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煮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9048发布日期:2022-03-12 13:2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磁性材料煮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性材料煮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磁性材料产品的加工通常采用切片加工工艺,切片加工工艺通常需先把磁性材料用磁材胶粘结在一起,然后将粘结后的坯料进行切片处理得到磁材产品。切片处理后多个磁材产品粘结在一起,为了得到各个独立的产品,需要对磁性材料进行碱水煮料,从而使得磁材胶熔化,进而使得粘结在一起的磁性材料的产品分离。
3.然而,传统的煮料装置在对磁性材料进行煮料时,存在着加热升温速度较慢的现象,从而影响煮料装置的煮料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磁性材料煮料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磁性材料煮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壳体、第一加热组件和多个第二加热组件;
6.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开设有多个加热腔;
7.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导热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上,所述第一加热管及所述第一导热板用于各所述加热腔的底部加热;
8.每一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热板和第二加热管,各所述第二导热板均匀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每一所述第二加热管设置于一所述第二导热板上,多个所述第二加热管及多个所述第二导热板用于各所述加热腔的侧壁加热。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为s型加热管。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管为s型加热管。
11.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包括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及所述第二进料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进料管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与所述加热腔连通。
12.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放管和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排放管上,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排放管的开启与封闭,所述排放管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侧壁上,所述排放管与所述加热腔连通。
13.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加热桶,每一所述加热桶设置于一所述加热腔内,所述加热桶与所述加热腔的侧壁活动抵接。
1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活动扣合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加热腔。
15.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罩设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使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及多个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均置于所述外壳内。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性材料煮料装置,通过将第一导热板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多个第二导热板均匀地分布在壳体上的侧壁上,第一导热板上设置有第一加热管,第二导热板上设置有第二加热管,使得第一加热管及多个第二加热管在外部通电时,第一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导热板为壳体提供水平方向的热量,多个第二加热管能够通过多个第二导热板为壳体提供垂直方向的热量,从而使得放置在加热腔的磁性材料能够均匀快速地达到升温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煮料装置的煮料的效率。此外,壳体内设置有多个加热腔,便于用户放置不同种类的磁性材料,使得用户可以一次性完成多种不同磁性材料的煮料操作,从而提高了煮料装置的煮料效率,且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磁性材料煮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磁性材料煮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磁性材料煮料装置的第二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10、煮料装置;100、支撑架;200、壳体;220、加热腔;300、第一加热组件;310、第一导热板;400、第二加热组件;410、第二导热板;420、第二加热管;500、进料管;510、第一进料管;520、第二进料管;600、排放管;700、加热桶;710、滤孔;711、第一滤孔;712、第二滤孔;720、把手;800、盖板;90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22.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磁性材料煮料装置10,包括支撑架100、壳体200、第一加热组件300和多个第二加热组件400;所述支撑架100与所述壳体200连接,所述壳体200开设有多个加热腔220;所述第一加热组件300包括第一导热板310和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导热板310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一端,所述第一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310上,所述第一加热管320及所述第一导热板310用于各所述加热腔220的底部加热;每一所述第二加热组件400包括第二导热板410和第二加热管420,各所述第二导热板410均匀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侧壁上,每一所述第二加热管420设置于一所述第二导热板410上,各所述第二加热管420及各所述第二导热板410用于各所述加热腔220的侧壁加热。
24.本实施例中,壳体200内设置有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与空腔的侧壁连接,以使得各隔板将空腔分隔为多个加热腔220。所述第一加热管320及所述第一导热板310连接于壳体200的外侧表面,且设置于壳体200的一端,各所述第二加热管420及各所
述第二导热板410连接于壳体200的外侧表面,且连接于所述壳体200的侧面。
2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0与壳体200连接,使得支撑架100能够为壳体200提供支撑,壳体200开设有多个加热腔220,加热腔220可以承装磁性材料,通过将第一导热板310设置在壳体200的一端,使得第一导热板310能够分别与各个加热腔220的底部的侧壁连接,并通过将第一加热管设置在第一导热板310上,使得第一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够经第一导热板310均匀地传递至壳体200的一端,再传递至各个加热腔220内,从而使得第一导热板310及第一加热管320能够为加热腔220的底部提供热量,多个第二导热板410均匀地分布在壳体200上的侧壁上,且多个第二导热板410与多个第二加热管420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多个第二加热管420产生的热量能够经相对应的第二导热板410均匀地传递至壳体200的侧壁上,再传递至各个加热腔220内,从而使得多个第二导热板410及多个第二加热管420能够为加热腔220的侧壁提供热量,从而使得各个加热腔220能够均匀,快速地进行升温,从而避免了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420局部热量太高引起加热腔220内受热不均匀的现象,确保了加热腔220内的磁性材料的受热均匀,从而保证了磁性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2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0的一端与壳体200的侧壁为相互垂直设置,当第一加热管及多个第二加热管420在外部通电时,第一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导热板310传递至壳体200的一端,从而使得第一加热管能够为壳体200提供水平方向的热量,使得多个第二加热管42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相应的第二导热板410将热量传递至壳体200的侧壁,从而使得多个第二加热管420能够为壳体200提供垂直方向的热量,使得放置在加热腔220的磁性材料能够均匀、快速地达到升温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煮料装置10的煮料的效率,且确保了磁性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27.进一步地,壳体200内设置有多个加热腔220,使得磁性材料能够分批放在不同的加热腔220内进行加热,避免了加热腔220内的磁性材料堆叠太高较难升温的现象。此外,用户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磁性材料放入不同的加热腔220内进行加热,使得用户可以一次性完成多种不同磁性材料的煮料操作,从而提高了煮料装置10的煮料效率,且适用性强。
28.为了提高壳体200水平方向的供热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为s型加热管。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加热管设置为s型,不仅增大了第一加热管的表面积,且增大了第一加热管与第一导热板310的接触面积,如此,能够大大提高了壳体200水平方向的供热量,且确保了磁性材料的受热均匀。
29.为了更好地提高壳体200水平方向的供热量,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加热子管,所述第一加热子管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外表面。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加热子管环绕设置于第一加热管的外表面,进一步增大了加热的表面积,使得第一加热管及第一加热子管在外部通电下,能够同时产生热量,并通过第一导热板310均匀地传递至各个加热腔220内,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壳体200水平方向的供热量。
30.为了提高壳体200垂直方向的供热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加热管420为s型加热管。具体地,通过将第二加热管420设置为s型,不仅增大了第二加热管420的表面积,且增大了第二加热管420与第二导热板410的接触面积,如此,能够大大提高了壳体200垂直方向的供热量,且确保了磁性材料的受热均匀。
31.为了更好地提高壳体200垂直方向的供热量,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加热子管,所述第二加热子管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管420的外表面。具体地,通过将第二加热
子管环绕设置于第二加热管420的外表面,进一步增大了加热的表面积,使得第二加热管420及第二加热子管在外部通电下,能够同时产生热量,并通过第二导热板410均匀地传递至各个加热腔220内,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壳体200垂直方向的供热量。
32.为了便于用户添加不同的物料,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进料管500,所述进料管500包括第一进料管510和第二进料管520,所述第一进料管510及所述第二进料管520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腔22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进料管510与所述加热腔220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520与所述加热腔220连通。具体地,通过在加热腔220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管510和第二进料管520,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进料管510及第二料管添加不同的物料,提高了煮料装置10的适用性。
33.进一步地,当第一进料管510与第二进料管520与外部自动供料组件连接时,可以实现煮料装置10自动添加物料,能够有效避免手动添加物料引起物料掉落和溅出等问题,从而提高了煮料装置10的安全性。
34.为了便于用户排放废液,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放管600和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排放管600上,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排放管600的开启与封闭,所述排放管600设置于所述加热腔220的侧壁上,所述排放管600与所述加热腔220连通。具体地,通过在加热腔220的侧壁设置有排放管600及控制阀,以便用户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实现废液排放,从而避免了手动排放废液效率低的问题。
35.为了便于用户将煮好的磁性材料取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多个加热桶700,每一所述加热桶700设置于一所述加热腔220内,所述加热桶700与所述加热腔220的侧壁活动抵接。具体地,通过设置独立的加热桶700,由于磁性材料是统一放在加热桶700内进行加热的,当磁性材料煮好后,用户可以直接将加热桶700取出,以便于用户将煮好的磁性材料取出。
36.为了使用户更容易地将加热桶700从加热腔220内取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桶700上开设有多个滤孔710。具体地,通过在加热桶700上开设有多个滤孔710,使得用户在将加热桶700提起时,加热桶700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多个滤孔710分别流出,并掉入加热腔220内,从而使得加热桶700的内容物的重量变小,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地将加热桶700从加热腔220内取出。
37.为了更快速地将加热桶700内的液体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孔710包括第一滤孔711和第二滤孔712,所述加热桶700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第一滤孔711,所述加热桶70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滤孔712。具体地,加热桶700的一端为加热桶700的底部,通过在加热桶700的一端开设多个第一滤孔711,使得加热桶700内的液体在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快速地将加热桶700内底部的液体从多个第一滤孔711内排出,并通过在加热桶70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滤孔712,使得加热桶700内的上部及中部的液体能够通过多个第二滤孔712排放出去,当用户将加热桶700提起时,加热桶700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多个第一滤孔711及多个第二滤孔712快速地从加热桶700的外表面全方位地排放,从而使得加热桶700内的液体能够更加快速地从加热桶700内排空,以便于用户更快速地将煮好的磁性材料取出。
38.为了便于用户搬动加热桶70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把手720,所述把手720设置于所述加热桶700上。具体地,通过在加热桶700上设置把手720,以便于用户握持,从而便于用户搬运加热桶700。
39.为了避免加热腔220内热量的流失,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盖板800,所述盖板800活动扣合在所述壳体200上,所述盖板800用于封闭所述加热腔220。具体地,通过将盖板800活动扣合在壳体200上,使得盖板800能够与加热腔220形成封闭的腔体,当煮料装置10在加热时,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加热腔220内热量的流失及外部杂质掉入加热腔220内的现象。
40.为了使盖板800能够平整地盖合在壳体20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720转动设置于所述加热桶700上。具体地,加热桶700的大小与加热腔220的大小相适配,使得用户将加热桶700放入加热腔220时,加热桶700的高度与加热腔220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然后转动把手720至加热桶700内,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加热桶700具有较大的容量承装较多的磁性材料,且能够有效避免把手720外露在加热桶700外引起盖板800盖不平的现象,还便于用户将煮好后的磁性材料从加热腔220内取出。
41.为了避免第一加热组件300及第二加热组件400的外露,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外壳900,所述外壳900罩设在所述壳体200的外表面,使所述第一加热组件300及多个所述第二加热组件400均置于所述外壳900内。具体地,外壳900具有容纳腔,使得壳体200能够置于容纳腔内,由于第一加热组件300及多个第二加热组件400设置于壳体200的外表面,使得第一加热组件300及多个第二加热组件400也置于容纳腔内,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了第一加热组件300及多个第二加热组件400的外露,使得外壳900能够对壳体200、第一加热组件300和多个第二加热组件400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从而提高了煮料装置10的使用寿命。
4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