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4597发布日期:2022-06-02 03:4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


背景技术:

2.转接器是一种具有电气连接特性的机构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在各个接口之间起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是构成整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不可少的基础元件之一。
3.现在的板间连接越来越多的采用盲插式连接,普通的毫米波盲插式转接器可以满足多数模块化、集成化、密集化使用场合。然而,普通的毫米波转接器在某些场合使用时会由于板间硬接触而造成板变形,或由于板间距的尺寸误差累积而产生安装间隙,随着使用频率和性能的提高,已不能满足高质量射频信号的传输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浮动式毫米波同轴转接器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解决以往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在板间对插连接时,在安装板间产生硬接触或安装间隙,使两板间对应接口始终处于不可靠连接状态、影响射频信号传输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包括
7.内弹性接触件机构,在其处于轴向浮动状态时,其导电触点轴向滑移;
8.外弹性接触件机构,适于轴向弹簧压缩,在其处于轴向浮动状态时,致其导电触点轴向滑移;
9.左绝缘子,其分别与内弹性接触件机构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的左端连接,以使内弹性接触件机构左端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左端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10.右绝缘子,其分别与内弹性接触件机构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的右端连接,以使内弹性接触件机构右端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右端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11.进一步的,所述内弹性接触件机构包括
12.插孔件,其一端插入左绝缘子内,并与左绝缘子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插孔,所述插孔适于对面的插接部插入配合;
13.插针件,其一端插入右绝缘子内,并与右绝缘子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插孔内,并适于在插孔内做导电触点滑移。
14.进一步的,所述插孔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条劈槽。
15.进一步的,所述外弹性接触件机构包括
16.左接触头,其一端套接在左绝缘子外,并与左绝缘子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套筒;
17.右接触头,其一端套接在右绝缘子外,并与右绝缘子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适于插入套筒内,并与套筒内做导电触点滑移,所述右接触头与外壳固定连接;
18.外壳,其一端套接在右接触头外,并与右接触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内挡环,所述内挡环套接在套筒外,并适于与套筒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内挡环与套筒上的外挡环相抵接,以限制外壳从套筒上滑出,所述外壳与左接触头之间设有轴向浮动间距;
19.套筒,其一端插入左接触头,并与左接触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的筒孔适于与右接触头做导电触点滑移,所述套筒端部设置外挡环,所述外挡环位于外壳内,并适于与外壳的内挡环相抵接,以限制套筒从外壳中滑出,所述套筒端部与右接触头之间设有轴向浮动间距;
20.弹簧,其一端与左接触头抵接,其另一端与外壳抵接,以使内挡环和外挡环做轴向抵紧。
21.进一步的,所述内挡环与套筒外壁之间设有径向间隙;
22.所述外挡环与外壳内壁之间设有径向间隙。
23.进一步的,所述插孔件、插针件上均设置外倒刺,所述外倒刺嵌入绝缘子内,以限制插孔件、插针件在在绝缘子内移动。
24.进一步的,所述左接触头、右接触头上均设置内倒刺,所述内倒刺嵌入绝缘子内,以限制绝缘子在接触头内移动。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在连接器处于轴向浮动状态时,弹簧提供有效的弹力能够保持其与外部接口正常的连接,,同时采用合适的间隙配合保证同轴度要求,而不发生卡死现象,可在浮动尺寸范围内得到高的性能传输。
27.通过错位补偿尺寸恒定设计,在转接器发生浮动时能够保持转接器与安装板上的对应接口实现良好接触,保证性能稳定性,保证正常的连接;内外弹性接触件结构始终处于啮合状态,在转接器浮动过程中,保证内外弹性接触件机构的电连续性。
28.弹簧受外力产生的弹力可以保证转接器与外部接口配合时总是可以正常插合到位,避免板间安装时产生硬接触和安装间隙,保证高质量的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半剖图;
31.图2是内弹性接触件机构
32.图3是套筒与右接触头的连接结构图;
33.其中,
34.2、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1、插孔件,211、劈槽;22、插针件,221、插接部;
35.3、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1、左接触头,32、右接触头,33、外壳,331、内挡环,34、套筒,341、外挡环,35、弹簧;
36.41、左绝缘子,42、右绝缘子;
37.51、外倒刺,52、内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3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
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3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包括
40.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在其处于轴向浮动状态时,其导电触点轴向滑移;
41.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适于轴向弹簧压缩,在其处于轴向浮动状态时,致其导电触点轴向滑移;
42.左绝缘子41,其分别与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的左端连接,以使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左端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左端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43.右绝缘子42,其分别与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的右端连接,以使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右端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右端之间处于绝缘状态。
44.本实施例中,绝缘子采用聚四氟乙烯乙烯材料。
45.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包括
46.插孔件21,其一端插入左绝缘子41内,并与左绝缘子4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插孔,所述插孔适于对面的插接部221插入配合;
47.插针件22,其一端插入右绝缘子42内,并与右绝缘子4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插接部221,所述插接部221插入插孔内,并适于在插孔内做导电触点滑移。
48.本实施例中,插孔件21和插针件22均采用铍青铜材料。
49.本实施例中,插孔件21与插针件22始终处于啮合状态,这样可以保证内导体的电连续性,以获得稳定连续的电信号。
50.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插孔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条劈槽211。劈槽211为四条,在周向均匀分布。
51.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所述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包括
52.左接触头31,其一端套接在左绝缘子41外,并与左绝缘子4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套筒34;
53.右接触头32,其一端套接在右绝缘子42外,并与右绝缘子4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适于插入套筒34内,并与套筒34内做导电触点滑移,所述右接触头32与外壳33固定连接;
54.外壳33,其一端套接在右接触头32外,并与右接触头3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内挡环331,所述内挡环331套接在套筒34外,并适于与套筒34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内挡环331与套筒34上的外挡环341相抵接,以限制外壳33从套筒34上滑出,所述外壳33与左接触头31之间设有轴向浮动间距;
55.套筒34,其一端插入左接触头31,并与左接触头3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的筒孔适于与右接触头32做导电触点滑移,所述套筒34端部设置外挡环341,所述外挡环341位于外壳33内,并适于与外壳33的内挡环331相抵接,以限制套筒34从外壳33中滑出,所述套筒34端部与右接触头32之间设有轴向浮动间距;
56.弹簧35,其一端与左接触头31抵接,其另一端与外壳33抵接,以使内挡环331和外挡环341做轴向抵紧。
57.本实施例中,左接触头31、右接触头32、外壳33、套筒34以及弹簧35均为导体;
58.本实施例中,在右接触头32的两端均开设多个劈槽211。
59.本实施例中,左接触头31与套筒34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外壳33与右接触头32之间同样采用过盈配合。确保在弹簧35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分离,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60.本实施例中,浮动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控制,通过改变套筒34和外壳33的设计尺寸可以对浮动量进行一定的调整。
61.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内挡环331与套筒34外壁之间设有径向间隙;
62.所述外挡环341与外壳33内壁之间设有径向间隙。
63.本实施例中,径向间隙的设置可以确保外壳33相对套筒34做稳定的轴向移动,保证浮动效果而不发生卡死现象。
64.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所述插孔件21、插针件22上均设置外倒刺51,所述外倒刺51嵌入绝缘子内,以限制插孔件21、插针件22在绝缘子内移动。这样可以保证绝缘子在插孔件21、插针件22上位置固定性,保证性能稳定性。
65.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左接触头31、右接触头32上均设置内倒刺52,所述内倒刺52嵌入绝缘子内,以限制绝缘子在接触头内移动。这样可以保证绝缘子在左接触头31、右接触头32上位置固定性,保证性能稳定性。
66.本发明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之间通过绝缘子隔绝,防止互相影响,确保各自独立导电;
67.在转接器发生浮动时能够保持恒定的阻抗,保证性能稳定性;内弹性接触件机构2和外弹性接触件机构3均始终处于啮合状态,在转接器浮动过程中,保证内外导体各自的电连续性;弹簧35受外力产生的弹力可以保证转接器与外部接口配合时总是可以正常插合到位,避免板间安装时产生硬接触和安装间隙,保证高质量的信号传输。
68.本发明浮动式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其浮动效果表现为:转接器长度随着板件安装间距的变化而同向变化,具体为:1、板间距减小时,转接器长度同步减小,内外弹性接触件机构的配合长度同步减小,弹簧受压而发生缩短变化;2、板间距增大时,由于弹簧在外部压力作用减小时,有恢复到自由状态的趋势,结构中采用合适的间隙配合有利于弹簧的恢复趋势而不发生卡死现象。在弹簧发生伸长变化时,内外弹性初见机构的配合长度同步发生变化,从而使转接器长度随着板件检具增大而增大,这样可以保证转接器与安装板间始终处于正常连接状态,从而保证传输性能。
69.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