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0648发布日期:2021-11-25 13:0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按摩器械的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2.按摩器械是针对人们身体全身或者各个部位进行按摩的工具总称,包括按摩椅和按摩器两大种类。在按摩椅上一般会安装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包括按键。
3.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开关存在以下问题:1)按键手感差;2)按键晃动量大,导致摩擦异响;3)按键回弹力及回弹声音过大;4)按压按键边缘功能失效(或按压按键边缘卡件);5)功能背光字符均匀性差;6)功能背光字符较暗,亮度不够;7)按键与按键之间间隙不均等。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开关,其中的按键晃动量更小。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开关,包括:按键、第一面板以及线路板,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按键位于通孔中,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沿竖直向设有凸筋,所述按键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筋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线路板位于按键的下方。
6.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底部现有限位台阶,所述按键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配合的限位卡爪。
7.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还包括:位于线路板和按键之间的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下表面设有导电粒。
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按键两侧的底部。
9.进一步地,所述硅胶垫上设有与凸起部连通的排气槽。
10.进一步地,所述硅胶垫通过拉扣固定在线路板上。
11.优选地,所述线路板上设有led灯,所述按键的内腔设有导光体。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体的底面包括内凹圆弧面,所述led灯位于内凹圆弧面的下方。
13.优选地,所述线路板的下表面设有顶柱。
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开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向下按压按键,使得按键沿着通孔向下移动,直到按键接触线路板,从而实现控制开关的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通过凹槽和凸筋的配合关系,减少了按键在水平方向的晃动量,同时也降低了因按键晃动而导致的摩擦异响;
16.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部位于按键的下方,通过按压按键实现对凸起部的按压,使得凸起部下表面的导电粒与线路板上的触点接触,实现按键功能;凸起部由硅胶材料制成,带有弹性,按压之后能够回弹,从而实现按键的回弹。
附图说明
17.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开关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18.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开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按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按键与第一面板在水平向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1.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按键与第一面板在竖直向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2.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硅胶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按键、硅胶垫以及线路板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4.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按键、导光体、硅胶垫以及线路板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5.图9显示为图8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凸起部的按压操作力与行程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1ꢀꢀꢀꢀꢀꢀꢀꢀꢀꢀꢀꢀꢀꢀꢀꢀꢀꢀꢀꢀꢀꢀꢀ
按键
[0029]
101
ꢀꢀꢀꢀꢀꢀꢀꢀꢀꢀꢀꢀꢀꢀꢀꢀꢀꢀꢀꢀꢀ
凹槽
[0030]
102
ꢀꢀꢀꢀꢀꢀꢀꢀꢀꢀꢀꢀꢀꢀꢀꢀꢀꢀꢀꢀꢀ
限位卡爪
[0031]
103
ꢀꢀꢀꢀꢀꢀꢀꢀꢀꢀꢀꢀꢀꢀꢀꢀꢀꢀꢀꢀꢀ
功能背光字符
[0032]2ꢀꢀꢀꢀꢀꢀꢀꢀꢀꢀꢀꢀꢀꢀꢀꢀꢀꢀꢀꢀꢀꢀꢀ
第一面板
[0033]
201
ꢀꢀꢀꢀꢀꢀꢀꢀꢀꢀꢀꢀꢀꢀꢀꢀꢀꢀꢀꢀꢀ
通孔
[0034]
202
ꢀꢀꢀꢀꢀꢀꢀꢀꢀꢀꢀꢀꢀꢀꢀꢀꢀꢀꢀꢀꢀ
凸筋
[0035]
203
ꢀꢀꢀꢀꢀꢀꢀꢀꢀꢀꢀꢀꢀꢀꢀꢀꢀꢀꢀꢀꢀ
限位台阶
[0036]3ꢀꢀꢀꢀꢀꢀꢀꢀꢀꢀꢀꢀꢀꢀꢀꢀꢀꢀꢀꢀꢀꢀꢀ
线路板
[0037]
310
ꢀꢀꢀꢀꢀꢀꢀꢀꢀꢀꢀꢀꢀꢀꢀꢀꢀꢀꢀꢀꢀ
触点
[0038]
320
ꢀꢀꢀꢀꢀꢀꢀꢀꢀꢀꢀꢀꢀꢀꢀꢀꢀꢀꢀꢀꢀ
led灯
[0039]4ꢀꢀꢀꢀꢀꢀꢀꢀꢀꢀꢀꢀꢀꢀꢀꢀꢀꢀꢀꢀꢀꢀꢀ
硅胶垫
[0040]
410
ꢀꢀꢀꢀꢀꢀꢀꢀꢀꢀꢀꢀꢀꢀꢀꢀꢀꢀꢀꢀꢀ
凸起部
[0041]
420
ꢀꢀꢀꢀꢀꢀꢀꢀꢀꢀꢀꢀꢀꢀꢀꢀꢀꢀꢀꢀꢀ
导电粒
[0042]
401
ꢀꢀꢀꢀꢀꢀꢀꢀꢀꢀꢀꢀꢀꢀꢀꢀꢀꢀꢀꢀꢀ
透光孔
[0043]5ꢀꢀꢀꢀꢀꢀꢀꢀꢀꢀꢀꢀꢀꢀꢀꢀꢀꢀꢀꢀꢀꢀꢀ
导光体
[0044]
501
ꢀꢀꢀꢀꢀꢀꢀꢀꢀꢀꢀꢀꢀꢀꢀꢀꢀꢀꢀꢀꢀ
内凹圆弧面
[0045]6ꢀꢀꢀꢀꢀꢀꢀꢀꢀꢀꢀꢀꢀꢀꢀꢀꢀꢀꢀꢀꢀꢀꢀ
旋钮组件
[0046]
610
ꢀꢀꢀꢀꢀꢀꢀꢀꢀꢀꢀꢀꢀꢀꢀꢀꢀꢀꢀꢀꢀ
旋钮盖
[0047]
620
ꢀꢀꢀꢀꢀꢀꢀꢀꢀꢀꢀꢀꢀꢀꢀꢀꢀꢀꢀꢀꢀ
旋钮本体
[0048]
630
ꢀꢀꢀꢀꢀꢀꢀꢀꢀꢀꢀꢀꢀꢀꢀꢀꢀꢀꢀꢀꢀ
旋钮内轴
[0049]
640
ꢀꢀꢀꢀꢀꢀꢀꢀꢀꢀꢀꢀꢀꢀꢀꢀꢀꢀꢀꢀꢀ
编码器
[0050]7ꢀꢀꢀꢀꢀꢀꢀꢀꢀꢀꢀꢀꢀꢀꢀꢀꢀꢀꢀꢀꢀꢀꢀ
第二面板
[0051]8ꢀꢀꢀꢀꢀꢀꢀꢀꢀꢀꢀꢀꢀꢀꢀꢀꢀꢀꢀꢀꢀꢀꢀ
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53]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54]
如图1

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开关,包括:按键1、第一面板2以及线路板3,第一面板2上设有通孔201,按键1位于通孔201中,在通孔201的内壁上沿竖直向设有凸筋202,按键1的侧壁上设有与凸筋202相配合的凹槽101,线路板3位于按键1的下方。
[0055]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向下按压按键1,使得按键1沿着通孔201向下移动,直到按键1接触线路板3,从而实现控制开关的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通过凹槽101和凸筋202的配合关系,减少了按键1在水平方向的晃动量,同时也降低了因按键1晃动而导致的摩擦异响。
[0056]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通孔201的底部现有限位台阶203,按键1的底部设有与限位台阶203相配合的限位卡爪102。本实施例中的按键1从上往下装入通孔201中,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将限位卡爪102卡扣在限位台阶203上,使得按键1不会从通孔201中滑脱。具体的,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四组凹槽101和凸筋202的配合,限制了按键1在水平方向的晃动,通过两组限位卡爪102和限位台阶203的配合,防止按键1从通孔201中滑脱。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凹槽101和凸筋202之间的单边间隙为0.04~0.07mm,能有效控制按键1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量,使晃动量≤0.2mm。
[0057]
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防止按键1误触以及实现按键1的回弹,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开关还包括:位于线路板3和按键1之间的硅胶垫4,硅胶垫4上设有凸起部410,凸起部410的下表面设有导电粒420。凸起部410位于按键1的下方,通过按压按键1实现对凸起部410的按压,使得凸起部410下表面的导电粒420与线路板3上的触点310接触,实现按键1功能;凸起部410由硅胶材料制成,带有弹性,按压之后能够回弹,从而实现按键1的回弹,而且能够降低按键1回弹力及回弹声音。
[0058]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凸起部410分别位于按键1两侧的底部,凸起部410均匀分布。这样能够防止按压按键1边缘功能失效(或按压按键1边缘卡件),也能够进一步地降低按键1晃动量,提升按键1手感,也使得按键1与按键1之间的间隙更加均等。
[0059]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粒420包括圆柱导电粒,一个凸起部410的按压操作力为1.5n,两个凸起部410使得按键1操作力为3n,按键1行程设计为1.3
±
0.1mm,使按键1手感更佳。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粒420的导通电阻要求≤20欧时,采用炭粒;导通电阻要求≤10欧时,采用金粒或蓝粒。
[0060]
本实施例中的凸起部410的按压操作力与行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0所示,其中:p点
对应的行程为0.65mm,偏差范围在0.5

0.8mm,p点对应的力为3.0n,偏差范围在2.0

3.0n;c点对应的行程为1.3mm,偏差范围在1.1

1.5mm;s点对应的行程为1.9mm,偏差范围在1.6

2.2mm,s点对应的力为9.0n;r点对应的回复力要求﹥0.7n。
[006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硅胶垫4上设有与凸起部410连通的排气槽。在按压按键1时,凸起部410内的气体通过排气槽排出,避免因凸起部410内积空气,导致导电粒420无法与线路板3上的触点310接触,从而造成按键1功能失效。
[006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硅胶垫4通过拉扣固定在线路板3上。本实施例中的硅胶垫4通过3

4个拉扣与线路板3固定及限位,防止硅胶垫4在装配过程中掉落,同时保证导电粒420与线路板3上的触点310的接触位置的精度。
[0063]
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解决按键1的功能背光字符103均匀性差以及功能背光字符103较暗,亮度不够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线路板3上设有led灯320,按键1的内腔设有导光体5。led灯320发出的光穿过硅胶垫4上的透光孔401,并通过导光体5导入按键1顶部的功能背光字符103,有效提高功能背光字符103的均匀性和亮度。
[0064]
本实施例中的按键1采用pc2807(白)材料制成,透光率约为6%,能够防止四周漏光,其中的功能背光字符103区域壁厚为1.2mm,具有更好的透光性能。如图1所示,按键1有六个,表面喷漆+镭雕处理。
[0065]
如图9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体5的底面包括内凹圆弧面501,led灯320位于内凹圆弧面501的下方。内凹圆弧面501能够将led灯320发出的光线聚集,提高导光体5对光线的传导率,进一步地提升功能背光字符103的亮度。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体5采用pmma高亮透明材质制成,底部高亮抛光。
[0066]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防止强操作导致线路板3变形及破坏,从而引起功能失效,本实施例中的线路板3的下表面设有顶柱。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线路板3与第一面板2通过主定位孔(一个圆孔)和副定位孔(一个条形孔)限位,这样的限位方式能够防止因产品尺寸偏差较大而引起的零件无法装配的问题,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线路板3采用四个螺钉固定四个角落,在与按键1对应的线路板3背面位置设置1

3根顶柱限位。
[0067]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开关的结构简单易加工,能够减少模具及零件数量(降低物料成本),减少装配工序(降低人工成本)。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开关的产品性能一致性好,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有保障。
[0068]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开关还包括:安装在第一面板2(开关面板)上的旋钮组件6、位于线路板3下方的第二面板7(扶手面板)以及固定座8,其中的旋钮组件6包括旋钮盖610、旋钮本体620、旋钮内轴630以及编码器640。其中的旋钮盖610的材质为pc(白),表面喷漆+镭雕处理;旋钮本体620的材质为abs(本色);旋钮内轴630的材质为abs(白);第一面板2的材质为pc+abs(黑),表面喷漆处理;第二面板7的表面也采用喷漆处理的方式。
[0069]
本实施例中的按键1与按键1之间的间隙均匀,为0.4~0.6mm;按键1手感及操作力:2.5
±
0.5n;按键1晃动量:≤0.2mm;功能字符背光均匀性及亮度:白光30~60cd/m2(坎德拉);按键1耐久:≥5万次;开关接触电阻:≤20ω(炭粒),接触电阻:≤10ω,采用金粒或蓝粒;防静电:接触放电≥10kv,空气放电≥15kv;按键1强操作力:≥100n(约10kg)。
[0070]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