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信息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99408发布日期:2022-08-03 04:1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电池信息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信息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池生产出后往往需要追溯电池在生产环节中的信息,例如,当生产出的电池出现问题时,通过追溯该电池在各个生产工序中的信息,就能够确认在哪个工序出现问题。基于此,需要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生成不同工序的信息以便于追溯。
3.目前的电池生产过程通常包括:浆料制备-金属箔料卷放卷-涂布-冷压-分条-卷绕或叠片等工序。涂布工序中,在金属箔表面涂布活性材料形成活性材料层;冷压工序中,对具有活性材料层的金属箔进行冷压处理;分条工序中,将冷压处理后的较宽的金属箔,沿其第一方向裁切为多个较窄的料卷,以便于制备极片。其中涂布、冷压、分条工序分别完成后,均通过收卷得到相应的料卷。
4.目前的电池生产过程通常只在各工序收卷时生成对应料卷的信息,例如,在分条工序后经收卷得到极片料卷,然后生成该极片料卷的信息,该极片料卷被用于生产数千张极片。然而,在信息追溯过程中,这将导致使用同一极片料卷生产的数千张极片均只能追溯到该极片料卷的信息,无法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信息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以实现为每一张极片生成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信息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工序中,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以使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被划分为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且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获取极片区域的第一信息,建立每个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后续工序中,分别获取至少一个工序的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建立至少一个工序的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7.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在第一工序中,通过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以使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被划分为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且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如此,在后续工序中,通过将至少一个工序生成的极片区域信息与第一标识建立绑定,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电池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有利于更精准地查找质量问题,提高电池的优率,减少生产废料产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续工序中,分别获取至少一个工序的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建立至少一个工序的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间的绑定关系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工序中,所述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形成活性材料层后,获取极片区域中的活性材料层的第二信息,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间的
绑定关系;或,第三工序中,活性材料层经冷压后,获取极片区域中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第三信息,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或,第四工序中,沿金属箔的第一方向经分条形成所述第一数量个极片料卷后,获取极片区域所属的极片料卷的第四信息,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工序前还包括底涂工序,在底涂工序中,在金属箔表面的部分区域设置底涂层,然后在第一工序中将所述第一标识设置在未设置底涂层的金属箔表面。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用于标识金属箔料卷信息的料卷标识,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追溯的详细程度。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的步骤包括:若所述电池为卷绕结构,沿金属箔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间隔中沿金属箔第二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若所述电池为叠片结构,沿金属箔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间隔中沿金属箔第一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分别针对卷绕结构和叠片结构电池,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电池各个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或叠片成为电极组件后,生成电极组件对应的第二标识,建立第二标识与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间的绑定关系。如此,当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电池需要进行信息追溯时,便可以通过电极组件上的第二标识追溯到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得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生产信息,实现对电池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的步骤包括通过喷码或激光打码的方式,在第一间隔形成的第一区域中,生成与第一极片料卷分条数量对应数量的第一标识。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工序和/或第三工序中,若未获取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则沿金属箔第一方向,获取与所述当前极片区域相邻的两个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如此,即使在未测量到某个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时,也可以基于相邻极片区域活性材料层的重量确定出当前活性材料层的重量,提高了追溯信息生成的智能程度,更有利于后续的信息追溯。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二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三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四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金属箔料卷信息以及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上传至服务器,更加便于后续进行信息追溯。
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或极片长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活性材料层的物质组成、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活性材料层的涂布
重量或活性材料层的涂布厚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或厚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中的极片数量或极片长度中的至少一者。
17.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信息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标识生成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标识生成装置用于在第一工序中,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以使所述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被划分为所述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且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用于获取极片区域的第一信息,建立每个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以及,在后续工序中,分别获取至少一个工序的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建立至少一个工序的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间的绑定关系。通过将后续工序生成信息与第一标识建立绑定,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电池各个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有利于更精准地查找质量问题,提高电池的优率,减少生产废料产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二工序中当所述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形成活性材料层后,获取极片区域中的活性材料层的第二信息,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间的绑定关系;或,在第三工序中当活性材料层经冷压后,获取极片区域中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第三信息,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或,在第四工序中当沿金属箔的第一方向经分条形成所述第一数量个极片料卷后,获取极片区域所属的极片料卷的第四信息,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各个生产工序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有利于更精准地查找质量问题,提高电池的优率,减少生产废料产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用于获取用于标识金属箔料卷信息的料卷标识,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在信息追溯时,通过扫描第一标识即可追溯到料卷标识,从而查找到极片所属的金属料卷信息,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追溯的详细程度。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生成装置具体用于若所述电池为卷绕结构,沿金属箔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间隔中沿金属箔第二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或,若所述电池为叠片结构,沿金属箔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间隔中沿金属箔第一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针对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电池,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电池各个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实现对卷绕结构电池或叠片结构电池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标识生成装置,用于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或叠片成为电极组件后,生成电极组件对应的第二标识,建立第二标识与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间的绑定关系,从而实现对卷绕结构电池或叠片结构电池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2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生成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标识生成装置为喷码设备或激光刻码机。
2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体用于第二工序和/或第三工序中,
若未获取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则沿金属箔第一方向,获取与所述当前极片区域相邻的两个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本实施例提高了追溯信息生成的智能程度,更有利于后续的信息追溯。
2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信息上传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所述第二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三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四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金属箔料卷信息以及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上传至服务器,更加便于后续进行信息追溯。
2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或极片长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活性材料层的物质组成、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或活性材料层的涂布厚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或厚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中的极片数量或极片长度中的至少一者。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信息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在第一工序中,通过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以使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被划分为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且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如此,在后续工序中,通过将至少一个工序生成的极片区域信息与第一标识建立绑定,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电池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有利于更精准地查找质量问题,提高电池的优率,减少生产废料产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28.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信息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9.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金属箔表面划分极片区域及生成第一标识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信息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卷绕结构电池中具有活性材料层的金属箔经分条后的示意图;
32.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叠片结构电池中具有活性材料层的金属箔经分条后的示意图;
33.图4为卷绕结构电池的x射线测量仪测量路径示意图;
34.图5为叠片结构电池的x射线测量仪测量路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信息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相关技术中,通常只在各工序收卷时生成对应料卷的信息,例如在分条工序中收卷时生成各个极片料卷对应的信息,如果某一颗电池出现问题,由于只能通过电池信息追溯到极片料卷的信息,而无法追溯到某个极片的信息,将导致该极片料卷的所有极片均可能被认定为问题极片而报废,造成废料增多,影响企业生产成本。
38.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信息生成方法,如图1a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s101:第一工序中,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以使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被划分为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且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
40.用于制造极片的金属箔料卷经放卷后,进入第一工序,第一工序可以是指喷码工序,即在金属箔表面形成第一标识的工序。金属箔将作为极片的集流体,金属箔可以为铜箔或铝箔。可以理解的是,金属箔料卷放卷后会随辊筒的转动而向前移动,本技术实施例定义第一方向为金属箔移动方向,即第一方向为机械方向(machine direction),垂直于金属箔移动方向的方向为金属箔的第二方向,即第二方向为横向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垂直于机械方向)。
41.由于金属箔料卷的宽度较宽,因此需要经分条后得到多个较细的料卷以便于后续生产极片。
42.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在金属箔表面划分极片区域及生成第一标识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标识可以是在金属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的,因此在第一工序阶段可以从逻辑上在每个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中划分出多个极片区域。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参考图1b,在金属箔表面,第一间隔对应的区域中设置了多个第一标识,且未涂覆活性材料,则第一间隔在金属箔中对应的区域可以称为第一区域10;而金属箔中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为待涂覆活性材料层的区域,则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可以称为第二区域20(图1b中斜线条所示区域)。示例性地,金属箔第二方向上的分条数为4条,则在一个第二区域中,便可以沿第二方向划分出4个极片区域30,这4个极片区域如图1b所示各自对应一个第一标识。
43.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第一区域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在第一区域中的数量可以依据金属箔第二方向上的分条数而定。例如,参考图1b,金属箔第二方向上的分条数为4条,则可以在一个第一区域10中生成4个第一标识。如此,一个第二区域20被划分为4个极片区域30,且每个极片区域30对应一个第一标识。
44.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金属箔料卷的宽度或待裁切极片的宽度而设置,只要能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标识没有特别限制,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码、条形码或者其他形式的识别码,只要能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即可。本技术实施例的金属箔料卷可以是铜箔料卷,也可以是铝箔料卷,或者其他金属材料料卷,其中,铜箔料卷常用于生产负极极片,铝箔料卷常用于生产正极极片。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可以包括不同结构的锂离子电池,例如卷绕结构锂离子电池或叠片结构锂离子
电池。
45.s102:获取极片区域的第一信息,建立每个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46.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区域被划分为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后,可以获取这些极片区域的信息,作为第一信息。由于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因此可以建立每个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如此,在信息追溯时,通过扫描第一标识即可追溯到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为与所扫描第一标识对应的极片区域的信息。
47.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信息包括的信息内容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目的即可,例如,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或极片长度中的至少一者。
48.s103:后续工序中,分别获取至少一个工序的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建立至少一个工序的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49.在电池生产的后续工序中,各个工序可以对极片区域进行相应处理,并生成各个工序的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示例性地,第二工序中,对极片区域涂布活性材料形成活性材料层,生成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信息,上述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信息即为第二工序中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第三工序中,对活性材料层进行冷压处理,生成极片区域的冷压后活性材料层信息,上述极片区域的冷压后活性材料层信息即为第三工序中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
50.由于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且在各个工序中均生成了相应的极片区域的信息,因此对于各个工序而言,均可以建立该工序的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信息间的绑定关系。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分别获取至少一个工序的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建立至少一个工序的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间的绑定关系,便于对各工序进行信息追溯。
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信息生成方法,在第一工序中,通过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以使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被划分为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且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如此,在后续工序中,通过将至少一个工序生成的极片区域信息与第一标识建立绑定,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电池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有利于更精准地查找质量问题,提高电池的优率,减少生产废料产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52.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03包括:
53.s1031:第二工序中,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表面形成活性材料层后,获取极片区域中的活性材料层的第二信息,建立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第二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54.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工序可以是涂布工序,第二工序通常是将活性材料浆料涂布在金属箔表面以形成活性材料层的工序。例如,将正极活性材料浆料涂布在铝箔表面形成正极活性材料层,或者,将负极活性材料浆料涂布在铜箔表面形成负极活性材料层。
55.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金属箔的表面,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即第二区域形成活性材料层后,可以获取第二区域中各个极片区域中的活性材料层的信息,作为第二信息。由于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因此可以建立每个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第二信息间的绑定关系。如此,在信息追溯时,通过扫描第一标识即可追溯到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为
与所扫描第一标识对应的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信息。
56.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信息包括的信息内容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目的即可,例如,第二信息可以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活性材料层的物质组成、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或活性材料层的涂布厚度中的至少一者。
57.s1032:第三工序中,活性材料层经冷压后,获取极片区域中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第三信息,建立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58.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工序可以是冷压工序,第三工序通常是将具有活性材料层的金属箔使用压辊进行冷压的工序,不仅能使活性材料层与金属箔附着更加紧密,还能调控活性材料层的孔隙率、压实密度等工艺参数。
59.本技术实施例中,活性材料层经冷压后,可以获取各个极片区域中冷压后的活性材料层的信息,作为第三信息。由于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因此可以建立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如此,在信息追溯时,通过扫描第一标识即可追溯到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为与第一标识对应的极片区域的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信息。
60.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三信息包括的信息内容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目的即可,例如,第三信息可以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或涂布厚度中的至少一者。
61.s1033:第四工序中,沿金属箔的第一方向经分条形成第一数量个极片料卷后,获取极片区域所属的极片料卷的第四信息,建立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6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工序可以是分条工序,第四工序通常是将冷压后的金属箔按照预设的分条数量,沿金属箔第一方向裁切分条,从而得到若干条较窄的极片料卷。图3a为卷绕结构电池中,具有活性材料层的金属箔经分条后的示意图,从图3a中可以看出经分条后形成了6条较窄的极片料卷,每个极片料卷上沿第一方向均具有间隔的极片区域,这些极片区域将被裁切为对应的极片。图3b为叠片结构电池中,具有活性材料层的金属箔经分条后的示意图,从图3b中可以看出经分条后也形成了6条较窄的极片料卷。
63.本技术实施例中,具有活性材料层的金属箔经分条形成第一数量个极片料卷后,可以获取极片区域所属极片料卷的信息,作为第四信息。由于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因此可以建立每个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如此,在信息追溯时,通过扫描第一标识即可追溯到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为与第一标识对应的极片区域所属极片料卷的信息。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电池各个生产工序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有利于更精准地查找质量问题,当然,本技术实施例的后续工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前文所描述的工序。
64.在测定活性材料层的重量和厚度时,可以通过x射线测量仪在具有活性材料层的金属箔表面沿预设路径取点测量。图4为卷绕结构电池的测量路径示意图,图5为叠片结构电池的测量路径示意图,x射线测量仪以图示虚线箭头表示的路径扫描各个极片区域,对各极片区域某一点的厚度和重量进行测量。若在一个极片区域中取到多个点,则计算多个点
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若一个极片区域中恰好未取到点,则将该极片区域左右相邻极片区域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后,作为该极片区域的测量结果。图4和图5还示出了间隔的活性材料层、每个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例如1001-1、1001-2等)、空箔区、空箔区中的第一标识,以及由虚线示出的从逻辑上划分出的极片区域。
65.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用于标识金属箔料卷信息的料卷标识,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
66.金属箔料卷的头部通常具有用于标识该金属料卷信息的料卷标识,例如串码,本技术实施例可以获取该料卷标识,例如通过扫描枪扫描料卷二维码,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如此,在信息追溯时,通过扫描第一标识即可追溯到料卷标识,从而查找到极片所属的金属料卷信息,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追溯的详细程度。本实施例的步骤可以位于步骤s101之前。
67.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所述电池为卷绕结构,参考图4,则可以沿金属箔的第一方向设置第一间隔,在第一间隔中沿金属箔第二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如此,针对卷绕结构电池,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卷绕电池各个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68.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所述电池为卷绕结构,则在卷绕工序中,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成为电极组件后,生成电极组件对应的第二标识,建立第二标识与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间的绑定关系。
69.本技术实施例的极片可以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相应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均可以具有第一标识。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成为一个电极组件后,可以生成电极组件对应的第二标识,例如,在电极组件的表面喷码形成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用于唯一标识该电极组件。通过建立第二标识与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间的绑定关系,如此,当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卷绕结构电池需要进行信息追溯时,便可以通过电极组件上的第二标识,追溯到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得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生产信息,实现对卷绕结构电池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7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所述电池为叠片结构,则可以沿金属箔的第二方向设置第一间隔,在第一间隔中沿金属箔第一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如此,针对叠片结构电池,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叠片电池各个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
71.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所述电池为叠片结构,则在叠片工序中,将多个正极极片和多个负极极片叠片成为电极组件,生成电极组件对应的第二标识,建立第二标识与组成该电极组件的多个正极极片和多个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间的绑定关系。
72.叠片电池中可以包括多个层叠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相应地,这些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均可以具有第一标识。在多个正极极片和多个负极极片叠片成为一个电极组件后,可以生成电极组件对应的第二标识,例如,在电极组件的表面喷码形成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用于唯一标识该电极组件。通过建立第二标识与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间的绑定关系,如此,当包含该电极组件的叠片结构电池需要进行信息追溯时,便可以通过电极组件上的第二标识,追溯到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得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生产信息,实现对叠片结构电池更详细的信息追
溯。
73.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用于叠片电池的极片需要进一步裁切以适应异形电池的生产,可能会裁切掉第一标识。此时可以先在极片的极耳上生成第三标识,建立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间的绑定关系,再裁切掉极片中具有第一标识的部分,利用第三标识与电极组件表面的料卷标识进行绑定,避免了因裁切掉第一标识而导致的生产信息无法追溯的问题,提高了信息追溯的可靠性。
74.本技术实施例对生成第一标识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目的即可,例如,通过喷码或激光打码的方式,在第一间隔形成的第一区域中,生成与第一极片料卷分条数量对应数量的第一标识。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极片料卷分条数量可以是根据生产需要设定的,例如可以设定为4条、5条、6条、7条或8条。
75.本技术发明人发现,沿金属箔第一方向上分布的极片区域之间的数据差异较小。基于该发现,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二工序中,若未获取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则沿金属箔第一方向,获取与当前极片区域相邻的两个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如此,即使在x射线测量仪未测量到某个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时,也可以基于相邻极片区域活性材料层的重量确定出当前活性材料层的重量,提高了追溯信息生成的智能程度,更有利于后续的信息追溯。
76.基于上述沿金属箔第一方向上分布的极片区域之间的数据差异较小的发现,第三工序中,若未获取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厚度,则沿金属箔第一方向,获取与所述当前极片区域相邻的两个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厚度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厚度。如此,即使在x射线测量仪未测量到某个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时,也可以基于相邻极片区域活性材料层的厚度确定出当前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提高了追溯信息生成的智能程度,更有利于后续的信息追溯。基于相同的原理,在第三工序中,若未获取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也可以确定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厚度。
77.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所述第一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二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三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四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金属箔料卷信息以及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上传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存储上述各信息及各绑定关系,更加便于后续进行信息追溯。
78.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或极片长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活性材料层的物质组成、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或活性材料层的涂布厚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或厚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中的极片数量或极片长度中的至少
一者。
79.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工序前还可以包含底涂工序,底涂工序是指在金属箔表面以一定的间隔涂覆底涂层。底涂工序所形成的底涂层能够提高活性材料层与金属箔之间的附着力或提供其他生产目的。示例性地,可以在第二区域中涂覆底涂层,即,在金属箔表面待涂覆活性材料层的区域涂覆底涂层,然后在第一工序中将第一标识设置在未设置底涂层的金属箔表面。相应地,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底涂层的物质组成、底涂层的位置坐标等与底涂工序相关的信息。
8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信息生成系统,如图6所示,该电池信息生成系统100包括第一标识生成装置101、信息处理装置102,其中,
81.所述第一标识生成装置101用于在第一工序中,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以使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被划分为所述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且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
82.所述信息处理装置102,用于获取极片区域的第一信息,建立每个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83.以及,在后续工序中,分别获取至少一个工序的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建立至少一个工序的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工序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84.在一种实施方案中,信息处理装置具体用于:
85.在第二工序中当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形成活性材料层后,获取极片区域中的活性材料层的第二信息,建立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86.以及,在第三工序中当活性材料层经冷压后,获取极片区域中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第三信息,建立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87.以及,在第四工序中当沿金属箔的第二方向经分条形成所述第一数量个极片料卷后,获取极片区域所属的极片料卷的第四信息,建立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
88.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用于:
89.获取用于标识金属箔料卷信息的料卷标识,建立所述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
9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标识生成装置具体用于:
91.若所述电池为卷绕结构,沿金属箔的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间隔中沿金属箔第二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
92.若所述电池为叠片结构,沿金属箔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间隔中沿金属箔第一方向生成所述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
93.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标识生成装置,所述第二标识生成装置用于:
94.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或叠片成为电极组件后,生成电极组件对应的第二标识,建立第二标识与组成该电极组件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第一标识间的绑定关系。
95.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标识生成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标识生成装置为喷码设备或激光刻码机。优选为喷码机,例如油墨喷码设备。
96.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体用于:
97.第二工序和/或第三工序中,若未获取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则沿金属箔第一方向,获取与所述当前极片区域相邻的两个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当前极片区域的活性材料层的重量。
98.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99.信息上传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一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二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二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三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三信息间的绑定关系、第四信息、第一标识与对应极片区域的所述第四信息间的绑定关系、金属箔料卷信息以及第一标识与料卷标识的绑定关系上传至服务器。
10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或总极片数中的至少一者;
101.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活性材料层的物质组成、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活性材料层的涂布重量或活性材料层的涂布厚度中的至少一者;
102.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分条数量、总极片数、极片长度、冷压后活性材料层的位置坐标或厚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料卷号、产品型号、料卷长度、生产时间、生产设备、生产人员、极片料卷中的极片数量或极片长度中的至少一者。
1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信息生成系统,在第一工序中,通过第一标识生成装置在金属箔表面按照第一间隔生成第一数量个第一标识,以使第一间隔之间的区域被划分为第一数量个极片区域,且每个极片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如此,在后续工序中,通过信息处理装置将至少一个工序生成的极片区域的信息与第一标识建立绑定,能够以极片为最小单位建立电池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更详细的信息追溯,有利于更精准地查找质量问题,提高电池的优率,减少生产废料产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10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10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10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