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覆膜、电池组件以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0704发布日期:2021-12-15 13:0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覆膜、电池组件以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覆膜、电池组件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池包覆膜是设置在电池的膜片,用于将电池固定至电池仓,使电池在跌落时,不会掉出主机仓。
3.现有的包覆膜两面涂有双面胶,分别粘接电池和电池仓。当需要维修电池将电池从电池仓内取出时,电池表面会有残胶,并且电池的表面容易被胶带拉扯变形、破损,甚至会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覆膜、电池组件和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包覆膜在拆卸电池的过程中电池表面容易被胶带拉扯变形、破损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覆膜,所述电池包覆膜包括朝向所述电池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6.所述电池包覆膜包裹在电池周圈并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电池包覆膜的内表面与所述电池接触的区域,不涂胶或至少一部分涂有弱胶;
7.所述电池包覆膜上还设置有易撕线,用于拆卸电池时沿所述易撕线将所述电池包覆膜撕裂。
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覆膜的外表面至少部分涂有强胶,所述强胶的剥离力大于弱胶。
9.进一步地,当所述电池包覆膜的内表面与所述电池接触的区域至少一部分涂有弱胶时,所述弱胶的厚度小于所述强胶的厚度。
10.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覆膜包括撕拉部和主体部,所述撕拉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所述易撕线,所述撕拉部至少有一拉手。
11.进一步地,所述易撕线的数量为2。
12.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电池包覆膜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13.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有粘接剂。
14.进一步地,所述易撕线包括压痕、邮票孔或虚线孔中的至少一种。
15.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池包覆膜;
16.所述电池包括朝向所述电池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17.所述电池仓和朝向所述电池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强胶;
18.所述易撕线或撕拉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电池包覆膜上。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
2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池仓,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
电池仓内。
21.本技术上述电池包覆膜,在内表面不涂胶或涂弱胶,并设有易撕线,当需要拆卸电池时,沿易撕线将电池包覆膜撕断,由于电池包覆膜的内表面不涂胶或者涂有弱胶,电池可以很容易与电池包覆膜剥离,从而将电池从电池仓中取出。电池不会因为拆卸过程中的拉扯出现形变和损坏,表面也不会有残胶。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池包覆膜的展开图;
2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池包覆膜在电子装置中的组装图;
2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池包覆膜缠绕电池后的主视图。
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7.电池包覆膜
ꢀꢀꢀꢀꢀꢀꢀꢀꢀꢀꢀꢀ128.内表面
ꢀꢀꢀꢀꢀꢀꢀꢀꢀꢀꢀꢀꢀꢀꢀꢀ
a
29.外表面
ꢀꢀꢀꢀꢀꢀꢀꢀꢀꢀꢀꢀꢀꢀꢀꢀ
b
30.强胶
ꢀꢀꢀꢀꢀꢀꢀꢀꢀꢀꢀꢀꢀꢀꢀꢀꢀꢀ
11
31.易撕线
ꢀꢀꢀꢀꢀꢀꢀꢀꢀꢀꢀꢀꢀꢀꢀꢀ
12
32.拉手
ꢀꢀꢀꢀꢀꢀꢀꢀꢀꢀꢀꢀꢀꢀꢀꢀꢀꢀ
13
33.撕拉部
ꢀꢀꢀꢀꢀꢀꢀꢀꢀꢀꢀꢀꢀꢀꢀꢀ
14
34.主体部
ꢀꢀꢀꢀꢀꢀꢀꢀꢀꢀꢀꢀꢀꢀꢀꢀ
15
35.第一端部
ꢀꢀꢀꢀꢀꢀꢀꢀꢀꢀꢀꢀꢀꢀ
151
36.第二端部
ꢀꢀꢀꢀꢀꢀꢀꢀꢀꢀꢀꢀꢀꢀ
152
37.第一缠绕部
ꢀꢀꢀꢀꢀꢀꢀꢀꢀꢀꢀꢀ
153
38.第二缠绕部
ꢀꢀꢀꢀꢀꢀꢀꢀꢀꢀꢀꢀ
154
39.第三缠绕部
ꢀꢀꢀꢀꢀꢀꢀꢀꢀꢀꢀꢀ
155
40.胶粘剂
ꢀꢀꢀꢀꢀꢀꢀꢀꢀꢀꢀꢀꢀꢀꢀꢀ
16
41.电池
ꢀꢀꢀꢀꢀꢀꢀꢀꢀꢀꢀꢀꢀꢀꢀꢀꢀꢀ242.第一表面
ꢀꢀꢀꢀꢀꢀꢀꢀꢀꢀꢀꢀꢀꢀ
21
43.第二表面
ꢀꢀꢀꢀꢀꢀꢀꢀꢀꢀꢀꢀꢀꢀ
22
44.第一侧面
ꢀꢀꢀꢀꢀꢀꢀꢀꢀꢀꢀꢀꢀꢀ
23
45.第二侧面
ꢀꢀꢀꢀꢀꢀꢀꢀꢀꢀꢀꢀꢀꢀ
24
46.电池仓
ꢀꢀꢀꢀꢀꢀꢀꢀꢀꢀꢀꢀꢀꢀꢀꢀ347.第一界线标识
ꢀꢀꢀꢀꢀꢀꢀꢀꢀꢀ
l1
48.第二界线标识
ꢀꢀꢀꢀꢀꢀꢀꢀꢀꢀ
l2
49.第三界线标识
ꢀꢀꢀꢀꢀꢀꢀꢀꢀꢀ
l3
50.第四界线标识
ꢀꢀꢀꢀꢀꢀꢀꢀꢀꢀ
l4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电池包覆膜实施例,其在电池以及电子装置中的具体应用如图2所示。电池包覆膜1缠绕在电池2周圈并形成环状结构并将电池2包覆,为了描述方便,对电池2的被包覆面进行定义,具体地,电池2包括朝向电池仓3的第一表面21、与第一表面21相对的第二表面22、相对设置并连接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的第一侧面23和第二侧面24,同样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装配关系,图示电池包覆膜1、电池2以及电池仓3之间存在较大的组装间隙,实际为紧密配合。定义电池包覆膜1朝向电池1的表面为内表面a,与内表面a相对的表面为外表面b。
53.具体地,电池包覆膜1的内表面a与电池2接触的区域不涂胶或者至少部分区域涂有弱胶。可选地,在电池包覆膜1的外表面b至少一部分涂有强胶11,用于将包覆后的电池2整体粘贴到电池仓3中,强胶11也可以不涂在电池包覆膜1的外表面b上,作为一个单独的原材料,组装时再贴到电池包覆膜1的外表面b或者直接贴附到电池仓3上。其中,强胶11的剥离力大于弱胶的剥离力。具体地,弱胶的剥离力可以参照一般离型膜的剥离力,以剥离时电池2无残胶、不变形为准。强胶11的剥离力大小可以参考电子装置的剥离力测试标准,例如跌落测试时,电池2仍能通过电池包覆膜1粘贴在电池仓3内。弱胶和强胶11的剥离力的选择可以通过选不同材质的胶,也可以通过胶粘剂厚度来控制剥离力大小,使强胶11的剥离力大于弱胶的剥离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弱胶的厚度小于强胶的厚度。强胶的粘性为1000

3000克力,弱胶的粘性小于1000克力。电池包覆膜1上设置有易撕线12,用于拆卸电池2时沿易撕线12将电池包覆膜1撕裂,从而取出电池2,参考图3。易撕线12可以是压痕、邮票孔或虚线孔之类的能够用较小的力沿易撕线12将电池包覆膜1撕断成两部分的结构。
54.当需要拆卸电池2时,电池包覆膜1沿易撕线12被撕断,由于电池包覆膜1的内表面a不涂胶或者涂有弱胶,电池2可以很容易与电池包覆膜1剥离,从而将电池2从电池仓3中取出。电池2不会因为拆卸过程中的拉扯出现形变和损坏,表面也不会有残胶。
5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包覆膜1的首尾粘接处可以位于电池2周圈的任一表面上,同时可以根据电池包覆膜1在电池2上的起始贴附位置,具体设计易撕线12在电池包覆膜1上的位置,保证易撕线11最后位于电池2的第二表面22上即可。
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覆膜1包括撕拉部14和主体部15,易撕线12设置在撕拉部14和主体部15之间,撕拉部14处设置有至少一拉手13,优选的,易撕线12设置有两条,两条易撕线12可以相互平行。
57.对于电池包覆膜1的首尾粘接,继续参考图1和图2,主体部15包括位于电池包覆膜1首尾两端的第一端部151和第二端部152;第二端部152内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区域涂有胶粘剂16,从第一端部151开始缠绕电池2,第二端部152上的胶粘剂16粘贴到第一端部151的外表面。同样,也可以将胶粘剂16设置在第二端部152的外表面,使第一端部151的内表面贴附在第二端部152的外表面。将胶粘剂16设置在第一端部151的内表面,或者将胶粘剂16设置在第一端部151的外表面,都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首尾粘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
考图1和图2,沿缠绕方向y向,电池包覆膜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151、第一缠绕部153、第二缠绕部154、第三缠绕部155和第二端部152,易撕线12和拉手13位于第三缠绕部155上;电池包覆膜1缠绕在电池2周圈后,第一端部151和第二端部152位于电池2的第一侧面23,第一缠绕部153位于电池2的第一表面21,第二缠绕部154位于电池2的第二侧面24,第三缠绕部155位于电池的第二表面22。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51与第一缠绕部153之间设有第一界线标识l1,可以是丝印线,可以用于包覆操作时对位参考;可选地,第三缠绕部155与第二端部152之间设有第二界线标识l2;可选地,第一缠绕部153与第二缠绕部154之间设有第三界线标识l3;可选地,第二缠绕部154与第三缠绕部155之间设有第四界线标识l4,各界线标识既可以作为贴合基准线,也可以作为检验贴合准确性的参考线。
5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2,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池包覆膜1,所述电池包覆膜1缠绕在所述电池2周圈并形成环状结构;
60.所述电池2包括朝向所述电池仓的第一表面21、与所述第一表面21相对的第二表面22、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表面21和所述第二表面22的第一侧面23和第二侧面24;
61.所述电池仓3和所述电池包覆膜1朝向所述电池仓3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强胶;
62.所述易撕线12或撕拉部14设置在与所述第二表面24相对的电池包覆膜上。
6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151和所述第二端部152位于所述第一侧面23或第二侧面24。
6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池仓3,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仓3内。
65.有关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件和电子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参见前述本技术电池包覆膜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6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67.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对于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本技术可采用相同或者不相同的标号进行标识。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68.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本技术列出了各个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施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