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石墨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8733发布日期:2022-08-17 09:0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石墨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接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石墨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电力系统的发展,其接地系统显得至关重要,电力接地系统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运行以及人员安全的重要电力设施,接地系统多采用金属体接地材料,通常情况下金属接地体容易被蚁虫啃食,如果检查不及时,接地系统被严重啃食时就会给电力系统以及附近人员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石墨接地装置,不仅能够满足防雷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能使得装置牢固地与地面固定到一起,且具有显著的防虫性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石墨接地装置,包括金属导体锥杆、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顶部的横向开口的金属导体连接筒、设置在金属导体连接筒底部内壁上的紧固凹槽、插接到金属导体连接筒中的柔性石墨接地线、设置在金属导体连接筒上且用于对柔性石墨接地线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设置在紧固螺栓的底部且与紧固凹槽相适配的紧固压板、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侧端的连接环、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上的加固模块和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上的防虫模块;所述柔性石墨接地线与连接环系绑固定。
5.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压板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滑垫。
6.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模块包括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侧端的延伸板和设置在延伸板上且用来与地面进行固定的加固锥杆,所述加固锥杆上还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提拉环。
7.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体锥杆的顶部还设置有横跨金属导体连接筒以及连接环的受力架。
8.进一步的,所述防虫模块包括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的顶部且套设在受力架外侧的安装筒、与安装筒的上端外侧壁螺纹连接的防虫筒、设置在防虫筒侧壁内部的防虫腔、设置在防虫腔中的固体蚁虫驱虫剂、设置在防虫筒内侧壁上的透气孔和可拆卸设置在安装筒顶部的环形的筒盖,所述安装筒的侧端还设置有排水孔。
9.进一步的,所述筒盖与防虫筒的顶部内侧壁螺纹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防虫筒的侧端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11.进一步的,所述防虫筒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一拧杆,所述筒盖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二拧杆。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拧杆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套,所述第二拧杆上还设置有第二防滑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通过金属导体锥杆、金属导
体连接筒、紧固凹槽、柔性石墨接地线、紧固螺栓、紧固压板、连接环、加固模块、防虫模块的配合,不仅能够满足防雷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能使得装置牢固地与地面固定到一起,且具有显著的防虫性能。
14.其二,通过防滑垫,能够增强与柔性石墨接地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对柔性石墨接地线的固定的牢固性,进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延伸板、加固锥杆的配合,能够提高装置与地面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并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转轴、提拉环的配合,能够使得用户随后方便地实现加固锥杆与地面、延伸板的分离。
15.其三,通过受力架,既能够满足将金属导体锥杆固定到地面中时承受锤子冲击力的需求,还能够使得用户通过受力架在随后方便地将金属导体锥杆从地面中拔出。
16.其四,通过安装筒、防虫筒、防虫腔、固体蚁虫驱虫剂、透气孔、筒盖的配合,能够对进入防虫筒内部、靠近柔性石墨接地线的蚁虫进行驱离,避免对柔性石墨接地线造成损坏;通过排水孔,能够及时地将经由柔性石墨接地线与防虫筒之前的间隙进入防虫筒与柔性石墨接地线之前的间隙的雨水排出,避免将柔性石墨接地线、固体蚁虫驱虫剂浸泡损坏。
17.其五,因为筒盖与防虫筒的顶部内侧壁螺纹连接,所以能够灵活地实现筒盖与防虫筒的连接和分离,从而对固体蚁虫驱虫剂进行更换;通过透明观察窗,能够方便地对固体蚁虫驱虫剂的状态进行查看,从而及时地对固体蚁虫驱虫进行更换;通过第一拧杆,能够方便地实现防虫筒与安装筒的连接和分离,通过第二拧杆,能够方便地实现筒盖与防潮筒的连接和分离;通过第一防滑套,能够方便地对第一拧杆进行操作;通过第二防滑套,能够方便地对第二拧杆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观察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拧杆、第二拧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滑套、第二防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金属导体锥杆;2、金属导体连接筒;3、紧固凹槽;4、紧固螺栓;5、紧固压板;6、连接环;7、防滑垫;8、延伸板;9、加固锥杆;10、转轴;11、提拉环;12、受力架;13、安装筒;14、防虫筒;15、防虫腔;16、固体蚁虫驱虫剂;17、筒盖;18、排水孔;19、透明观察窗;20、第一拧杆;21、第二拧杆;22、第一防滑套;23、第二防滑套;24、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25.如图1-4所示,一种柔性石墨接地装置,包括金属导体锥杆1、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1顶部的横向开口的金属导体连接筒2、设置在金属导体连接筒2底部内壁上的紧固凹槽3、插接到金属导体连接筒2中的柔性石墨接地线、设置在金属导体连接筒2上且用于对柔性石
墨接地线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4、设置在紧固螺栓4的底部且与紧固凹槽3相适配的紧固压板5、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1侧端的连接环6、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1上的加固模块和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1上的防虫模块;所述柔性石墨接地线与连接环6系绑固定。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紧固压板5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滑垫7。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加固模块包括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1侧端的延伸板8和设置在延伸板8上且用来与地面进行固定的加固锥杆9,所述加固锥杆9上还通过转轴10转动设置有提拉环11。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金属导体锥杆1的顶部还设置有横跨金属导体连接筒2以及连接环6的受力架12。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防虫模块包括设置在金属导体锥杆1的顶部且套设在受力架12外侧的安装筒13、与安装筒13的上端外侧壁螺纹连接的防虫筒14、设置在防虫筒14侧壁内部的防虫腔15、设置在防虫腔15中的固体蚁虫驱虫剂16、设置在防虫筒14内侧壁上的透气孔24和可拆卸设置在安装筒13顶部的环形的筒盖17,所述安装筒13的侧端还设置有排水孔18。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筒盖17与防虫筒14的顶部内侧壁螺纹连接。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防虫筒14的侧端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9。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防虫筒14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一拧杆20,所述筒盖17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二拧杆21。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拧杆20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套22,所述第二拧杆21上还设置有第二防滑套23。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使得柔性石墨接地线穿过金属导体连接筒2并与连接环6系绑固定,然后向下拧动紧固螺栓4,使得固定压板向下移动,使得柔性石墨接地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压板、容纳凹槽的内壁相抵触,进而实现对对柔性石墨接地线的固定;之后通过锤子等工具在受力架12上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金属导体锥杆1与插接到地面中,并通过锤子等工具在加固锥杆9上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金加固锥杆9与插接到地面中,从而使得装置牢固地与地面固定到一起。
35.之后可以通过第一拧杆20使得防潮筒的下端与安装筒13螺纹连接,将固体蚁虫驱虫剂16通过防潮筒的顶部开口加入防虫腔15中,并通过第二拧杆21使得筒盖17与防虫筒14固定到一起,如此即可满足防雷的基本需求。
36.在随后工作的过程中,固体蚁虫驱虫剂16还可以通过透气孔24对进入防虫筒14内部、靠近柔性石墨接地线的蚁虫进行驱离,避免对柔性石墨接地线造成损坏。
37.通过转轴10、提拉环11的配合,能够使得用户随后方便地实现加固锥杆9与地面、延伸板8的分离。
38.通过受力架12,既能够满足将金属导体锥杆1固定到地面中时承受锤子冲击力的需求,还能够使得用户通过受力架12在随后方便地将金属导体锥杆1从地面中拔出。
39.通过安装筒13、防虫筒14、防虫腔15、固体蚁虫驱虫剂16、筒盖17的配合,能够对进
入防虫筒14内部、靠近柔性石墨接地线的蚁虫进行驱离,避免对柔性石墨接地线造成损坏;通过排水孔18,能够及时地将经由柔性石墨接地线与防虫筒14之前的间隙进入防虫筒14与柔性石墨接地线之前的间隙的雨水排出,避免将柔性石墨接地线、固体蚁虫驱虫剂16浸泡损坏。
40.因为筒盖17与防虫筒14的顶部内侧壁螺纹连接,所以能够灵活地实现筒盖17与防虫筒14的连接和分离,从而对固体蚁虫驱虫剂16进行更换;通过透明观察窗19,能够方便地对固体蚁虫驱虫剂16的状态进行查看,从而及时地对固体蚁虫驱虫进行更换;通过第一拧杆20,能够方便地实现防虫筒14与安装筒13的连接和分离,通过第二拧杆21,能够方便地实现筒盖17与防潮筒的连接和分离;通过第一防滑套22,能够方便地对第一拧杆20进行操作;通过第二防滑套23,能够方便地对第二拧杆21进行操作。
4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