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6601发布日期:2022-01-15 09:5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加热装置、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混合动力车与电动车启动时,主要是利用电池放电,借以提供电动机电力或驱使内燃机引擎启动,使车辆整体系统能顺利运作。
3.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界空气会对电池模组中的电芯温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电池管理系统向车辆的控制器提供的功率,影响行车感受。
4.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加热槽,并将电池模组置于加热槽中,实现对电池模组中电芯的加热,该设置方式更适空间较大的启停电池,无法适用于空间较小的电动车原有的电池壳。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加热装置占用空间大,不能够适用于电动车原有的电池壳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热传导件;置于内腔中的加热组件;热传导件按照预定规则设置于电池模组的端板外表面,热传导件的腔壁与端板的外表面物理接触以实现热传导;当电池模组中的电芯需要加热时,加热组件用于产生热能,以使得热能通过热传导件的腔壁传递给端板以实现对电池模组的电芯加热。
7.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电池模组的端板外表面设置有热传导件,在热传导件的内腔中设有加热组件。由于加热组件设置于热传导件内部,使二者形成一体后直接设置于电池模组的端板外表面,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减小加热装置对空间的占用,还能够保证电池模组中的电芯需要加热时,加热装置产生热能并传递给端板,进而通过端板对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加热;进一步避免冷空气直接与端板接触,减少电池中周边电芯扩散的热能。
8.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规则为:热传导件沿端板外表面的周边分布。通过将热传导件设置在端板外表面的周边,能够保证对电池中转角部位的电芯加热,避免对电池壳内底部和内侧部空间的占用。
9.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传导件被配置为中空的管道。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加热组件直接设置在管道的中空部位,形成一个管状的加热装置,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被配置为至少一圈。这样的设计能够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当管道设置为一圈时,一圈螺旋管布设在端板的周边部位,以保证对电池中转角部位的电芯进行加热,降低电池中转角部位电芯与中间电芯的温度差;当管道设置为多圈时,能够在电池中转角部位的电芯得到加热的同时,使靠近端板部位的电芯也得到加热,保证电池中靠近端板部位的电芯和中间电芯之间的温度均衡。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的圈数n被配置满足:1≤n<min[(w

/2)/h

,(h

/2)/h

];
其中,min表示取最小值,w

为端板的宽度,h

为端板的高度,h

为管道未弯折情况下的高度,n为管道的圈数。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管道的腔壁设置在端板面积范围内,避免管道超出端板产生空间干涉,影响电池壳的尺寸。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被配置为回形针结构、圆环型结构、蛇盘型结构或阵列结构。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传递至端板的热能分散且均匀,减少对端板外表面空间的占用,并降低加热装置的重量。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的外表面与端板的外表面以贴合的形式进行物理接触。在管道的外表面与端板的外表面之间未设置其他结构或构件,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也保证了管道的腔壁与端板之间的热能传递效率。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被配置为粘贴或卡扣固定或者螺栓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使得加热装置稳定固定于端板的表面,不会因为电池的震动而掉落,能够保证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和加热效率。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封装于电池壳内,管道的厚度适应于端板与电池壳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设计保证管道能够顺利放置于端板和电池壳体之间,并不会增加端板与电池壳之间的间隙,保证电池壳原有的尺寸不变。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被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0<w

<w

/2-h

*n,0<h

<h

/2-h

*n,0<h

*n<min(w

/2,h

/2);其中,min表示取最小值,w

为管道的最外边缘与端板的宽度方向边缘之间的距离,h

为管道的最外边缘与端板的高度边缘之间的距离,w

为端板的宽度,h

为端板的高度,h

为管道未弯折情况下的高度,n为管道的圈数。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管道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位于端板的尺寸范围内,且不超出端板的尺寸,不占用端板以外的空间。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容纳于内腔内的饱和盐溶液;设置于内腔内并与饱和盐溶液接触的触发件。触发件的设置能够便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饱和盐溶液从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以释放热能。饱和盐溶液能够在受到震动的情况下迅速由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并产生热能,且产生的热能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以实现对电池中电芯的持续加热。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处理单元;加热源;加热件。处理单元用于检测饱和盐溶液的温度值并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温度值低于预设阈值时,产生加热控制信号并将加热控制信号发送给加热源;加热源用于根据加热控制信号驱动加热件工作;加热件设置于内腔内并与饱和盐溶液接触,用于根据加热源的驱动产生热量以将饱和盐溶液从结晶状态转化为溶液状态。加热组件可以随时检测并控制饱和盐溶液的温度,防止电芯的温度过高导致电池爆炸,或在饱和盐溶液处于结晶状态时提供热能,使饱和盐溶液由结晶状态转化为溶液状态,以实现对电芯的多次、反复加热。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件连接一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触发件发生震动,以触发饱和盐溶液从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这样的设计能够使驱动件根据电池中电芯的加热需求控制饱和盐溶液的状态变化,控制触发件对饱和盐溶液的触发频次,进而实现加热装置对电池模组中电芯的多次加热。
[0020]
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电池模组、电池壳和加热装置,电池模组封装于电池壳内。
[0021]
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0022]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在附图中:
[0024]
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装置与电池模组的位置关系图;
[0025]
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池模组端面的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
[0027]
图4为图3中b所在区域的放大图;
[0028]
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热传导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管道在端板上布设一圈的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管道在端板上布设多圈的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管道布设在电池模组与电池壳之间的示意图;
[0032]
图9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热传导件与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0033]
图中:
[0034]
电池模组1,端板10,电芯11;
[0035]
加热装置2,热传导件21,内腔210,腔壁211;
[0036]
加热组件22,饱和盐溶液220,触发件221,温度检测单元222,处理单元223,加热源224,加热件225;
[0037]
电池壳3。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40]
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而不排除其它的内容。单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存在多个。
[0041]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
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42]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加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长度”、“宽度”、“厚度”、“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3]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4]
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0045]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电芯工作放热,电池管理系统根据电芯的温度请求车辆控制器释放功率以满足车辆行驶需求;例如,播放音乐,空调制冷、制热等。然而,本发明人注意到,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环境温度会对电池模组中的电芯温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或者气温较低的地区,冷空气会包围电池壳,导致电池中外周电芯的热能通过端板、电池壳、车外壳向外扩散,尤其是电池中转角部位的四个电芯,由于与冷空气的接触面积大,电芯热能的扩散更为严重,导致电池中外周电芯和中间电芯差生产生温度差。但是,电池管理系统是基于所有电芯中温度最低的那颗电芯的温度数据请求车辆控制器释放功率,因此,电池转角部位的四个电芯的温度直接影响了电池管理系统请求车辆控制器释放的功率大小,也进一步影响了行车感受。
[0046]
为了解决电池中电芯温度低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装置,通过在电池模组的周围设置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加热槽,在加热槽的容置空间内部设置饱和盐溶液。通过改变饱和盐溶液的状态实现放热、吸热过程,当饱和盐溶液由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时产生热能,并利用该热能去加热电芯。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加热槽占用的空间较大,放置在电池壳内必定会增大电池整体的体积,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装置更适合应用于空间较大的启停电池,而无法适用于空间较小的电动车原有的电池壳。
[0047]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池模组加热装置占用空间大,不能够适用于电动车原有的电池壳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加热装置,通过在端板的外表面设置热传导件,并在热传导件的内腔中设置加热组件,使得热传导件和加热组件成为一体,以减少加热装置的尺寸,并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端板与电池壳的间隙之间,能够在不改变电池壳尺寸的前提下,实现对电池中电芯的加热。
[0048]
上述设计能够在保证电池中电芯加热效率的前提下,保证电池整体的尺寸不发生变化,有效解决了现有加热装置占用空间大导致电池整体的尺寸增加,无法适用于电动车原有的电池壳的问题。
[0049]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考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加热装置2与电池模组1的
位置关系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加热装置2设置在电池模组1端面的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4为图3中b所在区域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热传导件21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2。加热装置2包括热传导件21,加热组件22。热传导件21内部具有空腔210。加热组件22置于内腔210中。热传导件21按照预定规则设置于电池模组1的端板10外表面,热传导件21的腔壁211与端板10的外表面物理接触。
[0050]
热传导件21可以是片状、圆板状或回字型等。热传导件21由导热材料制成;其中,导热材料可以是导热硅胶、氧化铝导热橡胶、氮化硼导热橡胶等,也可以是导热金属或合金。热传导件21的内腔210端面可以设置为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加热组件22可以是电热丝、电热片或饱和盐溶液等。
[0051]
通过在热传导件21的内腔中设置加热组件22,并使热传导件21的腔壁211与端板10的外表面接触,使得在电池模组1中的电芯11需要加热时,加热组件22产生热能并传输至热传导件21的腔壁211,进而传递至端板10,以加热电芯11。
[0052]
通过在热传导件21的内部设置加热组件22,使得加热组件22和热传导件21成为一体,节省了对空间的占用,将热传导件21设置在端板10的外表面,使得热传导件21能够迅速将加热组件22产生的热能传递至端板10,进而由端板10传递至电芯11。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加热装置2的体积以及对空间的占用。
[0053]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预定规则为:热传导件21沿端板外10表面的周边分布。
[0054]
端板10外表面的周边是指端板10与电池中转角部位的电芯11对应的区域。热传导件21为环型,具体为圆环型或方环形。热传导件21分布在端板10外表面的周边,能够使得电池中转角部位温度最低的电芯得到加热,以降低电池中转角部位电芯11与中间电芯11之间的温度差;在端板10外表面的周边布设加热装置2,更进一步减少了加热装置2对空间的占用以及加热装置2的重量。
[0055]
通过将热传导件21设置在端板10外表面的周边,能够保证电池中对靠近端板10的电芯11加热的同时,避免对电池壳3底部空间、侧部空间以及端板10中间部位的占用,也更近一步降低了加热装置2的重量。
[0056]
另一种实施例下,加热装置2可以分布在两个端板10的外表面,也可以分布在两个侧板的外表面。当分布在两个端板10的外表面时,占用的空间最小。
[0057]
另一种实施例下,加热装置2也可以放置在电池模组1中的任意两个需要加热的电芯11之间,以直接对电芯11进行加热。因此,加热装置2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设置于端板10的外表面。
[0058]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热传导件21被配置为中空的管道。
[0059]
管道端面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管道由导热材料制成;其中,导热材料可以是导热硅胶、氧化铝导热橡胶、氮化硼导热橡胶等,也可以是导热金属或合金。管道的端面可以设置为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管道内部装填加热组件22,以将管道与加热组件22形成一个整体,减少对空间的占用。此外,管道可以水平或竖直布设在端板10的外表面。
[0060]
通过设置中空的管道,可以在保证电芯11加热效率的同时,更近一步减少加热装置2对空间的占用。
[0061]
此外,在管道紧贴端板10外表面的一侧可以设置导热性好的涂层,以加强管道与
端板1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其中,导热涂层可以是导热硅胶涂层。在管道的腔壁上可以涂覆保温层,以降低管道的散热效率;其中,保温层可以是聚氯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
[0062]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管道被配置为至少一圈。
[0063]
请参考图6,一种实施例下,管道在端板上布设一圈的示意图。当管道设置为一圈时,一圈管道被配置在端板10的边缘部位,端板10的边缘部位是指电池中转角部位的电芯11对应在端板10上的区域,使得加热装置2在加热时优先考虑加热温度最低的电芯,降低电池中的转角部位电芯11与中间部位电芯11的温度差。
[0064]
请参考图7,另一种实施例下,管道在端板上布设多圈的示意图。当管道设置为多圈时,能够保证电池中转角部位的电芯11得到加热的同时,使靠近端板10的电芯11也得到加热,保证电池中靠近端板10部位的电芯11与中间部位电芯11之间的温度均衡。
[0065]
通过将管道配置为一圈,以保证温度最低的电芯11得到加热的同时,占据最小的空间;通过将管道配置为多圈,以保证占用空间少的前提下,实现对电池中周边电芯11的加热。
[0066]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管道的圈数n被配置满足:1≤n<min[(w

/2)/h

,(h

/2)/h

)];其中,min表示取最小值,w

为端板10的宽度,h

为端板10的高度,h

为管道未弯折情况下的高度,n为管道的圈数。
[0067]
请继续参考图7,管道是由端板10的边缘部位向内部延伸,管道的圈数是指以端板10的中轴线为分割线,管道在端板10中轴线的一侧最多能够布设的圈数;管道的圈数越多越能够增加加热组件22的布设面积,产生更多的热能,提高对电芯11的加热速度。
[0068]
通过限定管道的圈数能够在减少管道对端板10产生空间干涉的同时,使得传递至端板10的热能更多、更均匀,保证电池中靠近周边部位的电芯11与中心部位的电芯11之间的温度均衡。
[0069]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管道被配置为回形针结构、圆环型结构、蛇盘型结构或阵列结构。
[0070]
通过限定管道的形状,能够把加热组件22产生的热能分布面积微分化;其中,蛇盘型的设计可以更均匀的加热端板10。
[0071]
通过限定管道的形状能够保证传递至端板10的热能分散且均匀,并能够使得热传导件21中间形成间隔,减少空间占用。
[0072]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管道的外表面与端板10的外表面以贴合的形式进行物理接触。
[0073]
物理接触是指管道的外表面与端板10的外表面紧贴,在管道的外表面与端板10的外表面之间未设置其他结构或构件,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也保证了管道的管壁与端板10之间的热能传递效率。
[0074]
通过物理接触的方式实现了减少空间占用和提高加热效率的双重效果。
[0075]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贴合被配置为粘贴或卡扣固定或者螺栓固定。
[0076]
当采用粘贴方式固定时,管道与端板10之间更易装配,有利于批量工业化生产,也更加节省空间。当采用卡扣和螺栓形式固定时,固定的更为牢固,且不会影响管道与端板10之间的热传递。
[0077]
通过将加热装置2稳定固定于端板10的表面,不会因为电池壳3的震动而掉落,能够保证加热装置2的稳定性和加热效率。
[0078]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8,为一些实施例中,管道布设在电池模组1与电池壳3之间的示意图。电池模组1封装于电池壳3内,管道的厚度适应于端板10与电池壳3之间的距离。
[0079]
电池模组1的外部设置端板10,端板10的外部设有电池壳3;将管道的厚度设置为适应于端板10与电池壳3之间的距离,能够将加热装置2直接装填在端板10与电池壳3之间,无需重新设计或增加电池壳3的尺寸。
[0080]
通过对管道尺寸的限制能够使加热装置2顺利放置于端板10和电池壳体3之间,并不会增加端板10与电池壳3之间的空间,保证电池壳3整体的尺寸不变。
[0081]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管道被配置为满足如下关系:0<w

<w

/2-h

*n,0<h

<h

/2-h

*n,0<h

*n<min(w

/2,h

/2);其中,min表示取最小值,w

为管道的最外边缘与端板10的宽度方向边缘之间的距离,h

为管道的最外边缘与端板10的高度边缘之间的距离,w

为端板10的宽度,h

为端板10的高度,h

为管道未弯折情况下的高度,n为管道的圈数。
[0082]
对管道的设计能够保证管道顺利设置在端板10上,且不超出端板10的尺寸,保证电池模组1中的电芯11得到加热的同时,不会损失热能。
[0083]
通过限定管道距端板10最外缘的距离,能够保证管道在端板10上设置的位置与电池模组1中电芯对应到端板10上的位置对应,避免管道对电池模组中侧板与电池壳3之间的空间产生干涉。
[0084]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热传导件21与加热组件22的示意图。加热组件22包括:容纳于热传导件21内腔内的饱和盐溶液220;设置于内腔210内并与饱和盐溶液接触的触发件221。触发件221的设置能够便于饱和盐溶液220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以释放热能。
[0085]
饱和盐溶液220为醋酸钠、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者饱和盐溶液220也可为过饱和非电解质溶液。饱和盐溶液220能够在两分钟内由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并产生60-70℃的热能,且产生的热能能够维持4-6小时,以实现对电池模组1中电芯的持续加热,使得电芯的温度达到0-70℃;例如,在环境温度为-40℃时,将电芯温度加热到20-30℃;在环境温度为0℃时,将电芯加热至60-70℃;电芯的上限温度不超过150℃。
[0086]
需要注意的是:当饱和盐溶液220的种类不同时,其由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产生的热能不同,且并不局限于60-70℃;具体产生的热能以实际使用的饱和盐溶液220的性能相关。
[0087]
触发件221可以是设置在饱和盐溶液220中的震动源,以通过震动的方式触发饱和盐溶液反应,也可为设置在饱和盐溶液220中的金属片体,通过弯折金属片体的方式触发饱和盐溶液220反应,还可以为晶体,通过加入晶体的方式触发饱和盐溶液220由溶液状态反应为结晶状态;此部分并不局限。
[0088]
饱和盐溶液220、触发件221的设置,能够在电池模组1中的电芯需要加热时,通过触发件221触发饱和盐溶液220,使其由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产生热能,满足产热需
求。
[0089]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9,为热传导件21与加热组件22的示意图。加热组件22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222、处理单元223、加热源224和加热件225。其中温度检测单元222和加热件225均与饱和溶液220接触,温度检测单元222、处理单元223、加热源224和加热件225依次通过电连接。温度检测单元222用于检测饱和盐溶液220的温度值并发送给处理单元223;处理单元223用于确定温度值低于预设阈值时,产生加热控制信号并将加热控制信号发送给加热源224;加热源224用于根据加热控制信号驱动加热件225工作;加热件225用于根据加热源224的驱动产生热量以将饱和盐溶液220从结晶状态转化为溶液状态。
[0090]
温度检测单元222为热电偶或热敏电阻器等。处理单元223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中央处理器或者特用芯片。加热源224可以是引入的蓄电池或者电池模组1。加热件225可以是电阻丝、热得快等,加热件225沿管道的延伸方向放置。温度检测单元222、处理单元223、加热源224和加热件225并不局限于上述器件,能够用于本技术的其他器件均可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
[0091]
在一种实施中,当电池模组1中的电芯温度较高时,电池模组1可以直接为加热源224提供电量。
[0092]
在另一种实施中,当电池模组1中的电芯温度较低时,电池模组1无法向加热件225提供电量,此时需要引入新的电源,例如,蓄电池,通过蓄电池为加热件225提供电量。加热件225基于电池模组1或蓄电池提供的电源启动并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饱和盐溶液220,使饱和盐溶液220从结晶状态转化为溶液状态,实现可逆。
[0093]
此外,当饱和盐溶液220温度超过设置温度上限时,如80℃,温度检测单元222检测温度值并发送至处理单元223,处理单元223发送控制信号使加热源224停止给加热件225供电,避免由于电池模组1中电芯11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爆炸。
[0094]
通过设置温度检测单元222、处理单元223、加热源224和加热件225,能够随时检测饱和盐溶液220的温度,一是防止电池模组1中电芯11的温度过高导致爆炸;二是在饱和盐溶液220处于结晶状态时提供热能,使结晶状态转化为溶液状态,可以使饱和盐溶液220实现可逆,多次反应,对电池模组1中的电芯11进行反复加热。
[0095]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触发件221连接一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触发件发生震动,以触发饱和盐溶液从溶液状态转化为结晶状态。
[0096]
驱动件可以是外部机械手臂,也可以远程遥控触;通过外部机械手臂直接驱动触发件221震动,或通过远程遥控给触发件221发送驱动信号,使驱动件根据电池中电芯11的加热需求控制饱和盐溶液220的状态变化,控制触发件221对饱和盐溶液220的触发频次,进而实现加热装置2对电池模组1中电芯11的多次加热。
[0097]
驱动件的设置可以使加热装置2根据电池模组1中电芯11的加热需求对饱和盐溶液220进行加热,控制加热的时间和频次。
[0098]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电池模组1、电池壳3和加热装置2,电池模组1和加热装置2封装于电池壳3内,在不占用其他空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池模组1的端板10与电池壳3之间的空余空间,保证电池壳3整体的尺寸不发生改变。
[0099]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
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0100]
用电装置可以是前述任一应用电池的设备或系统,例如,交通工具,例如,汽车。
[010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0102]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