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用的循环油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1538发布日期:2022-01-29 13:1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用的循环油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用的循环油冷装置。


背景技术:

2.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日常生活中的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副边与主电路有耦合关系,所以要对驱动电路进行隔离,对于驱动电路的散热也是一个问题。
3.目前,变压器为了保证自身的散热效果,主要采用油冷散热的方式,传统的油冷散热装置无法满足现在的要求,为此现有的变压器在油冷散热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水冷或风冷装置,配合油冷实现对变压器的降温,但是外加水冷或风冷装置不仅导致变压器的体积变大,还增加了能耗,特别是外加水冷装置的变压器体积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变压器用的循环油冷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变压器用的循环油冷装置,包括固定外壳、变压器本体,固定外壳一侧开口,且内部安装有变压器本体,变压器本体外侧设置有散热鳍片,还包括循环油冷机构,循环油冷机构包括保护外壳、循环油冷组件,保护外壳固定安装在固定外壳的开口处,且保护外壳内部安装有循环油冷组件,循环油冷组件包括循环泵、散热装置、连通管、吸热装置,循环泵的出液端连通有散热装置,进液端连通有吸收散热鳍片的热量的吸热装置,散热装置远离循环泵的一端与吸热装置远离循环泵的一端通过连通管连通。
7.优选的,散热装置包括出液头、散热管、进液头、直通管,出液头与进液头相对设置,且出液头与循环泵连通,进液头与连通管连通,出液头与进液头之间连通有直通管,直通管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设置的散热管,且散热管之间交错设置,且相互不接触,散热管两端分别与出液头和进液头连通。
8.优选的,直通管设有两段,且两段之间设置有气流发生器,气流发生器包括安装管件、内转动套、外转动套,安装管件密封连接在两段直通管之间,安装管件内壁上开设有内环形槽,且内环形槽内侧转动连接有内转动套,安装管件外壁上开设有外环形槽,且外环形槽内侧转动连接有外转动套,内转动套内壁上以及外转动套外壁上均设置有扇叶,内转动套外壁上和外转动套内壁上均内嵌有若干个等角度设置的永磁铁,且位于内转动套。
9.优选的,吸热装置包括分流盒、吸热管、聚流盒,分流盒与连通管连通,聚流盒与循
环泵的进液端连通,分流盒和聚流盒之间连通有若干个吸热管,且吸热管与散热鳍片接触。
10.优选的,吸热管和散热管为铝管或铜管。
11.优选的,保护外壳位于散热装置两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进出气栅格。
12.有益效果在于:
13.1、可以通过循环泵使得散热装置和吸热装置内部的油液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并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吸热装置把散热鳍片的热量吸收掉,通过散热装置使得油液的热量传递到散热装置周围的空气中,实现了对变压器散热的功能;
14.2、散热管设置多个且均螺旋设置不仅增加了单位油液的表面积,还增加了油液的散热过程中的流动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油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油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油冷组件的主视图;
21.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22.图6是图5的i局部放大图。
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4.1、固定外壳;2、变压器本体;3、循环油冷机构;31、保护外壳;32、循环油冷组件;321、循环泵;322、散热装置;3221、出液头;3222、散热管;3223、进液头;3224、直通管;3225、安装管件;3226、内转动套;3227、外转动套;323、连通管;324、吸热装置;3241、分流盒;3242、吸热管;3243、聚流盒。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变压器用的循环油冷装置,包括固定外壳1、变压器本体2,固定外壳1一侧开口,且内部安装有变压器本体2,变压器本体2外侧设置有散热鳍片,还包括循环油冷机构3,循环油冷机构3包括保护外壳31、循环油冷组件32,保护外壳31固定安装在固定外壳1的开口处,且保护外壳31内部安装有循环油冷组件32,循环油冷
组件32包括循环泵321、散热装置322、连通管323、吸热装置324,循环泵321的出液端连通有散热装置322,进液端连通有吸收散热鳍片的热量的吸热装置324,散热装置322远离循环泵321的一端与吸热装置324远离循环泵321的一端通过连通管323连通,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循环泵321使得散热装置322和吸热装置324内部的油液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并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吸热装置324把散热鳍片的热量吸收掉,通过散热装置322使得油液的热量传递到散热装置322周围的空气中,实现了对变压器散热的功能。
28.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和图5所示,散热装置322包括出液头3221、散热管3222、进液头3223、直通管3224,出液头3221与进液头3223相对设置,且出液头3221与循环泵321连通,进液头3223与连通管323连通,出液头3221与进液头3223之间连通有直通管3224,直通管3224外侧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设置的散热管3222,且多个散热管3222之间交错设置,且相互不接触,散热管两端分别与出液头3221和进液头3223连通,这样设置由于散热管3222设置多个且均螺旋设置不仅增加了单位油液的表面积,还增加了油液的散热过程中的流动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
2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5和图6所示,直通管3224设有两段,且两段之间设置有气流发生器,气流发生器包括安装管件3225、内转动套3226、外转动套3227,安装管件3225密封连接在两个直通管3224之间,安装管件3225内壁上开设有内环形槽,且内环形槽内侧转动连接有内转动套3226,安装管件3225外壁上开设有外环形槽,且外环形槽内侧转动连接有外转动套3227,内转动套3226内壁上以及外转动套3227外壁上均设置有扇叶,内转动套3226外壁上和外转动套3227内壁上均内嵌有若干个等角度设置的永磁铁,且位于内转动套3226上的永磁铁数量与位于外转动套3227上的永磁铁数量相同,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油液的流动推动内转动套3226上的扇叶使得内转动套3226转动,再经过永磁铁之间的作用,使得外转动套3227转动,外转动套3227上的扇叶随着外转动套3227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实现了产生气流的功能。
30.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吸热装置324包括分流盒3241、吸热管3242、聚流盒3243,分流盒3241与连通管323连通,聚流盒3243与循环泵321的进液端连通,分流盒3241和聚流盒3243之间连通有若干个吸热管3242,且吸热管3242与散热鳍片接触,这样设置使得分流盒3241内部的油液经过多个吸热管3242传输,油液在吸热管3242内部传输的过程中把散热鳍片的热量吸收掉,实现对变压器本体2降温的功能,吸热管(3242)为铝管或铜管,散热管(3222)为铝管或铜管,这样设置利用铜和铝吸热快、散热快的特性,提高了油冷的效果。
31.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保护外壳31位于散热装置322两端的位置处设置有进出气栅格,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保护外壳31外界的空气顺利的把保护外壳31内部的热空气替换掉。
32.上述结构中,使用时,启动循环泵321,循环泵321吸收吸热装置324内部的油液,使得油液进入到出液头3221内部,然后出液头3221内部部分油液进入到直通管3224内部,另一部分进入到散热管3222内部,进入到直通管3224内部的油液进入到安装管件3225中,并冲击内转动套3226上的扇叶,使得内转动套3226转动,此时在永磁铁的作用下外转动套3227转动,外转动套3227上的扇叶与外转动套3227随同转动,此时散热管3222内部的气体流动,使得保护外壳31外界的气体经过进出气栅格进入到保护外壳31内部,保护外壳31内
部的热气体排出保护外壳31,使得经过散热管3222内部的油液温度下降,随后油液经过连通管323进入到分流盒3241内部,再然后经过多个吸热管3242流入到聚流盒3243内部,并在经过吸热管3242的过程中,散热鳍片的热量传递到油液中,使得散热鳍片的温度下降,实现了对变压器本体2降温的功能。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