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9947发布日期:2022-07-23 10:2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军用航空发动机电缆发展呈现出轻量化、综合化、技术高端化趋势,针对发动机上“寸斤寸金”的形势,要求发动机电缆在具备耐环境、耐电磁干扰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控制电缆整体重量并提高电缆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达到发动机电缆整体减重效果,提升屏蔽连续性的效果,以及可实现区分不同分支功能的效果。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包括电缆、尾部附件以及与所述尾部附件连接的尾部处理结构,
5.电缆的导线束穿入所述尾部附件内,并通过所述尾部处理结构进行固定;
6.所述尾部处理结构位于所述导线束与所述尾部附件的连接处的外圈,所述尾部处理结构设置为由所述尾部附件到所述导线束的过渡圆弧状;
7.所述电缆包括多个功能的分支电缆,不同功能的分支电缆的屏蔽护套设置为互不相同的花式纹理。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尾部处理结构包括压板和螺钉,位于所述尾部附件接口处的所述导线束通过所述压板和所述螺钉的配合进行固定;
9.所述尾部处理结构还包括缠绕在所述螺钉外侧的绝缘自粘胶带,且所述绝缘自粘胶带从所述尾部附件到所述导线束缠绕为过渡圆弧状。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尾部处理结构还包括编织收头结构,所述编织收头结构位于所述绝缘自粘胶带的外层,且所述编织收头结构为双层编织结构。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编织收头结构与电缆外层的屏蔽护套一体编织成型。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编织收头结构的编织收头处使用所述屏蔽护套的本体缠绕丝进行绑扎处理。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尾部附件包括直式尾部附件,所述直式尾部附件的材料为钛合金材料,直式尾部附近的接头壁厚为0.75mm-1.5mm。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尾部附件包括弯式尾部附件,所述弯式尾部附件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所述弯式尾部附件的接头壁厚为1.5mm。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屏蔽护套的花式纹理通过调整屏蔽编织机锭子排布进行调整。
16.有益效果
1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通过调整屏蔽编织机锭子排布位置可编织不同花式纹理的护套,可以此区分发动机电缆传输不同类型信号实现不同功能的分支,提高分支功能区分度,适用于大部分使用一体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
18.尾部附件减重优化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电缆整体重量,以满足发动机减重需求;尾部附件通过屏蔽编织收头的方式将电缆外层屏蔽护套与尾部附件壳体实现360
°
连接,与常规通过压板填充本体材料的屏蔽接壳方式相比,显著提高了屏蔽连续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的发动机电缆外形图;
21.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的弯式尾部附件结构图;
22.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的尾部处理结构的结构图;
23.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的双色护套花式编织纹理示意图;
24.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的屏蔽编织机双色丝材锭子分布图。
25.图中:1、尾部附件;1-1、弯式尾部附件;2、尾部处理结构;2-1、螺钉;2-2、绝缘自粘胶带;2-3、双层编织结构;2-4、绑扎结构;2-5、导线束;3、电缆;4、屏蔽编织机锭子分布结构;4-1、锭子线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
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29.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0.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下面参照图1-5进行详细描述。
32.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花式编织护套的发动机电缆组件包括电缆3、尾部附件1以及与所述尾部附件1连接的尾部处理结构2,电缆3的导线束2-5穿入所述尾部附件1内,并通过所述尾部处理结构2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尾部处理结构2位于所述导线束2-5与所述尾部附件1的连接处的外圈,所述尾部处理结构2设置为由所述尾部附件1到所述导线束2-5的过渡圆弧状。所述电缆3包括多个功能的分支电缆,不同功能的分支电缆的屏蔽护套设置为互不相同的花式纹理,可以此区分发动机电缆传输不同类型信号实现不同功能的分支,提高分支功能区分度。
33.参照图4-5,可通过调整屏蔽编织机的锭子线轴4-1的排布结构,达到花式编织的效果,不同排布可编织出不同花式纹理的屏蔽护套,如图5所示的屏蔽编织机锭子分布结构4,图中所示为双色丝材锭子分布图,黑色圆圈代表一种颜色,白色圆圈代表另一种颜色,图4为编织好的电缆3的双色护套一体编织结构。
34.进一步的,所述尾部处理结构2包括压板和螺钉2-1,位于所述尾部附件1接口处的所述导线束2-5通过所述压板和所述螺钉2-1的配合进行固定;所述尾部处理结构2还包括缠绕在所述螺钉2-1外侧的绝缘自粘胶带2-2,且所述绝缘自粘胶带2-2从所述尾部附件1到所述导线束2-5缠绕为由粗到细的过渡圆弧状,由于螺钉2-1的结构上有突起,通过缠绕绝缘自粘胶带2-2可以避免2-1的突起破坏其他结构,进行有效的防护。
35.为了进一步达到屏蔽的作用,所述尾部处理结构2还包括编织收头结构,所述编织收头结构位于所述绝缘自粘胶带2-2的外层,且所述编织收头结构为双层编织结构2-3,所述编织收头结构与电缆3外层的屏蔽护套一体编织成型。本实施列中的尾部附件1通过屏蔽编织收头的方式将电缆3的外层屏蔽护套与尾部附件1的壳体实现360
°
连接,与常规通过压板填充本体材料的屏蔽接壳方式相比,显著提高了屏蔽连续性。
36.优选的,所述编织收头结构的编织收头处使用所述屏蔽护套的本体缠绕丝进行绑扎处理,形成绑扎结构2-4,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屏蔽连续性。
37.考虑到发动机重量问题,本实施例对整体发动机电缆组件进行了减重处理,首先设计了发动机专用减重尾部附件1,其中直式尾部附件由于直式尾部接头原壁厚小(0.75mm~1.5mm),且长度短,改变壁厚重量变化小,故不在结构方面进行减重设计,对直式尾部附件材料进行改进,由不锈钢材料替换为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强度高于不锈钢材料强度,可以满足尾部附件1的使用要求。弯式尾部附件1-1由于弯式尾部接头钛合金材料加工困
难,生产周期长,加工成本高,不锈钢材料加工相对容易,生产周期较短,故弯式尾部附件1-1的夹线壳体材料仍为不锈钢材料,在原有尾部附件结构基础上,通过将弯式尾部接头壁厚由2.5mm减小到1.5mm,达到减轻尾部附件1重量的效果,减小壁厚的尾部接头进行过相关仿真分析验证,可以满足使用强度要求。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屏蔽编织机在尾部附件外部对尾部附件进行编织收头覆盖,并采用双层编织的处理方式,提升屏蔽连续性;通过调整屏蔽编织机锭子线轴的排布结构,达到花式编织的效果,不同排布可编织出不同花式纹理的屏蔽护套。以及设计了发动机专用减重尾部附件,其中直式尾部附件通过改变材料的方式进行减重设计,由不锈钢材料更改为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强度高于不锈钢材料强度,可以满足尾部附件使用要求。弯式尾部附件通过将弯式尾部接头壁厚由2.5mm减小到1.5mm,达到减轻尾部附件重量的效果,减小壁厚的尾部接头进行过相关仿真分析验证,可以满足使用强度要求。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