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8022发布日期:2022-03-17 01:0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普及,锂电池新能源车中使用越来越普遍,一般是将很多的单体锂离子电池串,并联组成一个大的电池包。传统的电池包采用的是将电池模组安装到电池包的箱体内,形成电池包结构。现有的电池包箱体的上盖和底板在第一方向上(箱体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上盖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结构梁,结构梁将箱体内部分隔出多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内部设置有极芯串,极芯串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串联的极芯组,极芯组位封装于封装膜内,极芯串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3.但是,现有的电池在上盖和底板的高度方向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中设置有极芯串,使得电芯在小空间内密集成组布置,电芯放置密度大,导致电芯的换热面积较小,使得电芯发热无法散热,同时在低温下对电芯加热的效果差,进而影响电池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电池包及车辆,工艺简单、节省空间,同时具有良好的加热和冷却效果。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
6.箱体,箱体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至少一个容纳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7.至少一个电芯组,至少一个电芯组对应安装于至少一个容纳腔内部,且每个电芯组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每个电芯组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第一方向是指箱体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是指箱体的宽度方向;
8.热管理流道,热管理流道设置于容纳腔内部,且热管理流道用于对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
9.作为可选的方案,容纳腔和热管理流道是一体挤压成型在箱体上的。
10.作为可选的方案,热管理流道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沿第三方向延伸,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各自在第一方向上贯通,位于第一流道中的热交换介质可对每个电芯组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位于第二流道中的热交换介质可对每个电芯组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第三方向是指箱体的厚度方向
11.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沿着第三方向的截面呈单排格状。
12.作为可选的方案,箱体内部形成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平行排布,相邻两个隔板之间限定出容纳腔。
13.作为可选的方案,每个隔板上具有独立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隔板上的第一空腔相互连通,相邻两个隔板上的第二空腔相互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部分别充设有热交换介质,每个隔板被配置为热
管理流道。
14.作为可选的方案,所述电芯组为至少两个,隔板中位于最中间的隔板记为中位隔板,剩余隔板中位于中位隔板两侧的隔板分别记为第一位隔板和第二位隔板,中位隔板、至少一个第一位隔板和至少一个第二位隔板上设置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用于将中位隔板内部的热交换介质分流至每个第一位隔板和每个第二位隔板,且使第一空腔中的热交换介质回流至第二空腔中。
15.作为可选的方案,分流接头包括三通接头、多通接头、双通接头或竖通接头中的至少两种。
16.作为可选的方案,中位隔板的一端上开设有进口和出口,另一端连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分别与一个第一位隔板和一个第二位隔板连接,其余第一位隔板通过双通接头依次串接、其余第二位隔板通过双通接头依次串接,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位隔板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位隔板的自由端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竖通接头,以使第一空腔的热交换介质回流至第二空腔中并从出口排出;其中,进口和出口其中一个位于中位隔板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另一个位于中位隔板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
17.作为可选的方案,中位隔板的一端上形成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且中位隔板的一端还连接有多通接头,多通接头分别进液口、出液口、第一位隔板的一端和第二位隔板的一端连通,以使热交换介质在中位隔板、第一位隔板和第二位隔板之间并流,中位隔板的另一端、第一位隔板的另一端和第二位隔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竖通接头,以使第一空腔的热交换介质回流至第二空腔中并从出液口排出;其中,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一个位于中位隔板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另一个位于中位隔板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
18.作为可选的方案,位于同一个容纳腔的电芯组包括多个极芯串串联连接,相邻两个极芯串中的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
19.作为可选的方案,每个电芯组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相邻两个电芯组中的一个电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与另一个电芯组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电连接。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的电池包。
21.本技术的电池包,通过在箱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容纳腔,并且电芯组的长度方向沿着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有效降低了电池包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并且增加了电芯组的换热面积,热管理流道沿着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电芯组在箱体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与热管理流道紧密贴合,可对电芯组的大面进行加热或冷却,提高了加热和冷却效率,有利于保证电池包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一端敞口);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电芯组安装图(一端敞口);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在第一方向的正面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在第一方向的背面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箱体结构示意图(未装配电芯组);
28.图6为图5在第一方向的正面视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热管理流道的结构示意图(直冷直热);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热管理流道的结构示意图(液冷液热);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电芯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中电芯组的串接示意图。
33.图中,
34.1.箱体,101.上盖,102.侧板,103.底板,104.吊耳,11.容纳腔, 12.隔板,121.中位隔板,122.第一位隔板,123.第二位隔板,2.电芯组, 21.第一面,22.第二面;3.热管理流道,31.第一流道,32.第二流道; 41.三通接头,42.双通接头,43.第一竖通接头,44.多通接头,45.第二竖通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7.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如图1-10所示,包括:
38.箱体1,箱体1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11,至少一个容纳腔 1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39.至少一个电芯组2,至少一个电芯组2对应安装于至少一个容纳腔11内部,且每个电芯组2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每个电芯组2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其中,第一方向是指箱体1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是指箱体1的宽度方向;
40.热管理流道3,热管理流道3设置于容纳腔11内部,且热管理流道3用于对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冷却或加热。
41.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大致可构造为长方体状,主要用于包覆电芯组2和热管理流道3;在具体实施中,箱体一般可以包括上盖101、侧板102和底板103,上盖101、侧板102和底板103之间围合限定出安装空间,用于装设电芯组2和热管理流道3;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外部相对两侧还形成有吊耳104,并且吊耳104在第二方向的两侧各有两个斜拉式的加强筋,加强箱体1边框的刚度,有利于更好用于电池包与车辆的配合连接。
4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容纳腔11和热管理流道3可通过一体挤压成型在箱体1上,有利于省去安装焊接、螺接等连接构件和连接工艺,加工简单,节省空间,同时还能节省成本。
43.在实际加工中,容纳腔11和热管理流道3一体挤压成型在箱体1 上,为了方便电芯组2的安装,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开口,用于安装电芯组2,将电芯组2安装进容纳腔11后,再对箱体1的端部开口使用铝板焊接密封,相比现有技术简化了整个电池包的加工工
艺。
44.容纳腔11沿着箱体1的第一方向(也就是箱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有利于增大电芯组2的安装空间,同时提高电芯组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改善加热和制冷效果;其中容纳腔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应地,电芯组2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电芯组2分别对应安装在一个容纳腔11内部。
45.还可以理解,由于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自身产生热量的影响,例如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电池包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此时需要对电池包进行加热,使其处于能够正常工作的适宜温度;又例如,电池包在正常工作中(充电或放电过程中)自身会发热或者外界环境温度较高,如果不及时对电池包进行降温,可能会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热管理流道3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利于直接对电芯组2的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进行冷却或加热,有利于及时调节电池模组的温度,在适当的情况下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或制冷,保证电池模组的正常工作。其中,电芯组2在第二方向(也就是箱体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由于电芯组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在实际加工中,电芯组21安装于容置腔 11内部时,电芯组21的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是朝向箱体的宽度方向而不是朝向厚度方向,因此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作为电芯组的大面,使得电芯组2的换热面积较大,热管理流道3对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进行冷却或加热,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46.其中,热管理流道3安装于容纳腔11内部,当容纳腔1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每个容纳腔11均设置有热管理流道3;在具体实施例中,热管理流道3可以是形成箱体1内部的多个隔板、每个隔板之间限定容纳腔11;当然,热管理流道3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管路,呈s 型在每个容纳腔11内部排布,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电芯组2的加热或冷却即可。
47.综上,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解决了现有电池包中电芯的换热面积较小,使得电芯发热无法散热,同时在低温下对电芯加热的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箱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容纳腔,并且电芯组的长度方向沿着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有效降低了电池包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并且增加了电芯组的换热面积,热管理流道沿着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电芯组在箱体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与热管理流道紧密贴合,可对电芯组的大面进行加热或冷却,提高了加热和冷却效率,有利于保证电池包正常工作。
48.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2所示,箱体1内部形成有多个容纳腔 11,电芯组2和容纳腔11的数量相对应,且每个容纳腔11对应安装一个电芯组2。本实施方式有利于在实际使用中,根据车辆的空间、续航里程等性能参数的要求,对容纳腔11和电芯组2的进行增加或删减,有利于满足车辆的需求,提高了电池包的适用性。
49.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热管理流道3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31 和第二流道32,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分别沿第三方向延伸,且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各自在第一方向上贯通,位于第一流道31 中的热交换介质可对每个电芯组2的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进行加热或冷却,位于第二流道32中的热交换介质可对每个电芯组2的第一面 21和第二面22进行加热或冷却;其中,第三方向是指箱体1的厚度方向。
50.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方向是指箱体1的厚度方向,则第一流道31 也可以称为上流道,对应地第二流道32可称为下流道;也就是将热管理流道分为上下两部分,有利于保证在热管理流道能够有效对每个电芯组2进行加热或冷却的同时,由于实现热管理流道中的热
交换介质实现回流。
5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沿着第三方向的截面呈单排格状。其中,单排格状是指在第三方向上只有一列且具有多行格子,例如呈“日”字或呈“目”字型。
52.本实施方式有利于保证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中热交换介质压力均匀,进而提升换热效率。
53.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箱体1内部形成有多个隔板12,多个隔板12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平行排布,相邻两个隔板12之间限定出容纳腔11。
54.其中,箱体1和隔板12之间是一体挤压成型的,无需分装焊接固定的零部件或组装工艺,由于节省空间和成本。
55.多个隔板12沿着箱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排布,增大了容纳腔11的空间,有利于方便安装电芯组2,增大电芯组2的换热面积。
56.可以理解,隔板12限定出可以放置电芯组2的容纳腔,省去现有电芯组和电芯组之间固定的结构,有利于节省空间和成本,同时箱体 1内部形成有隔板12,有利于提高箱体1的整体强度,避免受到外部挤压变形,有利于保证电池包的正常工作。
57.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每个隔板12上具有独立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隔板12 上的第一空腔相互连通,相邻两个隔板12上的第二空腔相互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部分别充设有热交换介质,每个隔板12被配置为热管理流道3。
5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截面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当然,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截面也可以呈上述的单排格状,例如“日”字型。
59.可以理解,隔板12在箱体1的高度方向上形成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互独立,则说明每个隔板12上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不连通,如此,相邻两个隔板12上的第一空腔相互连通则形成第一流道31,相邻两个隔板12上的第二空腔相互连通则形成第二流道32,因此隔板12被配置为热管理流道3,由于隔板12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与电芯组2的长度方向一致,有利于对电芯组2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可靠加热或冷却,同时无需另外设置其他的部件作为热管理流道,有利于节省空间。
60.其中,热交换介质可以是任意一种冷媒,通过气液转化实现直冷直热,例如氟氯碳化物;热交换介质还可以是任意一种冷却液,例如冷却水。
61.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7和8所示,电芯组2为至少两个,隔板12中最中间的隔板记为中位隔板121,剩余隔板12中位于中位隔板121两侧的隔板12分别记为第一位隔板122和第二位隔板123,中位隔板121、至少一个第一位隔板122和至少一个第二位隔板123上设置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用于将中位隔板121内部的热交换介质分流至每个第一位隔板122和每个第二位隔板123,且使第一空腔中的热交换介质回流至第二空腔中。
62.可以理解的是,中位隔板121也就是位于箱体1中央位置的一块隔板、第一位隔板122也就是位于中位隔板121左侧的隔板、第二位隔板123也就是位于中位隔板121右侧的隔板;
63.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隔板12之间通过分流接头连接,有利于隔板12上的第一空
腔和第二空腔中的热交换介质流动,进而形成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保证对电芯组2可靠加热和冷却。并且,分流接头用于将中位隔板121内部的热交换介质分流至每个第一位隔板 122和每个第二位隔板123,仅需设置一个热交换介质的入口和出口,加工简单,节省工艺,同时保证流经每个电芯组2的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的热量均匀,进而保证整个电芯组2的热量均衡,有利于保证电池包的正常工作。
64.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分流接头包括三通接头41、多通接头44、双通接头42或竖通接头中的至少两种。其中,竖通接头可以理解为双通接头的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竖通接头是指在箱体1的第三方向上连通隔板12上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竖通接头包括第一竖通接头 43和第二竖通接头45。
65.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热交换介质为冷媒,如图7所示,中位隔板 121的一端上开设有冷媒进口a1和冷媒出口a2,另一端连接有三通接头41,三通接头41分别与一个第一位隔板122和一个第二位隔板123 连接,其余第一位隔板122通过双通接头42依次串接、其余第二位隔板123通过双通接头42依次串接,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位隔板122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位隔板123的自由端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竖通接头43,以使第一空腔的冷媒回流至第二空腔中并从冷媒出口a2排出;其中,冷媒进口a1和冷媒出口a2其中一个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另一个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
66.可以理解的是,中位隔板121通过三通接头41将从冷媒进口a1 进入中位隔板121内部的冷媒分流至左右两侧的隔板中,由于其余第一位隔板122通过双通接头42依次串接,其余第二位隔板123通过双通接头42依次串接,因此,冷媒呈s型在中位隔板121两侧的第一位隔板122和第二位隔板123中流通。
67.需要说明的是,其余第一位隔板122通过双通接头42依次串接和其余第二位隔板123通过双通接头42依次串接是指第一位隔板122 和第二位隔板123各自中相邻两个隔板中一个隔板的首端与另一个隔板的末端连接;其中,首端是指每个隔板在冷媒流动路径上位于前边的一端,末端是指每个隔板在冷媒流动路径上位于后边的一端。如此,形成呈s型的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
68.其中,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位隔板122是指第一位隔板122中距离中位隔板121最远的,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位隔板123的自由端是指第二位隔板123中距离中位隔板121最远的;
69.以冷媒进口a1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冷媒出口a2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为例进行如下说明:
70.可以理解,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位隔板122的自由端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位隔板123的自由端也就是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位隔板122的末端和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位隔板123的末端,第一竖通接头43有利于将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位隔板122的第一空腔中冷媒导流至第二空腔中,以及将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位隔板123的第一空腔中冷媒导流至第二空腔中,在双通接头42和三通接头41的作用下最终回流至中位隔板121 的第二空腔,使得冷媒最终从中位隔板121上的冷媒出口a2排出,也即实现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的连通。
71.本实施方式中,形成s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是根据冷媒的直冷直热的换热特点决定的,有利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冷媒换热行程均匀。
72.示例地,冷媒进口a1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冷媒出口a2位于
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在冷媒进入中位隔板121的第一空腔时换热量是最大的,经过各个第一位隔板122 和第二位隔板123最后流至中位隔板121的第二空腔中,此时中位隔板121的第二空腔中的换热量最小,热量会在整个隔板上均匀扩散,使得整个隔板是均匀的。中位隔板121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是最冷和最热的混合,往两侧位于中位隔板121一侧的第一位隔板122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是次冷和次热的混合,再往两侧的第一位隔板122 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是又是再次冷和再次热的混合,以此类推;同理,位于中位隔板121另一侧的第二位隔板123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与第一位隔板122相同。有利于使得每个隔板混合后的换热量都差不多,保证电芯组温度均匀的。
73.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热交换介质为冷却水,如图8所示,中位隔板122的一端上形成有进水口b1和出水口b2,且中位隔板122的一端还连接有多通接头44,多通接头44分别进水口b1、出水口b2、第一位隔板122的一端和第二位隔板123的一端连通,以使冷却水在中位隔板121、第一位隔板122和第二位隔板123之间并流,中位隔板 121的另一端、第一位隔板122的另一端和第二位隔板1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竖通接头45,以使第一空腔的冷却水回流至第二空腔中并从出水口b2排出;其中,进水口b1和出水口b2其中一个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另一个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
74.示例地,进水口b1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区域,出水口b2位于中位隔板121上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区域;则冷却水从中位隔板121的进水口b1进入中位隔板121的第一空腔后,在多通接头 44的作用下均匀分流至第一位隔板122的第一空腔和第二位隔板123 的第一空腔,然后分别通过中位隔板121、第一位隔板122和第二位隔板123上的第二竖通接头45回流至各自的第二空腔中,最后从中位隔板121上出水口b2排出。本实施方式实现了冷却水分流均匀和流通路径短,提高了换热速率同时减少了冷却液的压力。
75.作为可实现的方式,位于同一个容纳腔11的电芯组2包括多个极芯串串联连接,相邻两个极芯串中的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与另一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电连接。其中,每个容纳腔11的电芯组2 涂胶后封装在容纳腔11内部,本实施方式可以节约连接线的布线空间。
76.可以理解的是,电芯组2需要安装于箱体1的容纳腔11中,因此箱体1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开口,因此,每个极芯串的第一个极芯组是指电芯组2放置于容纳腔11内部后位于箱体1开口端的一个极芯组。
77.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每个电芯组2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相邻两个电芯组2中的一个电芯组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与另一个电芯组2的第二电极引出部件电连接。相邻两个电芯组之间两两串联,连接结构简单,使得整个电池包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模态和扭转强度,空间利用率极高。
78.示例地,如图9和图10所示,位于同一个容纳腔11的电芯组包括四列串接极芯串:第一极芯串、第二极芯串、第三极芯串和第四极芯串,第一极芯串包括依次串接极芯组i、极芯组i和极芯组iii;第二极芯串包括依次串接极芯组iv、极芯组v和极芯组vi;第三极芯串包括依次串接极芯组vii、极芯组viii和极芯组ix;第四极芯串包括依次串接极芯组x、极芯组xi和极芯组xii;在实际加工中,为了简化加工和方便电芯组的安装,由于箱体1的一端开口,因此在电芯组安装于容纳腔11内部之前,首先将相邻两个极芯串,也就是第一极芯串的极芯组iii和第二极芯串的极芯组iv串接总体形成极芯串i,其中,极芯串i的第一个极芯组
为极芯组i和极芯组vi;第三极芯串的极芯组ix和第四极芯串的极芯组x串接总体形成极芯串ii,其中,极芯串ii的第一个极芯组为极芯组vii和极芯组xii;如此,在极芯串i和极芯串ii分别放进同一个容纳腔11后,将极芯组vi和极芯组 vii连接,极芯组i用于和相邻电芯组2串接,极芯组xii用于和相邻电芯组2串接,如此,同一个容纳腔11中电芯组2中的极芯串串接,位于相邻两个容纳腔11中的电芯组2串接。
79.为了方便相邻两个电芯组2的串接走线,相邻两个隔板12在箱体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有缺口,其缺口可以是在隔板12挤压成型后,二次在隔板12上机加工铣出来的,用于提供走线空间,保证电池包整体结构紧凑。
80.综上,本技术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
81.箱体的一体挤出成型,并且形成有热管理流道和容纳腔,由于省去安装焊接等连接结构件及连接工艺,节省空间同时,还能节省成本;
82.隔板限定出容纳腔用于安装电芯组,相邻两个电芯组串联,省去电芯组与电芯组之间固定的结构,节省空间和成本;
83.隔板一体挤压形成热管理流道,可用于对电芯组的大面进行双面加热和冷却,如此不仅节省空间,同时能提高换热效率,并且可以提高整个电池箱体的强度。
84.隔板形成口琴管式的流道,流道可通用液冷液热和直冷直热,通过适配不同形式的分流接头可以灵活改变冷却形式。
85.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本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是电动汽车、或混动汽车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车辆具有前面所述电池包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8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 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8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88.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