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SR定位扣的马达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7600发布日期:2022-01-26 19:2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带sr定位扣的马达连接线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带sr定位扣的马达连接线。


背景技术:

2.线束(circuitgroup)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在现有的技术中,连接马达的连接线总成,一般由电源线、电气控制线和处理器连接线等线材构成,集成度不高,需要马达设置多个插口供其插接,且各线材的防水性能不好,容易受外界液体渗入而损坏,使用可靠性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sr定位扣的马达连接线,其能有效地解决现有之马达连接线存在集成度不高和防水性能不好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5.一种带sr定位扣的马达连接线,包括有用于连接电源电气的第一线束、用于连接处理器的第二线束;
6.所述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均由外被及包裹于外被内的多根子线组成,所述子线分别显露于外被的两端部;所述外被的其一端部设置有sr定位扣和扎带,另一端设置有热缩套管,并在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之间设置用于固定二者的固线环;
7.所述第一线束的多根子线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线束的多根子线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的多根子线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五连接器。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r定位和扎带扣设置于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的左端,所述热缩套管设置于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的右端。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于第一线束的多根子线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连接于第二线束的多根子线的左端,所述第五连接器连接于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的多根子线的右端。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线束包括有第一子线、第二子线、第三子线、第四子线和第五子线,所述第一连接器对应设置有供第一子线、第二子线、第三子线、第四子线和第五子线插入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和第五插孔。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线束包括有第六子线、第七子线和第八子线,所述第六子线、第七子线和第八子线对应接入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五连接器设置有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第三插接孔、第四插接孔、第五插接孔、第六插接孔、第七插接孔及第八插接孔;
13.所述第一子线、第二子线、第三子线、第四子线、第五子线、第六子线、第七子线和第八子线对应插入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第三插接孔、第四插接孔、第五插接孔、第六插
接孔、第七插接孔及第八插接孔。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第三插接孔、第四插接孔呈一字型间距布置构成第一排,所述第五插接孔、第六插接孔、第七插接孔及第八插接孔呈一字型间距布置构成第二排,所述第一排与第二排上下间距布置。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6.由于设置sr定位扣和扎带,二者结合能够使得外被的端部能够更好地包裹住子线,从而防止外部液体从外被端部进入线束的内部,使得第一线束、第二线束的防水性能更好,有利于提升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17.同时,在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二者之间利用固线环进行固定;将二者整合到一起能够减少线材多而乱的问题,使得线束的收纳更加方便;
18.加之,通过第五连接器来完成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的连接,利用第五连接器直接插入到马达的插口中;不仅可以减少连接器插座的设置,也能提高线束的集成度。
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马达连接线的主视图;
21.图2是图1 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是图1 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左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五连接器的右视图。
25.附图标识说明:
26.10、第一线束
ꢀꢀꢀꢀꢀꢀꢀꢀꢀꢀꢀꢀꢀꢀꢀꢀꢀꢀꢀꢀ
101、外被
27.102、sr定位扣
ꢀꢀꢀꢀꢀꢀꢀꢀꢀꢀꢀꢀꢀꢀꢀꢀꢀꢀ
103、扎带
28.104、热缩套管
ꢀꢀꢀꢀꢀꢀꢀꢀꢀꢀꢀꢀꢀꢀꢀꢀꢀꢀꢀ
105、固线环
29.11、第一子线
ꢀꢀꢀꢀꢀꢀꢀꢀꢀꢀꢀꢀꢀꢀꢀꢀꢀꢀꢀꢀ
12、第二子线
30.13、第三子线
ꢀꢀꢀꢀꢀꢀꢀꢀꢀꢀꢀꢀꢀꢀꢀꢀꢀꢀꢀꢀ
14、第四子线
31.15、第五子线
ꢀꢀꢀꢀꢀꢀꢀꢀꢀꢀꢀꢀꢀꢀꢀꢀꢀꢀꢀꢀ
16、第一连接器
32.161、第一插孔
ꢀꢀꢀꢀꢀꢀꢀꢀꢀꢀꢀꢀꢀꢀꢀꢀꢀꢀꢀ
162、第二插孔
33.163、第三插孔
ꢀꢀꢀꢀꢀꢀꢀꢀꢀꢀꢀꢀꢀꢀꢀꢀꢀꢀꢀ
164、第四插孔
34.165、第五插孔
ꢀꢀꢀꢀꢀꢀꢀꢀꢀꢀꢀꢀꢀꢀꢀꢀꢀꢀꢀ
20、第二线束
35.21、第六子线
ꢀꢀꢀꢀꢀꢀꢀꢀꢀꢀꢀꢀꢀꢀꢀꢀꢀꢀꢀꢀ
22、第七子线
36.23、第八子线
ꢀꢀꢀꢀꢀꢀꢀꢀꢀꢀꢀꢀꢀꢀꢀꢀꢀꢀꢀꢀ
24、第二连接器
37.25、第三连接器
ꢀꢀꢀꢀꢀꢀꢀꢀꢀꢀꢀꢀꢀꢀꢀꢀꢀꢀ
26、第四连接器
38.30、第五连接器
ꢀꢀꢀꢀꢀꢀꢀꢀꢀꢀꢀꢀꢀꢀꢀꢀꢀꢀ
31、第一插接孔
39.32、第二插接孔
ꢀꢀꢀꢀꢀꢀꢀꢀꢀꢀꢀꢀꢀꢀꢀꢀꢀꢀ
33、第三插接孔
40.34、第四插接孔
ꢀꢀꢀꢀꢀꢀꢀꢀꢀꢀꢀꢀꢀꢀꢀꢀꢀꢀ
35、第五插接孔
41.36、第六插接孔
ꢀꢀꢀꢀꢀꢀꢀꢀꢀꢀꢀꢀꢀꢀꢀꢀꢀꢀ
37、第七插接孔
42.38、第八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43.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带sr定位扣102的马达连接线,包括有用于连接电源电气的第一线束10、用于连接处理器的第二线束20。
44.所述第一线束10和第二线束20均由外被101及包裹于外被101内的多根子线组成,所述子线分别显露于外被101的两端部;所述外被101的其一端部设置有sr定位扣102和扎带103,另一端设置有热缩套管104,并在第一线束10和第二线束20之间设置用于固定二者的固线环105;所述第一线束10的多根子线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器16,所述第二线束20的多根子线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5和第四连接器26,所述第一线束10、第二线束20的多根子线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五连接器30。
45.所述sr定位和扎带103扣设置于第一线束10和第二线束20的左端,所述热缩套管104设置于第一线束10和第二线束20的右端。所述第一连接器16连接于第一线束10的多根子线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5和第四连接器26连接于第二线束20的多根子线的左端,所述第五连接器30连接于第一线束10、第二线束20的多根子线的右端。
46.所述第一线束10包括有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2、第三子线13、第四子线14和第五子线15,所述第一连接器16对应设置有供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2、第三子线13、第四子线14和第五子线15插入的第一插孔161、第二插孔162、第三插孔163、第四插孔164和第五插孔165。所述第二线束20包括有第六子线21、第七子线22和第八子线23,所述第六子线21、第七子线22和第八子线23对应接入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5和第四连接器26。
47.所述第五连接器30设置有第一插接孔31、第二插接孔32、第三插接孔33、第四插接孔34、第五插接孔35、第六插接孔36、第七插接孔37及第八插接孔38;所述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2、第三子线13、第四子线14、第五子线15、第六子线21、第七子线22和第八子线23对应插入第一插接孔31、第二插接孔32、第三插接孔33、第四插接孔34、第五插接孔35、第六插接孔36、第七插接孔37及第八插接孔38。所述第一插接孔31、第二插接孔32、第三插接孔33、第四插接孔34呈一字型间距布置构成第一排,所述第五插接孔35、第六插接孔36、第七插接孔37及第八插接孔38呈一字型间距布置构成第二排,所述第一排与第二排上下间距布置。通过设置一个第五连接器30完成第一线束10和第二线束20的连接,较于传统的马达连接器总成而言,可以避免了每一线束分别连接一个连接器的情况发生,较少连接器的设置,降低连接线的整体制造成本;同时也能使得后期的接线更加方便,简单。
4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由于设置sr定位扣102和扎带103,二者结合能够使得外被101的端部能够更好地包裹住子线,从而防止外部液体从外被101端部进入线束的内部,使得第一线束10、第二线束20的防水性能更好,有利于提升第一线束10和第二线束2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49.同时,在第一线束10和第二线束20二者之间利用固线环105进行固定;将二者整合到一起能够减少线材多而乱的问题,使得线束的收纳更加方便;
50.加之,通过第五连接器30来完成第一线束10和第二线束20的连接,利用第五连接器30直接插入到马达的插口中;不仅可以减少连接器插座的设置,也能提高线束的集成度。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