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锁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8534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电子锁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锁的电池盒,特别是一种设置在门板内的电子锁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0002]请参考图8,现有设置在门板C’内的电子锁A’,大多是利用电池提供动力来源,因此电子锁A’通常都会设置有一电池盒以容纳电池。然而,基于安全考虑,部分电子锁A’会将电池盒设置在电子锁A’的室内侧。因此,相较于电子锁A’的室外侧,室内侧的厚度明显较厚,造成在产品的美观上比较不太协调,或是破坏了门板C’的造形设计。另外,外露的电池盒除了成为窃贼明显的攻击目标外,平时也成为孩童把玩的对象,隐蔽性不足。
[0003]此外,设置在电池盒的设置于室内侧的电子锁A’,通常仅以一保护盖Α0Γ遮蔽电池盒。而一般的消费者清洁时往往会以含水分的湿布擦拭电子锁A’及的保护盖A01’,产生水分渗入保护盖Α0Γ和电子锁A’的缝隙造成漏电而有安全上的疑虑。
[0004]鉴于此,提供一种更具安全性、隐私性、美观性及方便性的电子锁的电池盒,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锁的电池盒,让使用者可轻易地在电子锁的电池没电时更换电池。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盒包含一壳体、一外座体、一外盖体以及至少一螺丝。壳体具有朝向门板侧缘的一开口,壳体内具有至少一第一槽部,且壳体与电子锁成电性连接。外座体可分离地自开口穿设容置在壳体内,且具有至少一第二槽部;至少一第二槽部的数量等于至少一第一槽部的数量,且各第二槽部分别与其中一第一槽部连通并形成一容置槽。外盖体可分离地设在门板的侧缘上,且选择性地抵靠于外座体并与壳体夹持外座体。螺丝穿设在外盖体并与电子锁螺合。
[0007]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盖体及螺丝将电池盒固定在电子锁内,而只要转开螺丝即可轻易地打开电池盒,然后抽出外座体即可更换容置在电池盒内的电池。这种隐藏式的设计相较于一般外露的电子锁的电池盒,具有下列优点:
[0008]美观性:将电池盒隐藏于电子锁内,保持外观设计的一体性。
[0009]隐蔽性:将电池盒装置于门板中,隐密性高不易被人恶意破坏。
[0010]安全性:电池盒内嵌于电子锁内,避免水气进入造成漏电的危险。
[0011]便利性:利用螺丝起子即可打开电池盒的外盖。
【附图说明】
[0012]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子锁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座体及外座体容置于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容置在内座体及外座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盖体及壳体夹持内座体及外座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同电子锁设置在门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8为现有技术的电子锁的立体示意图。
[0020]附图标号说明
[0021 ]10 壳体11 开口
[0022]20内座体21第一槽部
[0023]30外座体31第二槽部
[0024]40外盖体41凸片
[0025]42通孔50螺丝
[0026]60弹性件70容置槽
[0027]A、A’电子锁Α0Γ保护盖
[0028]B电池C、C’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30]首先请参考图I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的电池盒,可用于安装在一门板C内的一电子锁A内(如图2所不)。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包含一壳体10、一内座体20、一外座体30、一外盖体40、至少一螺丝50及至少一弹性件60。
[0031 ] 如图4所示,壳体IO具有朝向门板C侧缘一开口 11,使电池B可通过开口 11放入电池盒内。电池B、壳体10与电子锁A成电性连接。壳体10内具有至少一第一槽部21,第一槽部21用以容置电池B。外座体30可分离地自壳体10的开口 11穿设容置于壳体10。
[0032]具体而言,壳体10包含一外壳及一内座体20,外壳具有开口 11,内座体20自开口 11穿设容置在外壳内;内座体20具有前述第一槽部21 ο外座体30可分离地自开口 11穿设容置于外壳内并与外壳夹持内座体20。外座体30具有至少一第二槽部31。第二槽部31的数量等于第一槽部21的数量,且第二槽部31分别与其中一第一槽部21连通。
[0033]内座体20与外座体30共同形成至少一个容置槽70。具体而言,内座体20及外座体30可为两件结构,内座体20的各第一槽部21与所连通的外座体30的第二槽部31共同形成一容置槽70,而容置槽70用以容置一电池B (如图5所示)。
[0034]接着请参考图1、图2及图6。外盖体40可分离地设在门板C的侧缘上,且选择性地抵靠于外座体30,并与壳体10夹持内座体20及外座体30。换言之,当内座体20及外座体30容置在壳体10内,外盖体40可设置在壳体10的开口并抵靠于外座体30,以将内座体20及外座体30固定在壳体10内(如图6所示)。
[0035]外盖体40可用螺丝50穿设在外盖体40,而与电子锁A螺合。在本实施例中。外盖体40的一端具有一凸片41,凸片41朝向壳体10弯曲,因此凸片41可插入电子锁A。外盖体40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一通孔42,螺丝50穿设于通孔42并与电子锁A螺合。此外,若于外盖体40的两端皆设置通孔42并分别以螺丝50穿设,也能达到外盖体40与电子锁A螺合的目的。
[0036]当外盖体40与电子锁A螺合,外盖体40将内座体20及外座体30连同容纳在第一槽部21及第二槽部31的电池B固定在壳体10内。而第一槽部21、第二槽部31内具有导线或导电组件,以使电池B与电子锁A形成通路,因此电池B能向电子锁A提供电能。
[0037]请再次参考图4。弹性件60为导体,因此弹性件60可做为电极的一接脚而与电池B电性连接。具体而言,弹性件60的数量等于第一槽部21及第二槽部31的数量,且各弹性件60分别设置在其中一容置槽70,因此在电池B容置在容置槽70时,第一槽部21或第二槽部31内的导线或导电组件可通过弹性件60与电池B形成电性连接。换言之,电子锁A是通过弹性件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