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夹具及自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3255发布日期:2022-06-21 23:3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材夹具及自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夹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材夹具及自动机。


背景技术:

2.如今人们生活中的电力电子装置已经发展成必须品,如手机、电脑、家电、办公电子设备及小型电器设备。该些设备中都必定配置有线材部件,如数据线、电源线及内置同轴天线等等,该些线材部件的长短粗细因型号不同而各不相同,于是在生产相关线材部件时,都会存在对线材进行剪裁的工序,然后在对线材两端进行加工的工序。由于如今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及三方配件需求增加,对线材部件生产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变化频繁的线材长度产品,在对线材两端进行加工钱再延续之前人工夹线或者使用单一长度尺寸固定对应的夹具剪裁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故,继续提出一种可以单一夹具可以适配多种长度线材的加工需求,并且能够适用于自动机上的自动化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夹具及自动机,其旨在解决适用于多种长度要求线材的夹持,并且能够满足于自动机上的自动化生产要求的难题,有效减低设备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线材夹具,所述线材夹具用于夹持裁剪后的线材的两端,所述线材夹具包括底座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两个夹线机构,所述线材夹具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滑轨、在所述滑轨上滑动的滑动组件,所述两个夹线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动组件上的第一夹线机构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夹线机构,所述底座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滑轨延伸方向相同的齿道,所述滑动组件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齿道嵌合卡持调节组件。
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线材夹具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下方且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轨配合部,所述调节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板体、上下贯穿所述板体的第一竖槽及第二竖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槽内的调节按压部、自上向下穿设于所述第二竖槽的卡持部、固定于所述板体上并与所述卡持部对应的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卡持部与所述限位座之间的第一弹簧,横向延伸且将所述调节按压部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槽内的固定螺栓及连接所述调节按压部与所述限位座的横向延伸的联动螺栓。
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线材夹具的所述调节按压部为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部件,所述调节按压部包括位于一端且向上露出于所述第一竖槽的触按部,所述调节按压部的另一端供所述联动螺栓横向穿过与所述限位座固定,从侧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固定螺栓位于所述触按部与所述联动螺栓之间。
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线材夹具的所述卡持部为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长部件,所述卡持部包括位于上端的上端部、位于下端的若干齿卡部及位于所述上端部与所述若干齿
卡部之间的与所述联动螺栓固定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弹簧固持于所述限位座与所述上端部之间,所述若干齿卡部与所述齿道嵌合卡持限位,所述卡持部随所述联动螺栓在所述第二竖槽内上下运动。
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线材夹具的所述限位座一端固定于所述板体上,另一端则具有延伸至所述上端部上方的限位部,所述第一弹簧固持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端部之间。
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线材夹具的所述第一夹线机构及所述第二夹线机构均包括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前后固定的第二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内的抵推柱、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的夹持件和第二弹簧及将所述夹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的固定栓,所述第一夹线机构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固定于所述所述滑动组件的板体上,所述第二夹线机构的第一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推柱及所述第二弹簧分别在前后方向上相反的方向抵推于所述夹持件。
1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线材夹具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供所述抵推柱前后移动的通槽,所述抵推柱包括露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外的按压部及位于所述通槽内的抵推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形成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收容槽,所述第二主体部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收容槽连接的夹持侧壁,所述夹持侧壁具有向上开放设置的夹持槽,所述夹持件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在侧向观察时,所述夹持件呈“z”字状结构,所述夹持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杆部、自所述主杆部上端向所述夹持槽延伸形成的夹持臂及自所述主杆部下端向前且朝向所述通槽内延伸的受推部,所述抵推部向后抵推所述受推部,所述主杆部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栓横向穿过的定位孔。
1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线材夹具的所述夹持槽向上开放设置且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所述夹持槽的底端形成有线缆适配槽,在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夹持臂与所述夹持侧壁不重叠;在侧向观察时,所述夹持槽与所述夹持臂之间部分重叠,所述线缆适配槽与所述夹持臂之间不重叠。
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线材夹具在侧向观察时,第二弹簧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杆部的后侧面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固定栓的下方。
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机,所述自动机包括所述线材夹具、内盘部、露出于所述内盘部外周的外盘部及按压机,所述内盘部固定不动,所述外盘部以所述内盘部为中心旋转运动,所述按压机安装于所述内盘部,所述线材夹具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线材夹具设置于所述外盘部。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材夹具具有可以调节位置的滑动组件,由于第一夹线机构固定于所述滑动组件上且随所述滑动组件移动,可以根据线材的不同长度规格自由调节所述第一夹线机构与第二夹线机构之间对应距离,结构简单、并能够实现单一的线材夹具可以适配多种线材规格的通用性。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夹线机构及第二夹线机构的第二主体部为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的独立部件,可以针对不同线材直径规格选用具有与其对应匹配的线缆适配槽的第二主体部更换即可,进一步提升通用性及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当将所述线材夹具装配于自动机时,有利于自动机的自动控制运动,进一步提升自动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材夹具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自另一个方向观察的立体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的立体侧视图;
18.图4为图3中f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的自上向下观察时的局部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21.图7为图6自另一个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的夹线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2.图8为图6自另一个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的滑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3.图9为图1自左向右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的位于调节按压部处的局部剖视图;
24.图10为图1自左向右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的位于卡持部处的局部剖视图;
25.图11为图1自左向右观察的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夹具的位于夹持件处的局部剖视图;
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线材夹具的自动机的立体示意图。
27.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28.线材夹具-100;底座10-;滑轨-11;齿道-12;滑动组件-20;固定座-21;板体-211;第一竖槽-212;第二竖槽-212;上下活动槽-213;滑轨配合部-22;调节组件-23;调节按压部-24;触按部-241;调节通孔-242;卡持部25;上端部-251;齿卡部-252;限位座-26;限位部-261;第一弹簧-27;固定螺栓-28;联动螺栓-29;第一夹线机构-30;第二夹线机构-40;第一主体部-51;通槽-511;抵推柱-53;按压部-531;抵推部-532;第二主体部-52;收容槽-521;夹持侧壁-522;夹持槽-523;线缆适配槽-524;夹持件-54;主杆部-541;夹持臂-542;受推部-543;定位孔-544;第二弹簧-55;固定栓-56;自动机-200;内盘部-201,外盘部-202;按压机-203。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2.关于方向的限定,本实用新型中界定有前后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方向,及分别垂直于前后方向及横向方向的上下方向(竖直方向、纵方向)。本实用新型中关于方向的
限定,均以图1为准,界定图1中滑轨11位于的底座10上表面的前端。
33.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材夹具100及设置有所述线材夹具200的自动机200。所述线材夹具100用于夹持裁剪后的线材的两端。
34.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所述线材夹具100包括底座1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的滑轨11、可在所述滑轨11上沿滑轨11延伸方向滑动的滑动组件20、固定于所述滑动组件20上的第一夹线机构30及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的第二夹线机构40。所述滑动组件20位于所述所述底座10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线机构40则位于所述底座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及第二夹线机构40分别夹持裁剪后的线材的两端。
35.请重点参照图1至图6所示,所述底座10为长条板状结构设置,并且其定义有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对应的下表面、前表面及与所述前表面对应的后表面。所述滑轨11固定于所述底座10的上表面。所述滑轨11的界面呈“工”字形。所述底座10包括位于所述底座10上表面前侧位置的齿道12。所述齿道12位于所述滑轨11的前方。所述齿道12沿所述底座10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齿道12与所述滑轨1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齿道12包括若干向上突起且沿所述底座10的延伸方向排列的锯齿。
36.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所述滑动组件20包括固定座21、固定于所述固定座21下方的滑轨配合部22、固定于所述固定座21的调节组件23。
37.所述固定座21包括板体211、上下贯穿所述板体211的第一竖槽212及第二竖槽212及横向方向上连通所述第一竖槽212及第二竖槽212的上下活动槽213。所述上下活动槽213为非圆的条形槽道。所述滑轨配合部22承载所述滑动组件20于所述滑轨11上滑动。
38.所述调节组件2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槽212内的调节按压部24、自上向下穿设于所述第二竖槽212的卡持部25、固定于所述板体211上并与所述卡持部25对应的限位部26、设置于所述卡持部25与所述限位座26之间的第一弹簧27、横向延伸且将所述调节按压部24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槽212内的固定螺栓28及横向延伸且横向穿过所述上下活动槽213并令所述调节按压部24与所述限位座26联动的联动螺栓29。
39.请重点参照图3、图8至图10所示,所述调节按压部24可以以所述固定螺栓28为轴心旋转。所述调节按压部24为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结构部件。所述调节按压部24包括位于一端且向上露出于所述第一竖槽212的触按部241及位于另一端的且横向贯穿所述调节按压部24的调节通孔242。从横向观察时,所述固定螺栓28位于所述触按部241与所述调节通孔242之间。所述调节通孔242供所述联动螺栓29横向穿过,并且所述调节通孔242形成有以所述固定螺栓28为轴心的可令所述联动螺栓29移动的空间。
40.所述卡持部25为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长部件。所述卡持部25包括位于上端的上端部251、位于下端的若干齿卡部252及位于所述上端部251与所述若干齿卡部252之间的固定孔253。所述上端部251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弹簧27的下端。所述若干齿卡部252用于与所述底座10的齿道12嵌合卡持以在沿所述齿道12延伸方向上限位。所述固定孔253用于所述联动螺栓29与所述所述卡持部25固定,所述卡持部25随所述联动螺栓29移动。
41.所述限位座26一端固定于所述板体211上,另一端则具有延伸至所述卡持部25的上端部251上方的限位部261。所述限位部261固定所述第一弹簧27的上端,以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7对所述卡持部25施加向下的抵持力,令所述卡持部25可以与所述齿道12之间的嵌合卡持更加牢靠。
42.综上所述,所述调节按压部24经由所述固定螺栓28与所述卡持部25之间形成杠杆原理的运动效果。当向下按压所述触按部241时,所述调节按压部24另一端带动所述联动螺栓29以所述固定螺栓28为轴心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所述卡持部25在上下方向上被抬起,令所述齿卡部252与所述齿道12上下分离,于是可以将所述滑动组件20沿所述滑轨11延伸方向自由滑动,从而调节装载于所述滑动组件20上的第一夹线机构30与装载于所述底座10上的第二夹线机构40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尺寸的线材长度要求。
43.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与所述第二夹线机构40的主要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固定于所述滑动组件20上,而所述第二夹线机构4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可随所述滑动组件20移动,所述第二夹线机构40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
44.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及所述第二夹线机构40均包括第一主体部51、与所述第一主体部51前后固定的第二主体部52、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内的抵推柱53、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内的夹持件54和第二弹簧55及将所述夹持件54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内的固定栓56。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的所述第一主体部51固定于所述所述滑动组件20的板体211上,所述第二夹线机构40的第一主体部51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
45.所述第一主体部51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一通槽511,所述抵推柱53于所述通槽511内前后移动。所述抵推柱53包括露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外的按压部531及位于所述所述通槽511内且用于抵推所述夹持件54的抵推部532。
46.所述第二主体部52形成有与所述通槽511连通的收容槽521。所述第二主体部52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收容槽521连接的夹持侧壁522,所述夹持侧壁具有向上开放设置的夹持槽523,所述夹持槽523向上开放设置且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所述夹持槽523的底端形成有线缆适配槽524。
47.请重点参照图3至图5及图11所示,所述夹持件54设置于所述收容槽521内。在侧向观察时,所述夹持件54大致呈“z”字状结构。所述夹持件54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杆部541、自所述主杆部541上端向后方延伸形成的夹持臂542及自所述主杆部541下端朝向所述通槽511内延伸的受推部543。所述主杆部541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栓56横向穿过且将所述主杆部541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的定位孔544。在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夹持臂542与所述夹持侧壁522不重叠,并且在侧向观察时,所述夹持槽523与所述夹持臂542之间部分重叠,从而仅剩所述线缆适配槽524在横向方向上无遮挡,故,线材的端部承载于所述线缆适配槽524内且被所述夹持臂542夹持。所述受推部543于所述通槽511受到来自所述抵推柱53的抵推部532的抵推。在侧向观察时,第二弹簧55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杆部541的后侧面与所述收容槽521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弹簧55位于所述固定栓56的下方。
48.请重点参照图11所示,综上所述,在侧向观察时,所述夹持件54可以以所述固定栓56为轴心旋转。当所述抵推柱53自所述按压部531受到向后的推力,所述抵推部532向后抵推所述夹持件54的受推部543而令所述抵推部532整体以所述固定栓56为轴心旋转,在此过程中,所述夹持臂542以所述固定栓56为轴心旋转向上移动,此时可以放入裁剪后的线材的一端于所述线缆适配槽524内;然后,撤离施加于所述按压部531的抵推力,所述第二弹簧55则向前抵推所述主杆部541下端以令所述夹持臂542以所述固定栓56为轴心旋转向下移动,最终与所述线缆适配槽524相配合以夹持住线缆的端部。在所述线材夹具100的使用过程
中,令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及第二夹线机构40同时升起所述夹持臂542,同步将线缆两侧的端部分别置于两者的所述线缆适配槽524内进行夹持,也可以先令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及第二夹线机构40之一者先行升起所述夹持臂542,待线缆一端完成夹持动作后,再进行另一端的夹持动作,此处不再进行限定。
4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材夹具100具有可以调节位置的滑动组件20,由于第一夹线机构30固定于所述滑动组件20上且随所述滑动组件20移动,可以根据线材的不同长度规格自由调节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与第二夹线机构40之间对应距离,结构简单、并能够实现单一的线材夹具100可以适配多种线材规格的通用性。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及第二夹线机构40的第二主体部52为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上的独立部件,可以针对不同线材直径规格选用具有与其对应匹配的线缆适配槽524的第二主体部52更换即可,进一步提升通用性及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50.请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载有所述线材夹具100的自动机200。所述自动机200设置有内盘部201及露出于所述内盘部201外周的外盘部202。所述内盘部201及所述外盘部202之一者固定不动,另一者旋转运动。本实施方式以所述内盘部201固定不动为例,所述外盘部202以所述内盘部201为中心旋转运动。所述自动机200包括固定于所述内盘部201的若干按压机203。所述线材夹具10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并有序排列于所述外盘部202上。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及第二夹线机构40的抵推部532均面向与所述内盘部201方向。随着所述外盘部202的旋转,令所述内盘部201上的按压机203进行或撤回对所述第一夹线机构30或所述第二夹线机构40的抵推部532的抵推,从而令所述夹持臂542完成升起或夹持的往复运动以进行夹线或曲线的动作。所述按压机203和线材夹具100相对于所述内盘部201及外盘部202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在此不做限定。所述自动机200除可以完成对线材的夹持动作外,还可以具有其他加工、检测等功能,由于完成该些功能的设备(未图示)为现有较为常见的部件,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也不加以限定。
5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