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双结构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318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双结构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屏蔽双结构电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一些配套线用电缆,特别是电气装备用的,对于抗信号干扰有着更严格要求,而单层的编织丝屏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发展要求,改为双层屏蔽就必须基础多一层绝缘,增加电缆成本、降低了电缆的柔软性能。
[0003]但是这两种结构都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单层屏蔽不能有效的去除信号干扰;而双层屏蔽则必须多加一层绝缘后再屏蔽,增加成本,同时又降低了电缆的柔软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大幅度增加电缆外径及成本的情况下,同时不改变电缆的柔软性能,达到消除电信干扰的效果的屏蔽双结构电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种屏蔽双结构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的表面由里至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以及护套,其中,第一屏蔽层为编织丝制成的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为铝塑复合带绕包的屏蔽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体为直径8?1mm的铜。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厚度与第二屏蔽层的厚度之比为0.9?1.1。
[0009]优选地,所述导体的直径为第一屏蔽层的厚度的5?8倍。
[0010]本实用新型使用铝塑复合带屏蔽的优点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防止编织丝断支导致护套挤出;另一方面,增加电缆的抗信号干扰作用,本实用新型仅仅稍微改变了电缆结构,几乎不增加电缆的成本,没有改变电缆的柔软性能,就能有效的消除绝缘层和金属屏蔽层(金属护套)之间产生局部放电,达到了消除信号干扰的效果近似双层屏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3]参照附图1,一种屏蔽双结构电缆,包括导体1,导体为直径8?1mm的铜制成,导体I的表面由里至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2、第一屏蔽层3、第二屏蔽层4以及护套5,其中,第一屏蔽层3为编织丝制成的屏蔽层;第二屏蔽层4为铝塑复合带绕包的屏蔽层,第一屏蔽层3的厚度与第二屏蔽层4的厚度之比为0.9?1.1,导体I的直径为第一屏蔽层3的厚度的5?8倍,这样的厚度设置不会改变电缆的柔软性能,同时能最大程度地消除绝缘层和金属屏蔽层之间产生局部放电。
[0014]在制作本实用新型时,导体挤出绝缘后,使用编织机进行编织屏蔽,然后再使用绕包机进行铝塑复合带屏蔽,防止编织丝断支导致护套挤出,增加电缆的抗信号干扰作用。
[0015]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屏蔽双结构电缆,包括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的表面由里至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以及护套,其中,第一屏蔽层为编织丝制成的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为铝塑复合带绕包的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厚度与第二屏蔽层的厚度之比为0.9-1.1,所述导体的直径为第一屏蔽层的厚度的5?8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双结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直径8?1mm的铜。
【专利摘要】一种屏蔽双结构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的表面由里至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以及护套,其中,第一屏蔽层为编织丝制成的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为铝塑复合带绕包的屏蔽层。本实用新型使用铝塑复合带屏蔽的优点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防止编织丝断支导致护套挤出;另一方面,增加电缆的抗信号干扰作用,本实用新型仅仅稍微改变了电缆结构,几乎不增加电缆的成本,没有改变电缆的柔软性能,就能有效的消除绝缘层和金属屏蔽层(金属护套)之间产生局部放电,达到了消除信号干扰的效果近似双层屏蔽的效果。
【IPC分类】H01B7/17, H01B7/04
【公开号】CN205194367
【申请号】CN201520740725
【发明人】余文
【申请人】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 广州电气输配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