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3900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夹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夹子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供夹设粧头的夹子。
【背景技术】
[0002]按,一般已知的鳄鱼夹是可供作为传导电力或电讯的传输连接线,在如中国台湾专利M423368中所揭露的鳄鱼夹的结构中,其包含一第一夹体、一第二夹体以及一弹性体,该第一夹体的前端外表面以及该第二夹体的前端外表面是分别覆设有一第一盖体以及一第二盖体,该第一夹体的中端相对两侧分别延伸一第一凸耳,而该第二夹体的中端相对两侧分别延伸一第二凸耳,各该第一凸耳的内表面设有一凸部,且各该第二凸耳具有一孔洞,使各该凸部嵌合于各该孔洞中以枢接该第一夹体以及该第二夹体。
[0003]然而,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夹持部的前端是具有较厚的宽度,举例而言,当使用于一狭窄的空间中时,该夹持部的前端是可能因过厚的宽度而无法伸入作业空间中,或者因空间限制无法开合夹持目标工件,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解决的方案。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夹子,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子,是具有延伸凸设的咬合部,且交错啮合的齿部形成一尖端可供夹持使用,克服小型电极不易夹持的问题,且可供方便地伸入狭窄空间内作业使用,减少空间的限制、容易使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夹子,供夹设于一电瓶的粧头,它包含:
[0008]二夹体,相枢结而可相对枢摆,该二夹体各于相对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咬合部,该二第一咬合部各包括一相对弯延靠近的弯弧部,各该弯弧部的末端横向地弯延外凸设有复数第一齿部;
[0009]一弹性机构,设于该二夹体之间而使该二夹体的第一咬合部趋向于彼此接触;
[0010]其中,当该二夹体的第一咬合部彼此接触时,该二夹体的第一齿部是彼此交错啮入口 ο
[00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另包含一插销,该插销是穿设于该二夹体之间,该二夹体可绕该插销彼此相对转动。
[00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二夹体于邻近于该第一咬合部的相对二侧,各具有一第二咬合部,该第二咬合部具有复数第二齿部。
[00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夹体于该第一与第二咬合部之间,相对于该复数第一及第二齿部具有一切平的斜平面,当该二夹体的第一咬合部彼此接触时,其中一该夹体的斜平面与另一该夹体的斜平面间具有一间隙。
[00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夹体于一端上具有一电极连接部,供与一外界的导线连接。
[001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夹体包含一设于该第一咬合部的相对一端的按压部,该按压部与该二夹体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是大于该第一咬合部与该二夹体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
[001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部与该二夹体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为该第一咬合部与该二夹体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的1.5倍。
[001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夹子,是具有延伸凸设的咬合部,且交错啮合的齿部形成一尖端可供夹持使用,克服小型电极粧头不易夹持的问题,且可供方便地伸入狭窄空间内作业使用,减少空间的限制、容易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夹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夹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1:夹子;10:夹体;11:第一咬合部;12:弯弧部;13:第一齿部;14:第二咬合部;15:斜平面;16:按压部;17:第二齿部;20:弹性机构;30:插销;40:粧头;50:电极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
[0026]请参考图1至图6,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夹子1,供夹设于电瓶的粧头,是包含二夹体10、一弹性机构20及一插销30。
[0027]该二夹体10彼此相互枢结而可相对枢摆,该二夹体10各于相对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咬合部11,该二第一咬合部11各包括一相对弯延靠近的弯弧部12,各该弯弧部12的末端横向地弯延外凸设有复数第一齿部13 (如图2所示),更进一步地说,该夹体10例如为钣金材料通过冲切和弯折等加工方式,以使该夹体10成型。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咬合部11是概直线延伸凸设,该复数第一齿部13同样地概直线凸设,该二夹体10于邻近于该第一咬合部11的相对二侧,各具有一第二咬合部14,该第二咬合部14具有复数第二齿部17。
[0028]该弹性机构20设于该二夹体10之间而使该二夹体10的第一咬合部11趋向于彼此接触,更进一步地说,该弹性机构20例如可为一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是抵顶于该二夹体10间并迫使该二第一咬合部11互相接触。当该二夹体10的第一咬合部11彼此接触时,该二夹体10的第一齿部13是彼此交错啮合,更仔细地说,该二第一咬合部11互相啮合的位置处是形成一尖端,且该尖端是具有该复数交错啮合的第一齿部13,是可供方便地伸入狭窄空间内作业使用,例如于机车内装的狭窄空间内使用(如图4所示),减少空间的限制、容易使用,并且该尖端前缘的第一齿部13可供夹持微小的工件(例如小型电极),克服不易夹持的问题。
[0029]该夹体10于该第一与第二咬合部11,14之间,相对于该复数第一及第二齿部13,17具有一切平的斜平面15,当该二夹体10的第一咬合部11彼此接触时,其中一该夹体10的斜平面15与另一该夹体10的斜平面15间具有一间隙,更进一步地说,于实际使用中,当该二第一咬合部11夹持咬合于例如电瓶的粧头40时,该间隙是可供该第一咬合部11更深入地夹持咬合该电瓶的粧头40,产生更紧固的夹持效果,更仔细地说,该间隙是可为一预留的空间供容置该电瓶的粧头40的部分,于其它实施例中,该斜平面15亦可为凹设的凹弧等型态,同样可产生相同的功效。当该斜平面15与工件(例如为粧头)夹持咬合时,该斜平面15亦可产生紧实的固定效果。
[0030]该插销30是穿设于该二夹体10之间,然而于其它实施例中,该二夹体10亦可通过例如凸耳彼此互相枢接,于本实施例中,该二夹体10可绕该插销30彼此相对转动,该夹体10更包含一设于该第一咬合部11的相对一端的按压部16,值得一提的是,该按压部16与该插销30 (该二夹体互相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是大于该第一咬合部11与该插销30间的距离,于本实施例中,该按压部16与该插销30间的距离概为该第一咬合部11与该插销30间的距离的1.5倍,可达到轻松按压的功效,且便于使用。
[0031]于实际使用中,该夹体10于一端上具有一电极连接部50,供与一外界的导线连接,该电极连接部50例如可供与该导线焊接连接,并可通过防导电材质包覆与外界隔绝避免导电。
[0032]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咬合部11可供夹持咬合小型的电极粧头等结构,克服空间限制,且该第二咬合部14亦可供夹持咬合体积较大的电极粧头等结构,使用范围广泛。
[0033]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夹子,是具有延伸凸设的咬合部,且交错啮合的齿部形成一尖端可供夹持使用,克服小型电极粧头不易夹持的问题,且可供方便地伸入狭窄空间内作业使用,减少空间的限制、容易使用。
[00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计、实用性及效益上,确实是完全符合产业上发展所需,且所揭露的结构实用新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所以其具有「新颖性」应无疑虑,又本实用新型可较之已知结构更具功效的增进,因此亦具有「创造性」。
【主权项】
1.一种夹子,供夹设于一电瓶的粧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二夹体,相枢结而可相对枢摆,该二夹体各于相对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咬合部,该二第一咬合部各包括一相对弯延靠近的弯弧部,各该弯弧部的末端横向地弯延外凸设有复数第一齿部; 一弹性机构,设于该二夹体之间而使该二夹体的第一咬合部趋向于彼此接触; 其中,当该二夹体的第一咬合部彼此接触时,该二夹体的第一齿部是彼此交错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插销,该插销是穿设于该二夹体之间,该二夹体可绕该插销彼此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夹体于邻近于该第一咬合部的相对二侧,各具有一第二咬合部,该第二咬合部具有复数第二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于该第一与第二咬合部之间,相对于该复数第一及第二齿部具有一切平的斜平面,当该二夹体的第一咬合部彼此接触时,其中一该夹体的斜平面与另一该夹体的斜平面间具有一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于一端上具有一电极连接部,供与一外界的导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包含一设于该第一咬合部的相对一端的按压部,该按压部与该二夹体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是大于该第一咬合部与该二夹体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与该二夹体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为该第一咬合部与该二夹体枢摆的位置间的距离的1.5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关于一种夹子,供夹设于一电瓶的桩头,是包含:二夹体,彼此相枢结而可相对枢摆,该二夹体各于相对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咬合部,该二第一咬合部各包括一相对弯延靠近的弯弧部,各该弯弧部的末端横向地弯延外凸设有复数第一齿部;一弹性机构,设于该二夹体之间而使该二夹体的第一咬合部趋向于彼此接触;其中,当该二夹体的第一咬合部彼此接触时,该二夹体的第一齿部是彼此交错啮合。
【IPC分类】H01R11-22
【公开号】CN204271292
【申请号】CN201420715001
【发明人】戴健郎
【申请人】戴健郎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