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解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6764发布日期:2022-08-17 07:1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开关装置的解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开关装置的解锁结构,尤指一种于壳体表面不同部位设具多个解锁组件,以便于由不同位置及方向分别驱动一轴杆改变锁掣状态的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利用电磁线圈通电而产生电磁作用以驱动各种接点动作的电磁开关,除了一般应用于室内配线或工业配线的典型电磁开关(电磁接触器)产品外,依其不同的应用形态而有各种结构差异。
3.在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60901号实用新型案中揭露了另一种常见的电磁开关结构,其整体上大致具有典型的继电器结构特征及动作方式,故而结构较为简单且成本低廉;由于此种结构在使用时,大多利用其触接组件向外凸伸的复数电极片插接于一对应的插(继电器)座上,且该插(继电器)座焊合于电路板或配电的导线上,若有故障情形发生时,大多可直接将该故障的电磁开关(继电器) 由该插(继电器)座上拆卸,同时迅速更换良品,藉以提升维修效率;由于无需在现场对损坏部品进行维修,因此其壳体大多为不易或无法拆解的组合结构。
4.此外,利用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作用以驱动一轴杆伸缩活动,并经由该轴杆连动相关组件进行所需控制动作的电磁开关产品,亦被广泛应用于如:电磁门锁、各种自动控制的相关电路设备等场合中,由于一般电磁线圈仅被设计为具有单向驱动的机制,因此针对此种电磁开关的驱动结构中,较常见的是于该轴杆上结合一弹性组件,使该轴杆保持一默认方向的活动弹性,在该轴杆受电磁作用而(开启)动作时,可压缩该弹性组件,而当该电磁作用消失时,该轴杆受该弹性组件的弹性作用而回复至初始(锁掣)位置;然而,为避免上述结构在故障(例如:电磁线圈断路或其驱动电路损坏)时,该轴杆受该弹性组件的弹性作用而保持位于未动作的初始(锁掣)位置,进而造成无法对相关机构或电路进行控制等缺失,大部分的上述电磁开关结构中,会设置一紧急的解锁开关(机构),藉以强制该轴杆由该未动作的初始(锁掣)位置移至压缩该弹性组件的动作(开启) 位置,以暂时维持对相关机构或电路的控制,并可进行后续的故障排除作业。
5.而由于现代各种产品逐渐朝向精致小巧化的趋势,导致其内部各种零组件随之小型化,致使其相关机构的空间亦缩小,因此上述传统(仅具有单一紧急的解锁开关)的电磁开关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受限于环境空间的大小及方向的影响,在该紧急的解锁开关周围空间不足或朝向较拥挤、危险的方向时,常常无法顺利地操作该紧急的解锁开关进行解锁动作,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更甚者,该单一紧急解锁开关(机构)亦有可能随着该电磁开关同时损坏的可能性,造成实际应用上的严重缺失。
6.有鉴于习见的电磁开关装置的紧急解锁开关(机构)实际应用上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的解锁结构,其于一壳体外表侧设有多个结合部位(镂空部),于各结合部位(镂空部)上分别设有独立的解锁组件,各解锁组件经由一连动组件连接于一电磁驱动组件的轴杆,在该电磁驱动组件的电磁线圈断电的情形下,可分别利用位于不同位置的解锁组件经由该连动组件带动该轴杆活动,藉以达到解除锁掣状态的功效。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的解锁结构,其壳体内部设有一能衔接外部导入的控制导线的承接座,于该承接座表面设有至少一侧通孔,且该侧通孔可供至少其中之一解锁组件以局部部位穿入形成定位,藉以形成一令该承接座稳固定位于该壳体内的组合结构。
9.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的解锁结构,其中各解锁组件分别具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且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可藉以形成多样化的解锁机制。
10.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电磁驱动组件,具有一电磁线圈,以及一受该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力作用而被驱动的轴杆,于该轴杆上设有至少一被连结部;一解锁机构,由复数解锁组件组合而成,各该解锁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壳体外部不同位置,并分别以一驱动部贯穿伸入该壳体内;一连结件组,具有至少一连结件,连接于各驱动部与被连接部之间,使该轴杆能在未受电磁线圈的磁力作用下,受各解锁组件分别以驱动部带动而活动,用以进行解除锁掣的动作。
11.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连结件组由一第一连结件及一第二连结件所组成,该轴杆上分别设有一与该第一连结件相连结的第一被连结部,以及一与该第二连结件相连结的第二被连结部。
12.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解锁机构分别由第一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第三解锁组件及第四解锁组件所组成,且该第一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分别以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接触该第一连结件,该第三解锁组件、第四解锁组件分别以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接触该第二连结件。
13.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轴杆上的第一被连结部及第二被连结部分别为一环槽,该第一连结件具有第一连结部,该第一连结部为一能直接嵌入该第一被连结部内的环凸缘;该第二被连结部内预先嵌设一连结挡止件,该第二连结件具有一能套合该轴杆的中央孔,于该中央孔朝向该连结挡止件的一端边缘形成一第二连结部,该第二连结部能抵顶于该连结挡止件。
14.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第三解锁组件、第四解锁组件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压键,该压键能受一轴向力驱动而伸缩活动,并带动相关的驱动部枢转。
15.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第三解锁组件、第四解锁组件的其中之一具有一锁芯,该锁芯能受一钥匙插入而驱动,并带动相关的驱动部枢转。
16.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第三解锁组件、第四解锁组件的其中之一具有一转把,该转把能受一枢转力驱动,并直接带动相关的驱动部枢转。
17.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第一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第三解锁组件、第四解锁组件的其中之一为能受外部工具插入驱动的旋钮,该旋钮能直接带动相关的驱动部枢转。
18.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壳体内设有一承接座,能连接外部伸入的控制导线,该承接座表侧设有至少一侧通孔,且该第一解锁组件、第二解锁组件、第三解锁组件、第四解锁组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以相关的驱动部贯穿该侧通孔,使该承接座能被定位于该壳体内。
19.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承接座顶侧设有一能收容该第一连结件的容置部。
20.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壳体内于接近该轴杆一端设有一被动组件,该被动组件受该轴杆驱动而进行相关的控制及动作。
21.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被动组件具有一上座,及一枢设于该上座的摆动件,该摆动件受一扭簧的作用而能保持抵顶于该轴杆端部,于该摆动件上设有至少一摆动部,该摆动部能随该摆动件转动而于一默认路径上活动。
22.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壳体设有一盖合于该上座、摆动件外周侧的上盖,于该上盖表侧设有至少一槽孔,能供至少一被动件插入,且于被动件设有位于该摆动部活动路径上的被动部,能受该摆动部接触连结并形成连动。
23.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电磁线圈内设有一收容该轴杆的中间套管,该轴杆中段另设有一挡止部,于该挡止部与该中间套管的一端部之间设有一弹性组件。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5.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26.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外观图。
27.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组合剖视图。
28.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解锁组件进行解锁的动作图。
29.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解锁组件进行解锁的动作图。
30.第6图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三解锁组件进行解锁的动作图。
31.第7图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第四解锁组件进行解锁的动作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壳体
[0034]
11
ꢀꢀꢀꢀꢀꢀꢀ
壳本体
[0035]
111
ꢀꢀꢀꢀꢀꢀ
第一镂空部
[0036]
112
ꢀꢀꢀꢀꢀꢀ
第二镂空部
[0037]
113
ꢀꢀꢀꢀꢀꢀ
第三镂空部
[0038]
114
ꢀꢀꢀꢀꢀꢀ
第四镂空部
[0039]
115
ꢀꢀꢀꢀꢀꢀ
下开口
[0040]
116
ꢀꢀꢀꢀꢀꢀ
上开口
[0041]
12
ꢀꢀꢀꢀꢀꢀꢀ
下盖
[0042]
121
ꢀꢀꢀꢀꢀꢀ
衔接座
[0043]
13
ꢀꢀꢀꢀꢀꢀꢀ
承接座
[0044]
131
ꢀꢀꢀꢀꢀꢀ
容置部
[0045]
132
ꢀꢀꢀꢀꢀꢀ
侧通孔
[0046]
14
ꢀꢀꢀꢀꢀꢀꢀ
控制导线
[0047]
141
ꢀꢀꢀꢀꢀꢀ
衔接头
[0048]2ꢀꢀꢀꢀꢀꢀꢀꢀ
电磁驱动组件
[0049]
21
ꢀꢀꢀꢀꢀꢀꢀ
电磁线圈
[0050]
211
ꢀꢀꢀꢀꢀꢀ
中间套管
[0051]
22
ꢀꢀꢀꢀꢀꢀꢀ
轴杆
[0052]
221
ꢀꢀꢀꢀꢀꢀ
第一被连结部
[0053]
222
ꢀꢀꢀꢀꢀꢀ
第二被连结部
[0054]
2221
ꢀꢀꢀꢀꢀ
连结挡止件
[0055]
223
ꢀꢀꢀꢀꢀꢀ
挡止部
[0056]
2231
ꢀꢀꢀꢀꢀ
挡止件
[0057]
224
ꢀꢀꢀꢀꢀꢀ
定位环槽
[0058]
2241
ꢀꢀꢀꢀꢀ
套帽
[0059]
23
ꢀꢀꢀꢀꢀꢀꢀ
弹性组件
[0060]3ꢀꢀꢀꢀꢀꢀꢀꢀ
解锁机构
[0061]
31
ꢀꢀꢀꢀꢀꢀꢀ
第一解锁组件
[0062]
311
ꢀꢀꢀꢀꢀꢀ
压键
[0063]
312
ꢀꢀꢀꢀꢀꢀ
第一驱动部
[0064]
32
ꢀꢀꢀꢀꢀꢀꢀ
第二解锁组件
[0065]
321
ꢀꢀꢀꢀꢀꢀ
锁芯
[0066]
322
ꢀꢀꢀꢀꢀꢀ
第二驱动部
[0067]
323
ꢀꢀꢀꢀꢀꢀ
钥匙
[0068]
33
ꢀꢀꢀꢀꢀꢀꢀ
第三解锁组件
[0069]
331
ꢀꢀꢀꢀꢀꢀ
转把
[0070]
332
ꢀꢀꢀꢀꢀꢀ
第三驱动部
[0071]
34
ꢀꢀꢀꢀꢀꢀꢀ
第四解锁组件
[0072]
341
ꢀꢀꢀꢀꢀꢀ
嵌接部
[0073]
342
ꢀꢀꢀꢀꢀꢀ
第四驱动部
[0074]
343
ꢀꢀꢀꢀꢀꢀ
外部工具
[0075]4ꢀꢀꢀꢀꢀꢀꢀꢀ
连结件组
[0076]
41
ꢀꢀꢀꢀꢀꢀꢀ
第一连结件
[0077]
411
ꢀꢀꢀꢀꢀꢀ
第一连结部
[0078]
412
ꢀꢀꢀꢀꢀꢀ
第一承接部
[0079]
42
ꢀꢀꢀꢀꢀꢀꢀ
第二连结件
[0080]
421
ꢀꢀꢀꢀꢀꢀ
中央孔
[0081]
422
ꢀꢀꢀꢀꢀꢀ
第二连结部
[0082]
423
ꢀꢀꢀꢀꢀꢀ
第二承接部
[0083]5ꢀꢀꢀꢀꢀꢀꢀꢀ
被动组件
[0084]
51
ꢀꢀꢀꢀꢀꢀꢀ
上座
[0085]
52
ꢀꢀꢀꢀꢀꢀꢀ
摆动件
[0086]
521
ꢀꢀꢀꢀꢀꢀ
第一摆动部
[0087]
522
ꢀꢀꢀꢀꢀꢀ
第二摆动部
[0088]
523
ꢀꢀꢀꢀꢀꢀ
被驱动部
[0089]
524
ꢀꢀꢀꢀꢀꢀ
扭簧
[0090]
53
ꢀꢀꢀꢀꢀꢀꢀ
上盖
[0091]
531
ꢀꢀꢀꢀꢀꢀ
第一槽孔
[0092]
532
ꢀꢀꢀꢀꢀꢀ
第二槽孔
[0093]
54
ꢀꢀꢀꢀꢀꢀꢀ
第一被动件
[0094]
541
ꢀꢀꢀꢀꢀꢀ
第一连动部
[0095]
55
ꢀꢀꢀꢀꢀꢀꢀ
第二被动件
[0096]
551
ꢀꢀꢀꢀꢀꢀ
第二连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97]
请参第1至3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包括:壳体1、电磁驱动组件2、解锁机构3及连结件组4等部份;其中该壳体1具有一壳本体11,该壳本体11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未绘出),于该壳本体11周侧表面不同位置,并设有第一镂空部111、第二镂空部112、第三镂空部113、第四镂空部114分别连通于该容置空间;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镂空部111、第二镂空部112 位于该壳本体11二旁侧较低相对应的位置,而该第三镂空部113、第四镂空部 114位于该壳本体11二旁侧较高相对应的位置。
[0098]
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的顶、底侧分别经由一上开口116、一下开口115 与该壳本体11外部连通;于该容置空间接近该下开口115的部位可供收容一具有导线连接端子的承接座13,并以一下盖12盖合于该下开口115形成遮盖,于该下盖12上设有一衔接座121,可供连接复数控制导线14端部默认的衔接头141,使该等控制导线14能连接至承接座13的导线连接端子。
[0099]
该电磁驱动组件2设置于该壳本体11的容置空间中,其具有一电磁线圈21 及一轴杆22,于该电磁线圈21中央贯通设有一中间套管211,该轴杆22穿设于该中间套管211中,该轴杆22由接近该下开口115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依序于周缘设有第一被连结部221、挡止部223、第二被连结部222及定位环槽224(可分别为一环槽),其中该第二被连结部222、挡止部223内分别结合有连结挡止件2221、挡止件2231(可为c形扣环),且该挡止件2231与该中间套管211 接近该下开口115的一端之间设有一弹性组件23,利用该弹性组件23的弹性作用,使该轴杆22保持一远离该下开口115(朝向上开口116)方向的位移弹性,而该定位环槽224则可供结合一具有伸缩弹性的套帽2241。
[0100]
该解锁机构3由复数解锁组件组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该解锁机构3由第一解锁组件31、第二解锁组件32、第三解锁组件33及第四解锁组件34所组成,该第一解锁组件31、第二解锁组件32、第三解锁组件33及第四解锁组件34分别具有以不同方式驱动枢转的一驱动部312、第二驱动部322、第三驱动部332 及第四驱动部342,且该第一驱动部312、第二驱动部322、第三驱动部332及第四驱动部342分别经由该第一镂空部111、第二镂空部112、第三镂空部113、第四镂空部114分别伸入该壳本体11的容置空间内。
[0101]
在本实施例中,该承接座13设置于接近该第一镂空部111、第二镂空部112 之间的位置,且于该承接座13内部设有镂空的容置部131,于该承接座13旁侧设有二相对应的侧通孔132,可供该第一驱动部312、第二驱动部322分别伸入嵌合,使该承接座13得以稳固定位于该壳本体11内。
[0102]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解锁组件31具有一压键311,该压键311 能受一轴向力驱动而伸缩活动,并带动该第一驱动部312枢转;该第二解锁组件32具有一锁芯321,该锁芯321能受一钥匙323插入而驱动,并带动该第二驱动部322枢转;该第三解锁组件33具有一转把331,该转把331能受一枢转力驱动,并直接带动该第三驱动部332枢转;第四解锁组件34为一旋钮,该旋钮具有一嵌接部341,能受一外部工具343插入,并直接带动该第四驱动部342枢转;在实际应用时,上述第一解锁组件31、第二解锁组件32、第三解锁组件33及第四解锁组件34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的内容的结构,其亦可为经由其它方式分别驱动该第一驱动部312、第二驱动部322、第三驱动部332及第四驱动部342 枢转的类似结构。
[0103]
该连结件组4具有复数连结于各上述各驱动部与被连接部之间的连结件;在本实施例中,该连结件组4由一第一连结件41及一第二连结件42所组成,其中该第一连结件41可设于该承接座13的容置部131内(位于该第一驱动部312、第二驱动部322之间),于该第一连结件41顶侧中间部位设有一能直接连结(套合嵌入)该第一被连结部221(环槽)的第一连结部411(可为一环凸缘),该第一连结件41于该第一连结部411二旁侧各设有一第一承接部412,可分别与该第一驱动部312、第二驱动部322相抵触。
[0104]
该第二连结件42设于该壳本体11的容置空间内位于第三驱动部332、第四驱动部342之间的位置,于该第二连结件42中央设有一套合该轴杆22的中央孔 421,该中央孔421朝向该下开口115的一端边缘形成一第二连结部422,可抵顶于该连结挡止件2221的周缘;该第二连结件42于该中央孔421二旁侧各设有一第二承接部423,可分别与该第三驱动部332、第四驱动部342相抵触。
[0105]
在实际应用时,该壳本体11可依需要于接近该上开口116(沿轴杆22动作路径上)方向设有一被动组件5;在本实施例中,该被动组件5具有一设置于该上开口116的上座51,及一枢设于该上座51的摆动件52,该摆动件52周侧分别设有第一摆动部521(可为一凸部)、第二摆动部522(可为一凸部)及被驱动部523(可为一凹部),该摆动件52受一扭簧524的作用而能保持以被驱动部523抵顶于该轴杆22端部,而该上座51可另结合一遮盖于该摆动件52周侧的上盖53,于该上盖53表侧设有第一槽孔531、第二槽孔532,分别对应于该第一摆动部521、第二摆动部522,该第一槽孔531、第二槽孔532可供第一被动件54、第二被动件55分别以局部的第一连动部541、第二连动部551穿入,且该第一连动部541、第二连动部551分别位于该第一摆动部521、第二摆动部 522的活动路径上。
[0106]
请参第4至7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时,当该电磁驱动组件2的电磁线圈21因停电或线路故障等原因而无法通电时,该轴杆22受该弹性组件23 弹性作用于挡止件2231而保持凸伸的锁掣状态(此时,该轴杆22以端部抵顶于该摆动件52的被驱动部523,使该摆动件52形成无法枢转的定位状态;此时:
[0107]
若按压该第一解锁组件31的压键311,该压键311收缩能驱动该第一驱动部312枢转,利用该第一驱动部312推拨该第一连结件41的第一承接部412,可使该第一连结件41以第一连结部411(环凸缘)经由该第一被连结部221(环槽)带动该轴杆22朝向远离该被动组
件5(接近该下开口115)的方向活动,藉以达到解除该锁掣状态的功效;此时,该轴杆22端部脱离该被驱动部523(凹部),使该摆动件52可受该扭簧524的弹性作用而枢转,并经由该第一摆动部 521、第二摆动部522分别通过第一连动部541、第二连动部551而带动该第一被动件54、第二被动件55活动(如第4图所示)。
[0108]
若以一钥匙323插入该锁芯321而驱动该第二解锁组件32的第二驱动部322 枢转,则可利用该第二驱动部322推拨该第一连结件41的第一承接部412,使该第一连结件41以第一连结部411(环凸缘)经由该第一被连结部221(环槽) 带动该轴杆22朝向远离该被动组件5(接近该下开口115)的方向活动,藉以达到解除该锁掣状态的功效;此时,该轴杆22端部脱离该被驱动部523(凹部),使该摆动件52可受该扭簧524的弹性作用而枢转,并经由该第一摆动部521、第二摆动部522分别通过第一连动部541、第二连动部551而带动该第一被动件 54、第二被动件55活动(如第5图所示)。
[0109]
若转动该第三解锁组件33的转把331,可直接驱动该第三驱动部332枢转,并利用该第三驱动部332推拨该第二连结件42的第二承接部423,使该第二连结件42以第二连结部422经由该连结挡止件2221带动该轴杆22朝向远离该被动组件5(接近该下开口115)的方向活动,藉以达到解除该锁掣状态的功效;此时,该轴杆22端部脱离该被驱动部523(凹部),使该摆动件52可受该扭簧 524的弹性作用而枢转,并经由该第一摆动部521、第二摆动部522分别通过第一连动部541、第二连动部551而带动该第一被动件54、第二被动件55活动(如第6图所示)。
[0110]
若以一外部工具343插入该第四解锁组件34的嵌接部341中,可直接驱动该第四驱动部342枢转,利用该第四驱动部342推拨该第二连结件42的第二承接部423,使该第二连结件42以第二连结部422经由该连结挡止件2221带动该轴杆22朝向远离该被动组件5(接近该下开口115)的方向活动,藉以达到解除该锁掣状态的功效;此时,该轴杆22端部脱离该被驱动部523(凹部),使该摆动件52可受该扭簧524的弹性作用而枢转,并经由该第一摆动部521、第二摆动部522分别通过第一连动部541、第二连动部551而带动该第一被动件54、第二被动件55活动(如第7图所示)。
[0111]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开关装置的解锁结构确可达成由外部不同部位经由多个解锁组件,以不同位置及方向分别驱动一轴杆改变锁掣状态的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实用新型,爰依法提出申请新型专利;惟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者,亦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