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8076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发光按键包含具有透光区的键帽、底板、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连接键帽及底板的升降机构、设置于底板上方或下方的复合功能膜片以及设置于复合功能膜片并以铜导线连接的光源。复合功能膜片包含具有第一导通点的挠性上电路层、具有孔洞的挠性间隔层及挠性下电路层。挠性下电路层具有第二铜导通点、第三铜导通点、分别连接第二铜导通点及第三铜导通点的第一铜导线及第二铜导线。光源位于键帽投影下方,提供光线照射透光区。当键帽被按压时,第一导通点穿过孔洞与第二铜导通点及第三铜导通点电性连接。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能够同时提供触发功能及发光层功能,有利于按键的薄型化及提升键盘的亮度均匀性。
【专利说明】
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功能膜片的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
【背景技术】
[0002]键盘为电子产品(尤其是计算机)非常重要的输入装置,且键盘的发展与使用者的便利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为了在昏暗的环境中能顺利的操作键盘,发光键盘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发光键盘通常是将背光模块设置于按键模块下方,使得键盘整体的亮度较不均匀,且键盘的厚度也相对增加,不利于薄型化的要求。
[0003]因此,在薄型化及亮度均匀性的要求下,如何有效整合光源于键盘的各按键结构为键盘设计的重要考虑之一。

【发明内容】

[0004]为改善上述薄型化及亮度均匀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
[0005]上述的发光按键包括:
[0006]键帽,该键帽具有透光区;
[0007]底板,该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下方;
[0008]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及该底板;
[0009]复合功能膜片,设置于该底板上方或下方,该复合功能膜片包含:
[0010]挠性上电路层,具有第一导通点;
[0011 ]挠性间隔层,具有第一孔洞;以及
[0012]挠性下电路层,具有第二铜导通点、第三铜导通点、第一铜导线及第二铜导线,该第一铜导线及该第二铜导线分别连接该第二铜导通点及该第三铜导通点;以及
[0013]光源,该光源设置于该挠性上电路层、该挠性间隔层或该挠性下电路层,并以铜导线连接该光源,该光源位于该键帽投影下方,以提供光线照射该透光区;
[0014]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导通点通过该第一孔洞与该第二铜导通点及该第三铜导通点电性连接。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挠性上电路层及该挠性下电路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001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铜导通点及该第三铜导通点呈手指状或S形状。
[001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通点呈圆形。
[001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通点以银浆印刷而成。
[001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被绝缘胶或绝缘层覆盖。
[002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按键还包含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其中该光源位于该弹性组件的投影下方。
[0021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为剪刀式升降机构或蝴蝶式升降机构。
[002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挠性间隔层具有第二孔洞,该挠性上电路层具有第三孔洞,该光源设置于该挠性下电路层并穿过该第二孔洞及该第三孔洞。
[002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自该第三孔洞外露的部分被绝缘胶或绝缘层覆盖。
[002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设置于该挠性下电路层背向该挠性间隔层的一侧。
[00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按键,该发光按键包含:
[0026]键帽,具有透光区;
[0027]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下方;
[0028]升降机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及该底板;
[0029]复合功能膜片,设置于该底板上方或下方,该复合功能膜片包含:
[0030]上电路层,具有第一铜导通点及电性连接该第一铜导通点的第一铜导线;
[0031]间隔层,具有孔洞;以及
[0032]下电路层,具有第二铜导通点及电性连接该第二铜导通点的第二铜导线;以及
[0033]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上电路层、该间隔层或该下电路层,并以铜导线连接该发光二极管,且该发光二极管位于该键帽投影下方;
[0034]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铜导通点穿过该孔洞与该第二铜导通点电性连接。
[003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键盘,该发光键盘包含复数个上述的任意的发光按键。
[003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具有开关电路及光源电路,能够同时提供触发功能及发光层功能,有利于按键的薄型化及提升键盘的亮度均匀性。另夕卜,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中的导线及导通点均使用铜材料,如此可降低导线阻抗,能够提升电性传导的稳定性。
[003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38]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爆炸图;
[0039]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键帽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40]图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0041]图1D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2]图1E及图1F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3]图2A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的开关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44]图2B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的开关电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45]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二实施例及其变化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6]图3C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7]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的开关电路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
[0048]图5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爆炸图;
[0049]图5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键帽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50]图5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0051 ]图为图5A的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52]图6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爆炸图;
[0053]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键帽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54]图6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0055]图6D为图6A的变化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56]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尤其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膜片,以同时提供触发功能及发光层功能的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发光键盘可为任何具有发光按键的独立键盘装置或整合于电子产品的发光键盘(例如行动装置、平板计算机等配备之按键或键盘等),但不以此为限。于后以计算机键盘(如图7所示)为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键盘10及其发光按键100的细节。
[0058]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爆炸图,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键帽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1A、图1B、图1C。发光按键100包含键帽110、底板120、升降机构130、复合功能膜片140及光源150。底板120设置于键帽110下方,且升降机构130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连接键帽110及底板120,以支撑键帽110相对于底板120移动。具体而言,升降机构130可为包含第一支架132及第二支架134枢接的剪刀式升降机构,但不以此为限。底板120具有连结机构122、124(例如向上弯折的卡勾),以耦接支撑单元130的下端。对应地,键帽110具有耦接机构112、114(例如轴孔、滑槽),以耦接支撑单元130的上端。换言之,升降机构130设置于键帽110下方,且键帽110的耦接机构112、114分别可转动及可滑动地耦接第一支架132及第二支架134的上端,而底板120的连结机构122、124分别可滑动及可转动地耦接第一支架132及第二支架134的下端,以支撑键帽110相对于底板120移动。
[0059]发光按键100还包含回复单元160,以提供键帽110被按压后回复到按压前位置的回复力。依据设计需求,回复单元160可实施为弹性组件(例如弹簧或弹性体)或磁性单元,以使得键帽110可藉由弹力或磁力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回复单元160以弹性组件(如弹性体)进行说明。在其它实施例中,回复单元160也可为磁性单元,以藉由磁吸力或磁斥力使得键帽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举例而言,可藉由分别设置于键帽110及底板120的一对极性相斥的磁性组件取代弹性体,以藉由磁斥力使得键帽110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可藉由分别设置于按键框架及键帽的一对极性相吸的磁性组件取代弹性体,以藉由磁吸力使得键帽回复到按压前的位置。在此需注意,藉由磁性单元作为回复单元以提供回复力时,磁性单元的设置位置可依据实际需求变化,且可与按键结构的其它组件配合或整合,以达到提供回复力的作用,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
[0060]复合功能膜片140可设置于底板120上方或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功能膜片140设置于底板120上方。在此需注意,如图1A所示,复合功能膜片140设置于底板120上方时,复合功能膜片140具有对应底板120的连结机构122、124的破孔140a,以使得连结机构122、124可穿过破孔140a耦接第一支架132及第二支架134的下端。光源150设置在复合功能膜片140上,并提供光线,以照射键帽110。具体而言,键帽110具有透光区116,其中透光区116可为字符、图案等形式。光源150可实施为发光二极管,以使得光源150的光线照射键帽110时可自透光区116透射而出。复合功能膜片140具有结合开关电路及光源电路,以同时提供触发功能及发光层功能。具体而言,复合功能膜片140为多层膜片堆栈,而光源150可设置于复合功能膜片140的多层膜片的其中的一层上,且较佳位在键帽110于底板120的垂直投影的下方。后面依据复合功能膜片140的实施例及光源150设置于复合功能膜片140的位置,详细说明发光按键的各种实施例。
[0061]图1D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的开关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1C、图1D及图2A。复合功能膜片140包含上电路层142、间隔层144及下电路层146。具体而言,上电路层142、间隔层144及下电路层146较佳为具有可挠性(或软性)的电路层或间隔层,以使得复合功能膜片140具有可挠性。上电路层142、间隔层144及下电路层146的材质较佳为聚合物,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或聚酰亚胺(p0lyimide,PI)等,在本实施例中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上电路层142具有第一导通点142a,且第一导通点142a较佳为圆形,但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通点142a可为矩形、三角形或环形等。第一导通点142a可以是经由银浆印刷或铜箔蚀刻等方式形成于上电路层142的下表面。下电路层146具有第二铜导通点146a、第三铜导通点146b、第一铜导线146c及第二铜导线146d,其中第一铜导线146c及第二铜导线146d分别连接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换言之,下电路层146较佳以铜箔蚀刻形成电路于上表面的电路层,且第一铜导线146c及第二铜导通点146a与第二铜导线146d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电性隔离。举例而言,下电路层146较佳藉由耐燃性的热固型接着树脂,将铜箔与PET膜结合而成,具有耐燃性与柔软弯曲性,并具有较低的阻抗及优异的导电稳定性。间隔层144设置于上电路层142及下电路层146之间,以分隔第一导通点142a及第二铜导通点146a与第三铜导通点146b ο
[0062I 具体而言,间隔层144具有第一孔洞144a,第一导通点142a及第二铜导通点146a与第三铜导通点146b的位置对应第一孔洞144a,且面对彼此。亦即,上电路层142的第一导通点142a及下电路层146的第二铜导通点146a、第三铜导通点146b、第一铜导线146c与第二铜导线146d构成复合功能膜片140的开关电路。当键帽110被按压时,第一导通点142a通过第一孔洞144a与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电性连接,进而产生触发讯号。具体而言,当键帽110被按压时,键帽110藉由升降机构130的支撑朝底板120向下移动,并同时压缩弹性体式的回复单元160,进而藉由触发部(未绘示)压抵复合功能膜片140,而使上电路层142向下弯曲变形,进而使第一导通点142a通过第一孔洞144a与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电性连接。藉此,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藉由第一导通点142a搭接而产生触发讯号。在此需注意,触发部可依据设计需求设置于键帽110、回复单元(如弹性体)160或升降机构130,以随着键帽110向下的移动而触发复合功能膜片140的开关电路。
[006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较佳地呈手指状,以增进电连接稳定性。具体而言,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分别自第一铜导线146c末端及第二铜导线146d末端相向交错延伸的复数指状物,但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的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的开关电路第二实施例,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较佳地呈S形状,以增进电连接稳定性。具体而言,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分别自第一铜导线146c末端及第二铜导线146d末端相向弯曲延伸的蛇状物。在此需注意,第二铜导通点146a及第三铜导通点146b可具有不同的形态,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
[0064]另外,如上所述,光源150可设置于复合功能膜片140的多层膜片的其中的一层上。即可依据设计需求,将光源150设置于上电路层142、间隔层144或下电路层146。如图1D及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50设置于下电路层146上。相对应地,下电路层146具有电连接光源150的光源电路152,且光源电路152较佳由铜导线152a、152b构成。亦即,下电路层146在形成开关电路的第一铜导线146c、第二铜导线146d及第二铜导通点146a、第三铜导通点146b时,可同时在下电路层146的上表面形成电连接光源150的铜导线152a、152b,以使得复合功能膜片140同时具有开关电路及光源电路,而可同时提供触发功能及发光层功能。当光源150设置于下电路层146时,间隔层144具有第二孔洞144b,且上电路层142具有第三孔洞142b,其中第二孔洞144b连通第三孔洞142b并对应光源150的位置,以使得光源150设置于下电路层146并穿过第二孔洞144b及第三孔洞142b。此外,光源150自第三孔洞142b外露的部分可被绝缘胶或绝缘层170覆盖,以避免静电测试时,静电窜入进而造成光源150的损坏。
[0065]在图1D的实施例中,光源150设置于下电路层146的上表面,即第一铜导通点146a、第二铜导通点146b与第一铜导线146c、第二铜导线146d所在的表面,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E所示的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中,光源150也可设置于下电路层146背向间隔层144的一侧。举例而言,光源150可为反向式发光二极管(reversedLED),且下电路层146可为双面线路层,即下电路层146的上表面具有开关电路(例如第二铜导通点146a、第三铜导通点146b与第一铜导线146c、第二铜导线146d),而下电路层146的下表面具有光源电路(例如铜导线152a、152b)。藉此,光源150可藉由铜导线152a、152b电连接于下电路层146背向间隔层144的一侧,并穿过下电路层146的孔洞146e、间隔层144的第二孔洞144b及上电路层142的第三孔洞142b,而朝键帽110提供光线。在此需注意,图1E中虽以反向式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150的实施例,但光源150亦可为侧发光式的发光二极管。如图1F所示的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中,光源150设置于下电路层146的下表面且并以铜导线构成的光源电路152连接,且导光膜片148可对应光源150设置,以使得光线沿导光膜片148传递再导向键帽110的透光区116。具体而言,导光膜片148对应光源150的位置可开设有光源孔148a。当光源150设置于下电路层146的下表面时,光源150位于光源孔148a中,且光线沿导光膜片148传递,以导向键帽110的透光区116。在本实施例中,导光膜片148亦可为PET膜片或任何适合的聚合物膜片。
[0066]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二实施例及其变化例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A及图3B。光源150可设置于间隔层144。当光源150设置于间隔层144时,间隔层144除了用以分隔第一导通点142a及第二铜导通点146a与第三铜导通点146b,同时可具有铜导线152a、153b形成的光源电路152,以作为电连接光源150的电路层。在图3A的实施例中,光源150设置于间隔层144的上表面,且可为上发光或侧发光式发光二极管,而在图3B的实施例中,光源150设置于间隔层144的下表面,且可为反向或侧发光式发光二极管。在此需注意,当光源150设置于间隔层144的下表面且为反向式发光二极管时,上电路层142可具有类似图2A所示的孔洞142b,以使得光源150穿过间隔层144及上电路层142而朝键帽110提供光线,于此不再赘述。
[0067]图3C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C。光源150可设置于上电路层142的上表面。当光源150设置于上电路层142时,上电路层142较佳地具有铜导线形成的光源电路152,以降低阻抗及提升导电稳定性,而形成于上电路层142下表面的第一导通点142a可为上述的银浆或铜箔。然而,当光源150采用上述的反向式发光二极管而设置在与第一导通点142a相同的下表面时,第一导通点142a及光源电路152较佳皆由铜箔蚀刻制成,以简化制程步骤。另外,由于铜的电阻值很低,不会因为发光键盘上复数个不同长度的光源电路152而影响复数个光源150的发光均匀度。
[0068]在此需注意,复合功能膜片140的开关电路可具有不同的形态,不以上述实施例所示为限。如图4A及图4B所示的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的开关电路第三实施例,复合功能膜片240包含上电路层242、间隔层144及下电路层246。复合功能膜片240与上述复合功能膜片140的差异在于上电路层242及下电路层246的线路设计,其余有关复合功能膜片240各层的材质、光源150设置的位置,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上电路层242具有第一铜导通点242a及电性连接第一铜导通点242a的第一铜导线242b,且下电路层246具有第二铜导通点246a及电性连接第二铜导通点246a的第二铜导线246b。换言之,上电路层242及下电路层246较佳具有铜材料形成的开关电路,且第一铜导通点242a及第二铜导通点246a相较于第一铜导线242b及第二铜导线246b具有较大面积的形状(例如圆形或其它适合的形状),以增加电接触面积。间隔层144设置于上电路层242及下电路层246之间,以分隔第一铜导通点242a及第二铜导通点246a。类似地,间隔层144具有孔洞144a,第一铜导通点242a及第二铜导通点246a的位置对应孔洞144a,且面对彼此。当键帽110被按压时,第一铜导通点242a穿过孔洞144a与第二铜导通点246a电性连接,而导通产生触发讯号。
[0069]图5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爆炸图,图5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键帽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的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5A、图5B、图5C。复合功能膜片340设置于底板120下方。当复合功能膜片340设置于底板120下方时,底板120较佳具有破孔126,其中破孔126对应复合功能膜片340的开关电路(即对应间隔层144的孔洞144a的位置),以使得键帽110被按压时,上述的触发部(未绘示)穿过破孔126触发复合功能膜片340,以产生触发讯号。此外,对应于光源150的位置,底板120较佳具有光源孔128,以使得光源150可自复合功能膜片340突出伸入光源孔128,进而使光线照射键帽110的透光区116。另外,如图所示,在一变化例中,光源150较佳地位于弹性组件160的投影下方,即较接近发光按键的中央位置,使得光线分布更佳均匀。换言之,当破孔126具有适当大小时,光源150可位于破孔126中,而底板120无需额外开设光源孔。在此需注意,本实施例的复合功能膜片340可具有上述实施例的任一种实施例(例如复合功能膜片140、复合功能膜片240),于此不再赘述。
[0070]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以剪刀式升降机构作为说明,但不限于此。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升降机构330可为蝴蝶式升降机构。具体而言,两个支架332、334的枢接处是在键帽110中央下方且接近底板120处。具体而言,两个支架332、334分别设置于相对两侧且各可转动地连接键帽110及可移动地连接底板120,以分别支撑于键帽110的两相对侧,而形成类似蝶翼形式的升降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32、334各具有可转动部332a、334a及可滑动部332b、334b,以分别对应键帽110及底板120。相应于此,键帽110具有耦接机构112、114,以分别可转动地耦接可转动部332a、334a,且底板120具有连结机构122、124,以分别可滑动地耦接可滑动部332b、334b。在此需注意,如图6A所示,复合功能膜片340设置于底板120上方时,复合功能膜片340具有对应底板120的连结机构122、124的破孔340a、340b,以使得连结机构122、124可穿过破孔34(^、34015耦接支架332、334的可滑动部33213、33413。类似于上述,复合功能膜片340可设置于底板120的上方(如图6C所示)或下方(如图6D所示),且可具有上述实施例的任一种实施例(例如140、240),在这里便不再赘述。在此需注意,当复合功能膜片340设置于底板120下方时,如图6D所示,底板120较佳具有破孔126,其中破孔126对应复合功能膜片340的开关电路(即对应间隔层144的孔洞144a的位置),以使得键帽110被按压时,触发部118穿过破孔126触发复合功能膜片340,以产生触发讯号。
[0071]另外,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键盘10,发光键盘10包含复数个上述图1A至图6D实施例所不的任一种实施例或多种实施例的发光按键100,以藉由结合开关电路及光源电路的复合功能膜片,同时提供触发功能及发光层功能,有效整合光源于各按键结构中,有利于按键的薄型化及提升键盘的亮度均匀性。另外,本发明的发光键盘10及发光按键100具有铜材料作为导线及导通点的复合功能膜片,可降低导线阻抗,提升电性传导的稳定性。
[007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具有开关电路及光源电路,能够同时提供触发功能及发光层功能,有利于按键的薄型化及提升键盘的亮度均匀性。另外,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的复合功能膜片中的导线及导通点均使用铜材料,如此可降低导线阻抗,能够提升电性传导的稳定性。
[0073]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包括: 键帽,该键帽具有透光区; 底板,该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下方; 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及该底板; 复合功能膜片,设置于该底板上方或下方,该复合功能膜片包含: 挠性上电路层,具有第一导通点; 挠性间隔层,具有第一孔洞;以及 挠性下电路层,具有第二铜导通点、第三铜导通点、第一铜导线及第二铜导线,该第一铜导线及该第二铜导线分别连接该第二铜导通点及该第三铜导通点;以及 光源,该光源设置于该挠性上电路层、该挠性间隔层或该挠性下电路层,并以铜导线连接该光源,该光源位于该键帽投影下方,以提供光线照射该透光区; 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导通点通过该第一孔洞与该第二铜导通点及该第三铜导通点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挠性上电路层及该挠性下电路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铜导通点及该第三铜导通点呈手指状或S形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通点呈圆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通点以银浆印刷而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被绝缘胶或绝缘层覆盖。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还包含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其中该光源位于该弹性组件的投影下方。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为剪刀式升降机构或蝴蝶式升降机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挠性间隔层具有第二孔洞,该挠性上电路层具有第三孔洞,该光源设置于该挠性下电路层并穿过该第二孔洞及该第三孔洞。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自该第三孔洞外露的部分被绝缘胶或绝缘层覆盖。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设置于该挠性下电路层背向该挠性间隔层的一侧。12.一种发光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包含: 键帽,具有透光区; 底板,设置于该键帽下方; 升降机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及该底板; 复合功能膜片,设置于该底板上方或下方,该复合功能膜片包含: 上电路层,具有第一铜导通点及电性连接该第一铜导通点的第一铜导线; 间隔层,具有孔洞;以及 下电路层,具有第二铜导通点及电性连接该第二铜导通点的第二铜导线;以及 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上电路层、该间隔层或该下电路层,并以铜导线连接该发光二极管,且该发光二极管位于该键帽投影下方; 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铜导通点穿过该孔洞与该第二铜导通点电性连接。13.—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发光键盘包含复数个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按键。
【文档编号】H01H13/83GK106024471SQ20161042878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
【发明人】陈志宏, 何信政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