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钣金振子和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1813发布日期:2021-12-08 16:5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钣金振子和天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钣金振子和天线。


背景技术:

2.大规模、轻量化的天线阵列设计是5g通信技术首要解决的难题,相较于压铸振子,钣金振子的重量及成本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当前采用的钣金振子,辐射板多为平面板状结构,再由辐射板上翻边弯折形成的馈电片进行焊接固定。此种钣金振子结构薄弱,馈电片弯折后易变形,导致馈电片间距尺寸不稳定,易造成5g天线上各振子之间的性能不一致,且不利于钣金振子的自动化焊接,批量生产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提升振子性能一致性的钣金振子。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钣金振子的天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钣金振子,包括辐射板,所述辐射板上弯折形成馈电片,所述馈电片上的至少一面上凸出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馈电片延伸至辐射板上。
7.进一步设置:所述馈电片上的一侧冲压凸出形成所述加强筋,并于另一侧形成凹槽。
8.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筋设于馈电片折弯结构的内侧。
9.进一步设置:所述辐射板的外周弯折延伸设有延伸部。
10.进一步设置:所述辐射板外周的延伸部沿辐射板的周向延伸形成连续结构。
11.进一步设置:所述辐射板由拉伸工艺成型形成所述延伸部。
12.进一步设置:所述延伸部朝所述馈电片弯折方向弯折延伸。
13.进一步设置:所述馈电片由所述辐射板上冲裁后翻边弯折形成。
14.进一步设置:所述辐射板的厚度为0.4mm至0.6mm。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的钣金振子。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钣金振子中,通过在馈电片上形成加强筋,加强筋连接馈电片和辐射板,提升馈电片与辐射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馈电片折弯后保持较高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馈电片不易发生变形,从而确保了馈电片间距尺寸的一致性,保证各振子性能的一致性,另外,更高强度的馈电片也更利于钣金振子的自动化焊接,提升批量生产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钣金振子中,辐射板的外周通过拉伸成型形成延伸部,且延伸部为连续结构,既可以有效地加强辐射板的结构强度,保证辐射板不易变形,又可以通过形成的延伸部提升钣金振子的阻抗收敛性和波束宽度一致性,进而简化钣金振子的边界。
19.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天线中,通过采用上述的钣金振子,使各个钣金振子的辐射性能一致性提高,天线整体性能稳定性提高,也有效地提高了钣金振子与天线pcb板自动化
焊接的合格率,提高天线生产效率。
20.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钣金振子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钣金振子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钣金振子,由钣金工艺加工制成,其包括辐射板1,所述辐射板1上弯折形成馈电片2,所述馈电片2上的至少一面上凸出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由馈电片2延伸至辐射板1上。
26.通过在馈电片2上形成加强筋3,加强筋3连接馈电片2和辐射板1,提升馈电片2与辐射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馈电片2折弯后保持较高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馈电片2不易发生变形,从而确保了馈电片2之间的间距尺寸的一致性,保证各振子性能的一致性,另外,更高强度的馈电片2在焊接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也更利于钣金振子的自动化焊接,提升批量生产效率。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辐射板1上共设有四个馈电片2,其中,呈对角关系的两个馈电片2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馈电片2相互垂直设置。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馈电片2大致呈矩形,由所述辐射板1冲裁后翻边弯折形成,所述辐射板1上在馈电片2弯折后留下镂空孔11。所述镂空孔11的尺寸稍大于馈电片2的尺寸。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在平面金属板材上指定位置依次进行切缝处理,将切缝处翻边弯折形成馈电片2,馈电片2仅一条较短的边与辐射板1连接,馈电片2的另外三条边与辐射板1分离。
29.进一步地,所述馈电片2上的一侧冲压凸出形成所述加强筋3,并于另一侧形成凹槽4。所述加强筋3由馈电片2延伸至辐射板1上,因此馈电片2和辐射板1上对应加强筋3的位置处均采用冲压的方式进行加工,形成一面外凸,一面内凹的结构。
30.通过在馈电片2的根部与辐射板1连接处冲压形成加强筋3,加强筋3可有效地加强馈电片2的结构强度,保证馈电片2能可靠地支撑辐射板1,进而保证馈电片2与辐射板1不坍塌变形。采用冲压的加工成型方式,在馈电片2和辐射板1上形成一面内凹,一面凸出的结构,可以较快速地成型出加强筋3的结构,加工成型难度低,而且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钣金振子的抛料率。
31.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3设于馈电片2折弯结构的内侧,即所述加强筋3设于馈电片
2上靠近辐射板1中心的一侧,所述凹槽4设于馈电片2远离辐射板1中心的一侧。
32.由此,位于馈电片2内侧的加强筋3连接馈电片2和辐射板1,对馈电片2和辐射板1进行牵拉作用,使馈电片2在折弯后与辐射板1保持垂直,馈电片2不易发生变形,同时加强筋3本身也不会由于馈电片2的折弯变形而发生撕裂现象,进一步提高钣金振子的结构稳定性。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馈电片2上仅设有一条加强筋3,且所述加强筋3位于馈电片2的对称中心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3也可设置两条及以上,且多条加强筋3沿馈电片2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布。
34.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板1的外周弯折延伸设有延伸部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辐射板1的外轮廓呈方形,所述辐射板1的四条边均分别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12。优选地,所述辐射板1外周的延伸部12沿辐射板1的周向延伸形成连续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辐射板1整体通过钣金拉伸工艺成型,辐射板1由拉伸工艺成型形成所述延伸部12。
35.通过在辐射板1的外周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12,且延伸部12呈连续延伸结构,辐射板1通过钣金拉伸工艺成型,拉伸形成延伸部12将辐射板1四边连接形成一体,有效地加强了辐射板1的结构强度,保证辐射板1不轻易变形。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2朝所述馈电片2弯折方向弯折延伸。通过在辐射板1上弯折形成延伸部12,既可以提高辐射板1整体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利用辐射板1拉伸形成的延伸部12有效提升钣金振子的阻抗收敛性和波束宽度一致性,进而简化钣金振子的边界。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辐射板1的厚度为0.4mm至0.6mm,优选为0.5mm。通过采用在辐射板1上拉伸形成延伸部12的结构,0.5mm厚度的钣金振子的结构强度,等同于现有采用平面板状辐射板厚度为0.8mm的钣金振子的结构强度,在满足同等结构强度的要求下,可大大减小材料厚度,进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也减轻了钣金振子的重量。
38.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钣金振子可通过在辐射板1上开设槽结构或调整延伸部12的拉伸形状和拉伸高度来调节性能。
3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天线pcb板和上述的钣金振子,所述钣金振子的四个馈电片2与天线pcb板的功分网络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的钣金振子,钣金振子中的馈电片2结构强度提升,不易发生变形,各个钣金振子的性能一致性提高,有利于提升天线整体的辐射性能稳定性,另外,馈电片2强度提高也有利于降低钣金振子与天线pcb板的自动化焊接的难度,提高焊接合格率,提升生产效率。
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41.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钣金振子中,通过在馈电片2上形成加强筋3,加强筋3连接馈电片2和辐射板1,提升馈电片2与辐射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馈电片2折弯后保持较高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馈电片2不易发生变形,从而确保了馈电片2间距尺寸的一致性,保证各振子性能的一致性,另外,更高强度的馈电片2也更利于钣金振子的自动化焊接,提升批量生产效率。
42.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钣金振子中,辐射板1的外周通过拉伸成型形成延伸部12,且延伸部12为连续结构,既可以有效地加强辐射板1的结构强度,保证辐射板1不易变形,又可以通过形成的延伸部12提升钣金振子的阻抗收敛性和波束宽度一致性,进而简化钣金振子
的边界。
43.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天线中,通过采用上述的钣金振子,使各个钣金振子的辐射性能一致性提高,天线整体性能稳定性提高,也有效地提高了钣金振子与天线pcb板自动化焊接的合格率,提高天线生产效率。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