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290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
【背景技术】
[0002]天线对空间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辐射或接收能力,这就是天线的方向性。根据方向性的不同,天线有全向和定向两种。全向天线,即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360°都均匀辐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无方向性,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一般情况下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
[0003]现有的全向天线主要有以下方式及特点:
[0004]1、现有的全向天线能够达到在水平面全向方向图,通过共轴的多元阵来获得天线的高增益,如CO-CO天线、富兰克林天线,串馈同轴振子阵等,但难以控制辐射单元的幅度和相位,在垂直面上不能按需要赋形,因而难以解决天线在地平线下的负角辐射(减少地面多路径反射)以及减小地平线上的顶空盲区;
[0005]2、常规的功分网络设计为平面结构,多个水平全向的单元在垂直面通过功分网络连接,这种形式的功分网络结构复杂,并且往往会因为径向面较大影响天线的在水平面轴对称全方向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一种由上半振子臂、下半振子臂和支撑金属管组成的柱状外形结构的振子单元,结构小巧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其支撑金属管内可安装功分网络。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它包括上半振子臂、下半振子臂和支撑金属管,上半振子臂和下半振子臂均固定在支撑金属管的外壁上,上半振子臂和下半振子臂之间设置有同轴馈电端口,同轴馈电端口的一端设置在支撑金属管的内部,同轴馈电端口的另一端与下半振子臂的馈电点连接。
[0008]所述的上半振子臂的长度为λ/4。
[0009]所述的下半振子臂的长度为λ/4。
[0010]所述的上半振子臂的外导体电流与内导体电流在开路点处反相。
[0011]所述的下半振子臂的外导体电流与内导体电流在馈电点处反相。
[0012]它还包括防护套,所述的防护套套在上半振子臂或下半振子臂上。
[0013]所述的支撑金属管的内径为35mm?40mm。
[0014]所述的上半振子臂和下半振子臂为直径相同、高度相同的圆柱形振子臂。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I)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半振子臂、下半振子臂和支撑金属管管组成,结构小巧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
[0017]2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半振子臂外导体电流与内导体电流在开路点处反相,下半振子臂的外导体电流与内导体电流在馈电点处反相,可实现将多个振子单元级联形成多个振子单元的直线柱状阵列,各个振子单元间的电流相互不影响。
[0018]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金属管的内径较大,可直接将全向天线中的馈电网络安装在支撑金属管内,做到振子单元与馈电网络一体化,使得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天线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可靠,并且振子单元的同轴度容易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振子单元的剖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全向天线振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全向天线振子单元的剖视图;
[0022]图中,1-支撑金属管,2-上半振子臂,3-下半振子臂,4-同轴馈电端口,5-馈电点,6-防护套,7-开路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4]考虑到全向天线中振子单元的数量、馈电网络的安装和天线的结构安装架设的需要,采用图1所示的振子单元作为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的振子单元。
[0025]如图1所示,一种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它包括上半振子臂2、下半振子臂3和支撑金属管1,上半振子臂2和下半振子臂3均固定在支撑金属管I的外壁上,上半振子臂2和下半振子臂3之间设置有同轴馈电端口 4,同轴馈电端口 4的一端设置在支撑金属管I的内部,同轴馈电端口 4的另一端与下半振子臂3的馈电点5连接。
[0026]所述的上半振子臂2的长度为λ /4,因此振子单元的上半振子臂2的外导体电流与内导体电流在开路点7处反相,即来自支撑金属管I和上半振子臂2的电流在开路点7处都能形成断点,在开路点7以上的金属管上几乎没有电流,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多个振子单元做在同一根支撑金属管I上,并保持每个振子单元独立工作,而不相互影响电性能。
[0027]所述的下半振子臂3的长度为λ /4,因此振子单元的下半振子臂3的外导体电流与内导体电流在馈电点5处反相,达到和支撑金属管I内的同轴电缆匹配,所述的同轴电缆为馈电网络的组成部分。
[0028]所以,可以将多个振子单元在支撑金属管I上级联,各个振子单元的电流互不影响,形成多个振子单元的直线柱状阵列。
[0029]所述的振子单元还包括防护套6,所述的防护套6套在上半振子臂2或下半振子臂3上。如将防护套6套在下半振子臂3的底部。
[0030]所述的支撑金属管I的内径为35mm?40mm。可采用内径为36mm的支撑金属管1,由于支撑金属管I的内径较大,可直接将全向天线中的馈电网络安装在支撑金属管内,做到振子单元与馈电网络一体化,使得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天线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可靠,并且振子单元的同轴度容易得到保证。
[0031]将多个振子单元连接时,各个振子单元的支撑金属管I共用,即多个振子单元共用一根长的支撑金属管I来连接。
[0032]如图2所示,图2为一种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外观结构图,该全向天线振子单元由多个振子单元和支撑金属管I组成,多个振子单元均匀分布、固定在支撑金属管I的外壁上,多个振子单元在支撑金属管I上级联形成直线振子阵列。
[0033]每个振子单元的上半振子臂2和下半振子臂3的直径相同、高度相同,上半振子臂2和下半振子臂3均为圆柱形振子臂。
[0034]如图3所示,图3为一种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的剖视图,该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包括N个振子单元、一根支撑金属管I和N/2个防护套6,图3中,第I振子单元和第3振子单元设置有防护套6,第2振子单元没有防护套6,即奇数个振子单元的下半振子臂3下端设置防护套6。本实用新型中,每相邻两个振子单元中只需安装一个防护套6,防护套6用于将该直线振子阵列稳定在全向天线的外壳内,避免该直线振子阵列因碰撞而受损。
【主权项】
1.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半振子臂(2)、下半振子臂(3)和支撑金属管(1),上半振子臂(2)和下半振子臂(3)均固定在支撑金属管(I)的外壁上,上半振子臂(2)和下半振子臂(3)之间设置有同轴馈电端口(4),同轴馈电端口(4)的一端设置在支撑金属管(I)的内部,同轴馈电端口(4)的另一端与下半振子臂(3)的馈电点(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振子臂(2)的长度为λ/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半振子臂(3)的长度为λ/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振子臂(2 )的外导体电流与内导体电流在开路点(7 )处反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半振子臂(3)的外导体电流与内导体电流在馈电点(5)处反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防护套(6 ),所述的防护套(6 )套在上半振子臂(2 )或下半振子臂(3 )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金属管(I)的内径为35mm?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振子臂(2 )和下半振子臂(3 )为直径相同、高度相同的圆柱形振子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赋形高增益全向天线振子单元,它包括上半振子臂(2)、下半振子臂(3)和支撑金属管(1),上半振子臂(2)和下半振子臂(3)均固定在支撑金属管(1)的外壁上,上半振子臂(2)和下半振子臂(3)之间设置有同轴馈电端口(4),同轴馈电端口(4)的一端设置在支撑金属管(1)的内部,同轴馈电端口(4)的另一端与下半振子臂(3)的馈电点(5)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柱状外形结构的振子单元,其结构小巧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可直接在支撑金属管内可安装功分网络,实现振子单元和功分网络的一体化。
【IPC分类】H01Q1-36, H01Q23-00
【公开号】CN204441457
【申请号】CN201520042717
【发明人】王浩, 雍爱平, 张扬, 唐传机, 周旭
【申请人】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