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68882阅读:来源:国知局
370。第一电连接器330作为嵌件一体注塑成型于第一平台320,第二电连接器370作为嵌件一体注塑成型于第二平台360。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次注塑成型使第一、二电连接器330、370成型,第二次注塑成型时,第一、二电连接器330、370作为嵌件使第一、二平台320、360及主体部310成型。即,本实施使用二次注塑成型将电连接器稳定固持于对应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成型方式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在平台射出成型后,将电连接器组装于平台。
[0025]第一电连接器33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334及横向排列的若干第一端子332,第一绝缘本体334设有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其中第一绝缘本体334与第一端子332—体注塑成型。第一次注塑成型时,第一绝缘本体334下表面形成若干凹槽336,凹槽336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端子332之间,每一凹槽336可供模仁插入以定位对应的第一端子332;第二次注塑成型时,凹槽336被第一平台320的局部材料填充。
[0026]容易理解的是,虽然从上下方向看去,本实施例中的凹槽336纵长方向的长度比与之相邻的第一端子332短,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凹槽336纵长方向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比第一端子332长或相等。同时,凹槽336也可设置在第一绝缘本体334的上表面。
[0027]第一电连接器330还设有转接电路板338,转接电路板338位于第一绝缘本体334的上方,且机械、电性连接第一端子332的尾部335。转接电路板338设有若干迹线337用以选择性地电性转接部分第一端子332。第二次注塑成型时,转接电路板338埋设于第一平台320从而进一步固定。
[0028]第一绝缘本体334于纵长方向一体延伸形成凸缘341以向上支撑转接电路板338,凸缘341的上表面低于第一绝缘本体334的上表面以形成下陷的空间用以收容转接电路板338。第一绝缘本体334形成有一对定位孔339,第二次注塑成型时,定位孔339用于定位第一电连接器330。
[0029]第一端子332大致呈U型,每一第一端子332由金属面板冲压弯曲成型并形成上下相对的两个接触部333,接触部333呈平板状。两个接触部333中至少一个设有尾部335,在生产过程中尾部335用以连接料带。尾部335自接触部333的一端延伸,大致呈直角型,其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水平段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段。接触部333包括裸露于第一绝缘本体334上表面的上接触部333a及裸露于第一绝缘本体334下表面的下接触部333b。第一端子332沿横向排列,且设有若干端子组。所述若干端子组包括位于横向两端的两个外端子组及位于中间的两个内端子组。每个端子组由四个第一端子332组成。第二次注塑成型时,两个外端子组的位于第一绝缘本体334上表面的上接触部333a被第一平台320包覆,两个内端子组的位于第一绝缘本体334上表面的上接触部333a向上裸露于第一平台320外,然而四个端子组的位于第一绝缘本体334下表面的下接触部333b均向下裸露于第一平台320外。第一平台320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开口 322,该开口 322与四个端子组的位于第一绝缘本体334下表面的下接触部333b—一对应。从上下方向看去,外端子组之每个第一端子332的两个接触部333上下对齐,内端子组之每个第一端子332的两个接触部333彼此横向偏移。两个内端子组的位于第一绝缘本体334上表面的两组上接触部333a向相反方向偏移以远离彼此,而位于第一绝缘本体334下表面的两组下接触部333b未偏移。所述两个内端子组由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组成,其中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端子332与第二端子组的第一端子332互呈镜像。容易理解的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端子332与第二端子组的第一端子332可以共享一个模具。
[0030]类似地,第二电连接器370包含第二绝缘本体374及埋设于第二绝缘本体374的若干第二端子372。第二绝缘本体374于其下表面形成有若干凹槽376,每一凹槽376位于相邻两个第二端子372之间。第一次注塑成型时,每个凹槽376可供模仁插入以定位相应第二端子372。第二次注塑成型时,第二平台360的局部材料填充满凹槽376,使第二绝缘本体374与第二平台360成型于一体。第二绝缘本体374还设有一对定位孔379,在第二次注塑成型时,定位孔379用来定位第二电连接器370。不同于第一电连接器330的U型第一端子332,第二电连接器370的第二端子372大致呈Z型,第二绝缘本体374上表面处的上接触部333a于纵长方向的长度比第二绝缘本体下表面处的下接触部333b短且位于其后方。
[0031]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盒体,包括纵长的下沉式主体部、平台及固定在所述平台的电连接器,所述平台位于主体部纵长方向的一端;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每一端子设有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所述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于垂直所述纵长方向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形成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作为嵌件通过第二次注塑成型形成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平台部分包覆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端子的部分上接触部埋设于所述平台内,其它上接触部向上裸露在所述平台外;所述电连接器的下接触部均向下裸露在所述平台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设有若干开口,所述电连接器的下接触部裸露于所述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与所述端子连接的转接电路板,所述转接电路板用于选择性地电性转接所述端子,所述转接电路板埋设于所述平台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端子设有尾部,所述尾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固持于所述转接电路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次注塑成型时,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若干位于相邻端子间的凹槽,在第二次注塑成型时,所述平台的部分材料填充所述凹槽以使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平台成型为一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从上下方向看去,所述端子的上接触部于纵长方向的长度与所述下接触部不同,且所述上接触部与下接触部于垂直上下、纵长方向的横向彼此偏移。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用以收容电池,所述主体部设有门,当所述门打开时,所述电池可沿纵长方向与所述主体部分离。8.—种盒体,用以收容电池及与电池电性连接的端子模组;所述盒体包括纵长的下沉式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纵长两端的两个平台以及电连接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纵长方向的一端设有门用于从外部接纳电池或供电池从收容腔脱离,另一端收容有端子模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沿垂直所述纵长方向的横向排列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在垂直所述纵长方向和横向的竖直方向设有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每一端子由金属面板冲压弯折成型,且设有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所述上接触部裸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所述下接触部裸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所述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中至少一个设有尾部,在生产过程中所述尾部用以连接料带;所述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均呈平板状并沿纵长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而成型于一体,所述平台与所述电连接器通过第二次注塑成型而成型于一体;第一次注塑成型时,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相邻两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第二次注塑成型时,所述凹槽被所述平台的材料填充;所述电连接器埋设于所述平台内。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部分上接触部埋设于所述平台,其它上接触部均向上裸露于平台外;所述电连接器的下接触部均向下裸露于所述盒体外。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第一次注塑成型时形成于所述 绝缘本体的下表面,且所述凹槽沿纵长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下接触部。
【专利摘要】一种盒体,包括纵长的下沉式主体部、平台及固定在所述平台的电连接器,所述平台位于主体部纵长方向的一端;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每一端子设有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所述上接触部及下接触部于垂直所述纵长方向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端子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形成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作为嵌件通过第二次注塑成型形成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平台部分包覆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端子的部分上接触部埋设于所述平台内,其它上接触部向上裸露在所述平台外;所述电连接器的下接触部均向下裸露在所述平台外。
【IPC分类】H01R13/46, H01R13/02, H01R13/66, H01R13/405
【公开号】CN105633680
【申请号】CN201510806359
【发明人】特伦斯·F·李托, 张俊毅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1日
【公告号】CN105633675A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