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塞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5601发布日期:2022-04-30 21:2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塞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防水胶塞及耳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塞及耳机。


背景技术:

2.生活中,耳机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在地铁、高铁、健身场所等公共场合,我们经常能看到佩戴使用耳机的场景。为了方便使用者给耳机充电,通常耳机的充电接口是裸露状态的,即充电接口内的充电触点是裸露的状态。
3.耳机充电接口长时间裸露,会导致充电接口处容易氧化,特别是运动款耳机,充电触点容易汗水侵袭腐蚀,容易形成氧化层,进而影响耳机的充电功能;或者使用的过程中,不小心让充电接口进水,进而影响耳机电池的正常工作。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认为存在充电接口裸露,会影响耳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耳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护塞及耳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护塞以耳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护塞,包括防护塞本体,所述防护塞本体包括承载面,所述承载面设置有防水环和定位柱,所述防水环的内部形成保护槽,所述定位柱与耳机连接固定后,所述防水环能够对充电触点进行防护。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使用防护塞时,可以通过定位柱将防护塞与耳机固定连接,可以较为稳定地将防护塞与耳机固定住,保护槽的开口面向充电触点,可以避免充电触点与防水环直接接触,减少防水环对充电触点的挤压,起到保护充电触点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防水环的侧面设置有加固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环与耳机配合时,加固环的设置可以增加防水环与耳机的挤压,可以更加稳定地将防护塞固定在耳机上,此外,当少量水珠进入时,加固环可以增加水流的路径,致使水更难接触充电触点。
11.优选的,所述加固环设置有导向作用的弧形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防护塞安装在耳机或者将防护塞从耳机上拆卸下来时,倒角可以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更方便操作人安装或拆卸防护塞。
13.优选的,所述定位柱包括限位块和具有弹性的伸缩块,所述伸缩块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伸缩块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块的直径,限位块与耳机配合时,限位块能够卡接在耳机内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护塞安装在耳机上时,限位块可以卡接在耳机内部,对防护塞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当操作人需要充电时,无需将防护塞整个与耳机分离,只需将防护塞本体沿定位柱旋转,伸缩块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调节防护塞本体的具体位置。
15.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伸缩块相对设置,所述导向块的半径沿远离所述限位块的方向逐渐变小。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护塞安装在耳机上时,导向块可以引导定位柱进入耳机对应的位置,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方便操作人将防护塞安装在耳机上。
17.优选的,所述伸缩块与所述承载面接触处设置有缓冲斜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伸缩块与防护塞本体连接处的坚固性,此外还可以增加伸缩块与耳机的接触面积,伸缩块拉伸时可以减少损伤。
19.优选的,所述防水环在所述保护槽开口处的一面边缘平滑过度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将防护塞安装进耳机时,平滑过度的边缘可以对防水环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帮助操作人将防水环安装进耳机。
21.优选的,所述防护塞本体由柔性材质制作而成。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塞本体是柔性材质的,防护塞的尺寸大小可以稍大于与防护塞配合的耳机充电接口,当防护塞与耳机配合时,可以增加耳机与防护塞连接的稳定性。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4.一种耳机,还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开设有供所述防护塞本体放置的容纳槽,所述防护塞本体的侧壁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紧密配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塞本体与容纳槽紧密配合,可以防止水等物质进入充电接口,进而保护充电触点。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防护塞能有效保护充电触点;
28.防水塞可以减少粉尘进入充电接口;
29.操作人能较为方便将防护塞放进耳机;
30.操作人能较为方便地将防护塞从耳机上拆卸;
31.防护塞能较为稳定地固定在耳机内。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塞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塞及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塞与耳机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防护塞本体;11、承载面;12、防水环;13、定位柱;131、限位块;132、伸缩块;133、导向块;14;保护槽;15、加固环;16、缓冲斜面;2、容纳部;21、容纳槽;3、充电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护塞,用于保护耳机充电接口内的充电触点3(参照图3)。
39.参照图1,防护塞包括防护塞本体1,防护塞本体1呈现椭圆状,防护塞本体1设置有承载面11,承载面1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13,另一端设置有防水环12,防水环12内部镂空的
部分形成了保护槽14,当防护塞与耳机配合时,定位柱13可以与耳机连接,对防护塞进行限位,也能让防水环12对充电触点3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护作用具体可以包括防水、防尘等。
40.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保护槽14面向充电触点3,可以让充电触点3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可以减少充电触点3上灰尘的积累,或者减少水接触到充电触点3。
41.前述方案提到了,防护塞可以较好地保护充电触点3,在实际使用时,外部水还是能够从耳机与防护塞的间隙进入充电接口,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优选,防护塞本体1采用柔性材质制作而成,防护塞本体1的横截面积可以略大于与防护塞配合的充电接口,即防护塞本体1与充电接口过盈配合,致使防护塞可以更稳定地固定在耳机的充电接口内,从而有效避免水进入耳机的充电接口。
42.前述方案提到了,防护塞与耳机固定地更加稳定,将防护塞放置进耳机时,相对会比较困难,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再次参照图1,定位柱13包括限位块131和伸缩块132,限位块131与伸缩块132固定连接,伸缩块132位于限位块131与承载面11之间,限位块131通过伸缩块132与防护塞本体1固定。
43.再次参照图1,限位块131和伸缩块132都是圆柱,限位块131的直径大于伸缩块132的直径,伸缩块132具有弹性,限位块131的末端设置有导向块133,导向块133的半径朝远离限位块131的方向逐渐变小。
44.再次参照图1,当防护塞与耳机配合时,定位柱13会先与耳机接触,导向块133可以对定位柱13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防护塞可以较为容易地进插入耳机的预定位置内,限位块131卡接在耳机内部;此外,操作人需要连接充电接触进行充电时,无需将防护塞从耳机上拆卸下来,由于伸缩块132具有弹性,所以只需绕着定位柱13,将防护塞本体1进行旋转即可。
45.前述方案提到了,使用时,只需防护塞绕着定位柱13做旋转,然后伸缩块132与承载面11连接处容易与耳机摩擦而造成损坏,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再次参照图1,伸缩块132与防护塞本体1连接端设置有缓冲斜面16,缓冲斜面16朝向伸缩块132倾斜,缓冲斜面16可以增加与耳机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可以增加伸缩块132与防护塞本体1连接处的坚固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伸缩块132拉伸时与耳机的摩擦导致的磨损。
46.前述方案提到了,减少伸缩块132与防护塞本体1连接处与耳机之间的磨损,当需要将充电触点3(参照图2)裸露出以给耳机充电时,需要将防水环12揭开,然后绕着定位柱13旋转,在实际使用时,防水环12与耳机分离或者配合时,较为困难,基于上述问题,防水环12在设有保护槽14开口一面的边缘平滑过度设置,安装或拆卸防水环12时,可以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方便使用,此外,当防护塞与耳机配合时,防水环12的外表面与耳机有一定的间隙,更方便使用。
47.前述方案提到了,可以较为方便地将防水环12揭开,以露出充电触点3,由于防水环12的外表面与耳机配合时,存在间隙,水容易沿间隙到达充电触点3,基于上述问题,再次参照图1,防水环12的侧面周向设置有加固环15,加固环15设置有弧形部,弧形部更具体为倒角,倒角分别朝防护塞本体1和保护槽14开口方向,弧形部的截面显现弧形,加固环15可以让防水环12与耳机配合时,更加紧密,此外也可以增加水流的路径。
4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布一种耳机,参照图3和图4,耳机与前述的防护塞相配合使用,耳机包括容纳部2,容纳部2更具体的是与防护塞配合的充电接口以及充电接口周围的耳机
壁,容纳部2开设有容纳槽21,容纳槽21与防护塞本体1配合,容纳槽21与防护塞本体1配合时,防护塞本体1与容纳槽(21)的槽壁紧密配合。此外,防护塞本体1的一侧到容纳槽21一侧的槽壁上存在间隙,操作人使用时可以将手指放进间隙,更方便操作人使用。
4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耳机与防护塞配合时,防护塞本体1的外表面与容纳部2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使用耳机时,操作人不会有隔挡感,使用感受较佳。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塞本体1的外表面与容纳部2的外表面可以不存于同一水平面,防护塞本体的外表面有凸块,凸块方便操作人拆卸防护塞。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塞本体的外表面中部开设有槽,同样也是方便操作人拆卸防护塞。
50.再次参照图3和图4,容纳部2还开设有定位槽和防水槽,定位柱13穿过定位槽,定位槽与容纳槽21相连通,防水槽用于容纳防水环12,防水槽与容纳槽21相连通,此外,当耳机与防护塞配合时,防护塞的槽壁在伸缩块132与防护塞本体1接触处设置有平滑面,与缓冲斜面16相配合,可以减少耳机对伸缩块132的磨损。
5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护塞的实施原理为:定位柱13与耳机配合,将防护塞固定在耳机上,进而防水环12将充电触点3覆盖住,让充电触点3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而保护充电触点3。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