8,所述空气腔室8靠近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一侧设有软壁层801,所述软壁层801中部设有衔接凹槽802,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两侧衔接在所述衔接凹槽802内。
20.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3包括壳体301和壳盖302,所述壳盖302设置在所述壳体301的底端,所述壳盖30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扣接部303,所述壳体301对应所述壳盖302上的所述扣接部303的位置设有扣接槽304,所述壳盖302通过所述扣接部303扣接在所述扣接槽304中和所述壳体301连接固定。
21.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301的前端设有第一通风口9,所述壳盖302上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9的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口10,所述第一通风口9的形状大小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0的形状大小一致。
22.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3的前端对应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输出端4设有开口11,所述输出端4设置在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前端,所述输入端5设置在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后端、且和所述数据线主体1的一端连接。
23.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模块602分别设置于所述发射模块601的上方、下方、左侧和右侧,所述混频器701和ai芯片702设置在所述发射模块601的上方。
24.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线接头2包括输出端4、输入端5、收发模块6和处理模块7,所述收发模块6包括1个发射雷达短波的发射模块601和4个接收雷达短波反射信号的接收模块602,所述处理模块7包括混频器701和ai芯片702,在使用时,将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所述输出端4连接在只能设备上,使用者通过晃动特定的手势,反弹所述发射模块601发射的雷达短波到所述接收模块602上,所述接收模块602将反射回的雷达短波传递至所述混频器701,所述混频器701和所述ai芯片702将反射回的雷达短波信号识别转换为最终指令通过所述输出端4传递至智能设备中,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25.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所述外壳3包括壳体301和壳盖302,所述壳盖30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扣接部303,所述壳体301对应所述壳盖302上的所述扣接部303的位置设有扣接槽304,所述壳盖302通过所述扣接部303扣接在所述扣接槽304中和所述壳体301连接固定,具有方便易拆卸的特点,同时组装也更加方便,进行检修维护时不需要使用拆卸工具既可拆下外壳3,也可以表面拆卸工具对所述数据线接头2造成损坏。
2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壳3的内侧端面对应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边缘位置设有空气腔室8,所述空气腔室8具有缓冲抗震的功能,可以在所述数据线接头2受到外部撞击时保持内部结构的稳定,所述空气腔室8靠近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一侧设有软壁层801,所述软壁层801可以吸收外部撞击传递的力,达到缓冲保护的目的,所述软壁层801中部设有衔接凹槽802,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两侧衔接在所述衔接凹槽802内,通过将所述数据线接头2的两侧直接插设在所述衔接凹槽802内,既可以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也具有更方便拆卸的效果。
2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301的前端设有第一通风口9,所述壳盖302上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口9的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口10,所述第一通风口9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0位置相对的设置在所述外壳3的前端和后端,形成独立的一条风道,在使用时可以降低所述数据线接头2运行时产生的温度,保持良好的恒温运行环境,减少对所述数据线接头2功能的影响。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4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