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77653发布日期:2022-04-09 08:2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转换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具备燃油车所不具备的大功率电池组,而电动车出厂时并未配备大功率取电交流插座,需要通过转接可实现取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而现有市面上的转换插座功能单一,电动汽车充电和放电过程需要更换不同的配件、且无漏电、过温、过载等保护功能,安全性较差,危及用户生命财产安全。
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包括壳体、防尘盖、开关件和触片支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转换孔和多个插孔,所述壳体的下端安装有插头,所述防尘盖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防尘盖上固定连接有与转换孔相匹配的转换杆,所述开关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开关件能够对防尘盖实现锁定和开启;
7.所述触片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触片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插孔相匹配的插座端子,所述触片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铜触片组件,所述铜触片组件能够与插座端子连接形成同通路,所述铜触片组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触片支架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拨动杆,所述拨动杆与铜触片组件连接;
8.当所述防尘盖被开关件固定时,所述转换杆能够贯穿转换孔将拨动杆下压,可实现铜触片组件与插头之间电性连接并形成通路,同时插座端子与铜触片组件之间形成开路;
9.当所述转换杆不与拨动杆接触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铜触片组件与插头之间形成开路,同时铜触片组件与插座端子之间电性连接形成通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pcba模组,所述pcba模组与铜触片组件电性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防尘盖连接在上盖上,所述开关件安装在下盖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防尘盖有第一安装座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轴杆,所述下盖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开关件与第二安装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轴杆,所述防尘盖上固定连接有与开关件相匹配的卡接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盖上安装有后盖,所述后盖内设置有接线柱和第一螺钉,所述接线柱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在下盖上并与pcba模组电性连接,所述后盖与下盖之间安装有第二螺钉。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柱上电性连接有线束,所述线束贯穿下盖和或后盖的一侧壁。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盖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充电功能和放电功能的转换,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的爆炸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的充电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的充电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的取电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的电路原理图。
24.图中:100.上盖、101.第一安装座、102.防尘盖、103.第一弹性轴杆、104.卡接件、105.转换杆、106.密封圈、107.插孔、108.转换孔、200.下盖、201.插头、202.第二安装座、203.开关件、204.第二弹性轴杆、300.后盖、301.接线柱、302.第一螺钉、303.第二螺钉、400.pcba模组、500.触片支架、501.插座端子、502.拨动杆、503.铜触片组件、504.压缩弹簧、600.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便携用电转换插座,参图1~图4所示,包括壳体、防尘盖102、开关件203和触片支架500,壳体包括上盖100和下盖200,防尘盖102连接在上盖100上,开关件203安装在下盖200上。
27.参图1~图4所示,上盖100上开设有转换孔108和多个插孔107,下盖200的下端安装有插头201,防尘盖102转动连接在上盖100上,防尘盖102上固定连接有与转换孔108相匹配的转换杆105,开关件203安装在壳体上,开关件203能够对防尘盖102实现锁定和开启。
28.具体的,上盖10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101,防尘盖102有第一安装座101之间
安装有第一弹性轴杆103,下盖20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202,开关件203与第二安装座20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轴杆204,防尘盖102上固定连接有与开关件203相匹配的卡接件104,即当卡接件104能够卡接在开关件203上,从而实现对防尘盖102的固定。
29.其中,第二弹性轴杆204的设置可实现开关件203的上端具有向靠近下盖200方向转动的弹力,第一弹性轴杆103的设置可实现防尘盖102的上端具有远离插孔107方向转动的弹性。
30.优选的,防尘盖102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06,具有防尘和一定的防水功能,可对插孔107和转换孔108进行较好的防护。
31.参图1所示,触片支架500固定连接在壳体内,触片支架50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插孔107相匹配的插座端子501,触片支架50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铜触片组件503,铜触片组件503能够与插座端子501连接形成同通路,铜触片组件503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504,触片支架500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拨动杆502,拨动杆502与铜触片组件503连接。
32.其中,铜触片组件503包括一组铜触片和保证铜触片能够上下运动和复位的弹簧和销轴等组件,初始无外力状态下,铜触片组件503位于插头201的触点和插座端子501的触点之间,与插头201的触点和插座端子501的触点均不接触,在压缩弹簧504的作用下,铜触片组件503与插座端子501的触点接触,在转换杆105按压拨动杆502的作用下,铜触片组件503与插头201的触点接触。
33.参图1所示,壳体的内部安装有pcba模组400,pcba模组400与铜触片组件503电性连接。
34.下盖200上安装有后盖300,后盖300内设置有接线柱301和第一螺钉302,接线柱301通过第一螺钉302固定连接在下盖200上并与pcba模组400电性连接,后盖300与下盖200之间安装有第二螺钉303,通过第二螺钉303能够将后盖300固定连接在下盖200上,第二螺钉303和第一螺钉302的设置分别可实现后盖300和接线柱301的快捷拆装。
35.接线柱301上电性连接有线束600,线束600贯穿下盖200和或后盖300的一侧壁。
36.当作为充电作用使用时,参图2~图3所示,防尘盖102盖接在插孔107和转换孔108上,防尘盖102被开关件203固定时,转换杆105能够贯穿转换孔108将拨动杆502下压,可实现铜触片组件503与插头201之间电性连接并形成通路,同时插座端子501与铜触片组件503之间形成开路,密封圈106用于对插孔107和转换孔108进行防水防尘,在防尘盖102遮住插孔107时,插座的线路是断开的,此时插头201可以用于与电源连接对车进行充电。
37.当转换杆105不与拨动杆502接触时,在压缩弹簧504的作用下,铜触片组件503与插头201之间形成开路,同时铜触片组件503与插座端子501之间电性连接形成通路。
38.当需要从车身取电实用时,参图4所示,按下开关件203并将防尘盖102绕第一弹性轴杆103转动180度,露出插孔107,同时处于按压状态下的拨动杆502在压缩弹簧504的作用下弹起,带动铜触片组件503与插座端子501导通,此时插座线路导通,同时插头端电路断开防止插头带电,具体的电路原理图参图5所示,铜触片组件503的作用参图5中的“sw”所示,相当于电气导通切换开关,即可以通过枪头连接车身进行取电。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此转换插座具备一键切换充放电功能,按下开关件203后自动切换充放电状态,转换插座具备充电插头和放电插座的功能,充电和放电之间实现功能互锁,安全性高,保护用户生命安全,通过设置增加其他的电气元件,还可使插座具备漏电、过温、
过载等保护功能,保护用户生命财产安全。
40.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充电功能和放电功能的转换,安全性高。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