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折性强的玻璃纤维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8639发布日期:2022-08-12 19:0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折性强的玻璃纤维套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折性强的玻璃纤维套管。


背景技术:

2.玻璃纤维套管,简称玻纤管,是由无碱玻璃纤维纱编织而成,然后经过高温处理,涂以有机硅共聚树脂而成,它具有一定介电性能、良好的自熄性和优越的柔软性,同时,玻璃纤维套管有可靠的电性能较好的耐热性,优良的柔软性以及耐酸、碱和有机溶剂等特性,广泛用于h级电机绝缘、节能灯具、冰箱、空调、浴霸、电视等家用电器及电子仪器的机内布线集束等绝缘保护。
3.经检索,中国授权专利号cn213752156u,授权公开日2021.07.20公开了一种易弯曲耐疲劳的玻璃纤维套管,包括管套本体,所述管套本体为三层管状结构,所述管套本体的内层为弹性层,所述管套的外层为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与弹性层之间设有加固层,所述管套本体的两端管头处固定连接有金属材质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有易连接装置,所述加固层内设有多根编织绳。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玻璃纤维套管的基础上在外层加设有顺丁橡胶材质的耐磨层,提高套管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新能,在内层加设有乙丙橡胶材质弹性层,提高套管的弹性,有利于套管弯曲使用,且加固层在支撑整体结构的同时提供较好的耐热性和优良耐酸、碱和有机溶剂性能。
4.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5.1、现有的玻璃纤维套管易弯曲使用,但弯曲过度会损坏玻璃纤维套管内部的导线;
6.2、现有的玻璃纤维套管通过连接环使两个玻璃纤维套管的两端相连,但不具备防水效果。
7.因此,现有的玻璃纤维套管易弯曲使用,但弯曲过度会损坏玻璃纤维套管内部的导线,且现有的玻璃纤维套管通过连接环使两个玻璃纤维套管的两端相连,但不具备防水效果,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折性强的玻璃纤维套管,通过钢丝和凸起的配合,避免管体过度弯曲,且通过左橡胶垫和右橡胶垫的配合,使连接件具备防水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玻璃纤维套管易弯曲使用,但弯曲过度会损坏玻璃纤维套管内部的导线,且现有的玻璃纤维套管通过连接环使两个玻璃纤维套管的两端相连,但不具备防水效果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0.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折性强的玻璃纤维套管,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耐磨橡胶管,所述耐磨橡胶管的内部沿耐磨橡胶管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钢丝;所述连接件包括左侧盖,
所述左侧盖的右方设置有右侧盖,所述左侧盖和右侧盖的内部分别对应设置有左橡胶垫和右橡胶垫,左橡胶垫和右橡胶垫的内壁与对应的套管本体的外壁抵接,左橡胶垫与右橡胶垫抵接,所述左橡胶垫和右橡胶垫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侧的周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压紧片,压紧片为弧形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耐磨橡胶管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橡胶管,所述钢丝的外部沿钢丝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凸起,且凸起的两侧分别位于对应的耐磨橡胶管和弹性橡胶管中。
12.进一步地,所述左橡胶垫的外侧对应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左凸台,且左凸台的外周壁倾斜设置,所述右橡胶垫的外侧对应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右凸台,且右凸台的外周壁倾斜设置,左凸台与右凸台呈对称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左橡胶垫的右侧固定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所在位置处对应右橡胶垫的左侧开设有插槽,且金属环插接在插槽的内部。
14.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盖与右侧盖螺纹连接,所述左侧盖的外周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棱,所述右侧盖的外周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棱。
15.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盖的左壁以及右侧盖的右壁分别对应开设有左通孔和右通孔,且压紧板位于对应的左通孔和右通孔的内部,所述左侧盖和右侧盖与对应的压紧板相接触。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丝和凸起,由于凸起的两侧分别位于对应的耐磨橡胶管和弹性橡胶管中,在对管体进行弯曲时,在钢丝和凸起的配合下,耐磨橡胶管与弹性橡胶管不会产生相对移动,同时,当管体弯曲到一定程度时,在钢丝和凸起的作用下无法进一步弯曲,避免管体过度弯曲,解决了现有的玻璃纤维套管易弯曲使用,但弯曲过度会损坏玻璃纤维套管内部的导线的问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左橡胶垫和右橡胶垫,采用连接件对两个玻璃纤维套管进行连接的状态下,由于左侧盖对对应的压紧板施加向右橡胶垫的作用力,而右侧盖对对应的压紧板施加向左橡胶垫的作用力,此状态下,左橡胶垫与右橡胶垫发生形变并呈抵接状态,此时左橡胶垫与右橡胶垫之间为防水状态,同时,金属环插接在插槽内,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而在此形变状态下,左橡胶垫和右橡胶垫与对应的套管本体抵接,此状态下,左橡胶垫和右橡胶垫与对应的套管本体之间为防水状态,从而避免外界水分进入两个管体之间的位置,解决了现有的玻璃纤维套管通过连接环使两个玻璃纤维套管的两端相连,但不具备防水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直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与凸起的连接结构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分解结构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管体;101、钢丝;1011、凸起;102、套管本体;103、耐磨橡胶管;104、弹性橡胶管;2、连接件;201、左侧盖;2011、左通孔;2012、第一防滑棱;202、左橡胶垫;2021、金属环;2022、左凸台;203、右侧盖;2031、右通孔;2032、第二防滑棱;204、固定环;2041、压紧片;205、右橡胶垫;2051、插槽;2052、右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折性强的玻璃纤维套管,包括连接件2,用于连接两个管体1的端部,连接件2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管体1;管体1包括套管本体102,套管本体102的内部设置有耐磨橡胶管103,耐磨橡胶管103的内部沿耐磨橡胶管103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钢丝 101,钢丝101和凸起1011的配合,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抗折性,避免过度弯曲;连接件2包括左侧盖201,左侧盖201的右方设置有右侧盖203,通过左侧盖201与右侧盖203配合,使得左侧盖201内侧的压紧板对左凸台2022施加向右橡胶垫205方向的作用力,使得右侧盖203内侧的压紧板对右凸台2052施加向左橡胶垫202方向的作用力,左侧盖201和右侧盖203 的内部分别对应设置有左橡胶垫202和右橡胶垫205,左橡胶垫202和右橡胶垫205处于抵接状态时,此时左橡胶垫202和右橡胶垫205之间处于防水状态,左橡胶垫202和右橡胶垫205的内壁与对应的套管本体102的外壁抵接,左橡胶垫202与右橡胶垫205抵接,左橡胶垫202和右橡胶垫205 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环204,为对应的压紧板提供固定平台,固定环204外侧的周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压紧片2041,通过压紧片2041对对应的左凸台 2022和右凸台2052施加作用力,以使左凸台2022和右凸台2052与对应的套管本体102贴合,压紧片2041为弧形设置。
28.其中如图1-3所示,耐磨橡胶管103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橡胶管104,钢丝101的外部沿钢丝101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凸起1011,且凸起1011 的两侧分别位于对应的耐磨橡胶管103和弹性橡胶管104中。
29.其中如图1、2、4所示,左橡胶垫202的外侧对应固定环204的内部设置有左凸台2022,且左凸台2022的外周壁倾斜设置,右橡胶垫205的外侧对应固定环204的内部设置有右凸台2052,且右凸台2052的外周壁倾斜设置,左凸台2022与右凸台2052呈对称设置,上述设置,压紧板对对应的左凸台2022和右凸台2052时间作用力,使左凸台2022和右凸台2052 与对应的套管本体102的外周壁贴合。
30.左橡胶垫202的右侧固定有金属环2021,金属环2021所在位置处对应右橡胶垫205的左侧开设有插槽2051,且金属环2021插接在插槽2051的内部,上述设置,进一步增强左橡胶垫202与右橡胶垫205之间的防水性能。
31.左侧盖201与右侧盖203螺纹连接,左侧盖201的外周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棱2012,增加操作左侧盖201时手部与左侧盖201之间的摩擦力,右侧盖203的外周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棱2032,增加操作右侧盖203时手部与右侧盖203之间的摩擦力。
32.左侧盖201的左壁以及右侧盖203的右壁分别对应开设有左通孔2011 和右通孔2031,且压紧板位于对应的左通孔2011和右通孔2031的内部,左侧盖201和右侧盖203与对应的压紧板相接触。
33.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两个管体1相连时,依次操作左侧盖 201、固定环204和左橡胶垫202位于管体1的外部,再依次操作右侧盖203、固定环204和有橡胶垫位于另一管体1的外部,此时操作左橡胶垫202和右橡胶垫205,使金属环2021插接在插槽2051内,再操作左侧盖201和右侧盖203,使左侧盖201与右侧盖203螺纹连接并使左侧盖201与右侧盖 203具有一定的锁紧力即可完成两个管体1的连接。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