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海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633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压的壳体与缆线之间通过机械连接构件连接。
[0035]所述的缆线和传感器节点外包覆整体护套。
[0036]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包覆整体护套材料为聚脲材料,所述的机械连接构件可以为填料函或法兰加“O”型密封圈的连接结构。
[0037]如图2所示,还包括设置在传感器节点壳体内的传感器节点电子箱,所述的缆线的芯线包括恒流源或恒压源电缆芯线和光纤通信缆芯线。
[0038]所述的传感器节点电子箱包括从恒流源电缆将恒流源电流转换为传感器节点需要使用的恒压电源的电流电压转换器或从高压恒压源转换为低压恒压源的模块、承担传感器节点接收岸站指令和将传感器数据传回岸站的IP地址节点数据传输接口模块、传感器工作所需要的节点电源板、节点DSP板、节点传感器前置放大/功放板模块。
[0039]还包括芯线遥控切换矩阵盒,所述的芯线遥控切换矩阵盒布置在缆线上,在智能海缆部分芯线故障时,通过芯线遥控切换矩阵盒对芯线重新组合,利用冗余芯线替代工作芯线,或次要功能芯线替代主要功能芯线,进行遥控修复。
[0040]所述的传感器包括声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扭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磁传感器、震动传感器、三轴姿态传感器、三轴方位传感器或三轴惯导传感器等水下探测的各种功能传感器节点,在智能海缆制缆时,根据智能海缆部署任务使命,布置各种传感器节点。
[0041]如图3-10所示,还包括分支器和主接驳盒,所述的分支器布置在缆线上,该分支器上引出一根或多根分支缆,分支缆的另一端连接有主接驳盒,主接驳盒上具有光电连接器的插座和浮力材料并带有遥控自充气的浮球,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的插座固定在遥控自充气的浮球上。分支海缆长度,根据设计,等于任务海域部署节点海水深度减去主接驳盒部署设计距离海面深度。
[0042]在智能海缆制作时,主接驳盒通过海水自溶材料固定在缆线上,在智能海缆布设时,海水自溶材料自溶,释放主接驳盒。所述的海水自溶材料为镁基海水自溶材料。海水自溶材料为海水溶解性物质,光电传感智能海缆从船上布放下海水后,在10分钟内分解融入海水,自动释放出主接驳盒。主接驳盒,入海水后自动脱离主缆上浮到设计高度。比如,处于水下300m潜伏待命状态。主接驳盒接口端模块搭载在主接驳盒内自充气软体浮球上,在被告启动后自动浮出海面,由施工船将其从水面打捞至船甲板或作业舱室内,进行水下探测传感器负荷配接及维护、维修、更换作业,避免了使用昂贵的水下机器人无法完成的高难度海缆作业。施工船发送水声指令编号,激活主接驳盒释放接口端自动上浮到海面,在施工船上进行水下探测传感器负荷配接及维护、维修、更换作业。
[0043]还包括次接驳盒,在布设外部独立传感器时,该外部独立传感器通过所述的次接驳盒与主接驳盒上的光电连接器的插座连接。次接驳盒,搭载在传感器载荷端,每个次接驳盒作为载荷引接中继终端,类似电源接线板,可以无限制引接。每个传感器载荷荷载,根据该节点扩充功能次数、出水维护保养次数,一次设计搭载N个次接驳盒,或每次出水加载、维修载荷,同时增加1-2个次接驳盒,以保障下次出水安装、加装传感器载荷荷载的需要。
[0044]传统的水下接驳盒,需要采用水下机器人(深水机器人)进行水下接驳操作才能完成作业任务。与智能海缆配合使用的水下接驳盒采用的全新设计的水下驳接盒使用理念方案,使得水下接驳盒在接入水下异构传感器及大型传感阵列时无需采用价格昂贵的水下机器人。
[0045]智能海缆配合使用的水下接驳盒设计创新,在于使用了分支器、主接驳盒、次接驳盒成套使用的理念,主接驳盒采用在水面下潜伏部署的方式,由施工船激活释放浮体将接口端释放至海面,接驳作业由人工在船甲板面或船舱内进行,避免了使用昂贵的水下机器人,以及能够完成水下机器人所不能够完成的海缆作业。
[0046]次接驳盒内集成了单个或N个主接驳盒功能模块,使得每个接驳盒节点可以进行无次数限制的水下传感器接驳、维护、更换等作业。
【主权项】
1.一种智能海缆,包括缆线和布置在缆线上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感器节点包括耐压的壳体和安装在耐压的壳体内的传感器, 所述的缆线的芯线在传感器节点的壳体内具有光电连接器, 所述的传感器节点耐压的壳体与缆线之间通过机械连接构件连接, 所述的缆线和传感器节点外包覆整体护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包覆整体护套材料为聚脲材料,所述的机械连接构件可以为填料函或法兰加“O”型密封圈的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海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支器和主接驳盒,所述的分支器布置在缆线上,该分支器上引出一根或多根分支缆,分支缆的另一端连接有主接驳盒,主接驳盒上具有光电连接器的插座和浮力材料并带有遥控自充气的浮球,所述的光电连接器的插座固定在遥控自充气的浮球上, 在智能海缆制作时,主接驳盒通过海水自溶材料固定在缆线上,在智能海缆布设时,海水自溶材料自溶,释放主接驳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海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次接驳盒,在布设外部独立传感器时,该外部独立传感器通过所述的次接驳盒与主接驳盒上的光电连接器的插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海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线遥控切换矩阵盒,所述的芯线遥控切换矩阵盒布置在缆线上,在智能海缆部分芯线故障时,通过芯线遥控切换矩阵盒对芯线重新组合,利用冗余芯线替代工作芯线,或次要功能芯线替代主要功能芯线,进行遥控修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海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传感器节点壳体内的传感器节点电子箱,所述的缆线的芯线包括恒流源或恒压源电缆芯线和光纤通信缆芯线, 所述的传感器节点电子箱包括从恒流源电缆将恒流源电流转换为传感器节点需要使用的恒压电源的电流电压转换器或从高压恒压源转换为低压恒压源的模块、承担传感器节点接收岸站指令和将传感器数据传回岸站的IP地址节点数据传输接口模块、传感器工作所需要的节点电源板、节点DSP板、节点传感器前置放大/功放板模块。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包括声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扭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磁传感器、震动传感器、三轴姿态传感器、三轴方位传感器或三轴惯导传感器,在智能海缆制缆时,根据智能海缆部署任务使命,布置各种传感器节点。
8.如权利要求3-4任--项所述的一种智能海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水自溶材料为镁基海水自溶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海缆,包括缆线和布置在缆线上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节点包括耐压的壳体和安装在耐压的壳体内的传感器,所述的缆线的芯线在传感器节点的壳体内具有光电连接器,传感器节点耐压的壳体与缆线之间通过机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的缆线和传感器节点外包覆整体护套。本实用新型的海缆在海缆工厂制缆过程中,根据海缆部署任务使命,在海缆中按照任务需要,按照设计规定间距,集成按照任务使命设计使用的各种传感器节点,是集光纤通信、信息传输、远程供电、信息感知,以及自身健康状况检测、远程智能管控于一体的智能海缆。
【IPC分类】H01B7-32, H01B11-22, H01B7-14
【公开号】CN204270725
【申请号】CN201420726035
【发明人】王峰, 余俊, 闫鲁生, 王积鹏, 林敏 , 梁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91655部队, 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