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1342发布日期:2022-05-26 04:0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导线整形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2.软导线包括导线主体、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在导线主体的一端,第二端连接在导线主体的另一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可以连接其他部件。软导线的初始状态为直线状,在组装前需要将第一端和第二端折弯,并使第二端与导线主体之间、第一端与导线主体之间均呈一定的夹角,且两个夹角的角度不同。被折弯后的软导线才能够被组装至壳体内部。
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实现软导线的折弯和组装。但是,由于软导线具有一定的弹性,人工折弯后软导线的精度无法保证,一致性较差,且人工折弯的效率很低。而在人工将折弯后的软导线置于壳体内部时,不仅需要手动调整至合适位置然后用力压入,此过程有可能刮伤软导线以及壳体内壁面,且组装精度无法保证,很容易发生因为对位不准导致的第二端和第一端无法同时到位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该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能够自动实现对软导线的二次整形以及组装,软导线的整形精度高,组装效率快,定位准确。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其用于整形以及组装软导线,所述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包括:一次整形装置,所述一次整形装置包括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和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软导线的导线主体的中部,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折弯所述软导线的第一端,并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导线主体的中部呈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用于折弯所述软导线的第二端,并使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导线主体的中部呈第二预设夹角;二次整形装置,所述二次整形装置包括第二夹持机构、第三夹持机构和错位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折弯后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折弯后的所述第一端,所述错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和/或所述第三夹持机构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端沿第一方向错位预设位移;植入装置,所述植入装置包括下压驱动机构、第四夹持机构和第五夹持机构,所述第四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错位后的所述第二端,第五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错位后的所述第一端,所述下压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四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五夹持机构同步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将所述软导线压入壳体的容置腔内。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第一移动驱动件、第一移动架和下压组件,所述第一移动架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下压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架上,所述下压组件上设置有允许所述第一端进入的限位槽。
8.作为优选,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折弯件、限位件、第一限位块、导向件、第一弹性件和
第二弹性件,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架上,所述限位件内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设置有上下间隔的上限位面和下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块可移动地置于所述限位腔内,并能够与所述上限位面或者所述下限位面限位抵接;所述折弯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腔内与所述第一限位块连接,所述折弯件的中部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折弯件的另一端的下方,且所述导向件上具有导向腔,所述导向腔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折弯件的另一端能够伸入所述导向腔内,以使所述导向杆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限位槽,置于所述限位槽内的所述第一端能够与所述折弯件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导向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折弯件的另一端之间。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第二移动驱动件、第二移动架和滚压体,所述第二移动架连接在所述第二移动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滚压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移动架上,且所述滚压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折弯槽,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折弯槽内。
10.作为优选,所述一次整形装置还包括第一折弯杆和第二折弯杆,所述第一折弯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绕所述第一折弯杆进行折弯,所述第二折弯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端绕所述第二折弯杆进行折弯。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夹持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固定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之间形成夹持所述第一端的夹持腔,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持块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块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夹持块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端夹持在所述夹持腔内。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为夹爪;所述二次整形装置还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夹爪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错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座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预设位移。
13.作为优选,所述容纳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三夹持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块和多个所述第二夹持块形成多个所述夹持腔,多个所述夹持腔和多个所述容纳腔一一对应设置,且用于同时夹持多个所述软导线。
14.作为优选,所述植入装置还包括第三移动架、缓冲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第三移动架连接在所述下压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夹持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架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均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架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四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板的正上方;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四夹持机构的一个所述夹板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四夹持机构的另一个所述夹板和所述第三限位块之间。
15.作为优选,所述下压驱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机构、第四安装架、第五驱动机构和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安装架连接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第四限位块位于所述第四安装架的正下方,且用于限制所述第四安装架的移动行程,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四安装架上,所述第三移动架连接在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该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利用一次整形装置的第一夹持机构夹持软导线的导线主体中部,第一折弯机构折弯软导线的第一端,第二折弯机构折弯软导线的第二端,从而完成了对软导线的一次整形;利用二次整形装置的第二夹持机构和第三夹持机构分别夹持折弯后的第二端和第一端,错位驱动机构使第二端和第一端沿第一方向错位预设位移,完成了对软导线的二次整形;利用植入装置的第四夹持机构和第五夹持机构分别夹持错位后的第二端和第一端,下压驱动机构将软导线压入壳体的容置腔内。该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通过两次整形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软导线的整形精度以及整形效率,且通过植入装置将软导线压入壳体的容置腔内,组装精度较高,组件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的一次整形装置在某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的一次整形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的二次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的二次整形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的植入装置在某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的植入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折弯后的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软导线错位后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次整形装置的下压组件的在某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次整形装置的下压组件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次整形装置的下压组件的爆炸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次整形装置的下压组件的剖视图。
31.图中:
32.100、软导线;101、导线主体;102、第二端;103、第一端;
33.200、一次整形装置;210、第一折弯机构;211、第一移动驱动件;212、第一移动架;213、下压组件;2131、折弯件;2132、限位件;21321、限位腔; 21322、上限位面;21323、下限位面;2133、第一限位块;2134、导向件;21341、导向腔;2135、导向杆;2136、限位槽;2137、导向槽;220、第二折弯机构; 221、第二移动驱动件;222、第二移动架;223、滚压体;2231、折弯
槽;230、第一夹持机构;240、第二折弯杆;250、第一折弯杆;260、第一安装板;
34.300、二次整形装置;310、第二夹持机构;320、第三夹持机构;321、第三驱动机构;322、第一夹持块;323、第二夹持块;324、夹持腔;325、卡槽; 326、连接杆;330、错位驱动机构;340、移动座;341、容纳腔;350、第二安装板;
35.400、植入装置;410、下压驱动机构;411、第四驱动机构;412、第四安装架;413、第五驱动机构;414、第四限位块;420、第四夹持机构;430、第五夹持机构;440、第三移动架;450、限位组件;451、第二限位块;452、第三限位块;460、缓冲组件;470、第三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其用于整形以及组装软导线 100。其中,软导线100包括导线主体101、第二端102和第一端103,第一端 103设置在导线主体101一侧,第二端102设置在导线主体101另一侧。该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能够对软导线100进行折弯和错位两次整形操作,且能够将经过两次整形后的软导线100组装至壳体的容置腔内。
40.如图1至图6所示,该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包括一次整形装置200、二次整形装置300和植入装置400。其中,一次整形装置200是实现软导线100折弯的装置,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次整形装置200包括第一折弯机构210、第二折弯机构220和第一夹持机构230,第一夹持机构230用于夹持导线主体101 的中部,第一折弯机构210用于折弯第一端103,从而将第一端103折弯至与导线主体101的中部呈第一预设夹角的位置,第二折弯机构220用于折弯第二端 102,从而将第二端102折弯至与导线主体101的中部呈第二预设夹角的位置。如图7所示,软导线100的初始状态为导线主体101、第二端102和第一端103 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平直状态。如图8所示,软导线100的折弯后的状态为第二端102和第一端103折弯至导线主体101同一侧的类倒u字型。
41.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折弯后的第二端102和第一端103位于导线主体101的同一侧。第一预设夹角和第二预设夹角的大小不同,第一预设夹角为75
°
,偏差不大于
±1°
,第二预设夹角为90
°
,偏差不大于
±1°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夹角和第二预设夹角根据需求可以设定为其他值。
42.具体地,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夹持机构230为气动夹爪,其包括第一气缸和两个第一夹爪。第一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折弯机构210和第二折弯机构220之间,具体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260上。第一气缸能够驱动两个第一夹爪相互靠近,从而完成对导线主体101中部的夹持;并且,第一气缸能够驱动两个第一夹爪相互远离,以释放软导线100。当然除了气动夹爪外,第一夹持机构230还可以为电动夹爪、机械手等,只要能够实现夹持导线主体101 的中部,并使导线主体101的中部保持不动即可。
43.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折弯机构210包括第一移动驱动件211、第一移动架212和下压组件213。第一移动架212连接在第一移动驱动件211的输出端,下压组件213连接在第一移动架212上,下压组件213上设置有允许第一端103进入的限位槽2136。当第一端103置于限位槽2136内后,第一移动驱动件211能够驱动第一移动架212向下移动,此时由于导线主体101的中部被第一夹持机构230夹持,因此导线主体101的中部位置保持不变,仅第一端103 向下弯折。通过控制第一移动驱动件211的输出端的移动行程,待第一端103 折弯至与导线主体101中部呈75
°
角时,第一移动驱动件211即可停止驱动,此时第一端103即与导线主体101的中部呈第一预设夹角。
44.更具体地,第一移动驱动件211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第一安装板260上,第二气缸的气缸杆与第一移动架212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或者连接件连接等。第一移动架212为采用板件连接形成的框架。可选地,为了提高第一移动架212的移动精度,在第一安装板260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移动架212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上。当第一移动驱动件211驱动第一移动架212移动时,第一滑块能够在第一导轨上滑动,从而提高第一移动架212的移动精度。
45.如图10至图13所示,下压组件213包括折弯件2131、限位件2132、第一限位块2133、导向件2134、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其中,限位件2132固定连接在第一移动架212上,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132呈立方体状,限位件2132内设置有限位腔21321,限位腔21321根据需求可以设置为矩形腔,限位腔21321内的顶面为上限位面21322,底面为下限位面21323,上限位面21322和下限位面21323上下间隔设置。第一限位块2133 可移动地置于限位腔2132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133为矩形块,当第一限位块2133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即与上限位面21322抵接,从而无法继续上移,实现与上限位面21322的限位抵接。当第一限位块2133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即与下限位面21323抵接,从而无法继续下移,实现与下限位面21323的限位抵接。
46.折弯件2131呈长条状,折弯件2131的一端伸入限位腔21321内与第一限位块2133连接,折弯件2131的中部设置有导向槽2137,导向槽2137贯穿折弯件213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面,可选地,导向槽2137纵截面为腰形。导向件2134 为立方体状,导向件2134设置在折弯件2131的另一端的下方,且导向件2134 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导向腔21341,导向腔21341内设置有导向杆2135。折弯件2131的另一端能够伸入导向腔21341内,以使导向杆2135置于导向槽2137 内。导向件2134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2136,限位槽2136贯穿导向件2134的底部端面和底部侧面,第一端103能够从限位槽2136的侧部开口或者底部开口进入限位槽2136内,伸入限位槽2136内的第一端103与折弯件2131的底端抵接。当折弯件2131向下移动时,
导向杆2135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提高折弯件 2131的移动精度,避免折弯过程中发生偏移,折弯件2131的底部能够对第一端 103施力,从而使第一端103发生折弯。
47.第一弹性件连接在限位件2132和导向件2134之间,第二弹性件连接在限位件2132和折弯件2131的另一端之间。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可以弹簧、拉簧、扭簧、油压或氮气弹簧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柱状弹簧。当折弯件2131下压第一端103时,第一弹性件能够为导向件2134提供弹性缓冲,第二弹性件能够为折弯件2131提供弹性缓冲。
48.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二折弯机构220包括第二移动驱动件221、第二移动架222和滚压体223。可选地,第二移动驱动件221为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缸体固定在第一安装板260上,第三气缸的气缸杆与第二移动架222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或者连接件连接等。第二移动架222为采用板件连接形成的框架。可选地,为了提高第二移动架222的移动精度,在第一安装板 260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移动架22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上,当第二移动驱动件221驱动第二移动架222移动时,第二滑块能够在第二导轨上滑动,从而提高第二移动架222的移动精度。
49.在本实施例中,滚压体223为滚轮,滚轮沿其轴向方向上设置有轴承孔,轴承孔内设置有轴承,第二移动架222上设置有转轴,轴承套设在转轴上,从而实现滚轮转动连接在第二移动架222上。并且,滚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折弯槽2231,第二端102置于折弯槽2231内。当第二移动驱动件221驱动第二移动架222下压时,滚轮通过转动能够消除掉一部分阻力,同时折弯槽2231 的两个侧壁能够限制第二端102,从而避免第二端102向两侧偏移。通过控制第二移动驱动件221的输出端的移动行程,待第二端102折弯至与导线主体101 中部呈90
°
角时,第二移动驱动体即可停止驱动,此时第二端102与导线主体 101之间的夹角即为90
°
。当然除了滚轮外,滚压体223还可以为凸轮,利用凸轮抵压第二端102。
50.进一步地,一次整形装置200还包括第一折弯杆250和第二折弯杆240。第一折弯杆250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持机构230的一侧,第一端103绕第一折弯杆 250进行折弯,第二折弯杆240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持机构310的另一侧,第二端 102绕第二折弯杆240进行折弯。当然除了设置第一折弯杆250和第二折弯杆 240来限定折弯点以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折弯块来实现。具体地,折弯块包括顶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连接在顶面的一侧,两者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夹角,第二侧面连接在顶面的另一侧,两者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夹角。软导线100的导线主体101置于顶面上,当第一移动驱动件211和第二移动驱动体同时驱动时,第一端103沿第一侧面和顶面的连接处进行折弯,直至第一端103抵接在第一侧面上,第二端102沿第二侧面和顶面的连接处进行折弯,直至第二端102抵接在第二侧面上。
51.二次整形装置300是实现软导线100错位的装置,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二次整形装置300包括第二夹持机构310、第三夹持机构320和错位驱动机构330。第二夹持机构310用于夹持折弯后的第二端102,第三夹持机构320用于夹持折弯后的第一端103,错位驱动机构330用于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10和/ 或第三夹持机构320移动,以使第二端102和第一端103沿第一方向错位预设位移。预设位移的大小在此不做限制,根据需求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预设位移是通过限定错位驱动机构330输出端的移动行程实现的。
52.错位驱动机构330根据需求可以为一个驱动件,也可以为两个驱动件,当为一个驱动件时,其可以通过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10或者第三夹持机构320移动实现第二端102和第
一端103的错位,当然,第二夹持机构310和第三夹持机构320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当为两个驱动件时,可以同时驱动第二夹持机构 310或者第三夹持机构320沿相反的方向分别移动半个预设位移,从而实现第二端102和第一端103的错位。在本实施例中,错位驱动机构330为第四气缸,且第四气缸的缸体连接在第二安装板350上,第四气缸的气缸杆的输出端与第二夹持机构310传动连接。
53.更具体地,第二夹持机构310为夹爪,例如可以为气动夹爪或者电动夹爪等。进一步地,二次整形装置300还包括移动座340,移动座340上设置有容纳腔341,夹爪设置在容纳腔341内,第四气缸的气缸杆与移动座340连接,且用于驱动移动座340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位移,从而实现第二夹持机构310沿第一方向移动预设位移。
54.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三夹持机构320包括第三驱动机构321、第一夹持块322和第二夹持块323。第二夹持块323固定设置,并与第一夹持块322 相对设置,第一夹持块322和第二夹持块323之间形成夹持第一端103的夹持腔324,第三驱动机构321的输出端与第一夹持块322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夹持块322朝向靠近第二夹持块323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端103夹持在夹持腔324内。如图9所示,软导线100的错位后的状态为第二端102和导线主体101 所在的第一平面和第一端103和导线主体101所在的第二平面具有一定夹角的状态。
55.可选地,第三驱动机构321为第五气缸。第一夹持块322靠近第二夹持块 323的侧壁为第一侧壁,第二夹持块323靠近第一夹持块322的侧壁为第二侧壁上,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卡槽325,卡槽325用于限位第一端103,从而避免第一端103在错位过程中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56.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整形效率,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容纳腔34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三夹持机构320还包括连接杆326,第三驱动机构321的输出端与连接杆326连接,连接杆326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夹持块322,可选地,连接杆326与多个第一夹持块322一体成型。对应地,第二夹持块3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夹持块322和多个第二夹持块323形成多个夹持腔324,多个夹持腔324和多个容纳腔341一一对应设置,且用于同时夹持多个软导线100。如此可实现错位驱动机构330驱动一次,同时完成多个软导线100的错位作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整形效率。
57.植入装置400是实现将软导线100压入壳体的容置腔内的装置,继续参照图5和图6所示,植入装置400包括下压驱动机构410、第四夹持机构420和第五夹持机构430。第四夹持机构420用于夹持错位后的第二端102,第五夹持机构430用于夹持错位后的第一端103,下压驱动机构410用于驱动第四夹持机构 420和第五夹持机构430同步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将软导线100压入壳体的容置腔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
58.具体地,下压驱动机构410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直线电机,在本实施例中,选择采用气缸,气缸的缸体连接在第三安装板470上,气缸的气缸杆与第四夹持机构420和第五夹持机构430传动连接。第四夹持机构420和第五夹持机构430均为夹爪,具体可以选择气动夹爪或者电动夹爪,在此不做限制,每一夹爪均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由于第二端102和第一端103的形状不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夹爪作为第四夹持机构420和第五夹持机构430,具体选择不做限制,灵活选择现有的夹爪即可。
59.可选地,为了避免软导线100在压入壳体的过程中发生机械损伤,植入装置400还
包括第三移动架440、缓冲组件460和限位组件450。第三移动架440 连接在下压驱动机构410的输出端,第四夹持机构420和第五夹持机构430均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移动架440上。为了提高第三移动架440的移动精度,在第三安装板470上设置有第三导轨,第三移动架440上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三导轨上,当下压驱动机构410驱动第三移动架440移动时,第三滑块能够在第三导轨上滑动,从而提高第三移动架440的移动精度。
6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50设置在第四夹持机构420的正上方,具体地,限位组件450包括第二限位块451和第三限位块452,第二限位块451和第三限位块452均设置在第三移动架440上,并分别位于第四夹持机构420的两个夹板的正上方。缓冲组件460包括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第三弹性件设置在第四夹持机构420的其中一个夹板和第二限位块451之间,第四弹性件设置在第四夹持机构420的另一个夹板和第三限位块452之间。可选地,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均为弹簧、拉簧、扭簧、油压或氮气弹簧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6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50也可以设置在第五夹持机构430的正上方,具体地,限位组件450包括第五限位块和第六限位块,第五限位块和第六限位块均设置在第三移动架440上,并分别位于第五夹持机构430的两个夹板的正上方。缓冲组件460包括第五弹性件和第六弹性件,第五弹性件设置在第五夹持机构430的其中一个夹板和第五限位块之间,第六弹性件设置在第五夹持机构430的另一个夹板和第六限位块之间。
62.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50可以包括四个限位块,四个限位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四夹持机构420的两个夹板的正上方和第五夹持机构430 的两个夹板的正上方。缓冲组件460包括四个弹性体,四个弹性体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四个限位块和四个夹板之间。
63.在将软导线100压入壳体内部时,如果出现下压过量的情况,第四夹持机构420和第五夹持机构430可以向上移动,并利用为缓冲组件460提供缓冲,从而避免软导线100和壳体受损。另外,缓冲组件460能够补偿软导线100两端不准确的高度差,从而保证软导线100能够准确无误植入外壳内。
64.进一步地,下压驱动机构410可以为一个驱动件,也可以为两个驱动件,相较于一个驱动件,两个驱动件的行程更大,驱动精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选择采用两个驱动件,具体地,继续参照图5和图6所示,下压驱动机构410 包括第四驱动机构411、第四安装架412、第五驱动机构413和第四限位块414。第四驱动机构411和第五驱动机构413均为气缸,第四安装架412连接在第四驱动机构411的驱动端,第四限位块414位于第四安装架412的正下方,且用于限制第四安装架412的移动行程,第五驱动机构413可移动地连接在第四安装架412上,第三移动架440连接在第五驱动机构413的输出端。
65.相较于现有的人工手动整形以及人工手动压入,利用上述软导线整形组装设备对软导线100进行二次整形以及植入作业,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保证了软导线100成品的一致性,避免了软导线100因柔性发生回弹以及组装过程中软导线100以及壳体受损,提高了良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及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6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