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网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0866发布日期:2021-12-15 12:1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网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离网光伏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网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组。


背景技术:

2.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广泛应用于偏僻山区、无电区、海岛、通讯基站和路灯等应用场所,光伏方阵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给负载供电,同时给蓄电池组充电,进行电能在蓄电池组中的存储;在无光照时,通过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由蓄电池组给直流负载供电,同时蓄电池还要直接给独立逆变器供电,通过独立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给交流负载供电,离网光伏系统用的蓄电池组一般应用在室外(如山区设置的太阳能路灯),室外环境的高温或低温都会影响蓄电池的寿命和容量,进而影响设备的使用。
3.为此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11637014.6,提出的“离网光伏系统剩余发电功率利用方法和离网光伏系统,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该离网光伏系统剩余发电功率利用方法包括,确定系统中剩余发电功率情况;在存在剩余发电功率时,基于pwm技术将发电剩余功率向系统中预先设置的附加负载输出;附加负载包括用于实现对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调节的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该申请可有效利用剩余发电功率来驱动加热装置或制冷装置工作,避免了发电能量的浪费。
4.上述申请还存在以下问题:
5.一、对蓄电池组件使用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蓄热材料直接与蓄电池组件紧密接触,这样在加热垫加热时容易使得蓄电池组件上直接接触的位置温度会很高,蓄电池组件很容易发生爆炸;
6.二、在加热后温度过高需要对蓄电池组件进行散热时,只能仅仅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片的配合进行散热,这样散热效率不是很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离网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离网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组,减少蓄电池组件直接接触受热过高而容易发生爆炸的可能,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离网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组,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内腔设置有内箱,所述内箱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组件,所述外箱的顶部插接有密封组件,所述内箱的左侧底部设置有排风组件,所述内箱的右侧顶部设置有进风组件,所述内箱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外箱和内箱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所述内箱的右侧壁下端设置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电性输输出连接有单片机。
10.优选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位于外箱的顶部,所述密封挡板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密封塞、第二保温层和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散热片,且散热片的顶部贯穿密封挡板的顶部,所述盖板和密封挡板之间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嵌合安装在第二保温层中。
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密封组件插接后在第二保温层起到隔热保温的同时,对盖板进行稳定支撑,使其能够对内箱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盖合。
12.优选地,所述排风组件包括第一通筒,所述第一通筒的左端贯穿外箱的左侧壁,且第一通筒的右端与内箱相固接,所述第一通筒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单片机电性输入连接,所述内箱的内腔左侧壁均匀开设有出风通孔,所述外箱的左侧壁固接有引风挡罩,且引风挡罩和出风通孔的内腔均与第一通筒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引风挡罩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防护滤网。
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引风挡罩便于将散热风扇排出的流动风向下导流排出,并通过防护滤网对外界与引风挡罩内部的隔开和防护,进而便于对散热风扇的安全保护。
14.优选地,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第二通筒,所述第二通筒的左端与内箱相固接,且第二通筒的右端贯穿外箱的右侧壁,所述第二通筒的内腔设置有干燥机构,所述内箱的内腔右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一进风通孔,且第一进风通孔与第二通筒的内腔相连通。
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进入到第二通筒中的外界的空气再通过第一进风通孔进入到内箱中。
16.优选地,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容纳筒,所述容纳筒与第二通筒的内腔相螺接,所述容纳筒的内腔设置有透风网筒,所述透风网筒的内腔设置有干燥剂,所述容纳筒的左端卡接有塞环,所述容纳筒的右端固接有挡块,且挡块位于外箱的右侧,所述挡块的右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二进风通孔,且第二进风通孔与透风网筒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通孔和第一进风通孔的内腔左端均向下倾斜。
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二进风通孔进入透风网筒的内腔向干燥剂上吹送,并通过干燥剂进行外部空气进入时的干燥。
18.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隔热筒,所述隔热筒固接在内箱的底部与外箱的内腔底部之间,所述隔热筒的内腔设置有蓄热导体和电加热板,所述蓄热导体是由蓄热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蓄热导体位于电加热板的顶部,且蓄热导体伸入内箱的内腔底端,所述电加热板与单片机电性输入连接。
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控制电加热板进行有效加热。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第一:通过对加热机构中的蓄热导体与蓄电池组件不进行直接接触,只将加热产生的热量导入到内箱中,使得热量均匀作用在蓄电池组件上进行加热,从而减少蓄电池组件直接接触受热过高而容易发生爆炸的可能;
22.第二:通过排风组件和进风组件的配合,对内箱中形成贯穿流动风,作用在蓄电池组件表面上,从而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23.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3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2]1‑
外箱,2

内箱,3

密封组件,301

连接柱,302

密封塞,303

散热片,304

盖板,305

第二保温层,306

密封挡板,4

蓄电池组件,5

第一保温层,6

排风组件,601

引风挡罩,602

防护滤网,603

第一通筒,604

散热风扇,7

进风组件,701

第一进风通孔,702

第二通筒,703

干燥机构,7031

塞环,7032

容纳筒,7033

干燥剂,7034

透风网筒,7035

挡块,7036

第二进风通孔,8

单片机,9

加热机构,901

隔热筒,902

蓄热导体,903

电加热板,10

温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
请参阅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离网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组,包括外箱1、内箱2、密封组件3、蓄电池组件4、第一保温层5、排风组件6、进风组件7、单片机8和加热机构9,外箱1的内腔设置有内箱2,内箱2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组件4,外箱1的顶部插接有密封组件3,内箱2的左侧底部设置有排风组件6,内箱2的右侧顶部设置有进风组件7,内箱2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加热机构9,外箱1和内箱2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5,内箱2的右侧壁下端设置有温控开关10,温控开关10电性输输出连接有单片机8;
[0035]
请参阅图2所示,密封组件3包括密封挡板306,密封挡板306位于外箱1的顶部,密封挡板306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密封塞302、第二保温层305和盖板304,盖板304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散热片303,且散热片303的顶部贯穿密封挡板306的顶部,盖板304和密封挡板306之间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连接柱301,且连接柱301嵌合安装在第二保温层305中,通过密封组件3在外箱1顶部的插拔安装,在插入时,通过密封塞302先进行外箱1顶部的堵塞,并通过第二保温层305起到隔热保温的同时,通过连接柱301对盖板304进行稳定支撑,使其能够对内箱2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盖合,在拔出时,便于直接观察内箱2的内部,方便进行其内部的人工检修维护工作;
[0036]
请参阅图3所示,排风组件6包括第一通筒603,第一通筒603的左端贯穿外箱1的左
侧壁,且第一通筒603的右端与内箱2相固接,第一通筒603的内腔设置有散热风扇604,散热风扇604与单片机8电性输入连接,内箱2的内腔左侧壁均匀开设有出风通孔605,外箱1的左侧壁固接有引风挡罩601,且引风挡罩601和出风通孔605的内腔均与第一通筒603的内腔相连通,引风挡罩601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防护滤网602,通过引风挡罩601便于将散热风扇604排出的流动风向下导流排出,并通过防护滤网602对外界与引风挡罩601内部的隔开和防护,进而便于对散热风扇604的安全保护;
[0037]
请参阅图4所示,进风组件7包括第二通筒702,第二通筒702的左端与内箱2相固接,且第二通筒702的右端贯穿外箱1的右侧壁,第二通筒702的内腔设置有干燥机构703,内箱2的内腔右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一进风通孔701,且第一进风通孔701与第二通筒702的内腔相连通,便于进入到第二通筒702中的外界的空气再通过第一进风通孔701进入到内箱2中;
[0038]
请参阅图5所示,干燥机构703包括容纳筒7032,容纳筒7032与第二通筒702的内腔相螺接,便于对干燥机构703插入第二通筒702中后进行螺接固定,以及旋拧拆卸,容纳筒7032的内腔设置有透风网筒7034,透风网筒7034的内腔设置有干燥剂7033,通过透风网筒7034对干燥剂7033进行集中装载,并能够让空气通过透风网筒7034进入第二通筒702中进行流动输送,容纳筒7032的左端卡接有塞环7031,便于对透风网筒7034在容纳筒7032中的限位固定以及拆卸,容纳筒7032的右端固接有挡块7035,且挡块7035位于外箱1的右侧,方便手持挡块7035对其记性旋转,进而便于对容纳筒7032在第二通筒702中的旋拧固定和拆卸,挡块7035的右侧壁均匀开设有第二进风通孔7036,且第二进风通孔7036与透风网筒7034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通孔7036和第一进风通孔701的内腔左端均向下倾斜,通过第二进风通孔7036内腔左端向下倾斜,便于外界的空气先通过第二进风通孔7036进入透风网筒7034的内腔向干燥剂7033上吹送,并通过干燥剂7033进行外部空气进入时的干燥,干燥后的空气再通过内腔左端向下倾斜的第一进风通孔701进入内箱2中后,全年的向蓄电池组件4上吹送,对蓄电池组件4进行高效散热;
[0039]
请参阅图1所示,加热机构9包括隔热筒901,隔热筒901固接在内箱2的底部与外箱1的内腔底部之间,隔热筒901的内腔设置有蓄热导体902和电加热板903,蓄热导体902是由蓄热材料制作而成,蓄热导体902位于电加热板903的顶部,且蓄热导体902伸入内箱2的内腔底端,电加热板903与单片机8电性输入连接,便于控制电加热板903进行有效加热。
[0040]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需要加热时,通过电加热板903进行加热,然后通过蓄热导体902与蓄电池组件4不进行直接接触,将加热产生的热量导入到内箱2中,此时,在蓄热导体902的上方处,通过温控开关10实时感应加热机构9加热产生的温度,在温度过高时,将感应的信号传输到单片机8中,通过8控制电加热板903停止加热,然后控制散热风扇604工作,从第二通筒702处进风并从第一进风通孔701进入内箱2内,然后从出风通孔605处排风并经过第一通筒603和引风挡罩601排风到外界,从而对内箱2中形成贯穿流动风,使得热量均匀作用在蓄电池组件4上,缓慢均匀的进行加热,减少热量在加热机构9的加热区过渡集中,从而减少蓄电池组件4直接接触受热过高而容易发生爆炸的可能,同时在加热机构9不工作且需要对蓄电池组件4进行降温散热时,通过排风组件6和进风组件7的配合,再配合散热片303的常规散热,从而便于对内箱2内的蓄电池组件4进行快速散热,进而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004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
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2]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