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9596发布日期:2022-05-11 16:2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属于汽车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蓄电池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分为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和免维护型蓄电池,汽车电瓶,是电池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通常,人们所说的电瓶是指铅酸蓄电池,即一种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在跟驰汽车技术中,电池也是其相当重要的部分,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组会产生很多的热量,影响电池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一般都会采用各种形式对电池组进行降温,但是现有的散热结构复杂,需要借用汽车其他结构对电池辅助散热,不能够自主的进行散热处理,为此,提供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底座顶侧连接有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顶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盖板,所述散热底座顶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贯通连接有固定螺栓。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散热盖板顶部左侧贯通设有第一安装通口,所述第一安装通口右侧贯通设有第二安装通口,所述第一安装通口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散热板。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安装通口的位置与电池本体的接线端子位置对应,所述散热板外侧设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与第一安装通口内壁固定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散热板包括安装框架、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安装框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风扇底侧固定连接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底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底侧等距设有第一散热翅片。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散热底座包括蓄水盒、隔热盒,所述蓄水盒顶侧与隔热盒固定连接,所述隔热盒顶侧挖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与电池本体底侧固定连接。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隔热盒内壁底侧等距设有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之间贯通连接有曲型输水管,所述曲型输水管两端分别贯穿隔热盒右侧,所述蓄水盒右侧贯通设有出水管。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防尘网与第二安装通口,第二安装通口可以套设在电池本体顶侧的接线端外侧,不妨碍电池本体接线操作,防尘网能够避免在发动机舱内部的灰尘进入散热盖
板内部;
13.2、通过设置排风扇、制冷片、第一散热翅片,制冷片能够对导热板进行吸热、放热,配合排风扇的工作,能够对电池本体顶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降温,设计结构更加的简单;
14.3、通过设置第二散热翅片、曲型输水管与出水管,能够持续的向曲型输水管内腔中输送冷却水,散热翅片在吸收电池本体底部的热量,然后流经有冷却液的曲型输水管能够将热量进行换热处理,能够自主的对电池本体进行降温处理,不需要接触汽车内其他结构辅助蓄电池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电池本体的散热速率。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的散热盖板内部结构俯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的散热板外观结构侧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的散热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散热底座;2、电池本体;3、散热盖板;4、固定螺栓;5、第一安装通口;6、第二安装通口;7、散热板;8、防尘网;9、安装框架;10、排风扇;11、制冷片;12、导热板;13、散热翅片;14、蓄水盒;15、隔热盒;16、安装凹槽;17、第二散热翅片;18、曲型输水管;1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底座1,所述散热底座1顶侧连接有电池本体2,所述电池本体2顶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盖板3,所述散热底座1顶部四个拐角处分别贯通连接有固定螺栓4。
23.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盖板3顶部左侧贯通设有第一安装通口5,所述第一安装通口5右侧贯通设有第二安装通口6,所述第一安装通口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散热板7,所述第二安装通口6的位置与电池本体2的接线端子位置对应,所述散热板7外侧设有防尘网8,所述防尘网8与第一安装通口5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尘网8与第二安装通口6,第二安装通口6可以套设在电池本体2顶侧的接线端外侧,不妨碍电池本体2接线操作,防尘网8能够避免在发动机舱内部的灰尘进入散热盖板3内部。
24.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板7包括安装框架9、排风扇10,所述排风扇10与安装框架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风扇10底侧固定连接有制冷片11,所述制冷片11底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2,所述导热板12底侧等距设有第一散热翅片13,通过设置排风扇10、制冷片11、第一散热翅片13,第一散热翅片13底侧与电池本体2顶侧贴合,制冷片11能够对导热板12进行吸热、放热,配合排风扇10的工作,能够对电池本体2顶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降温,设计结构更加的简单。
25.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底座1包括蓄水盒14、隔热盒15,所述蓄水盒14顶侧
与隔热盒15固定连接,所述隔热盒15顶侧挖设有安装凹槽16,所述安装凹槽16与电池本体2底侧固定连接,所述隔热盒15内壁底侧等距设有第二散热翅片17,所述第二散热翅片17之间贯通连接有曲型输水管18,所述曲型输水管18两端分别贯穿隔热盒15右侧,所述蓄水盒14右侧贯通设有出水管19,通过设置第二散热翅片17、曲型输水管18与出水管19,蓄水盒14具体为空腔结构,且蓄水盒14内腔中填充有冷却液,将曲型输水管18两端、出水管19分别与循环泵连接,能够持续的向曲型输水管18内腔中输送冷却水,第二散热翅片17在吸收电池本体2底部的热量,然后流经有冷却液的曲型输水管18能够将热量进行换热处理,能够自主的对电池本体2进行降温处理,不需要接触汽车内其他结构辅助蓄电池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电池本体2的散热速率。
2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二安装通口6可以套设在电池本体2顶侧的接线端外侧,不妨碍电池本体2接线操作,第一散热翅片13底侧与电池本体2顶侧贴合,制冷片11能够对导热板12进行吸热、放热,配合排风扇10的工作,能够对电池本体2顶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降温,蓄水盒14内腔中填充有冷却液,将曲型输水管18两端、出水管19分别与循环泵连接,能够持续的向曲型输水管18内腔中输送冷却水,第二散热翅片17在吸收电池本体2底部的热量,然后流经有冷却液的曲型输水管18能够将热量进行换热处理。
27.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