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26369发布日期:2022-01-29 15:5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2.usb type-c,又称usb-c,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的硬件接口形式,外观上最大特点在于其上下端完全一致,与micro-usb相比不再区分usb正反面。
3.相关技术手段中,usb-c连接器包括连接体以及连接外壳,连接体主要起到信号传输的作用,而连接外壳包覆在连接体的外周面。一方面,连接外壳对连接体起到保护作用,改善连接体容易被划伤的问题;另一方面,连接外壳起到信号屏蔽作用,加强连接体的信号传输稳定性。而连接体与连接外壳之间,通常采用一片式扣合的方式进行固定。
4.针对上述技术手段,连接体与连接外壳之间的连接方式单一,从而导致连接体与连接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连接体与连接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连接器,包括:
8.连接体,用于信号传输,所述连接体设置有多个外卡接槽;
9.连接外壳,用于保护连接体以及屏蔽干扰信号,所述连接外壳具有安装腔,所述连接体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贴合并抵紧;所述连接外壳设置有多个外卡接部,所述外卡接部的数量与所述外卡接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外卡接部与所述连接体的所述外卡接槽卡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体的外周面与安装腔的腔壁贴合并抵接,连接外壳将连接体通过贴合压紧的方式进行固定,同时,连接外壳上的外卡接部与连接体的外卡接槽卡接,从而将连接体限位在连接外壳的安装腔内。外卡接部通过与外卡接槽卡接固定的方式对连接体进行二次固定,相比于连接外壳采用一片式扣合的方式与连接体进行固定,连接方式单一,在本技术方案中,连接外壳与连接体通过贴合压紧的方式以及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提高连接体与连接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连接体还设置有多个内卡接槽,所述内卡接槽设置于所述外卡接槽的同一侧;所述连接外壳设置有多个内卡接部,所述内卡接部的数量与所述内卡接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内卡接部与所述连接体的所述内卡接槽卡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外壳上的内卡接部与连接体的内卡接槽卡接,且内卡接槽与外卡接槽设置在连接体的同一侧,外卡接部与外卡接槽相互卡接的同时,内卡接部与内卡接槽相互卡接,从而进一步限制连接体在连接外壳的安装腔内前后移动,提高连接体与连接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外卡接部以及所述内卡接部均与所述连接外壳一体成型。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卡接部以及内卡接部均与连接外壳一体成型,一方面,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更加便于外卡接部以及内卡接部的成型。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的连接稳定性好,外卡接部以及内卡接部一体成型于连接外壳,以使得外卡接部以及内卡接部抗形变能力更好,从而保证该连接器在插拔过程中,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更长。
15.可选的,所述外卡接部具有折弯边和抵挡边,所述外卡接部通过所述折弯边连接于所述连接外壳,所述抵挡边位于所述外卡接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连接体安装到连接外壳的过程中,通过将外卡接部的折弯边进行折弯,以使得抵挡边位于外卡接槽内,抵挡边对外卡接槽形成抵挡,方便将连接体与连接外壳进行相互安装。在需要将连接体从连接外壳拆下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外卡接部的折弯边进行反向折弯,以使得抵挡边从外卡接槽中离开,连接体即可从连接外壳中拆除,便于该连接体进行维护与更换。
17.可选的,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端子成型件、中夹片、第二端子成型件以及成型塑胶件,所述中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成型件与所述第二端子成型件之间,所述第一端子成型件、所述中夹片以及所述第二端子成型件相互扣合且通过成型塑胶件包覆为一体。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片设置于第一端子成型件与第二端子成型件之间,第一端子成型件、中夹片以及第二端子成型件相互扣合,从而便于第一端子成型件、中夹片以及第二端子成型件在安装过程中进行相互定位。第一端子成型件、中夹片以及第二端子成型件通过成型塑胶件包覆为一体,以使得连接体的各个部分能够稳定地相互固定在一起,该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连接体的各个部分不会发生错位,有效保证连接功能的实现,提高该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19.可选的,所述成型塑胶件由工业化液晶聚合物原料制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热,通过使用工业化液晶聚合物作为成型塑胶件的原料,工业化液晶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在熔融态时一般呈现液晶性。这类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以使得连接体在使用过程中热稳定性更好,改善连接体的热变形问题,提高该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子成型件包括上端子以及上包胶,所述上包胶部分包覆于所述上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成型件包括下端子以及下包胶,所述下包胶部分包覆于所述下端子。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包胶部分包覆于上端子,下包胶部分包覆于下端子,将第一端子成型件与第二端子成型件分开进行包胶固定,第一端子成型件与第二端子成型件相互独立成型,以使得第一端子成型件与第二端子成型件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的形变干扰,提高第一端子成型件与第二端子成型件的结构稳定性,有效保证连接功能的实现。
23.可选的,所述连接外壳的侧边一体成型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外壳的固定引脚。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器通常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pcb上,固定引脚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外壳,以使得该连接外壳具有稳定的固定基础,便于该连接器的安装。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连接外壳将连接体通过贴合压紧的方式进行固定,同时,外卡接部通过与外卡接槽卡接固定的方式对连接体进行二次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连接外壳与连接体通过贴
合压紧的方式以及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提高连接体与连接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7.2.将外卡接部的折弯边进行折弯,以使得抵挡边对外卡接槽形成抵挡,需要将连接体从连接外壳拆下时,只需要将外卡接部的折弯边进行反向折弯,从而便于该连接体进行维护与更换;
28.3.第一端子成型件、中夹片以及第二端子成型件通过相互扣合的方式进行相互定位,第一端子成型件、中夹片以及第二端子成型件通过成型塑胶件包覆为一体,以使得连接体的各个部分不会发生错位,有效保证连接功能的实现。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展示连接体包覆结构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展示第一端子成型件包覆结构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展示第二端子成型件包覆结构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展示连接体与连接外壳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34.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0、连接体;110、外卡接槽;120、内卡接槽;130、第一端子成型件;131、上端子;132、上包胶;133、第一对位柱;140、中夹片;141、对位孔;150、第二端子成型件;151、下端子;152、下包胶;153、第二对位柱;160、成型塑胶件;
37.200、连接外壳;210、安装腔;220、外卡接部;221、折弯边;222、抵挡边;230、内卡接部;240、固定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连接器。
40.参照图1,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体100以及连接外壳200,连接体100用于信号传输,连接外壳200用于保护连接体100以及屏蔽干扰信号,连接体100安装于连接外壳200内。连接外壳200大体呈空心壳体设置,连接外壳200具有安装腔210,连接体100的外周面与安装腔210的腔壁贴合并抵紧,连接外壳200与连接体100通过贴合压紧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外壳200的侧边一体成型有用于固定连接外壳200的固定引脚240,固定引脚240用于固定连接外壳20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引脚240设置为4个,4个固定引脚240对称设置于连接外壳200的侧边,以使得该连接外壳200具有稳定的固定基础,便于将连接器安装到pcb上。
41.参照图2,连接体100包括第一端子成型件130、中夹片140、第二端子成型件150以及成型塑胶件160,其中,中夹片140设置于第一端子成型件130与第二端子成型件150之间。中夹片140上设置有多个对位孔141,第一端子成型件130的底端面设置有第一对位柱133,第二端子成型件150的顶端面设置有第二对位柱153,第一对位柱133以及第二对位柱153均与中夹片140上的对位孔141扣合,从而便于第一端子成型件130、中夹片140以及第二端子成型件150在安装过程中进行相互定位。第一端子成型件130、中夹片140以及第二端子成型
件150通过成型塑胶件160包覆为一体,以使得连接体100的各个部分能够稳定地相互固定在一起,保证连接体100的各个部分不会发生错位。由于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热,在本实施例中,成型塑胶件160由工业化液晶聚合物原料制成,工业化液晶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以使得连接体100在使用过程中热稳定性更好,改善连接体100的热变形问题,提高该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42.参照图3,第一端子成型件130包括上端子131以及上包胶132,在本实施例中,上端子131由多根引线针脚排列而成。上包胶132部分包覆于上端子131,以使得多根引线针脚的位置相互固定,保证该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引线针脚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提高该连接器的使用稳定性。
43.参照图4,相同地,第二端子成型件150包括下端子151以及下包胶152,在本实施例中,下端子151由多根引线针脚排列而成。下包胶152部分包覆于下端子151,以使得多根引线针脚的位置相互固定,保证该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引线针脚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提高该连接器的使用稳定性。第一端子成型件130与第二端子成型件150相互独立成型,以使得第一端子成型件130与第二端子成型件150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的形变干扰,提高第一端子成型件130与第二端子成型件150的结构稳定性,有效保证连接功能的实现。
44.参照图5,连接体100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外卡接槽110和多个内卡接槽120,在本实施例中,外卡接槽110和内卡接槽120均设置为2个,外卡接槽110设置于连接体100上端面靠近侧面的棱边上,内卡接槽120设置于连接体100上端面靠近另一侧面的棱边上,内卡接槽120设置于外卡接槽110的同一侧,外卡接槽110与内卡接槽120位于连接体100上端面的相对侧。
45.参照图5,对应地,连接外壳200设置有多个外卡接部220和多个内卡接部230,外卡接部220以及内卡接部230均与连接外壳200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外卡接部220和内卡接部230均设置为2个,外卡接部220与外卡接槽110一一对应。外卡接部220与连接体100的外卡接槽110卡接,内卡接部230与连接体100的内卡接槽120卡接,从而将连接体100限位在连接外壳200的安装腔210内,外卡接部220通过与外卡接槽110卡接固定的方式对连接体100进行二次固定,连接外壳200与连接体100通过贴合压紧的方式以及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提高连接体100与连接外壳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6.参照图6,外卡接部220具有折弯边221和抵挡边222,外卡接部220通过折弯边221连接于连接外壳200,通过将外卡接部220的折弯边221进行折弯,以使得抵挡边222位于外卡接槽110内,抵挡边222对外卡接槽110形成抵挡,方便将连接体100与连接外壳200进行相互安装。在需要将连接体100从连接外壳200拆下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外卡接部220的折弯边221进行反向折弯,以使得抵挡边222从外卡接槽110中离开,连接体100即可从连接外壳200中拆除,便于该连接体100进行维护与更换。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连接器的实施原理为:连接外壳200的内卡接部230与连接体100的内卡接槽120卡接,通过将外卡接部220的折弯边221进行折弯,以使得抵挡边222位于外卡接槽110内,抵挡边222对外卡接槽110形成抵挡,连接外壳200的外卡接部220与连接体100的外卡接槽110形成卡接,从而将连接体100限位在连接外壳200的安装腔210内。另一方面,连接体100的外周面与安装腔210的腔壁贴合并抵紧,连接外壳200与连接体100通过贴合压紧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外壳200与连接体100两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从而提高连接
体100与连接外壳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