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9566发布日期:2022-01-27 10:0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线缆加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


背景技术:

2.双芯线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线缆,其线管内部同时设有两根导线,双芯线的端部在使用时需要露出其两根导线的两个线脚,并剥去两线脚上的绝缘皮,从而方便连接插头等外接部件。
3.为了提高插头等外接部件与双芯线间连接的可靠性,提高连接强度,在插头等部件装配前通常需要对双芯线端部的两个线脚进行扭花处理。扭花处理后的双芯线的线脚端具有更大的连接附着面积,且扭花后的线脚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而且扭花后会获得螺纹一样的防脱限位能力,可以保证与插头一体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4.现有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其分线机构的结构较复杂,分线效果差、效率低,严重影响了双芯线分线扭线的质量,因此,需要对现有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过于复杂,且分线效果差、效率低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分线、扭线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
6.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包括有载台,其上设有用于纵向夹持并横向传送双芯线的送线机构,沿送线方向对应设于所述送线机构一侧上方的、用于将双芯线端部抵压在送线机构上以防止其线脚端受力时移动的压线机构,沿送线方向依次排列设于送线机构一侧的、用于将双芯线两线脚捋直的捋直机构,用于将捋直后的两线脚分开的分线机构和用于将分开的两线脚扭花的扭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线机构包括有固设于所述载台上的驱动组件,其上纵向固设有一分线气动夹a,所述的分线气动夹a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使下向送线机构一侧纵向往复移动。在分线气动夹a的两个竖向上下开合的夹爪上分别对应连接有用于水平横向夹持双芯线两线脚的分线刀臂和分线气动夹b,所述分线气动夹b的两个相对弹性自夹紧的夹爪上对应连接有两个用于分别承托双芯线其中一个线脚的托线脚部,两个所述的托线脚部弹性自夹紧在所述分线刀臂首端的下部。在分线刀臂上竖直固设有一固定臂,其上竖直向下固设有一分线驱动气缸,所述分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竖直纵向连接有一可活动穿过分线刀臂首端并经过两线脚间的缝隙向下伸至两托线脚部之间的分线刀。
8.具体的,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位置可调节地固设于所述载台上的第一固定板,其上纵向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一气缸,所述的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其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分线气动夹a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支架
上以驱动其沿第一滑轨向所述的送线机构一侧纵向往复滑移。
9.进一步的,所述的扭线机构包括有位置可调节地固设于所述载台上的第二固定板,其上纵向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其上固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远离送线机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纵向弹性连接有一自适应调节拉簧。第二支架上纵向固设有一扭线电机,所述扭线电机的转动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一纵向伸至送线机构一侧的扭线气动夹,所述扭线气动夹的两个夹爪上对应连接有两个可在合拢后夹持两线脚的扭线部,两个所述扭线部夹持两线脚后在扭线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以将两个线脚从双芯线端部一侧扭花。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捋直机构包括有固设于所述载台上的驱动组件,其上纵向固设有一捋直气动夹,所述的捋直气动夹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使下向送线机构一侧纵向往复移动;在捋直气动夹的两个竖向上下开合的夹爪上对应连接有两个捋直臂,两个所述捋直臂的首端对应竖直连接有两个用于水平横向夹持或松开双芯线两线脚的捋直板。
11.具体的,所述的压线机构包括有两个对应固设于所述载台上的、分别处于所述送线机构一侧两端的立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一对应处于送线机构一侧上方的、上下位置可调节的抵压板,所述抵压板对应送线机构运行起始端的首端下部设有一弧度导引面,抵压板上横向连接有一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上竖直设有至少两个向下驱动的抵压气缸,所述抵压气缸的活塞杆之间横向连接有一对应处于固定条下方的活动条,所述的活动条上竖直连接有若干个用于在抵压气缸驱动下将双芯线端部抵紧在所述送线机构上的抵压柱。
12.进一步的,所述的送线机构包括有横向设于所述载台上的、用于纵向承托并横向传送双芯线的传送皮带组件,其对应处于所述压线机构下部的一侧排列设有若干等间距的、用于纵向夹持双芯线端部并露出其线脚的压线弹夹,所述压线弹夹的端部设有用于限位双芯线端部并分隔两线脚的定位分线片。
13.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分线片包括对应贴靠的定位片和分线片,所述的定位片夹持于所述的分线片与所述的压线弹夹之间,在定位片与分线片上对应开设有用于限位双芯线端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开口内凹的中部位置上竖直设有一用于分隔双芯线端部两线脚的分线针。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送线机构依次带着双芯线在载台上横向移动;通过压线机构将双芯线端部压紧在送线机构上,防止双芯线端部的线脚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引起双芯线移动;在双芯线被送线机构带动而横向移动过程中,首先通过捋直结构对双芯线端部的两线脚端进行捋直,防止两线脚端向下弯折或扭转而影响后续的线脚处理操作;然后通过分线机构将捋直后的两根线脚分开,防止两线脚错位或搭接而影响后续的扭线处理;随后通过扭线机构将分开的两根线脚扭花,使双芯线端部的两线脚处呈现旋扭状结构,增加与插头端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16.2、本实用新型的分线机构通过驱动组件驱使分线气动夹a向送线机构一侧纵向往复移动,使得分线气动夹a两个夹爪上的分线刀臂和分线气动夹b能够夹持住双芯线的两根线脚。分线气动夹b的两个夹爪上的托线脚部在常态下水平弹性自夹紧,分线气动夹a的两个夹爪合拢后由分线刀臂首端和两个托线脚部夹持两线脚。而后,分线刀在分线驱动气缸
的驱使下向下穿过分线刀臂首端并经两线脚间缝隙向下克服分线气动夹b的两个夹爪间的弹力伸至两托线脚部之间。随后,驱动区间驱使分线气动夹a回退,并通过分线刀将两线脚分开。整体结构较简单,整合度较高,不占空间。而且,本实用新型分线刀向下伸出时可以使两托线脚部自动向两侧分开,有利于夹持于托线脚部与分线刀臂首端之间的两线脚向外分开,分线更彻底,分线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送线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线弹夹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压线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捋直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线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扭线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剥皮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切齐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卸料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8.图中:1.机架,11.载台,12.第一固定板,13.第一滑轨,14.第一滑块,15.第一支架,151.第一水平板,152.第一背板,153.第一分隔板,16.第一气缸,17.漏料口,2.送线机构,21.传送皮带组件,211.第一转辊,212.第二转辊,213.传动皮带,214.第一挡板,215.第二挡板,216.第一齿轮,217.第二齿轮,218.传动链条,219.送线驱动电机,22.压线弹夹,221.弹夹基座,222.线槽,223.限位板,224.胶头,225.抵压面,23.定位分线片,231.定位片,232.分线片,233.第一开口,234.第二开口,235.扩口结构,236.分线针,3.压线机构,31.立板,311.避空位,32.抵压板,321.弧度导引面,33.固定条,34.抵压气缸,35.活动条,36.抵压柱,37.限位稳定杆,4.捋直机构,41.捋直气动夹,42.捋直臂,43.捋直板,44.上位限位杆,45.下位限位杆,5.分线机构,51.分线气动夹a,52.分线刀臂,53.分线气动夹b,54.托线脚部,55.固定臂,56.分线驱动气缸,57.分线刀,6.扭线机构,61.第二固定板,62.第二滑轨,63.第二滑块,64.第二支架,65.扭线电机,66.传动机构,67.扭线气动夹,68.扭线部,7.剥皮机构,71.第三固定板,72.第三滑轨,73.第三滑块,74.第三支架,741.第二水平板,742.第二背板,75.第二气缸,76.剥皮气动夹,77.剥皮刀臂,78.剥皮刀,8.切齐机构,81.第四固定板,82.第四支架,83.切齐气动夹,84.切齐刀臂,85.切齐刀,9.卸料机构,91.第五支架,92.卸料气缸,93.卸料支臂,94.卸料气动夹,95.卸料钳。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30.参照图1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
31.一种双芯线的分线扭线装置,包括有机架1,在机架1上水平设有一载台11,在载台
11上设有用于纵向夹持并横向依次传送双芯线的送线机构2,横向设于所述送线机构2后侧上方的、用于将双芯线端部抵压在送线机构2上以防止其线脚端受外力作用而移动的压线机构3,沿双芯线移动方向由左向右顺次排列设于送线机构2后侧的、用于将双芯线的线脚端捋直的捋直机构4,用于将捋直后的两个线脚分开的分线机构5,用于将分开的两线脚扭花的扭线机构6,用于将扭花后的两线脚端部的绝缘皮剥掉的剥皮机构7,用于将剥皮后露出金属导线的两线脚端部切齐的切齐机构8,以及用于将切齐后的双芯线从送线机构2上取下的卸料机构9。
32.本实用新型通过送线机构2依次带着双芯线在载台11上横向移动,通过压线机构3将双芯线端部压紧在送线机构2上,防止双芯线端部的线脚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引起双芯线移动。在双芯线被送线机构2带动而横向移动过程中,首先通过捋直结构4对双芯线端部的两线脚端进行捋直,防止两线脚端向下弯折或扭转而影响后续的线脚处理操作。然后通过分线机构5将捋直后的两根线脚分开,防止两线脚错位或搭接而影响后续的扭线处理。随后通过扭线机构6将分开的两根线脚扭花,使双芯线端部的两线脚处呈现旋扭状结构,以增加其与插头端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而后通过剥皮机构7将分开的两线脚端部的绝缘皮剥掉以露出部分金属导线,方便双芯线连接插头等部件。然后通过切齐机构8将两线脚端部露出的金属导线切齐,防止装配插头等部件时因线脚端部不整齐而影响装配。最后通过卸料机构9将处理完毕的双芯线从送线机构2上取下以便于产品收集与整理。
33.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送线机构2包括有横向设于所述载台11上的、用于纵向承托并横向传送双芯线的传送皮带组件21,其对应处于所述压线机构3下部的后侧排列设有若干等间距的、用于纵向夹持双芯线端部并露出其线脚的压线弹夹22,所述压线弹夹22的后端部设有用于限位双芯线端部并分隔其两线脚的定位分线片23。
34.进一步的,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皮带组件21具体包有两个对应纵向转动连接在载台11前端部左右两侧的第一转辊211和第二转辊212,两转辊之间套设有传动皮带213,传动皮带213的后侧竖直横向连接有两个前后对应的、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转辊211和第二转辊212后端的第一挡板214和第二挡板215,在第一挡板214与第二挡板215的左右两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径向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辊211和第二转辊212上的第一齿轮216和第二齿轮217,第一齿轮216与第二齿轮217通过传动链条218连接,压线弹夹22等间距地环绕排列固设于所述的传动链条218上,压线弹夹22的后端部水平纵向向第二挡板215的后侧伸出。
35.具体的,在载台11上的左端部后侧位置上纵向固定连接有一送线驱动电机219,该送线驱动电机219的转动轴轴向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辊211的后端。
36.具体的,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压线弹夹22皆包括有纵向固定连接在传动链条218上的弹夹基座221,在弹夹基座221上纵向设有一用于限位并容置双芯线端部的线槽222,在弹夹基座221上还横向铰接有一左端下部匹配抵压在线槽222内以将双芯线端部限位抵压在压线弹夹22上的限位板223,限位板223的右端部弹性铰接在弹夹基座221上,限位板223的左端部下表面上设有一用于将双芯线抵压在线槽222内的胶头224。
37.常态下,限位板223在弹力作用下向上张开,使限位板223左端离开线槽222,方便操作人员将双芯线纵向放置在线槽222内。
38.进一步的,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分线片23竖直横向螺纹固定连接在弹
夹基座221的后端面上。定位分线片23具体包括有两个外部形状相同的、呈矩形片结构的定位片231和分线片232,定位片231夹持于分线片232与弹夹基座221后端面之间。在定位片231与分线片232的上端皆对应贯穿地开设有第一开口233和第二开口234,第一开口233与第二开口234的开口大小与双芯线的直径相匹配,且在第一开口233与第二开口234的开口端还设有利于双芯线端部从上向下卡位到第一开口233与第二开口234内的扩口结构235。
39.具有的,在分线片232的第二开口234内凹的中部位置上竖直设有一用于分隔双芯线端部两线脚的分线针236。
40.实际使用时,将定位分线片23固定连接在弹夹基座221后端面上后,第一开口233和第二开口234纵向对应处于线槽222的后侧,且定位分线片23与线槽222之间设有用于压线机构3将双芯线端部抵压夹紧在弹夹基座221上的抵压面225(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233与第二开口234的深度及线槽222的底部皆与抵押面相齐平。
41.送线机构2运行初始时刻,位于最左端的压线弹夹22还没有受到压线机构3的限位抵压,其限位板223在弹力作用下张开,露出线槽222。使用时手动或通过上线装置自动将双芯线纵向放置在送线机构2的传动皮带213上承托,并将双芯线后端部对应放置到该压线弹夹22的线槽222内。此时,双芯线后端部在扩口结构235的导引下限位卡定在定位分线片23的第一开口233和第二开口234内,而且双芯线的后端纵向顶至分线片232的分线针236前端面上,起到定位双芯线端部防止其外凸到分线片232外的作用。同时,双芯线后端的两个线脚分别位限位于分线针236的两侧,起到分隔两线脚的作用。
42.随后,送线机构2的送线驱动电机219启动后向第一转辊211传递转矩,继而通过传动皮带213、第一齿轮216及第二齿轮217驱使传动链条218转动,从而带动等间距纵向固设于传动链条218上的压线弹夹22水平横向移动。
43.本实用新型压线弹夹22上的定位分线片23能够准确地对双芯线端部进行定位卡固,且分线针236的设计能够保证线缆端部固定后其两根线脚能够进行有效的分隔,为后续的分线扭线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定位双芯线端部准确且操作方便。
44.进一步的,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线机构3包括有两个竖直纵向对应固设于所述载台11上的、分别处于所述送线机构2后侧左右两端的立板31,两个所述立板31的前端面之间竖直横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对应处于送线机构2的压线弹夹22限位板223上方的、上下位置可调节的抵压板32,在该抵压板32对应送线机构2运行起始端的左端下部设有一弧度导引面321,在抵压板32的后板面上水平横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固定条33,在该固定条33的左右两端部位置上分别竖直固定连接有一个向下驱动的抵压气缸34,两个抵压气缸34的活塞杆竖直穿过固定条33向下伸出,在两个抵压气缸34的活塞杆端部之间水平横向连接有一对应处于固定条33下方的活动条35,所述的活动条35上竖直连接有若干个分别对应处于捋直机构4、分线机构5、扭线机构6、剥皮机构7及切片机构前侧的,用于在抵压气缸34驱动下将双芯线端部抵紧在弹夹基座221的抵压面225上以防止其线脚受外力作用时导致双芯线移动的抵压柱36。
45.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活动条35上下移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活动条35与固定条33之间还活动连接有至少两个的限位稳定杆37,限位稳定杆37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条35上,限位稳定杆37的上端活动穿过固定条33。
46.需要说明的是,抵压板32左端下部设置的弧度导引面321可以在压线弹夹22由左
向右横向移动过程中逐渐将限位板223左端的胶头224抵压在双芯线端部,且抵压板32左端边沿的位置应处于传动皮带213及传动链条218左端边沿的右侧,保证抵压板32左端外侧至少留出一个压线弹夹22的位置以便于放置双芯线。
47.实际使用时,处于最左端的压线弹夹22不受抵压板32的抵压限制,用于放置双芯线。双芯线放置好后,送线机构2上的压线弹夹22随传动链条218由左向右横向移动,随后压线弹夹22上的限位板223在抵压板32左端下部的弧度导引面321的导引下逐渐收拢并最终将双芯线端部夹持在线槽222内。当双芯线随压线弹夹22被送线机构2横向移动至后续的相应工位后,抵压气缸34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以驱使抵压柱36向弹夹基座221后端的抵压面225处移动,直至抵压柱36将双芯线端部压紧在抵压面225上。抵压柱36将双芯线压紧固定后,无论是对其线脚进行捋直、分线、扭花、剥皮还是切齐,双芯线都不会因外力作用而移动,保证了相应工位处理线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失误率低,有效降低了残次品的产生。
48.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送线机构2所夹持的双芯线其后端部的线脚是纵向伸出到抵压板32后侧的,因此,在两个立板31前端还对应开设有用于双芯线端部及线脚通过的避空位311。
49.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抵压板32其竖直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如线缆较粗时向上调节,线缆较细时向下调节,只要保证送线机构2由左向右传送双芯线的运行过程中,抵压板32的底部能够将压线弹夹22上的限位板223左端部抵压在线槽222上,从而通过胶头224将双芯线端部限位在线槽222内即可。
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抵压板32只是轻微地抵压压线弹夹22,保证双芯线卡定在线槽222内即可。抵压板32的高度若是调节的过低,压线弹夹22由左向右横向移动过程中其限位板223可能会被抵压板32严重磨损,造成压线弹夹22的损坏,同时也可能因限位板223抵压双芯线的力度过大而造成双芯线的破损,得不偿失。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抵压气缸34驱使活动条35带动抵压柱36来进一步限位抵压双芯线,提高了线才固定的可靠性,有效防止了线脚受外力作用时双芯线的移动。
51.进一步的,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捋直机构4包括有固设于所述载台11后侧左端位置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捋直气动夹41,该捋直气动夹41的两个夹爪可在竖直方向上做开合运动。驱动组件驱使捋直气动夹41向送线机构2一侧纵向往复移动。
52.具体的,在捋直气动夹41的两个竖向上下开合的夹爪上水平对应连接有两个板状的捋直臂42,两个所述捋直臂42相对应的前端边沿位置上对应竖直横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两个在捋直气动夹41的驱使下在水平方向上横向夹持或松开双芯线端部两线脚的捋直板43。
53.进一步的,为了适应夹持不同粗细的双芯线,防止两捋直板43过度夹紧而造成线缆绝缘皮破损或夹断线缆,本实用新型在两捋直臂42上还对应设有用于限位两捋直板43夹紧程度的限位杆组件。
54.具体的,限位杆组件由竖直固设于上位捋直臂42上的上位限位杆44和对应竖直固设于下位捋直臂42上的、端部可与上位限位杆44端部抵触的下位限位杆45构成,上位限位杆44和下位限位杆45的高度可螺旋调节,捋直气动夹41的两个夹爪合拢程度受上位限位杆44和下位限位杆45的限制,从而确保两捋直板43能够以适当地力度及间距夹持双芯线的两线脚。
55.实际使用时,捋直气动夹41的两个夹爪张开,送线机构2带动双芯线由左向右横向移动至捋直机构4工位处后,双芯线的两线脚进入两个捋直板43张开区域的前端,然后驱动组件驱使捋直气动夹41向送线机构2一侧纵向移动以使两捋直板43移动到双芯线的两线脚上下两端。而后,捋直气动夹41做上下合拢动作驱使两个捋直板43相互抵紧,从而从上下两侧水平横向夹住双芯线端部的两线脚。随即,驱动组件驱使捋直气动夹41回退,使两捋直板43夹持两线脚向送线机构2后侧移动。由于此时的双芯线端部被压线机构3的抵压柱36夹紧在压线弹夹22上,双芯线的两个线脚不会随捋直机构4一起移动,所以两捋直板43回退后会自动将两线脚捋直,从而防止双芯线的两线脚出现弯折、扭转等异常情况,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便利。
56.进一步的,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线机构5包括有固设于所述载台11后侧左端位置上的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上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分线气动夹a51,该分线气动夹51的两个夹爪可在竖直方向上做上下开合的运动,驱动组件驱使分线气动夹a51向送线机构2一侧纵向往复移动。
57.具体的,在分线气动夹a51的两个竖向上下开合的夹爪上分别水平纵向对应连接有用于水平横向夹持双芯线两线脚的分线刀臂52和分线气动夹b53,所述分线气动夹b53的两个夹爪常态下在水平面上横向弹性自夹紧,其两个夹爪上对应水平横向连接有两个在分线气动夹b53的驱使下自动弹性合并在分线刀臂52首端下的、用于分别水平承托双芯线其中一个线脚的托线脚部54,所述托线脚部54和分线刀臂52首端在分线气动夹a51的驱使下抵紧以夹持线脚。
58.具体的,在分线刀臂52的前端上部竖直连接有一固定臂55,所述固定臂55的前端面上竖直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向下驱动的分线驱动气缸56,该分线驱动气缸56的活塞杆上竖直纵向连接有一可活动穿过分线刀臂52首端并经两线脚间的缝隙向下伸至两托线脚部54之间的分线刀57。
59.实际使用时,捋直机构4处理完双芯线的两线脚后,送线机构2带动双芯线横向移动至分线机构5的工位处,此时分线气动夹a51的两个夹爪呈张开状态。然后,驱动组件驱使分线气动夹a51向送线机构2一侧纵向移动,使得分线刀臂52首端和分线气动夹b53上的两托线脚部54恰好移动至双芯线的两线脚上下两端位置处。而后,分线气动夹a51的两个夹爪合拢,带动分线刀臂52首端及两托线脚部54从上下两侧水平横向夹持两线脚。此时,两线脚分别夹持于两托线脚部54与分线刀臂52首端的两侧,而后分线驱动气缸56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以驱使分线刀57穿过分线刀臂52首端并从两线脚中部克服分线气动夹b53两夹爪间的弹力插入两托线脚部54之间,从而将两线脚分隔开来。随后,驱动组件驱使分线气动夹a51回退,从而使得分线刀57沿两线脚中部纵向向后移动,以确保将两线脚端部完全分开。
60.优选的,为了保证双芯线两线脚能够完全分开,可以在分线机构5工位右侧再增设一组分线机构5,经过两次分线处理后的双芯线两线脚必然会被完全分开,分线可靠性更高。当然了,增设一组或多组分线机构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只设置一个分线机构5即可实现完全分离两线脚的目的。
61.本实用新型的分线机构5整体结构较简单,整合度较高,不占空间。而且,本实用新型分线刀57向下伸出时可以使两托线脚部54自动向两侧分开,有利于夹持于托线脚部54与分线刀臂52首端之间的两线脚向外分开,分线更彻底,分线效果更好。
62.优选的,为了降低本实用新型结构复杂程度,提高集成度,降低本实用新型整体占地面积,同时提高作业效率,本实用新型捋直机构4和分线机构5中所述的驱动组件为同一组件。
63.具体的,参照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包括有水平位置可纵向前后调节的、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11后端部左侧位置上的、对应处于送线机构2后侧的第一固定板12,在该第一固定板12上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13,在该第一滑轨1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4,在该第一滑块14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捋直气动夹41及分线气动夹a51的第一支架15,第一固定板12上还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6,该第一气缸16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的第一支架15上以驱动其沿第一滑轨13向送线机构2一侧纵向往复滑移。
64.优选的,参照图5及图6所示,第一支架15包括有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14上的第一水平板151,竖直横向固定连接于第一水平板151后端边沿处的第一背板152,以及竖直纵向固定连接于第一背板152中部与第一水平板151中部之间的第一分隔板153。
65.实际装配时捋直气动夹41水平纵向螺纹固定安装于第一背板152前端面的左侧,分线气动夹a51对应水平纵向螺纹固定安装于第一背板152前端面的右侧,且分线气动夹a51与捋直气动夹41分处于第一分隔板153的两侧。
66.本实用新型将捋直机构4和分线机构5整合到同一驱动组件上,使得二者可以同步进退,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可以保证线脚捋直和分线的连续性,有效提高了线脚处理的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产量。而且,整合后二者占据的载台11空间更小,有利于简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载台11空间的利用率。
67.进一步的,参照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扭线机构6包括有水平位置可纵向前后调节的、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11后端中部位置上的、对应处于送线机构2后侧的第二固定板61,在该第二固定板61上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62,在该第二滑轨6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63,在该第二滑块6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64,所述第二支架64远离送线机构2的后侧与第二固定板61之间纵向弹性连接有一自适应调节拉簧(图中未画出)。
68.具体的,在第二支架64上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扭线电机65,该扭线电机65的转动轴水平伸向送线机构2一侧。扭线电机65的转动轴通过传动机构66连接有一纵向伸至送线机构2后侧的扭线气动夹67,该扭线气动夹67的两个夹爪上对应连接有两个可在合拢后夹持两个线脚的扭线部68,所述扭线部68夹持两线脚后在扭线电机65的驱动下转动以将两个线脚从双芯线端部一侧扭花。
69.实际使用时,分线机构5处理完双芯线的两线脚后,送线机构2带动双芯线横向移动至扭线机构6的工位处。此时扭线气动夹67的两个夹爪呈张开状态,使两个扭线部68分开一定的间距以便于分线处理后的双芯线两线脚伸入。然后,扭线气动夹67的两个夹爪合拢驱使两扭线部68夹持两线脚,随后,扭线电机65开始运行,其转动轴通过传动机构66驱使扭线气动夹67转动,从而将双芯线的两线脚扭花。
70.两线脚扭花后其纵向总长度会相应变短,此时扭线机构6的第二支架64会克服自适应调节拉簧的拉力向送线机构2一侧弹性移动,从而使得扭线机构6能够根据两线脚扭花的程度自适应地调整与双芯线间的间距,防止扭花过程中拉断线脚,自适应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
71.进一步的,参照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剥皮机构7包括有水平位置可纵向前后调节的、螺纹固定连接在所述载台11后端右侧位置上的、对应处于送线机构2后侧的第三固定板71,在该第三固定板71上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轨72,在该第三滑轨72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73,在该第三滑块73上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架74,在第三固定板71上还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75,该第二气缸75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的第三支架74上以驱动其沿第三滑轨72向送线机构2一侧纵向往复滑移。
72.具体的,参照图8所示,第三支架74包括有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73上的第二水平板741,竖直纵向固定连接于第二水平板741后端边沿处的第二背板742,在第二背板742的前端面上部位置上水平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可在竖直方向开合的剥皮气动夹76,所述剥皮气动夹76的上下两个夹爪上水平对应连接有两个l型的剥皮刀臂77,两个剥皮刀臂77的纵向一端螺纹固定连接在两夹爪上,两剥皮刀臂77横向相对的首端对应竖直螺纹固定连接有两个可在剥皮气动夹76驱使下开合以切断双芯线两线脚上的绝缘皮的剥皮刀78,所述载台11上设有对应处于所述剥皮刀78切断并在第二气缸75驱动下脱下线脚绝缘皮处下方的漏料口17。
73.实际使用时,扭花处理完后双芯线在送线机构2的带动下移动至剥皮机构7的工位处,此时剥皮气动夹76的两个夹爪张开使得两剥皮刀78张开一定程度,而后第二气缸75驱使第三支架74向送线机构2一侧移动,使两剥皮刀78超过双芯线端部的两线脚一段距离,然后剥皮气动夹76的两夹爪合拢驱使两剥皮刀78从上下两侧对应切割两线脚端部的绝缘皮,从而使得双芯线两线脚的端部能够露出一段金属导线,便于双芯线与插头等部件的连接。随后第二气缸75驱使第三支架74回退,在两剥皮刀78的夹持下将切断的绝缘皮从两线脚的金属导线下脱下。
7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的漏料口17收集被剥皮机构7切下的绝缘皮,防止连续生产过程中载台11上积累过多的绝缘皮碎屑,便于清理。
75.进一步的,参照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切齐机构8包括有水平位置可纵向前后调节的、螺纹固定连接在载台11后端右侧位置上的、对应处于送线机构2后侧的第四固定板81,所述的第四固定板81上螺纹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架82,所述的第四支架82上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可在竖直方向上开合的切齐气动夹83,所述切齐气动夹83的上下两个夹爪上水平对应连接有两个l型的切齐刀臂84,两个切齐刀臂84的纵向一端螺纹固定连接在两夹爪上,两切齐刀臂84横向相对的首端对应竖直螺纹固定连接有两个可在切齐气动夹83驱使下开合、以切断两线脚端部露出的部分金属导线以使二者端部齐平的切齐刀85,所述载台11上设有对应处于所述切齐刀85切断线脚端部处下方的漏料口17。
76.本实用新型载台11上的漏料口17对应处于剥皮机构7与切齐机构8处理线脚处的下方,方便收集切割下来的绝缘皮及金属导线碎屑,便于载台11清洁。
77.需要说明的是,剥皮机构7的两剥皮刀78切割线脚绝缘皮的位置,应位于切齐机构8的两切齐刀85切割线脚端部露出的金属导线的位置前端,防止切齐刀85将露出的金属导线完全切掉。
78.进一步的,参照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机构9包括有位置可竖直上下调节的、螺纹固定连接在右侧立板31外表面上端部位置上的、处于所述抵压板32右端部外侧的第五支架91,所述的第五支架91的前端面上竖直向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卸料气缸92,
该卸料气缸92的活塞杆上水平纵向连接有一伸向送线机构2的压线弹夹22上部的卸料支臂93,在卸料支臂93的前端下表面上竖直向下连接有一卸料气动夹94,该卸料气动夹94的两个夹爪上对应连接有两个可在卸料气动夹94驱使下开合以夹取处理后的双芯线端部、并在卸料气缸92的驱使下将双芯线从送线机构2上取下的卸料钳95。
79.常态下卸料气缸92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驱使卸料支臂93带动卸料气动夹94向上移动,防止卸料钳95阻碍送线机构2的压线弹夹22的正常移动。
80.实际使用时,经过切齐处理后的双芯线在送线机构2的带动下横向移动至卸料机构9的工位处,此时夹持该双芯线的压线弹夹22从抵压板32右端移出,压线弹夹22上弹性铰接的限位板223在弹力作用下张开而露出线槽222内的双芯线。同时,卸料气动夹94的两个夹爪张开使得卸料钳95打开一定间距,然后卸料气缸92的活塞杆收回驱使卸料气动夹94竖直向下移动,使得两卸料钳95能够移动至压线弹夹22后端的抵押面两侧。随后,两卸料钳95在卸料气动夹94的驱使下从左右两侧经压线弹夹22后端部的定位分线片23与线槽222端部之间夹持处理好的双芯线端部。然后,卸料气缸92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通过两卸料钳95将双芯线端部从压线弹夹22上取出。双芯线被取出后两卸料钳95张开,使得双芯线掉落到传动皮带213上,继而在传动皮带213的带动下脱离送线机构2进行收集。
81.本实用新型通过送线机构2依次纵向夹持双芯线并带着双芯线在载台11上横向移动;通过压线机构3将双芯线端部压紧在送线机构2上,防止双芯线端部的线脚受到外力作用时导致双芯线移动;在双芯线横向移动过程中,首先通过捋直结构对线脚端进行捋直,防止线脚端向下弯折或扭转而影响后续的线脚处理操作;然后通过分线机构5将捋直后双芯线端部的两根线脚分开,防止两线脚错位或搭接而影响后续的线脚扭花处理;随后通过扭线机构6将分开的两根线脚扭花,使双芯线端部的两线脚处呈现旋扭状结构,增加与插头端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然后通过剥皮机构7将扭花后的线脚端部上的绝缘皮剥掉,随后通过切齐机构8将剥皮后露出金属导线的线脚端部切齐,方便双芯线与插头端的连接;最后,通过卸料机构9将处理后的双芯线从送线机构2上取下完成线脚的扭花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扭花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各功能机构间配合密切,极大地提高了线脚扭花的效率。
82.而且,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较简单,整合度较高,占地面积少,方便与其他线材线缆加工处理装置配合使用。
83.上述实施例仅仅为了表述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一种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推导总结出其他一些对送线机构2、压线机构3、捋直机构4、分线机构5、扭线机构6、剥皮机构7、切齐机构8和卸料机构9等的调整或改动,在此就不进行一一列举。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出的任何修改、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