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7837发布日期:2022-06-04 07:2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2.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接线端子基本上都是标准件注塑件。通常情况下,接线端子通过焊接在pcb板上来连接其他的元器件以组成相应的组件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或者接线端子通过直接与导线焊接来连接其他的元器件以组成相应的组件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
3.参见图1,示出了工业上使用的典型的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其中公端子包括公端导线、承载板和多个贯穿承载板并固定在承载板上的针脚,每一个针脚均与承载板平面相垂直,每一个针脚的第一端均与公端导线焊接;其中母端子包括母端导线和连接座,连接座的第一端开设有用于每一个针脚的第二端插入的针槽,连接座的第一端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卡扣连接的卡钩,连接座的第二端与母端导线连接,母端导线的连接端接入到每一个针槽内;针脚插入针槽后,针脚与母端导线导通连接。
4.上述接线端子在使用时通常是手动插拔公端子和母端子,由于公端子承载板体积小、边缘锋利,拿取时容易割手,并且插拔过程中,针脚与公端导线的连接焊点容易脱落,造成损坏,不适合多次插拔,而且由于接线端子本身不具备导向结构,且缺乏相应机构进行辅助插拔,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会因为导向不良,不能满足频繁插拔测试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鉴于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能够辅助母端子的针槽与公端子的针脚自动对位,容易对插到位,且插拔稳定。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备上述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的接线端子。
8.(二)技术方案
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10.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连接器能够安装在公端子上,连接器包括底座和固定件;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置公端子的承载板的第一型腔,第一型腔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底座的通孔,公端子针脚的第一端能够经通孔贯穿底座;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部,固定件对应于第一型腔的位置形成有贯穿固定件的插孔,插孔用于容置针脚第二端和母端子的连接座;第一型腔和插孔形成公端子和母端子插接的唯一路径。
11.可选地,插孔的孔壁底部设置伸向插孔内部的压台,压台用于压紧固定承载板于
第一型腔内。
12.可选地,插孔的孔壁顶部至少对向两侧具有面向上方的导向斜面,插孔中导向斜面以下的空间用于容纳针脚。
13.可选地,插孔的孔壁包括用于导向连接座上卡钩的防呆侧壁,防呆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插孔中部并沿插入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用于连接座上卡钩自上而下插入并引导卡钩向下移动。
14.可选地,固定件包括两个以上的分体件,每一个分体件均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部,所有的分体件围合形成插孔。
15.可选地,固定件包括四个分体件,分别为左台、右台、后台和前台,左台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的左侧,右台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的右侧,后台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的后侧,前台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的前侧。
16.可选地,插孔的孔壁顶部至少对向两侧具有面向上方的导向斜面,插孔中导向斜面以下的空间用于容纳针脚;导向斜面设置在左台和右台上;插孔的孔壁包括用于导向连接座上卡钩的防呆侧壁,防呆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插孔中部并沿插入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用于连接座上卡钩自上而下插入并引导卡钩向下移动;防呆侧壁位于前台上。
17.可选地,连接器还包括底板;底板可拆卸连接于底座的底部,在底板与底座之间形成有封闭的用于容纳针脚第一端的第二型腔;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公端导线通过的穿孔,第二型腔通过穿孔与连接器外界连通。
18.可选地,第二型腔包括依次连接的针脚容纳区和公端导线容纳区;公端导线容纳区的水平截面为三角形,公端导线容纳区包括相对设置的导线集束端和导线分散端,导线集束端位于公端导线容纳区的一角,导线分散端与针脚容纳区连通;穿孔开设于导线集束端。
19.可选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
20.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母端子和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安装在连接器中。
21.(三)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安装在公端子上进行使用,通过将公端子固定在连接器内,并形成用于母端子连接座第一端沿唯一位置插入的插孔,能够实现母端子连接座第一端插入插孔的同时公端子的针脚插入母端子的针槽中,利用了母端子连接座与插孔容易对位插接的特点,辅助母端子的针槽与公端子的针脚自动对位,容易对插到位,且插拔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插拔。并且,将连接器安装到公端子上后,增大了体积,拿取不伤手。
24.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中,通过在可拆卸连接的底座与底板之间设置型腔以容纳针脚的第一端和穿过底板的公端导线,既方便公端导线焊接在针脚的第一端,又能够使针脚与与公端导线的连接焊点容纳在第二型腔内,起到保护作用,多次插拔后针脚与公端导线的连接焊点也不容易脱落。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借助于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器安装公端子后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也示出了公端子和母端子的结构;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器安装公端子后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器安装公端子后的俯视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底座的仰视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公端子;11:承载板;12:针脚;13:公端导线;
35.2:母端子;21:连接座;22:卡钩;23:母端导线;
36.3:底座;31:第一型腔;32:通孔;33:第二型腔;34:针脚容纳区;35:公端导线容纳区;
37.41:插孔;42:压台;43:导向斜面;44:防呆侧壁;45:凹槽;46:凹槽壁;
38.51:左台;52:右台;53:后台;54:前台;
39.6:底板;61:穿孔;62:安装孔;63: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名词以图2定向为参照。
41.针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然而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不应被背景技术中阐述的示例性接线端子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2.实施例1
43.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安装在公端子1上,连接器包括底座3和固定件。
44.其中,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置公端子的承载板11的第一型腔31,第一型腔31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底座3的通孔32,公端子针脚12的第一端能够经通孔32贯穿底座3;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3的顶部,固定件对应于第一型腔31的位置形成有贯穿固定件的插孔41,插孔41用于容置针脚12第二端和母端子连接座21;第一型腔和插孔形成公端子和母端子插接的唯一路径。插孔41的孔壁底部设置伸向插孔41内部的压台42,压台42用于压紧固定公端子1的承载板11于第一型腔31内。
45.如此设置的连接器,安装在公端子1上进行使用,通过将公端子1固定在连接器内,
并形成用于母端子连接座21第一端沿唯一位置插入的插孔41,能够实现母端子连接座21第一端插入插孔41的同时针脚12插入针槽中,利用了母端子连接座21与插孔41容易对位插接的特点,辅助母端子2的针槽与公端子1的针脚12自动对位,容易对插到位,且插拔稳定,进而实现相应的功能。并且,将连接器安装到公端子1上后,增大了体积,拿取不伤手。
46.可以想见,插孔41的顶部开口的形状尺寸适应母端子连接座21插入端的形状尺寸进行设计,通过增强母端子连接座21与插孔41的对位精确度可进一步辅助针槽与针脚12自动对位,使针槽、针脚12插拔顺利。
47.在增强母端子连接座21与插孔41的对位精确度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方便母端子连接座21第一端插入插孔41,优选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插孔41的孔壁顶部至少对向两侧具有面向上方的导向斜面43,插孔41中导向斜面43以下的空间用于容纳针脚12。通过设置导向斜面43,一方面扩宽了插孔41的顶部开口,便于连接座21第一端起始插入插孔41,使插入更顺利,另一方面引导刚插入插孔41的连接座21与插孔41中连接座21的唯一插入位置对齐,使连接座21沿唯一位置插入插孔41。进一步优选地,导向斜面43相对于插入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5~70
°

48.由于连接座21第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沿针脚12排列方向依次排列的卡钩22,相邻卡钩22之间存在间隙,如图1所示。优选地,如图5所示,插孔41的孔壁包括用于导向连接座21上卡钩22的防呆侧壁44,防呆侧壁44上设置有开口朝向插孔41中部并沿插入方向延伸的凹槽45,凹槽45用于连接座21上卡钩22自上而下插入,并引导卡钩22向下移动,凹槽壁46用于自下而上插入卡钩22之间的间隙并向上移动。如此,利用母端子连接座21上单侧设置有卡钩22结构的特点,通过在插孔41孔壁上设置与卡钩22结构配合的凹槽45,在母端子2插反后会出现凹槽壁46与母端子2干涉,从而起到防呆作用。
49.进一步优选地,防呆侧壁44上设置有多个凹槽45,相邻凹槽45共用一个凹槽壁46。如此,加强防呆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母端子连接座21与插孔41的对位精确度。
50.进一步优选地,防呆侧壁44上不设置导向斜面43。在本实施例中,插孔41为长方形贯通孔32,插孔41的孔壁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其中前侧壁作为防呆侧壁44,导向斜面43设置在左侧壁的顶部和右侧壁的顶部,如图5所示。
51.优选地,如图3所示,固定件包括两个以上的分体件,每一个分体件均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3的顶部,所有的分体件围合形成插孔41。通过将固定件设置为分体件,便于装配的同时,还便于加工制造,降低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分体件均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底座3的顶部。
52.进一步优选地,固定件包括四个分体件,分别为左台51、右台52、后台53和前台54,左台51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3顶部的左侧,右台52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3顶部的右侧,后台53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3顶部的后侧,前台54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底座3顶部的前侧。如此设置的每一个分体件形状简单,使用三轴机床即可实现加工制造,成本低。
5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左台51与前台54紧挨设置,左台51与后台53紧挨设置,右台52与前台54紧挨设置,右台52与后台53紧挨设置。如此,围绕形成的插孔41形状稳定,便于与母端子2配合。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前台54和后台53均位于左台51与右台52之间。
5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斜面43设置在左台51和右台52上,凹槽45设置在前
台54上,左台51、右台52和后台53上均设置有压台42。如此,在实现导向插入、防呆、固定功能的同时,每一个分体件的形状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55.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还包括底板6,底座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型腔33,第一型腔31通过通孔32与第二型腔33连通,第二型腔33用于容纳针脚12的第一端;底板6可拆卸连接于底座3的底部,封闭第二型腔33,底板6上开设有用于公端导线13通过的穿孔61,第二型腔33通过穿孔61与连接器外界连通。如此设置,既方便通过穿孔61的公端导线13焊接在针脚12的第一端,又能够使针脚12与与公端导线13的连接焊点容纳在第二型腔33内,起到保护作用,多次插拔后针脚12与公端导线13的连接焊点也不容易脱落。在本实施例中,底板6螺纹连接于底座3的底部。
56.进一步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二型腔33包括依次连接的针脚容纳区34和公端导线容纳区35;公端导线容纳区35的水平截面为三角形,公端导线容纳区35包括相对设置的导线集束端和导线分散端,导线集束端位于公端导线容纳区35的一角,导线分散端与针脚容纳区34连通;穿孔61开设于公端导线容纳区35的导线集束端。如此,便于第二型腔33对公端导线13的保护。其中针脚容纳区34的形状适应针脚12的排列形状设计,在本实施例中,针脚12的排列形状为矩形,因此针脚容纳区34的形状为矩形。
57.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所示,底板6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62。如此,实现了连接器与其它零件组装的功能,如安装在汽缸上或电机组件上,以完成高自动化的测试,并且本实施例提出的辅助接线端子插拔的连接器能够满足自动化频繁插拔测试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底板6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62。
58.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所示,底板6的顶部对应于第二型腔33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抵接针脚12第一端的凸台63。如此,插拔过程中能够阻挡针脚12受力相对承载板11发生相对移动,使插拔稳定。
59.实施例2
6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61.底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型腔,底板可拆卸连接于底座的底部,第一型腔通过通孔与第二型腔连通,第二型腔用于容纳针脚的第一端;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公端导线通过的穿孔,第二型腔通过穿孔与连接器外界连通。如此设置也能实现类似的效果。
62.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63.实施例3
6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母端子和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安装在连接器中。
65.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