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809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低压无功补偿的投切开关技术领域中,已知的两种无功补偿方案是有源无功补偿和无源无功补偿。针对于无源无功补偿,多数厂商采用接触器、晶闸管和复合开关投切三相电容器三种模式,其中:
[0003]使用接触器投切电容器为常规补偿方式,其技术成熟、门槛低并且经济性强,但是接触器投切速度慢,容易产生电容器涌流及系统过欠压,并不利于提高电能质量;
[0004]随着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TSC(晶闸管投切电容器技术日趋成熟,利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产品日渐增多,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可有效的抑制涌流,及系统过欠压,可实现过零投切,但是其缺陷在于晶闸管成本偏高,控制回路相对较为复杂,不利于售后维护;
[0005]使用智能复合开关(即接触器加小功率晶闸管)投切电容器虽然从速度上以及载流量上综合接触器投切以及晶闸管投切的优点,但是由于复合开关和电容器需要单独采购,成本相对高昂,接线也相对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因各自独立所带来的集成度差、成本高、费时费力、兼容性差、不便于售后等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内设有智能复合开关,所述下壳内设有电容器,所述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电性连接,所述上壳与下壳卡合固定。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壳套设于下壳的端部。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壳的外侧壁开设有狭槽,所述上壳的内侧壁形成有凸块,所述狭槽与凸块对应,所述凸块勾扣于狭槽内而将所述上壳与下壳卡合。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壳和下壳均为圆桶形,所述狭槽为L形狭槽且其包括有一水平槽及一竖直槽,所述竖直槽延伸至上壳的下端,所述水平槽与竖直槽相垂直。
[0011 ]更进一步的,所述狭槽与凸块的数量均是三个。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上设有主触发端子和二次触发端子,所述主触发端子和二次触发端子均与智能复合开关电性连接。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主触发端子和二次触发端子均设于上壳顶部,且所述主触发端子和二次触发端子分别靠近上壳的两侧边缘。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二次触发端子为插接式端子。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通过铜排而呈软连接。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壳的直径为122mm,所述下壳的直径为115mm。
[0017]本实用新型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藉由上壳与下壳的卡合作用,有效将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结合,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避免了因装配而浪费工时,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利用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的集成化优势,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具兼容性,特别是在售后维护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更容易安装和更换。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成本、省时省力、兼容性好、易于售后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器结构的侧视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器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3为上壳与下壳分离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容器结构,将上壳与下壳卡合固定,使得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得以集成,进而取得降低成本、省时省力、兼容性好、易于售后等有益效果。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4]本实用新型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如图I所示,其包括有上壳I和下壳2,所述上壳I内设有智能复合开关,所述下壳I内设有电容器,所述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电性连接,所述上壳I与下壳2卡合固定。
[0025]上述电容器结构中,藉由上壳I与下壳2的卡合作用,有效将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结合,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避免了因装配而浪费工时,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利用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的集成化优势,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具兼容性,特别是在售后维护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更容易安装和更换。
[0026]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请参照图I和图3,所述上壳I套设于下壳2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下壳2的外侧壁开设有狭槽3,所述上壳I的内侧壁形成有凸块4,所述狭槽3与凸块4 一一对应,所述凸块4勾扣于狭槽3内而将所述上壳I与下壳2卡合。
[0027]关于狭槽3的具体结构,所述上壳I和下壳2均为圆桶形,所述狭槽3为L形狭槽且其包括有一水平槽及一竖直槽,所述竖直槽延伸至上壳I的下端,所述水平槽与竖直槽相垂直。实际应用中,所述上壳I的直径为122mm,所述下壳2的直径为115mm。所述狭槽3与凸块4的数量均是三个。
[0028]组装时,先令上壳I与下壳2的开口相对,再将凸块4对应狭槽3的竖直槽而向内滑动,之后对上壳I和下壳2施以扭力,使得凸块4滑至水平槽内,进而实现了上壳I与下壳2的卡合固定,基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该上壳I和下壳2更易于安装和拆卸,为维修、装配工作带来了便利。
[0029]此处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关于上壳I和下壳2形状、大小的描述,其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壳I和下壳2还可以设置为方形,二者的直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作其他设置。
[0030]关于电气连接,请参照图I和图2,所述上壳I上设有主触发端子5和二次触发端子6,主触发端子5和二次触发端子6均与智能复合开关电性连接。
[0031]本实施例中,下壳2底部设有安装螺栓7,该安装螺栓7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设备的机架等处。
[0032]进一步地,所述主触发端子5和二次触发端子6均设于上壳I顶部,且所述主触发端子5和二次触发端子6分别靠近上壳I的两侧边缘。本实施例将两种端子分开设置,其作用在于方便区分端子类型以及实现电气隔离。为了进一步避免端子混淆,所述二次触发端子6为插接式端子。
[0033]关于内部的电气连接,所述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通过铜排而呈软连接。
[003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容器结构,其通过将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集成为一体,有效解决了现有产品集成度差、成本高、费时费力、兼容性差、不便于售后等问题,在电容器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适合在本领域内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内设有智能复合开关,所述下壳内设有电容器,所述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电性连接,所述上壳与下壳卡合固定。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套设于下壳的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外侧壁开设有狭槽,所述上壳的内侧壁形成有凸块,所述狭槽与凸块一一对应,所述凸块勾扣于狭槽内而将所述上壳与下壳卡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均为圆桶形,所述狭槽为L形狭槽且其包括有一水平槽及一竖直槽,所述竖直槽延伸至下壳的上端,所述水平槽与竖直槽相垂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狭槽与凸块的数量均是三个。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上设有主触发端子和二次触发端子,所述主触发端子和二次触发端子均与智能复合开关电性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发端子和二次触发端子均设于上壳顶部,且所述主触发端子和二次触发端子分别靠近上壳的两侧边缘。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触发端子为插接式端子。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通过铜排而呈软连接。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直径为122mm,所述下壳的直径为1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容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其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内设有智能复合开关,所述下壳内设有电容器,所述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电性连接,所述上壳与下壳卡合固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集成有智能复合开关的电容器结构,藉由上壳与下壳的卡合作用,使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呈一体化结构,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避免了因装配而浪费工时,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利用智能复合开关与电容器的集成化优势,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具兼容性,特别是在售后维护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更容易安装和更换。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成本、省时省力、兼容性好、易于售后等有益效果。
【IPC分类】H01G4/40
【公开号】CN205159110
【申请号】CN201520974938
【发明人】张邵铷
【申请人】张邵铷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