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3097阅读:9478来源:国知局
卡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卡槽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自动退卡功能的卡槽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展,数字电子装置,例如是数字相机、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电脑(tabletPC)以及移动电话等,可让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在智能手机或是移动电话的使用上,一个手机电话号码的使用通常需对应一张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简称SIM)卡,以保存移动电话服务的使用者的身份识别数据,并可存储简讯数据和电话号码。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数字图像、数字音乐等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也因此,使用者对存储媒体的容量需求愈来愈大。目前,在电子装置的中所内建的存储媒体容量常受限于外观设计或者是制造成本上的考量,其容量大小渐渐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于存储容量的需求。因此,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大、存取时间短、易插拔等优点且方便携带的快闪存储卡(flashmemorycard)已成为电子装置的存储媒体的主流,其可有效地扩增电子装置额外的存储空间。[0003]为了将上述的S頂卡以及快闪存储卡与手机或电子装置连接,目前一般的作法是于手机或电子装置的机壳边缘设置插槽,将S頂卡或快闪存储卡插入,以连接至手机或电子装置的连接端子。然而,在目前电子装置的配置中,当使用者欲将S頂卡或快闪存储卡从手机或电子装置中取出时,也就是当执行S頂卡或是快闪存储卡的退卡行程时,往往须经历多重的步骤,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详细而言,在取出S頂卡或快闪存储卡时,往往需先将对应插槽的壳体门盖打开,然后再以外力将S頂卡或快闪存储卡抵压入插槽内,以到达释放退卡的位置。因此,使用者在使用上,需要经过多个退卡步骤,才能完成整个退卡行程。【
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槽结构,其具有能执行卡件自动退卡的门盖结构,用以让使用者以单一退卡步骤即可完成整个退卡行程。[000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卡槽结构,装设于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卡槽结构包括插槽、门盖以及推动件。插槽配置于壳体内,并且具有一双推式单元。卡件适于通过双推式单元而沿第一轴向插入并卡置于插槽内,或是适于通过双推式单元沿第一轴向从插槽退出。门盖沿第二轴向滑设于壳体以开启或封闭插槽,其中第一轴向正交于第二轴向。推动件连接于门盖并随门盖滑动。当卡件容置于插槽内,且门盖沿第二轴向滑动而开启插槽时,卡件的局部位于推动件的移动路径上,以在推动件行经卡件时推动卡件沿第一轴向移动,并且触发双推式单元。在推动件移离卡件后,卡件通过双推式单元退出插槽。当卡件容置于插槽内,门盖沿第二轴向滑动而封闭插槽时,卡件不位于推动件的移动路径上。[0006]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卡槽结构适于让使用者在将移动电子装置的S頂卡或是快闪存储卡从具有盖体的卡片插槽中退出时,以单一的退卡步骤或动作即可完成整个退卡行程。详细而言,使用者在退卡时仅需开启插槽的盖体,卡件即可自动地从插槽中退出,而无需其他额外的退卡步骤。因此,本发明可避免在退卡时,因过多的行为模式而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0007]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卡槽结构的立体图;[0009]图2是图1的卡槽结构于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0010]图3是图1的卡槽结构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0011]图4是图1的卡槽结构完成退卡时于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0012]图5是图1的卡槽结构完成退卡时于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0013]附图标记说明:[0014]50:卡件;[0015]52:侧缘;[0016]100:电子装置;[0017]110:卡槽结构;[0018]112:门盖;[0019]112a:侧面;[0020]112b:枢轴;[0021]112c:凸肋;[0022]112dl、112d2:侧边;[0023]114:推动件;[0024]114b:凸部;[0025]114b1:斜面;[0026]114b2:端面;[0027]114d:底面;[0028]115:插槽;[0029]115a:双推式单元;[0030]115b:连接端子;[0031]116:第一磁性件;[0032]116a、118a:磁吸面;[0033]118:第二磁性件;[0034]120:壳体;[0035]122:开槽;[0036]122a:第一端;[0037]122b:第二端;[0038]140:印刷线路板;[0039]Al:第一轴向;[0040]A2:第二轴向;[0041]Dl:距离;[0042]L1:关闭位置;[0043]L2:开启位置;[0044]Pl:卡持位置;[0045]P2:初始退卡位置;[0046]P3:最终退卡位置。【具体实施方式】[0047]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卡槽结构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卡槽结构110装设于电子装置100的壳体120。卡槽结构110包括插槽115、门盖112以及推动件114,其中门盖112滑动地穿设于壳体120。插槽115配置于壳体120内,并且插槽115具有双推式(push-pushtype)单元115a,在此仅以简图示之,其细部结构特征已能从现有技术中得知。此外,卡件50适于通过双推式单元115a沿第一轴向Al插入并卡置于插槽115内,而位于卡持位置,或是通过双推式单元115a沿第一轴向Al从插槽115中退出。门盖112沿第二轴向A2滑设于壳体120以开启或关闭插槽11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向A2的方向是正交于第一轴向Al。[0048]具体而言,插槽115的双推式单元115a可卡扣或解扣卡件50,以达到进卡或退卡的效果。换言之,卡件50可被推入插槽115并卡扣于双推式单元115a,也可进一步地推动卡件50而解除双推式单元115a对卡件50的扣持关系。另一方面,双推式单元115a具有抵压结构(未示出),以在卡件50由插槽115退卡时,进一步地将卡件50推出壳体120外。此夕卜,位于卡持位置的卡件50能通过插槽115的连接端子115b电性连接至印刷线路板140,以让电子装置100能读写卡件50的信息内容。[0049]图2与图3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图1的卡槽结构于退卡过程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推动件114连接于门盖112,并随着门盖112滑动。如图1所示,当卡件50容置于插槽115内时,门盖112是位于关闭位置LI,而卡件50具有沿第二轴向A2延伸的侧缘52,其位于推动件114的移动路径上而适于受到推动件114的抵推。因此,当门盖112沿第二轴向A2滑动而开启插槽115时,推动件114行经并推动卡件50而将其由原本的卡持位置Pl沿第一轴向Al朝插槽115内部移动(相当于朝向连接端子115b移动)距离Dl至初始退卡位置P2,并触发双推式单元115a。[0050]另一方面,图4与图5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图1的卡槽结构的局部示意图,用以描述卡槽结构110完成退卡的状态。请参考图2至图5,承上述,当门盖112继续地沿第二轴向A2移动至图4(图5)所示的开启位置L2时,门盖112带动推动件114完全移离卡件50。在此同时,卡件50通过双推式单元115a沿第一轴向Al背离插槽115移动至最终退卡位置P3(示出于图4)而呈被释放且退出插槽115的状态。届此,即完成卡件50的退卡步骤。[0051]请再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卡件50退卡行程的距离Dl可至少为但不限制于0.8毫米,其依双推式单元115a所提供的进、退卡机制而定,也可依实际使用的需要,作适当的改变与调整。再者,当卡件50移动至初始退卡位置P2时,由于门盖112尚未完全地开启,因此,推动件114在此时也可作为阻挡件,将卡件50持续地抵推于插槽115内,以防止卡件50在门盖112未完全开启时,即朝门盖112的方向释放弹出,而撞击门盖112。[0052]请再参考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推动件114为楔形体,其具有底面114d与凸部114b。凸部114b沿第一轴向Al背离门盖112延伸,凸部114b具有相对于底面114d的斜面114bI与端面114b2,且底面114d邻接斜面114bI与端面114b2。在本实施例中,斜面114bl以底面114d为基准朝第一轴向Al的方向倾斜一角度且顺向于第二轴向当前第1页1 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