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0913发布日期:2022-06-04 15:1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能源的一种形式,电能有易于转换、运输方便、易于控制、便于使用、洁净和经济等许多优点。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已逐步取代了作为18世纪产业革命技术基础的蒸汽机,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技术基础。
3.高压电在进行接线时,高压电流会极易产生电弧和高压击穿现象,为了对人员进行保护,目前大都采用液压或电动控制,但目前的高压电受接线距离的限制,使得在断开后,两者距离过近极易产生电弧,易对接线装置产生危害,为此现提出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包括安装在输电线路两侧的绝缘台,位于一侧的所述绝缘台上设置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通过移动组件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外侧壁通过距离自调组件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接线桩,所述接线桩一侧设置有接线触盘,所述绝缘台通过连接件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有绝缘导柱,所述绝缘导柱端部设置有接线头,所述移动杆通过联动组件与连接轴连接。
7.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开设在绝缘台上的移动槽,所述控制电机输出端贯穿至移动槽内,并固定连接有丝杠柱,所述移动杆端部开设有移动口,所述移动口内壁固定连接有与丝杠柱螺纹连接的螺母环。
8.优选地,所述距离自调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杆上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内壁开设有滑动口,所述滑动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柱,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与导柱相适配的导口,所述连接块通过套设在导柱外侧壁上的抵触弹簧与滑动口内壁连接,所述绝缘台上固定连接有阻挡连接块移动的限位件。
9.优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移动杆端部固定连接的抵触柱,所述连接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啮合齿环,所述抵触柱上表面设置有与啮合齿环相啮合的齿条。
10.优选地,所述抵触柱内开设有弹簧口,所述移动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回复柱,所述回复柱贯穿至弹簧口内,并固定连接有阻挡环,所述阻挡环通过挤压弹簧与弹簧口内壁连接。
11.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绝缘台上的两个侧支耳,所述连接轴两端分别与侧支耳转动连接。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接线端的两侧分别设置在接线触盘和接线头上,保证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处在安
全距离之外,并且在对接时,能通过移动杆的移动实现对绝缘导柱的转动,实现两者的对接,显著提高接线端之间的距离,避免了在断开连接时,产生高压击穿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绝缘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绝缘台、2控制电机、3移动杆、4连接块、5接线桩、6连接轴、7绝缘导柱、8接线头、9丝杠柱、10螺母环、11固定条、12导柱、13抵触柱、14啮合齿环、15限位件、16回复柱、17阻挡环、18侧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参照图1-3,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包括安装在输电线路两侧的绝缘台1,位于一侧的绝缘台1上设置有控制电机2,控制电机2通过移动组件连接有移动杆3,进一步地,移动组件开设在绝缘台1上的移动槽,控制电机2输出端贯穿至移动槽内,并固定连接有丝杠柱9,其中移动杆3为矩形设置,其处在矩形设置的移动槽内,只能进行水平移动,不能进行转动,移动杆3端部开设有移动口,移动口内壁固定连接有与丝杠柱9螺纹连接的螺母环10。
20.移动杆3外侧壁通过距离自调组件连接有连接块4,进一步地,距离自调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杆3上的固定条11,固定条11内壁开设有滑动口,滑动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柱12,连接块4上开设有与导柱12相适配的导口,连接块4通过套设在导柱12外侧壁上的抵触弹簧与滑动口内壁连接,绝缘台1上固定连接有阻挡连接块4移动的限位件15,通过设置距离自调组件,使得在限位件15实现对连接块4的阻挡后,不会影响移动杆3的持续移动,从而使得移动杆3持续带动绝缘导柱7进行转动,而连接块4连接的接线桩5不会进行移动,确保接线端两者之间的准确对接。
21.连接块4上固定连接有接线桩5,接线桩5一侧设置有接线触盘,绝缘台1通过连接件连接有连接轴6,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绝缘台1上的两个侧支耳18,连接轴6两端分别与侧支耳18转动连接。
22.连接轴6固定连接有绝缘导柱7,绝缘导柱7端部设置有接线头8,移动杆3通过联动组件与连接轴6连接;进一步地,联动组件包括与移动杆3端部固定连接的抵触柱13,连接轴6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啮合齿环14,抵触柱13上表面设置有与啮合齿环14相啮合的齿条,抵触柱13内开设有弹簧口,移动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回复柱16,回复柱16贯穿至弹簧口内,并固定连接有阻挡环17,阻挡环17通过挤压弹簧与弹簧口内壁连接,使得在移动杆3与抵触柱13解除接触时,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能实现将绝缘导柱7的自动脱离。
23.具体地,将两侧需要进行对接的电线方便安装在接线桩5和接线头8上,在进行线路对接时,通过控制电机2带动与之连接的丝杠柱9进行转动,与丝杠柱9通过螺母环10进行连接的移动杆3会被带动进行移动,移动杆3在向前移动时,与移动杆3端部固定连接的抵触柱13会向前进行移动,设置在抵触柱13上的齿条会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啮合齿环14进行转动,啮合齿环14固定连接的连接轴6会转动,带动设置在其上的绝缘导柱7进行转动,逐渐实现对接;
24.在此过程中,设置在移动杆3上的固定条11会带动设置在其上的连接块4和其上的接线桩5会逐渐向前进行移动,使得接线端逐渐靠近,当设置在绝缘导柱7上的接线头8要与接线触盘进行接触时,此时,在限制件15的作用下会阻挡连接块4无法进行移动,从而能确保接线桩5在对接时,能准确对接;
25.当在解除对接时,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会由于竖直和水平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加,从而避免了在断开连接时,产生高压击穿现象的发生。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包括安装在输电线路两侧的绝缘台(1),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侧的所述绝缘台(1)上设置有控制电机(2),所述控制电机(2)通过移动组件连接有移动杆(3),所述移动杆(3)外侧壁通过距离自调组件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上固定连接有接线桩(5),所述接线桩(5)一侧设置有接线触盘,所述绝缘台(1)通过连接件连接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固定连接有绝缘导柱(7),所述绝缘导柱(7)端部设置有接线头(8),所述移动杆(3)通过联动组件与连接轴(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开设在绝缘台(1)上的移动槽,所述控制电机(2)输出端贯穿至移动槽内,并固定连接有丝杠柱(9),所述移动杆(3)端部开设有移动口,所述移动口内壁固定连接有与丝杠柱(9)螺纹连接的螺母环(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自调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杆(3)上的固定条(11),所述固定条(11)内壁开设有滑动口,所述滑动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柱(12),所述连接块(4)上开设有与导柱(12)相适配的导口,所述连接块(4)通过套设在导柱(12)外侧壁上的抵触弹簧与滑动口内壁连接,所述绝缘台(1)上固定连接有阻挡连接块(4)移动的限位件(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移动杆(3)端部固定连接的抵触柱(13),所述连接轴(6)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啮合齿环(14),所述抵触柱(13)上表面设置有与啮合齿环(14)相啮合的齿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柱(13)内开设有弹簧口,所述移动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回复柱(16),所述回复柱(16)贯穿至弹簧口内,并固定连接有阻挡环(17),所述阻挡环(17)通过挤压弹簧与弹簧口内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绝缘台(1)上的两个侧支耳(18),所述连接轴(6)两端分别与侧支耳(18)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输变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输电线路两侧的绝缘台,位于一侧的绝缘台上设置有控制电机,控制电机通过移动组件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外侧壁通过距离自调组件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接线桩,接线桩一侧设置有接线触盘,绝缘台通过连接件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固定连接有绝缘导柱,绝缘导柱端部设置有接线头。本实用新型接线端的两侧分别设置在接线触盘和接线头上,保证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处在安全距离之外,并且在对接时,能通过移动杆的移动实现对绝缘导柱的转动,实现两者的对接,显著提高接线端之间的距离,避免了在断开连接时,产生高压击穿现象的发生。产生高压击穿现象的发生。产生高压击穿现象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范勇 于洋 岳田甜 代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范勇
技术研发日:2021.10.12
技术公布日:2022/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