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3366发布日期:2022-08-09 21:2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外围设备也日益增多。常见的外围设备例如有充电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及扫描仪等,这些外围设备一般都需要依靠电连接结构与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
3.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电连接结构包括公头连接器(又称为连接头)和母头连接器(具有与连接头配合的插接口)两部分,其中,母头连接器通常直接装设在电子设备(如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上,而公头连接器则装设在外围设备上,公头连接器插设于母头连接器的接口中实现电连接。如今,母头连接器,例如usb连接器或者type-c连接器在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多电子产品的标准配置。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母头连接器,其上的接口通常是直接裸露在外的,容易进入杂物,从而易对连接器接口内的电连接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的新技术方案。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6.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接口;
7.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设置于所述接口处,并能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8.传导机构,所述传导机构包括弹性部和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传导部,所述弹性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内,所述传导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传动连接,所述传导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挡板组件滑动连接;
9.所述挡板组件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所述接口,所述传导部相对于所述挡板组件由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以推挤所述弹性部形成压缩状态;
10.所述挡板组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部由压缩状态恢复形变,以驱使所述传导部由所述第二位置滑移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挡板组件关闭所述接口。
11.可选地,所述挡板组件包括两个挡板,所述两个挡板分别与所述连接器主体转动连接。
12.可选地,所述两个挡板在可开合的一侧呈叠设设置。
13.可选地,各所述挡板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导机构的所述传导部形成滑动连接。
14.可选地,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与所述挡板开合的一侧边相垂直的方向设置;
15.所述传导部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6.可选地,所述传导部的第二端包括第二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
滑动件;
17.所述第二支撑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8.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动件被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滑道发生滑移运动。
19.可选地,所述第二滑动件呈球状结构。
20.可选地,所述连接器主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21.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导部的第一端相抵接;
22.所述传导部的第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23.可选地,所述传导部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抵靠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
24.所述第一支撑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25.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动件被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滑道发生滑移运动。
2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8.本技术实施例为连接器提供了一种保护方案,通过在连接器的接口上设置可活动地挡板组件,这样,整个连接器在非工作状态下,挡板组件可将接口封闭,以实现防尘防水的功能,从而能够对连接器进行有效的保护;连接器在工作状态下,当受到外力作用,例如外部的连接头插入时,连接头可以推倒挡板组件与连接器进行电连接,挡板组件并不影响连接器的正常工作,而当连接头被拔出时,挡板组件恢复至自然状态,可以重新封闭接口。
2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30.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一;
3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二。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连接器主体;101、容置腔;102、第一凹槽;2、接口;3、挡板组件;301、挡板;302、第二凹槽;4、传导机构;401、弹性部;402、传导部;4021、第二支撑架;4022、第二滑动件;4023、第一支撑架;4024、第一滑动件;5、电连接结构;6、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3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4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2.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4.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描述。
4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例如为usb连接器或者type-c连接器等,其可作为母头连接器装设于多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上,通过外接的连接头/插头(母头连接器)可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者数据传输等操作。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有连接器主体1,在连接器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接口2;该接口2可用于供外部的连接头/插头插入;
47.连接器还包括有挡板组件3,挡板组件3设置于接口2处,并能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挡板组件3可以使接口2处于打开状态,也可以使接口2处于关闭状态;
48.如图1和图3,连接器还包括有传导机构4,传导机构4包括弹性部401和与弹性部401连接的传导部402,弹性部401设置于连接器主体1内,传导部402的第一端与弹性部401传动连接,传导部402的第二端与挡板组件3滑动连接;
49.如图5和图6所示,挡板组件3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接口2,传导部402相对于挡板组件3由第一位置滑移至第二位置,以推挤所述弹性部401形成压缩状态;
50.挡板组件3在自然状态下,弹性部401由压缩状态恢复形变,以驱使所述传导部402由第二位置滑移至第一位置,挡板组件3关闭接口2。
5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接口2可用于供例如外部的连接头6(公头连接器)插接到连接器主体1的内部,以便于连接头6与连接器形成电连接。
52.可以理解的是,在外部的连接头6与连接器主体1相连的情况下,连接头6插设于接口2内,此时,连接头6可对挡板组件3施加外力,以驱使接口2打开。而在外部的连接头6与连接器主体1断开连接的情况下,挡板组件3就恢复自然状态,以封堵接口2。
53.根据外部的连接头6的类型不同,连接器上的接口2的形状也不同。
54.例如,外部的连接头6为usb接头,则连接器上的接口2的形状和大小就需要按照usb接头进行设计。
55.又例如,外部的连接头6为type-c接头,则连接器上的接口2的形状和大小就需要按照type-c接头进行设计。
5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对于接口2的形状和大小不作进一步的限定,其可以根据外部的连接头进行设计。
57.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连接器的接口2处设置了挡板组件3,在连接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挡板组件3可以关闭接口2,从而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这样就能对连接器进行有效的保护。而我们常见的连接器的接口都是直接敞开的,存在进水、进灰尘等的风险。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改善了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挡板组件3可随着外部的连接头6的插入而打开接口2,同时当连接头6拔出时,挡板组件3可以复位而关闭接口2,为了实现这一过程,需要依靠传导机构4。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59.如图5和图6所示,当连接器的接口2内插入连接头6时,连接头6能够推倒挡板组件3,连接头6就可以插入连接器主体1内部,以进行正常工作,此时,传导机构4内的传导部402可驱使弹性部401处于压缩状态,而弹性部401可积聚弹性恢复力。
60.当工作完成拔出连接头6时,传导机构4内的弹性部401可以解除压缩状态,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释放出弹性恢复力,再通过传导部402传导至挡板组件3,驱使挡板组件3复位,此时,挡板组件3处于自然状态,并能够关闭接口2。
61.根据上述的过程,整个控制过程简单、连续,不易出现故障。
62.本技术实施例为连接器提供了一种保护方案,通过在连接器的接口2上设置可活动地挡板组件3,这样,整个连接器在非工作状态下,挡板组件3可将其上接口2进行关闭,以实现防尘防水的功能,从而能够对连接器进行有效的保护;而连接器在工作状态下,当受到外力作用,例如外部的连接头6插入时,连接头6可以推倒挡板组件3与连接器进行电连接,挡板组件3并不影响连接器的正常工作,当连接头6被拔出时,挡板组件3恢复至自然状态,可重新关闭接口2。
63.在本技术的一些例子中,如图1至图3所示,挡板组件3包括两个挡板301,两个挡板301分别与连接器主体1转动连接。
64.也就是说,挡板组件3例如可以由两个挡板301组成。这两个挡板301就形成了一种可开合的结构并连接在接口2之内,这样,就可以实现接口2的打开与关闭。
65.两个挡板301在接口2内例如设置为呈上下布设,两个挡板301就形成了上下打开的方式,这样方便连接头6的插入与拔出。当然,两个挡板301在接口2内也可设置为呈左右布设,在接口2打开时,两个挡板301形成左右打开的情况。
66.本技术实施例中,以两个挡板301在接口2内例如设置为呈上下布设,形成上下打开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当连接头6插入接口2内时,两个挡板301分别朝向连接器主体1内部的顶面、底面两个方向运动,以打开接口2。当连接头6被抽拔出来之后,两个挡板301则可以复位,以关闭接口2。
6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两个挡板301的打开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68.其中,各挡板301的一侧在接口2内与连接器主体1形成转动连接,使得挡板301可以沿连接器主体1转动,这有利于挡板组件3的开合。
69.例如,挡板301的一侧与连接器主体1通过铰接连接。
70.当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挡板301与连接器主体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
述的铰接,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转动组件进行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71.在本技术的一些例子中,如图3所示,两个挡板301在可开合的一侧呈叠设设置。
7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个挡板301在相互靠近的一侧为可开合的一侧,而在该侧两个挡板301为叠设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关闭接口2,避免在可开合的一侧处形成缝隙,导致接口2无法完全封闭,进而可以对连接器起到更好的防尘、防水保护。
73.在本技术的一些例子中,如图4所示,各挡板301与至少一个传导机构4的传导部402形成滑动连接。
74.可以理解的是,挡板组件3由两个挡板301组成,各挡板301都需要配设独立的传导机构4,这能使挡板组件3的开合运动控制更稳定。
75.在本技术的一些例子中,如图4所示,挡板30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302,该第二凹槽302沿与挡板301开合的一侧边相垂直的方向设置;传导部402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凹槽302内。
76.如图4示出的方向,以接口2内位于下方的挡板301为例进行说明,当该挡板301处于打开位置时,控制该挡板301的传导机构4的传导部402的第二端可在第二凹槽302内沿竖直方向做向下运动。同理,如图3示出的方向,对于设置在接口2内且位于上方的挡板301来说,当该挡板301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该挡板301的传导机构4的传导部402的第二端可在对应的第二凹槽302沿竖直方向做向上运动。
77.实际上,在外部的连接头6插入接口2内时,上述的两个过程是同步进行的,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很好地通过各传导机构4来控制相应的挡板301进行运动,两个挡板301同时运动可以控制打开接口2或者关闭接口2。
7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传导机构4的传导部402设置为杆状结构,其具有两端部,分别为前文描述的传导部40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下对传导部402进行具体地描述。
79.在本技术的一些例子中,如图4所示,传导部402的第二端包括第二支撑架4021和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021上的第二滑动件4022;其中,第二支撑架4021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凹槽302内;第二凹槽302内设置有第二滑道,第二滑动件4022被配置为能够沿着第二滑道发生滑移运动。
80.其中,第二支撑架4021可以支撑着相应的挡板301,从而使形成的挡板组件3能够维持关闭住接口2的状态,也即挡板301保持在自然状态。
81.其中,第二支撑架4021还用于支撑着第二滑动件4022,通过第二滑动件4022,传导部402的第二端就可以在第二凹槽302内进行自由的滑移运动。滑移运动就是由第二滑动件4022与第二凹槽302相配合完成的。
82.可以理解的是,传导部402的第二端能够在支撑相应挡板301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滑移运动传递推力给弹性部401。
83.可选的是,第二滑动件4022呈球状结构。
84.这样,可以在第二凹槽302沿设定的第二滑道进行滚动。
85.在本技术的一些例子中,如图3所示,连接器主体1内设置有容置腔101,容置腔101内设置有第一凹槽102,弹性部401设置于第一凹槽102内;弹性部40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凹槽102内,弹性部401的另一端与传导部402的第一端相抵接;传导部402的第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凹槽102内。
86.随着传导部402的第一端在第二凹槽302内进行滑移运动,传导部402的第二端也能同步在第一凹槽102内进行滑移运动,这样就可以用于推挤第一凹槽102内设置的弹性部401。而当弹性部401受到挤压之后就会产生压缩变形,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积攒足够的弹性恢复力,用以为挡板组件3的关闭提供驱动力。
87.可以理解的是,在外部的连接头6拔出接口2之后,挡板组件3可以自动复位以关闭接口2,此处,挡板组件3恢复至自然状态,能够对连接器进行有效的保护。
88.在本技术的一些例子中,如图4所示,传导部402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支撑架4023和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023上的第一滑动件4024,第一滑动件4024抵靠在弹性部401的一端;第一支撑架4023活动设置于第一凹槽102内;第一凹槽102内设置有第一滑道,第一滑动件4024被配置为能够沿着第一滑道发生滑移运动。
89.其中,第一支撑架4023可以支撑着相应的挡板301,同时可以支撑着第一滑动件4024,通过第一滑动件4024,传导部402的第一端就可以在第一凹槽102内稳定地自由的滑移运动,从而去挤压弹性部401,以使弹性部401如由自由状态变为压缩状态。
90.可选的是,第一滑动件4024呈球状结构。可以在第一凹槽102沿设定的第一滑道滚动。同时,第一滑动件4024抵着弹性部401,可以驱使弹性部401进行压缩。
91.在本技术的一些例子中,弹性部401设置为弹簧。
92.如图6所示,连接器主体1内设置有电连接结构5;在外部的连接头6由接口2插设于连接器主体1内的情况下,连接头6内的电连接端与电连接结构5连接。
93.其中,电连接结构5例如为金属材质的导电片。
9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的连接器。
95.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对讲机、电视机和智能音箱等。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壳体以及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可被设置在壳体内,且接口2露于壳体上,以便于外部的连接头6插入接口2。
96.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97.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