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4876发布日期:2022-01-26 18:1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散热组件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2.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会逐渐产生膨胀、且与固定结构产生膨胀力。其中,适当的膨胀力会有益于电池自身反应,但是过大的膨胀力会使得电池受压过大而发生析锂现象,甚至产生不可逆的容量损失,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电池的寿命。为了缓解膨胀力可以将相邻的电池直接贴紧,并加强外部结以直接抵抗膨胀力,但是当电池容量和电池成组串数逐渐提升电池成组后的膨胀力会越来越大,从而降低了电池使用寿命,并且该结构不利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散热。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池组,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散热较差的问题。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电池组散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6.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
7.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具有容置空间;
8.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并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9.其中,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置空间中和所述第一区对应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通道,将所述容置空间中和所述第二区对应的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通道,将所述容置空间中和所述第三区对应的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宽度,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散热通道的宽度,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两侧的隔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宽度为所述第二散热通道两侧的隔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散热通道的宽度为所述第三散热通道两侧的隔板之间的距离。
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通过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和第三散热通道能够实现对电池的散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池散热差的问题。并且,第二散热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三散热通道的宽度,第二散热通道处的散热组件的刚度小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三散热通道处的散热组件的刚度,在电池膨胀时第二散热通道能够发生形变,吸收膨胀力,也即是第二散热通道可以为电池膨胀提供缓冲,同时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三散热通道刚度大能够避免膨胀力过大而导致散热通道过窄,有利于电池散热。
1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12.多个电池,多个所述电池依次排布;
13.上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电池之间。
14.本公开提供的电池组包括散热组件,在散热组件中,通过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散热通道和第三散热通道能够实现对电池的散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池散热差的问题。并且,第二散热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三散热通道的宽度,第二散热通道处的散热组件的刚度小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三散热通道处的散热组件的刚度,在电池膨胀时第二散热通道能够发生形变,吸收膨胀力,也即是第二散热通道可以为电池膨胀提供缓冲,同时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三散热通道刚度大能够避免膨胀力过大而导致散热通道过窄,有利于电池散热。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散热组件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散热组件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散热组件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散热组件的示意图;
21.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组的示意图;
23.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25.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26.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
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27.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散热组件100,散热组件100用于电池组散热,如图1所示,散热组件100包括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和多个隔板130,第一侧板110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区111、第二区112和第三区113;第二侧板120和第一侧板110相对设置,并且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具有容置空间;多个隔板130设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并且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 120;
28.其中,多个隔板130将容置空间中和第一区111对应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通道201,将容置空间中和第二区112对应的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通道202,将容置空间中和第三区113对应的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通道203,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通道201的宽度,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大于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第一散热通道201的宽度为第一散热通道201两侧的隔板130之间的距离,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为第二散热通道202两侧的隔板130之间的距离,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为第三散热通道203 两侧的隔板130之间的距离。
2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100,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能够实现对电池的散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池散热差的问题。并且,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第二散热通道202处的散热组件 100的刚度小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处的散热件的刚度,在电池膨胀时第二散热通道202能够发生形变,吸收膨胀力,也即是第二散热通道202可以为电池膨胀提供缓冲,同时第一散热通道201 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刚度大能够避免膨胀力过大而导致散热通道过窄,有利于电池散热。
30.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散热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绝缘层140和第二绝缘层150,第一绝缘层140覆盖位于第一侧板110两端的隔板130 的外表面;第二绝缘层150覆盖第一侧板110远离第二侧板120的表面及第二侧板120远离第一侧板110的表面。
31.通过第一绝缘层140覆盖位于第一侧板110两端的隔板130的外表面,实现了第一侧板110两端的隔板130和电池及电池上连接的导电件的绝缘,避免电流通过隔板130输出至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通过第二绝缘层150覆盖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一方面能够实现电池和侧板的绝缘,另一方面通过绝缘层覆盖侧板,能够增加散热组件100和电池相对的面的平坦度,避免散热组件100上的毛刺或者凸起等刺破电池表面的绝缘膜。
32.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加强筋160和第二加强筋170,第一加强筋160设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并且第一加强筋160从第一隔板130靠近第一侧板11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隔板130靠近第二侧板120的一端,第一隔板130为第一散热通道201 一侧的隔板130,第二隔板130为第一散热通道201另一侧的隔板130;第二加强筋170设于第三散热通道203,并且第二加强筋170从第三隔板130靠近第一侧板110的一端延伸至第四隔板130靠近第二侧板120 的一端,第三隔板130为第三散热通道203一侧的隔板130,第四隔板 130为第三散热通道203另一侧的隔板130。
33.通过第一加强筋160能够增加第一散热通道201的强度,避免电池膨胀时过度挤压第一散热通道201导致第一散热通道201过窄,影响散热效果。通过第二加强筋170能够增加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强度,避免电池膨胀时过度挤压第三散热通道203导致第三散热通道
203过窄,影响散热效果。
34.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100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3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100用于电池组的散热,如图5所示,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310,多个电池310依次排布。散热组件100设于相邻的电池310之间,比如,可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池之间设置散热组件100,或者每间隔两个电池设置一个散热组件100。
36.电池310可以是长方体电池,该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和环绕第一表面的四个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的面积。其中,散热组件100可以设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散热组件100设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由于第一表面的面积最大,因此可以实现大量的热量交换,有利于散热。
37.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相对,并且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 120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在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为平板,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形状相同且平行设置。比如,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均为矩形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的距离为10毫米。
38.隔板130设置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的容置空间,并且隔板130的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其中,隔板130 可以是线性隔板130,隔板130从容置空间的一端延伸至容置空间的另一端。隔板130可以和第一侧板110及第二侧板120垂直设置。
39.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0、隔板130和第二侧板120可以是一体成型,比如,可以通过洗削在毛坯料上形成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此时,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 120和隔板130为一体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将其分开描述仅是为了便于表达,并不代表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和隔板130不能是一体式结构。
4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和隔板130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再通过焊接、胶连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比如,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和隔板1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可以在第一侧板110上设置多个凹槽,在第二侧板120上设置多个凹槽,隔板130 可以设于第一侧板110上的凹槽和第二侧板120上的凹槽之间。隔板130 和第一侧板110及第二侧板120可以是通过焊接连接。或者隔板130和第一侧板110及第二侧板120也可以是通过焊接和胶连接结合的方式连接,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41.第一侧板110被划分为第一区111、第二区112和第三区113,第一区111和第三区113位于第二区112的两侧,第一区111和一侧第二区 112相邻,第三区113和第二区112的另一侧相邻。相应的,第二侧板 120可以可以被划分为第一区111、第二区112和第三区113,第二侧板 120上的区域和第一侧板110上对应的区域的投影重合。第一散热通道 201形成于第一区111,第二散热通道202形成于第二区112,第三散热通道203形成于第三区113。
42.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用于散热,第二散热通道202 同时用作散热和缓冲。为了保证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刚度符合电池膨胀时的缓冲需求,需要保证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在本公开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为第一侧板110的宽度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也即是,第一侧板110的宽度为w1时,第二散热通道 202的宽度w2符合如下条件:w1/4≤w2≤w1/2。比如,第二散热通道 202的宽度可以是第一侧板110宽度的三分之一,此时第一区111、第二区112和第三区113可以均分第一侧板110。第一侧板110的宽度为第一侧板110在第二散热通道202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43.通过使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为第一侧板110的宽度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保
证了第三散热通道203对应的区域可以作为缓冲区,也为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预留了空间,兼顾了电池的散热和膨胀缓冲。
44.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100可以是风冷散热,此时散热组件 100可以和风机连接。风机的出风口和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 202及第三散热通道203连通,风机输出的冷风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和电池进行热量交换,以对电池进行冷却。
45.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 203进行散热,第二散热通道202仅作为电池膨胀的缓冲区。此时,风机的出风口可以和第一散热通道201及第三散热通道203连通,和第二散热通道202不连通。
46.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通道201的宽度为l1,第一散热通道201的高度为d1,第一散热通道201的高度为第一散热通道201处第一侧板110到第二侧板120的距离,其中,0.2≤l1/d1≤5;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为l3,第三散热通道203的高度为d3,第三散热通道203的高度为第三散热通道203处第一侧板110到第二侧板120 的距离,其中,0.2≤l3/d3≤5。
47.在进行风冷散热时,散热量和散热通道中的风速相关,通过设置 0.2≤l1/d1≤5避免第一散热通道201中的风阻过大,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散热通道201的散热效率。通过设置0.2≤l3/d3≤5避免第二散热通道 202中的风阻过大,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二散热通道202的散热效率。并且避免散热组件100占用较多的空间,保证了在有限的空间布置更多的电池,以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48.在本公开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l1/d1为4,l3/d3为4。通过设置 l1/d1为4避免第一散热通道201中的风阻过大,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散热通道201的散热效率。通过设置l3/d3为4避免第二散热通道202 中的风阻过大,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二散热通道202的散热效率。并且避免散热组件100占用较多的空间,保证了在有限的空间布置更多的电池,以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49.第一绝缘层140覆盖位于第一侧板110两端的隔板130的外表面;第二绝缘层150覆盖第一侧板110远离第二侧板120的表面及第二侧板 120远离第一侧板110的表面。
50.其中,第一绝缘层140可以是绝缘膜,第一绝缘层140可以通过胶连接的方式和第一侧板110两端的隔板130的外表面连接,或者第一绝缘层140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和第一侧板110两端的隔板130的外表面连接。第二绝缘层150可以是绝缘膜,第二绝缘层150可以通过胶连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侧板110远离第二侧板120的表面及第二侧板120远离第一侧板110的表面,或者第二绝缘层150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侧板110远离第二侧板120的表面及第二侧板120远离第一侧板 110的表面。
5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绝缘层140和第二绝缘层150可以是通过连续的绝缘膜形成。比如,通过在第一侧版、第二侧板120和位于端部的隔板130形成的散热体的外表面卷绕一层或者多层的绝缘膜,形成第一绝缘层140和第二绝缘层150。
52.第一加强筋160设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并且第一加强筋160从第一隔板130靠近第一侧板11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隔板130靠近第二侧板 120的一端;第二加强筋170设于第三散热通道203,并且第二加强筋 170从第三隔板130靠近第一侧板110的一端延伸至第四隔板130靠近第二侧板120的一端。
53.第一加强筋160可以焊接于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加强筋170可以焊接于第三散热通道203。第一加强筋160可以是板状加强筋,第一加强筋160在第一散热通道201内可以是对角线设置。第一加强筋160 的一端和第一隔板130靠近第一侧板110的一端焊接,第一加强筋160 的另一端和第二隔板130靠近第二侧板120的一端焊接。第二加强筋170 可以是板状加强筋,第二加强筋170在第三散热通道203内可以是对角线设置。第二加强筋170的一端和第三隔板130靠近第一侧板110的一端焊接,第二加强筋170的另一端和第四隔板130靠近第二侧板120的一端焊接。
54.在第一区111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散热通道201。当第一区 111设置多个第一散热通道201时,相邻的第一散热通道201中的第一加强筋160可以是平行设置或者对称设置。在第三区113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三散热通道203。当第三区113设置多个第三散热通道203 时,相邻的第三散热通道203中的第二加强筋170可以是平行设置或者对称设置。
5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100,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能够实现对电池的散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池散热差的问题。并且,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第二散热通道202对应的散热组件100的刚度小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对应的散热件的刚度,在电池膨胀时第二散热通道202能够发生形变,吸收膨胀力,也即是第二散热通道202可以为电池膨胀提供缓冲,同时第一散热通道 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刚度大能够避免膨胀力过大而导致散热通道过窄,有利于电池散热。
56.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如图6所示,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310和散热组件100,多个电池310依次排布;散热组件100 设于电池310之间。
57.其中,散热组件100包括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和多个隔板 130,第一侧板110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区111、第二区112和第三区113;第二侧板120和第一侧板110相对设置,并且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 120之间具有容置空间;多个隔板130设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 之间,并且分别连接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多个隔板130将容置空间中和第一区111对应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通道201,将容置空间中和第二区112对应的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通道 202,将容置空间中和第三区113对应的空间分隔形成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通道203,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通道201的宽度,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大于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第一散热通道201 的宽度为第一散热通道201两侧的隔板130之间的距离,第二散热通道 202的宽度为第二散热通道202两侧的隔板130之间的距离,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为第三散热通道203两侧的隔板130之间的距离。
58.本公开提供的电池组包括散热组件100,在散热组件100中,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能够实现对电池的散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池散热差的问题。并且,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第二散热通道202处的散热组件100的刚度小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处的散热件的刚度,在电池膨胀时第二散热通道202能够发生形变,吸收膨胀力,也即是第二散热通道202可以为电池膨胀提供缓冲,同时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刚度大能够避免膨胀力过大而导致散热通道过窄,有利于电池散热。
5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100用于电池组的散热,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多个电池依次排布。散热组件100设于相邻的电池之间,比如,可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池之间设置散热组件100,或者每间隔两个电池设置一个散热组件100。
60.电池可以是长方体电池,该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和环绕第一表面的四个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的面积。其中,散热组件100可以设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散热组件 100设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的第一表面之间,由于第一表面的面积最大,因此可以实现大量的热量交换,有利于散热。
61.在多个电池中每间隔两个电池设置一散热组件100。一方面保证了每个电池均有一个第一表面(大面)和散热组件100接触,有利于散热,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池组中的散热组件100的数量,以在电池组中设置尽量多的电池。
6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包括:电芯、壳体和极柱组件,电芯与极柱组件相连接;电芯位于壳体内;极柱组件安装于壳体上。在此基础上,电池组件还包括导电件320,导电件320可以和极柱组件连接,以实现多个电池的串联或者并联。导电件320可以是导电排。
63.导电件320设于电池的一侧,导电件320用于电连接多个电池310,散热组件100和导电件320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散热组件100和导电件320之间设置间隙能够防止导电件上的高压信号击穿散热组件100上的第一绝缘层140。
64.在本公开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导电件320靠近散热组件100的一面和散热组件100靠近导电件320的一面的距离h大于等于5.5毫米。导电件320靠近散热组件100的一面和散热组件100靠近导电件320的一面的距离h大于等于5.5毫米能够满足1500v的高压绝缘需求。
65.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极耳从电芯主体上延伸而出;其中,极耳与极柱组件相连接,此时极柱组件可以设置于电池本体的端部,以此方便连接,且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的长度空间。其中,极耳与极柱组件可以直接连接,即极耳与极柱组件可以直接焊接,或者极耳与极柱组件可以通过金属转接片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不排除使用铆接等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66.需要说明的是,电芯主体包括两个以上的极片,极耳包括两个以上的单片极耳,单片极耳分别从与其对应的极片上延伸而出,单片极耳的宽度小于极片的宽度,多个单片极耳相堆叠从而形成极耳,并与极柱组件相连接,其中,极耳可以与极柱组件焊接。其中,单片极耳是由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的金属箔制成,例如,铝、铜或镍等。
67.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组件为两个,两个极柱组件分别为正极柱组件和负极柱组件,极耳也为两个,两个极耳分别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柱组件和正极耳相连接,负极柱组件和负极耳相连接。电池上可以设置有两个凹陷,且两个极柱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凹陷内,或者两个极柱组件仅一个设置于凹陷内,而另一外一个则凸出电池本体设置。两个极柱组件可以均设置于同一个表面上,或者,两个极柱组件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表面上。对于两个极柱组件的设置位置以及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68.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组件与壳体之间绝缘设置,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采用绝缘件进行绝缘,或者,可以采用绝缘涂层进行绝缘,此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69.示例的,电池组可以设置于底部绝缘层上,该底部绝缘层用于将电池和放置电池的底板绝缘。多个电池可以垂直于底部绝缘层设置,并且散热组件100也垂直于底部绝缘
层。电池的极柱组件可以设于电池远离底部绝缘层的一端。导电件320设于极柱组件远离底部绝缘层的一端,并且导电件320电连接相邻的电池。
70.在本公开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 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延伸方向和电池310的顶面垂直,电池310 的顶面为电池310靠近导电件320的一面。
71.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延伸方向和电池310的顶面垂直,使得冷却气体能够经过电池组的导电件 320,实现了对导电件320的冷却,避免导电件320温度过高。
72.在本公开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之中,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延伸方向和电池310的顶面平行,电池 310的顶面为电池310靠近导电件320的一面。
73.通过将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 和电池310的顶面平行设置,避免电池组的盖板及底板对风道造成干涉,使得散热通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74.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电池及电池之间的散热组件100可以通过打包带330进行固定,打包带330可以绕多个电池310和电池之间的散热组件100一周,将多个电池310和电池之间的散热组件100捆扎。在多个电池310的排布方向的两端可以设置有端板340,打包带330通过端板 340向电池施加约束力。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散热组件100和电池310 及电池和电池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比如胶连接等。
75.本公开提供的电池组包括散热组件100,在散热组件100中,通过第一散热通道201、第二散热通道202和第三散热通道203能够实现对电池的散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池散热差的问题。并且,第二散热通道202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的宽度,第二散热通道202处的散热组件100的刚度小于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处的散热件的刚度,在电池膨胀时第二散热通道202能够发生形变,吸收膨胀力,也即是第二散热通道202可以为电池膨胀提供缓冲,同时第一散热通道201和第三散热通道203刚度大能够避免膨胀力过大而导致散热通道过窄,有利于电池散热。
7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