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线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9515发布日期:2022-02-23 20:2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线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铝线电感器。


背景技术:

2.电感器是一种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充电桩、ups和储能装置中。当今,铝线材质的电感器在这些产品上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但铝线材质的过流能力不高,特别是在接线端子,当电流过大时容易出现过流现象,从而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铝线电感器,通过冷压成型的铝排部和铜排部形成的接线端子,解决了现有的铝线电感器容易出现过流现象,而导致事故发生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铝线电感器,包括磁路和铝线电感线圈,所述铝线电感线圈绕于所述磁路;
5.所述铝线电感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铝排部和铜排部;
6.所述铝排部的顶面与所述铜排部的底面冷压成型,所述铝排部的底面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的进线端和/或出线端激光焊接成型,所述铜排部的顶面用于与外部电气设备电连接。
7.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接线端子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铝排部和所述铜排部,所述连接孔的位于所述铝排部的底面的一侧铆接有接线螺母。
8.可选地,所述连接孔垂直贯穿所述铝排部和所述铜排部,所述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接线螺母的轴线重合。
9.具体地,所述铝排部的厚度为2.5mm~3.5mm,所述铜排部的厚度为0.5mm~1.5mm。
10.优选的,还包括外壳,所述磁路和所述铝线电感线圈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11.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外壳的后外壁、左外壁和/或右外壁间隔分布有多条散热凸条;
12.位于所述外壳的后外壁的散热凸条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条的间距相等;
13.位于所述外壳的左外壁的散热凸条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条的间距相等;
14.和/或位于所述外壳的右外壁的散热凸条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条的间距相等。
15.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和所述外壳之间。
16.具体地,所述磁路包括上磁轭、下磁轭、左磁轭和右磁轭,所述上磁轭、右磁轭、下磁轭和左磁轭依次连接,并形成磁力回路;
17.所述铝线电感线圈设置于所述上磁轭和所述下磁轭之间;
18.所述铝线电感线圈包括第一绕线圈和第二绕线圈,所述第一绕线圈和所述第二绕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一绕线圈绕于所述左磁轭,所述第二绕线圈绕于所述右磁轭。
19.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与所述上磁轭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与所述下磁轭之间。
20.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散热机构还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圈和所述第二绕线圈之间。
21.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由于金属铜的过流能力高于金属铝的过流能力,在所述铝排部的顶面增设所述铜排部能提高接线端子的过流能力,从而提高所述铝线电感器的适用电流值。
23.2、由于接线端子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的进线端的连接处和/或出线端的连接处设置的是所述铝排部,铝排部的材质与铝线电感线圈的进线端的材质,和/或铝排部的材质与铝线电感线圈的出线端的材质相同,容易焊接成型,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具体地,相较于传统的电阻焊,激光焊接的焊接强度高,可靠性好,过流能力强,还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焊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磁路和铝线电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进线端和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磁路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磁路;11进线端;12出线端;13上磁轭;14下磁轭;15左磁轭;16右磁轭;2铝线电感线圈;21第一绕线圈;22第二绕线圈;3接线端子;31铝排部;32铜排部;33连接孔;34接线螺母;4第一散热机构;5外壳;51散热凸条;6第二散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铝线电感器,包括磁路1和铝线电感线圈2,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绕于所述磁路1;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的进线端11和出线端12均设有接线端子3,所述接线端子3包括铝排部31和铜排部32;所述铝排部31的顶面与所述铜排部32的底面冷压成型,所述铝排部31的底面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的进线端11和/或出线端12激光焊接成型,所述铜排部32的顶面用于与外部电气设备电连接。具体地,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的导线为铝扁线,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采用立绕八字连饶的方式绕于所述磁路1。所述铝排部31由金属铝构成,所述铜排部32由金属铜构成。
35.在所述铝线电感器中,所述接线端子3由铝排部31和铜排部32冷压成型。一方面,由于金属铜的过流能力高于金属铝的过流能力,在所述铝排部31的顶面增设所述铜排部32能提高接线端子3的过流能力,从而提高所述铝线电感器的适用电流值。另一方面,由于接线端子3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的进线端11的连接处和/或出线端12的连接处设置的是所述铝排部31,铝排部31的材质与铝线电感线圈2的进线端11的材质,和/或铝排部31的材质与铝线电感线圈2的出线端12的材质相同,容易焊接成型,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具体地,相较于传统的电阻焊,激光焊接的焊接强度高,可靠性好,过流能力强,还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焊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3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3开设有连接孔33,所述连接孔33贯穿所述铝排部31和所述铜排部32,所述连接孔33的位于所述铝排部31的底面的一侧铆接有接线螺母34。如图1、2所示,所述连接孔33用于穿接外部电气设备的进线或出线。具体地,在接线时,将外部电气设备的进线或出线通过接线耳套设于螺杆上,然后将螺杆穿过所述连接孔33,并锁紧于所述接线螺母34,所述外部电气设备的进线或出线就能通过接线耳与所述铜排部32电连接。由于所述接线螺母34设置于所述连接孔33的位于所述铝排部31的底面的一侧,所述接线螺母34不会向外界凸出,运输的过程中不会与外界的物体发生碰撞,从而方便运输。
37.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连接孔33垂直贯穿所述铝排部31和所述铜排部32,所述连接孔33的轴线与所述接线螺母34的轴线重合。如图1、2和3所示,接线时,套设有外部电气设备的进线或出线的螺杆能垂直穿过所述铝排部31和所述铜排部32,并垂直锁紧于所述接线螺母34,从而使所述外部电气设备的进线或出线与所述铜排部32电连接得更加稳固。
38.可选地,所述铝排部31的厚度为2.5mm~3.5mm,所述铜排部32的厚度为0.5mm~1.5mm。当所述铝排部31的厚度小于2.5mm时,难以将所述铝排部31焊接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的进线端11和/或出线端12,当所述铝排部31的厚度大于3.5mm时,所述接线端子3过厚,不利于锁上螺杆且浪费材料,所述铝排部31的厚度优选为3mm,便于将所述铝排部31焊接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的进线端11和/或出线端12,有利于锁上螺杆,也不会浪费材料;当所述铜排部32的厚度小于0.5mm时,所述铜排部32的横截面过小,过流能力不高,当所述铜排部32的厚度大于1.5mm时,不利于锁螺杆且浪费材料,所述铜排部32的厚度优选为1mm,过流能
力高的同时有利于锁上螺杆,且不会浪费材料。
39.具体地,还包括外壳5,所述磁路1和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设置于所述外壳5内。如图1所示,具体地,所述外壳5为铝外壳,铝外壳轻便,从而便于运输。所述磁路1和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被包裹于所述外壳5内,所述外壳5能保护所述磁路1和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免受外界的碰撞而损坏。
40.优选的,所述外壳5的后外壁、左外壁和/或右外壁间隔分布有多条散热凸条51;位于所述外壳5的后外壁的散热凸条51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条51的间距相等;位于所述外壳5的左外壁的散热凸条51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条51的间距相等;和/或位于所述外壳5的右外壁的散热凸条51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条51的间距相等。
41.如图1和4所示,在所述外壳5的后外壁、左外壁和/或右外壁设置散热凸条51,能提高所述外壳5的散热效率。相邻的两条散热凸条51之间形成有凹陷,散热凸条51和凹陷交错排列,于所述外壳5的外壁形成波浪形的结构,从而增大了所述外壳5的外壁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散热的效率。具体地,所述散热凸条51平行设置,且相邻两条所述散热凸条51的间距相等,从而保证每个位置的散热效率一直,避免造成所述铝线电感器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
42.一些实施例中,铝线电感器还包括第一散热机构4,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设置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和所述外壳5之间。如图1和2所示,具体地,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为高导热陶瓷片或硅胶片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具有绝缘功能的同时还能辅助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散热,有利于控制铝线电感器温升。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的导热系数高于空气的导热系数,从而能将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的热量快速传导到所述外壳5,并通过所述外壳5的散热凸条51向外界散热。
43.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磁路1包括上磁轭13、下磁轭14、左磁轭15和右磁轭16,所述上磁轭13、右磁轭16、下磁轭14和左磁轭15依次连接,并形成磁力回路;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设置于所述上磁轭13和所述下磁轭14之间;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包括第一绕线圈21和第二绕线圈22,所述第一绕线圈21和所述第二绕线圈22电连接,所述第一绕线圈21绕于所述左磁轭15,所述第二绕线圈22绕于所述右磁轭16。
44.如图2和5所示,优选的,所述上磁轭13、下磁轭14、左磁轭15和右磁轭16为金属磁粉芯或非晶纳米晶粉末磁芯中的一种,有利于降低铝线电感器的铜损和铁损,降低铝线电感器温升。具体地,所述进线端11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圈21,所述出线端12设置于所述第二绕线圈22,电流从所述进线端11流到所述第一绕线圈21,然后再流到所述第二绕线圈22,最后从所述出线端12流出,电流在流经所述第一绕线圈21和所述第二绕线圈22时,由于所述第一绕线圈21绕于所述左磁轭15,所述第二绕线圈22绕于所述右磁轭16,能把电能转化为磁能储存起来,从而提高了所述铝线电感器的电感值。
45.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散热机构6,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设置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与所述上磁轭13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设置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与所述下磁轭14之间。如图1和2所示,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为高导热陶瓷片或硅胶片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具有绝缘功能的同时还能辅助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散热,有利于控制铝线电感器温升。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能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与所述上磁轭13之间形成绝缘,避
免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短路,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还能于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与所述下磁轭14之间形成绝缘,避免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短路。另外,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还有利于促进所述铝线电感线圈2、上磁轭13和下磁轭14的热量向外扩散。
46.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还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圈21和所述第二绕线圈22之间。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能于所述第一绕线圈21和所述第二绕线圈22之间形成绝缘,避免所述第一绕线圈21和所述第二绕线圈22短路。另外,所述第二散热机构6还有利于促进所述第一绕线圈21和所述第二绕线圈22的热量向外扩散。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铝线电感器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