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除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00336发布日期:2022-03-17 02:5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电芯除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除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的比功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以及无污染等优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3.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会对诸多因素进行控制,如电池的压实密度、注液量、粉尘及水含量等,以保证电芯的性能。其中电芯中的水含量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电芯中水含量过高,则会降低电芯的容量和首效,增大电芯的内阻和厚度,缩短电芯的循环寿命。
4.为减少电芯中的水分含量,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严格控制配料工序到注液工序的环境湿度。如此则需要配置大量的除湿机组以除去环境中的水分,不仅电能消耗大,设备成本高,而且一旦湿度不达标,就会造成生产停滞,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除水装置,利用负压引流装置产生的负压去除电芯中的水分,不仅结构简单,稳定有效,而且耗能低。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除水装置,用于去除电芯内的水分,所述电芯除水装置包括负压引流装置,所述负压引流装置与所述电芯通过连通件连通,所述负压引流装置用于将所述电芯内的水分吸入至所述负压引流装置内。
7.本实用新型不对负压引流装置作特殊限制,其可以为任何可以产生负压的装置,其产生负压的原理可以采用如医院使用的负压引流器,也可以是在一个装置中加装产生负压的部件,如在装置中设置可以产生负压的抽风斗等。实际操作过程中,电芯通过烘干设备干燥,干燥过程中电芯里的水分挥发成为水蒸气;同时,由于负压引流装置存在一定负压,可以将电芯中的水蒸气吸入到负压引流装置中,从而实现电芯除水。
8.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负压引流装置内设有干燥剂。
9.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连通件为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负压引流装置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相连。
10.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连接管为软管。
11.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注液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注液孔连通。
12.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包括气袋,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气袋连通。
13.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除水装置还包括干燥箱,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干燥箱内,所述负压引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干燥箱外。
14.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均通过所述连通件与所述负压引流装置相连。
15.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连通件和所述负压引流装置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连通件和多个所述负压引流装置均与多个所述电芯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通件的一端与一个对应的所述电芯相连,每个所述连通件的另一端与一个对应的所述负压引流装置相连。
16.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连通件为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总管和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与多个所述电芯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管的一端与一个对应的所述电芯相连,每个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总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引流装置相连。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除水装置,通过连通件将负压引流装置与电芯相连,利用负压引流装置将电芯内的水分吸入至负压引流装置内,从而除去电芯中的水分,以保证电芯的性能。该电芯除水装置不仅结构简单,稳定有效,而且由于该电芯除水装置通过负压引流装置形成负压,故耗能低,能够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芯除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芯除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2.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除水装置1,用于去除电芯2内的水分。该电芯除水装置1包括负压引流装置11和连通件,负压引流装置11与电芯2通过连通件连通,负压引流装置11用于将电芯2内的水分吸入至负压引流装置11内。具体地,负压引流装置11内能够产生负压,故负压引流装置11与电芯2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差,负压引流装置11能够将电芯2内的水分通过连通件吸入至负压引流装置11内。
24.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通件为连接管12,连接管12的一端与负压引流装置11相连,连接管12的另一端与电芯2相连。
25.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负压引流装置11内设有干燥剂13,电芯2内的水分被吸入至负压引流装置11内后能够被干燥剂13吸收,从而防止水分回流至电芯2内。
26.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负压引流装置11连接一个连接管12,即一个负压引流装置11通过一个连接管12与一个电芯2对应连接。
27.如图2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连接管12包括总管121和多个支管122,多个支管122并联至总管121上,总管121与负压引流装置11相连,支管122用于与电芯2连接,即一
个负压引流装置11能够通过连接管12同时与多个电芯2连接,从而节省管路和负压引流装置11,以节省设备成本。
2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管12为软管,能够消除装配公差,从而便于与负压引流装置11和电芯2连接。
29.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芯除水装置1还包括干燥箱3,电芯2设置于干燥箱3内,负压引流装置11设置于干燥箱3外,连接管12于靠近电芯2的一端位于干燥箱3内,连接管12于靠近负压引流装置11的一端位于干燥箱3外。
30.具体地,通过干燥箱3对电芯2进行烘烤,电芯2内的水分能够挥发形成水蒸气,电芯2内的水蒸气继而被吸入至负压引流装置11内,然后被干燥剂13吸收。由于负压引流装置11设置于干燥箱3外(负压引流装置11一般置于室温环境下),故负压引流装置11内的温度低于电芯2内的温度,水蒸气在从电芯2内进入负压引流装置11内后,能够冷凝形成水滴,形成的水滴不仅便于被干燥剂13吸收,还能够防止回流至电芯2内。同时,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直接在干燥电芯2的容器中抽真空(即进行负压处理)的方案相比,降低了对于干燥箱3的要求,利用普通的干燥箱3即可满足对电芯2进行烘烤除水的需求。
31.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芯2为方形电芯或圆柱电芯,电芯2包括壳体21,电芯2的壳体21为铝壳、钢壳等。壳体21上设有注液孔211,连接管12与注液孔211连通。注液孔211的位置不做限定,图中仅为连接关系的示意。
32.具体地,电芯2的壳体21上一般均会设置注液孔211,以便于后续通过注液孔211向电芯2内注入电解液,本实施例通过连接管12与注液孔211相连对电芯2进行除水,无需在电芯2的壳体21上额外设置排气口。
33.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芯2为软包电芯,电芯2包括气袋(图未示),气袋可以为铝塑膜等包装膜,连接管12与气袋连通。
34.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芯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芯2均通过连通件与负压引流装置11相连。
35.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通件(即连接管12)和负压引流装置1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连通件和多个负压引流装置11均与多个电芯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连通件的一端与一个对应的电芯2相连,每个连通件的另一端与一个对应的负压引流装置11相连,即每个电芯2通过一个对应的负压引流装置11进行除水。
36.如图2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连通件为连接管12,连接管12包括总管121和多个并联的支管122,多个支管122与多个电芯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支管122的一端与一个对应的电芯2相连,每个支管122的另一端与总管121的一端相连,总管121的另一端与负压引流装置11相连,即通过一个负压引流装置11即可实现对多个电芯2同时进行除水。同时,每个支管122上可根据需求设置阀门(图未示),以实现各个支管122的单独作业。
37.本实施例对电芯2除水的具体步骤为:在电芯2注液前的烘烤工序中,将连接管12与电芯2连接,干燥箱3开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电芯2中的水分挥发形成水蒸气,电芯2内的水蒸气继而被吸入至负压引流装置11内,然后被干燥剂13吸收,从而实现对电芯2的除水。
38.本实施例通过在烘烤工序中使用电芯除水装置1,在电芯2注液前的烘烤工序中将电芯2内的水分去除,因此电芯2在辊压、模切、叠片(或卷绕)、组装、入壳等工序中可以不进行除湿控制,也无需在叠片或卷绕前对极片进行烘烤,节省了制程成本和设备成本。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除水装置1,通过连接管12将负压引流装置11与电芯2相连,利用负压引流装置11将电芯2内的水分吸入至负压引流装置11内,从而除去电芯2中的水分,以保证电芯2的性能。该电芯除水装置1不仅结构简单,稳定有效,而且由于该电芯除水装置1通过负压引流装置11形成负压,故耗能低,能够节省成本。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