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分隔件接合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872593阅读:来源:国知局
叠方向Z向图7中所示的上方挤压。施力构件156形成为板状,在其端部接合有砧台154。施力构件156以可沿层叠方向Z自由移动的方式连结于驱动支柱158。
[0076]分隔件接合部150的驱动平台157借助驱动支柱158使挤压构件155及施力构件156沿层叠方向Z移动。驱动平台157所产生的驱动力通过驱动支柱158转换成沿层叠方向Z的驱动力后使用。
[0077]在分隔件接合部150中,变幅杆151、增压器152和振子153排列在与分隔件的输送方向平行且与陶瓷分隔件40的面正交的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幅杆151、增压器152和振子153相对于分隔件保持部140而言位于图7中所示的上方,沿输送方向X配置。挤压构件155相对于变幅杆151、增压器152及振子153而言沿层叠方向Z并列配置。砧台154和施力构件156相对于分隔件保持部140而言沿层叠方向Z在图7中所示的下方排列配设。驱动平台157与载置有砧台154的施力构件156同样地沿层叠方向Z配设在图7中的正下方,其沿输送方向X配设。如此,将构成分隔件接合部150的变幅杆151、增压器152和振子153沿输送方向X配置,对于砧台154、挤压构件155、施力构件156、驱动平台157及驱动支柱158,除了驱动支柱158以外均沿层叠方向Z排列配置。由于接合装置100是伴随流水线的设备,所以难以规避设备的尺寸在流水线的输送方向上变大的问题,但是不必在对电极供给辊111等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118的轴向配置设备。因此,通过将进行超声波接合的超声波接合部150的上述构成构件沿电极输送部110的输送方向X、电极的层叠方向Z配置,从而完成各构成构件布局的同时又能使设备整体所占的空间小型化。
[0078]图5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分隔件接合装置中的分隔件接合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E是图的主视图,图5F是图的俯视图。上面已经说明了将变幅杆151、增压器152及振子153沿输送方向X排列配置,不过就难以增加设备所占的空间这一点来说,也可以如图5D所示那样在层叠方向Z上排列配置。在图5D、图5E中,保持构件155b将变幅杆151c、增压器152a及振子153a以可绕平行于层叠方向Z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将可向变幅杆151 c的主体部151d自由突出及自由退避的抵接构件155c设于保持构件155b。变幅杆151 c的突起部151e朝着层叠方向Z的下方形成。
[0079]由变幅杆151、增压器152及振子153所排列的输送方向X和变幅杆151c、增压器152a及振子153a所排列的层叠方向Z形成的XZ平面是如上所述与分隔件40的面(XY平面)正交的面、且与分隔件40的沿着输送方向的面有交集。将变幅杆151c、增压器152a及振子153a如上所述在XZ平面排列配置,从而能使设备所占的空间小型化。
[0080]另外,变幅杆151c、增压器152a及振子153a,除了在XZ平面排列以外,也如图5F的箭头A1、A2所示,以变幅杆151c为基准将增压器152a及振子153a向分隔件40的输送方向的内方,换言之在与分隔件40的面正交的面且以变幅杆151c为基准向内方倾斜的面上排列配设,也能使设备整体所占的空间小型化。
[0081]接下来,参照图8?图11对分隔件接合部150的作用进行说明。
[0082]图8及图9示出即将由分隔件接合部150对一对陶瓷分隔件40进行接合之前的状态。如图9所示,将聚丙烯层41和陶瓷层42层叠而形成的陶瓷分隔件40使陶瓷层42彼此面对面。
[0083]图10及图11示出刚刚由分隔件接合部150将一对陶瓷分隔件40接合之后的状态。变幅杆151与一对陶瓷分隔件40中的一个陶瓷分隔件40的聚丙烯层41抵接,如图10中的用波浪线SI表示的那样沿着与层叠方向Z交叉的陶瓷层42彼此的接合面施加有超声波。波浪线SI的方向相当于与层叠方向Z交叉的输送方向X。同时,像图10中的用箭头Pl表示的那样挤压构件155朝着陶瓷分隔件40的聚丙烯层41对变幅杆151进行了挤压。另外,像图10中的用箭头P2表示的那样施力构件156朝着变幅杆151对砧台154进行了挤压。通过使其如此作用,如图11所示,将一对陶瓷分隔件40中的聚丙烯层41加热熔融,陶瓷层42彼此从接合部40h向周围的区域移动而成为了骨架,所以能够将面对面的聚丙烯层41彼此接合起来。
[0084]接下来,参照图12,与分隔件接合部150的动作一起对变幅杆的各种构成进行说明。
[0085]前述变幅杆151示于图12的(a)。利用振子153对变幅杆151施加超声波,因此其与石占台154相对的部分会劣化。这里,当在主体部15Ia的一个侧面的一个角上形成的突起部151bl劣化时,首先,使挤压构件155的抵接构件155a从与变幅杆151的侧面接触的状态成为非接触的状态,使主体部15Ia以输送方向X为旋转轴线旋转180° (参照图6的标记R),使用与突起部151bl相对的突起部151b2。接下来,当突起部151b2劣化时,就将隔着装袋电极输送部170沿方向Y相对地各配设了一个的变幅杆151彼此以沿方向Y平行移动的方式进行更换,使用该更换后的变幅杆151的突起部151b3。而且,当突起部151b3劣化时,就使抵接构件155a成为与变幅杆151非接触的状态,使主体部151a以输送方向X为旋转轴线旋转180°,使用与突起部151b3相对的突起部151b4。像这样,如果在主体部151a的一端的四个角上各形成一个突起部151b,就可以将变幅杆151的寿命延长四倍。另外,通过使包括增压器152及旋转件153的变幅杆151旋转,能够使进行分隔件间的接合的突起部151bl?151b4的对角位置的更换容易进行。另外,由挤压构件155的抵接构件155a切换成与变幅杆151的接触或者非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地切换所使用的突起部151bl?151b4。另外,在图7中的近前侧和里侧的变幅杆151和增压器152的紧固中使用的螺钉是使用同种类的螺钉,能够使近前侧和里侧的变幅杆151共用化,能够削减成本。
[0086]变幅杆151的变形例I的变幅杆191示于图12的(b)。变幅杆19在主体部191a的一个侧面的四个角处分别一体形成二个突起部191b,二个突起部191b在相互正交的状态下相邻。因此,每当突起部191b劣化时,就使用另外的突起部191b,这样能使变幅杆191的寿命延长为变幅杆151的寿命的两倍。
[0087]变幅杆151的变形例2的变幅杆192示于图12的(c)。变幅杆192在主体部192a的一个侧面的四个角和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的四个角处分别一体形成一个突起部192b。因此,每当突起部192b劣化时,通过使用另外的突起部192b,能够使变幅杆192的寿命与变幅杆191的寿命同等程度地延长。这里,砧台154由于隔着一对陶瓷分隔件40接受从变幅杆151导出的超声波振动,所以与变幅杆151同样会劣化。因此,砧台154与变幅杆151同样地,针对主体部154a—体形成多个突起部154b。
[0088](分隔件输送追随部)
[0089]分隔件输送追随部160示于图5A及图6,在分隔件接合部150对陶瓷分隔件40彼此进行接合的期间内,分隔件输送追随部160追随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的输送而使分隔件接合部150等进行移动。
[0090]分隔件输送追随部160位于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的沿着层叠方向Z的图5A中所示的下方,配设在第一分隔件输送部120及第二分隔件输送部130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分隔件输送追随部160的X轴平台161载置着分隔件保持部140的所有构成构件以及分隔件接合部150的所有构成构件。X轴平台161以往返于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与上游侧之间的方式移动。X轴平台161在变幅杆151及砧台154与一对陶瓷分隔件40抵接而进行接合的期间内,沿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移动。另一方面,当变幅杆151及砧台154完成了一对陶瓷分隔件40的接合并与之分开时,X轴平台161沿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高速移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0091]由于分隔件输送追随部160使分隔件保持部140和分隔件接合部150沿输送方向X移动,所以在一对陶瓷分隔件40被接合的期间内,能够使第一分隔件输送部120及第二分隔件输送部130的动作继续进行。即,通过使用X轴平台161,不用使第一分隔件输送部120的第一输送筒124及第二分隔件输送部130的第二输送筒134的旋转停止,就能使一对陶瓷分隔件40的接合完成。
[0092](装袋电极输送部)
[0093]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示于图5A及图6,其对通过分隔件接合部150形成的装袋电极11进行输送。
[0094]装袋电极输送部170沿输送方向X与电极输送部110相邻,配设在第一分隔件输送部120及第二分隔件输送部130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的输送带171由外周面设有多个吸引口的环状带构成,在吸引着装袋电极11的状态下沿输送方向X输送。输送带171将沿着与输送方向X交叉的方向Y的宽度形成得比装袋电极11的宽度窄。即,装袋电极11的两端沿着方向Y自输送带171向外方突出。通过如上所述形成,输送带171避免了与分隔件保持部140及分隔件接合部150的干涉。
[0095]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的旋转辊172沿着与输送方向X交叉的方向Y在输送带171的内周面配设了多个,其使输送带171旋转。为了避免与分隔件保持部140及分隔件接合部150的干涉,没有使旋转辊172从输送带171突出。多个旋转辊172中的一个旋转辊是设置有动力的驱动辊,其他的旋转辊是从动于驱动辊的从动辊。输送带171例如沿输送方向X配设了三组。
[0096]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的吸附垫173以与装袋电极11相对的方式位于比载置于输送带171的装袋电极11靠层叠方向Z上的图5A中所示的上方的位置。吸附垫173形成为板状,在与装袋电极11抵接的面上设有多个吸引口。伸缩构件174位于比吸附垫173靠层叠方向Z的图5A中所示的上方的位置。伸缩构件174的一端接合有吸附垫。伸缩构件174以空气压缩机等为动力可沿层叠方向Z自由伸缩。
[0097]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的X轴平台175及X轴辅助导轨176将与伸缩构件174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支承为可自由移动。X轴平台175沿输送方向X配设,对伸缩构件174沿输送方向X进行扫描。X轴辅助导轨176与X轴平台175并行配设,辅助由X轴平台175进行的伸缩构件174的扫描。载置台177形成为板状,配设在比例如配设了三组的输送带171靠沿着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位置。载置台177将装袋电极11临时载置并保管。
[0098](控制部)
[0099]控制部180示于图5A,分别对电极输送部110、第一分隔件输送部120、第二分隔件输送部130、分隔件保持部140、分隔件接合部150、分隔件输送追随部160及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的工作进行控制。
[0100]控制部180的控制器181含有R0M、CPU及RAMoROMUead Only Memory)中储存有与分隔件接合装置10有关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中含有与电极输送部110的旋转辊114和切刀115及116、第一分隔件输送部120的第一输送筒124和第一切刀125、及第二分隔件输送部130的第二输送筒134和第二切刀135的控制有关的程序。并且控制程序中还含有与分隔件保持部140的保持板141、分隔件接合部150的振子153和驱动平台157等、分隔件输送追随部160的X轴平台161、装袋电极输送部170的旋转辊172和伸缩构件174等的控制有关的程序。
[0101]控制部180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基于控制程序对分隔件接合装置100的各构成构件的工作进行控制。RAM(Random Access Memory)对控制中的与分隔件接合装置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