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598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是由二铁芯以二旁侧预设的第一、二侧柱相互抵靠,利用一第一线架套合在二铁芯同侧的第一侧柱,第一线架二端部各设有一侧板,二侧板之间经由一隔片分隔成二线槽,至少一导线缠绕在各线槽内形成一次侧绕组,一第二线架套合二铁芯同侧的第二侧柱,第二线架二端部各设有一侧板,二侧板之间经由一隔片分隔成二线槽,至少一导线缠绕在各线槽内形成二次侧绕组,另有一绝缘的分隔罩设置在第一线架接近第二线架的一旁侧,且前述分隔罩的二端部是遮盖在第一线架的上、下二对侧。本实用新型可缩小变压器体积,实现高功率密度特性及有效固定两线架之间的距离,控制变压器的漏感等特性。
【专利说明】
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减小体积且易于自动化加工生产的谐振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液晶电视等电子产品的电源供应系统中,其变压器大多是以具漏电感型的变压器为主(例如:谐振变压器LLC transformer),使能减小开关的损耗并降低噪声。
[0003]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33646号「漏感谐振变压器结构改良」实用新型专利案:『其结构主要包含:一外线架,该外线架设有第一贯穿孔,又该外线架设有第一凹孔;一内线架,该内线架套设于外线架之第一贯穿孔内,该内线架设有第二贯穿孔,又该内线架设有第二凹孔;一铁心组,该铁心组设有第一铁心、第二铁心及第三铁心,该第一铁心与第二铁心置设于内线架之第二贯穿孔内,该第三铁心置设于外线架之第一凹孔及内线架之第二凹孔内;藉由该内线架套设于外线架之第一贯穿孔内,使该第一绕线区之线圈与第二绕线区之线圈重迭,而可提高耦合,且另藉由外线架设有凹孔,而使内线架之线圈可达散热之效果,又该第三铁心置设于凹孔内,可使磁线形成次回路,进而提升漏感。』
[0004]另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1416553号「谐振变压器结构」发明专利案:『其结构系包括:一第一绕线基座,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绕线区及复数个单槽第二绕线区,该第一绕线区具有复数个导接脚,且该复数个单槽第二绕线区系设置于该第一绕线区之两侧,该本体之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且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各具有一开口;以及一第一通道,其系贯穿该本体;一初级绕线,其系缠绕于该第一绕线基座之该第一绕线区上,且与该复数个导接脚连接;复数个次级绕线,其系分别缠绕于该第一绕线基座之该复数个单槽第二绕线区上;一套盖,具有一第二通道,当该套盖与该第一绕线基座组装时,该第二通道系与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之该开口相连通;以及一磁芯组,其系部份设置于该第一绕线基座之该第一通道中及该套盖之该第二通道中。
[0005]藉由复数个单槽第二绕线区来分别缠绕复数个次级绕线,以改变绕线及磁路方式,可缩小变压器体积,并改善磁芯组组合时气隙形成于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之间,以及难以稳定地控制变压器的漏电感值等缺点。』
[0006]然而,上述二案的结构,其实际应用时由于是将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同时缠绕在单一线架(绕线基座)上的不同位置,除了绕线外,穿插绝热套管与结线等皆须耗费相当人力,因此造成人力与工时的增加;同时,将一、二次侧绕组设置在同一线架上,容易造成安规距离不足,且漏感不易调动等弊病,导致需要增加额外电感来充当谐振电感。
[0007]有鉴于常见的变压器结构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前述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是将一、二次侧绕组分别设置在二分离的第一、二线架上,且使第一、二线架分别套合在二铁芯二旁侧预设的第一、二侧柱部上,藉此,不但容易使各绕组的绕制组装,以提升加工效率外,亦可缩小变压器体积,实现高功率密度特性。
[0009]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是将、二次侧绕组分别设置于二分离的第一、二线架上,且使第一、二线架经由相对设置的结合凹槽、结合凸榫等结构扣合固定,因此可有效固定两线架之间的距离,并控制变压器的漏感等特性。
[0010]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二铁芯,分别在二旁侧设有同向延伸的第一、二侧柱,且二铁芯是相对以二第一侧柱相互抵靠,并以二第二侧柱相互抵靠;一第一线架,设有一贯穿的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是套合二铁芯同侧的第一侧柱外周缘,前述第一通孔二端部外周侧分别设有一侧板,所述第一线架在第一通孔外周侧的二侧板之间设有一隔片,前述隔片的二旁侧形成二线槽;一一次侧绕组,是由导线缠绕在前述第一线架的二线槽内所形成;一第二线架,设有一贯穿的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是套合在二铁芯同侧的第二侧柱外周缘,前述第二通孔二端部外周侧分别设有一侧板,在二侧板之间设有一隔片,前述隔片的二旁侧形成二线槽;一二次侧绕组,是由导线缠绕在前述第二线架的各线槽内所形成;一绝缘且呈U形弯折的分隔罩,设置在第一线架接近前述第二线架的一旁侧,且该分隔罩的二端部是遮盖在第一线架的上、下二侧。
[0011]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一线架的二侧板在接近线槽的一侧分别设有侧夹槽,而前述分隔罩在二旁侧边缘分别设有对应于各侧夹槽的侧折边,利用各侧折边插入各侧夹槽内,能使分隔罩定位在第一线架的二线槽外旁侧。
[0012]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一线架在接近第二线架的一侧设有一第一结合凸榫及一第一结合凹槽,而前述第二线架在接近第一线架的一侧则设有相对应的第二结合凹槽及第二结合凸榫,利用前述第一结合凸榫伸入第二结合凹槽,且第二结合凸榫伸入第一结合凹槽内,能使所述第二线架与第一线架相互连接结合。
[0013]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一线架的二侧板分别在远离隔片的一侧设有第一侧挡部,二第一侧挡部在朝向前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凹陷的第一定位凹部,所述第二线架的二侧板分别在远离隔片的一侧设有第二侧挡部,二第二侧挡部在朝向该第二通孔的一侧设有凹陷的第二定位凹部,且前述第一、二定位凹部分别抵触在二铁芯的二相对旁侧。
[0014]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二线架的二线槽至少在接近各侧板的一旁侧分别设有侧出线导槽,在各侧出线导槽旁侧分别设有多数侧出接线端子,而前述二次侧绕组具有二侧导线端部,各侧导线端部是通过侧出线导槽连结在各侧接线端子上。
[0015]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二线架的二线槽至少在接近各侧板的一旁侧设有侧出线导槽,前述各侧出线导槽旁侧分别设有多数侧出接线端子,而二线槽分别在接近隔片的一旁侧设有中间出线导槽,前述各中间出线导槽旁侧分别设有多数中间接线端子,该二次侧绕组是由二组线圈组成,各线圈分别具有一侧导线端部及一中间导线端部,前述二线圈分别以侧导线端部通过各侧出线导槽连结在各侧接线端子上,该二线圈分别以中间导线端部通过各中间出线导槽连结在各中间接线端子上。
[0016]依上述结构,所述二中间接线端子呈相互连结以形成一中央抽头。
[0017]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一线架的隔片上设有多数凹缺口,且该一次侧绕组分布在二线槽中的导线是通过该凹缺口形成连通。
[0018]依上述结构,所述第一侧挡部上分别设有多数接线端子,且该一次侧绕组具有二导线端部分别与各接线端子连接。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得更具体的了解,依各【附图说明】如下: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外观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剖面图。
[0024]组件符号说明:
[0025]1......铁芯11.....第一侧柱
[0026]12.....第二侧柱
[0027]2......第一线架21.....第一通孔
[0028]22,42.....侧板221....侧夹槽
[0029]23、43.....隔片231....凹缺口
[0030]24.....第一侧挡部241……第一定位凹部
[0031]25……第一结合凹槽 251……第一结合凸榫
[0032]26、27、46、47....线槽 28.....接线端子
[0033]3......一次侧绕组31.....导线端部
[0034]4......第二线架41.....第二通孔
[0035]44.....第二侧挡部441……第二定位凹部
[0036]45……第二结合凹槽 451……第二结合凸榫
[0037]461、471....侧出线导槽 462、472....中间出线导槽
[0038]463、473……侧接线端子 464、474……中间接线端子
[0039]5.......二次侧绕组 51、52.....线圈
[0040]511、521....侧导线端部 512、522....中间导线端部
[0041]6......分隔罩61.....侧折边。
[0042]【具体实施方式】:
[0043]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包括:铁芯1、第一线架2、一次侧绕组3、第二线架4、二次侧绕组5及分隔罩6等部份;其中铁芯I在二旁侧设有同方向凸伸的第一、二侧柱11、12,当二铁芯I相对以二第一侧柱11相互抵靠,且以二第二侧柱12相互抵靠,则可形成一导磁回路。
[0044]第一线架2设有一贯穿的第一通孔21,该第一通孔21是套合在二铁芯I同侧的第一侧柱11外周缘,前述第一通孔21 二端部外周侧分别设有一侧板22,在二侧板22之间设有一隔片23
[0045],此隔片23的二旁侧形成二线槽26、27,前述隔片23上设有多数凹缺口231,二侧板22在接近线槽26、27的一侧分别设有侧夹槽221,另在二侧板22远离线槽26、27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挡部24,且所述第一线架2在远离第一侧挡部24的一旁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结合凸榫251(也可以是一个鸠尾榫)及一第一结合凹槽25(也可以是一个鸠尾槽),而在二第一侧挡部24上设有多数接线端子28,二第一侧挡部24在朝向第一通孔21的一侧设有凹陷的第一定位凹部241;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定位凹部241具有符合铁芯I接近第一侧柱11 一侧的边缘形状,使该第一定位凹部241可套合抵触在铁芯I接近第一侧柱11的一侧边缘并形成定位。
[0046]—次侧绕组3是由导线缠绕前述第一线架2的各线槽26、27内所形成,且该凹缺口231是供导线通过,而该一次侧绕组3具有至少二导线端部31可链接在前述接线端子28上。
[0047]第二线架4设有一贯穿的第二通孔41,该第二通孔41是套合在二铁芯I同侧的第二侧柱12外周缘,前述第二通孔41 二端部外周侧分别设有一侧板42,该二侧板42之间设有一隔片43
[0048],此隔片43的二旁侧形成二线槽46、47,该二线槽46、47至少在接近二侧板42的一旁侧设有侧出线导槽461、471,此侧出线导槽461、471旁侧分别设有多数侧接线端子463、473
[0049],而二侧板42远离前述线槽46、47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侧挡部44,且前述第二线架4在远离第二侧挡部44的一侧设有一第二结合凸榫451(也可以是一个鸠尾榫)及一第二结合凹槽(
[0050]图中不另绘出,也可以是一个鸠尾槽)分别对应在前述第一结合凹槽25、第一结合凸榫251
[0051 ] ,二第二侧挡部44在朝向第二通孔41的一侧设有凹陷的第二定位凹部441。
[0052]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前述二线槽46、47另在接近隔片43的一旁侧分别设有中间出线导槽462、472,在该中间出线导槽462、472旁侧分别设有多数中间接线端子464、474
[0053];而前述第二定位凹部441具有符合铁芯I接近第二侧柱12—侧的边缘形状,使该第二定位凹部441可套合抵触在铁芯I接近第一侧柱12的一侧边缘并形成定位。
[0054]二次侧绕组5是由导线缠绕在所述第二线架4的各线槽46、47内所形成,且该二次侧绕组5至少以二导线端部通过出线导槽461、471连结在接线端子463、473上。
[0055]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次侧绕组5亦可由二组线圈51、52组成,该线圈51、52分别具有一侧导线端部511、512及一中间导线端部521、522,其中前述线圈51、52—端的各侧导线端部511、521可由各侧出线导槽461、471导出,并连结在各侧接线端子463
[0056]、473上,而线圈51、52另一端的中间导线端部512、522可由中间出线导槽462、472导出,并连结在中间接线端子464、474上,同时,前述中间接线端子464、474可视需要分开或连结成一中央抽头,形成一应用上的变化。
[0057]分隔罩6为一U形弯折的绝缘片状结构体,是设置在第一线架2接近第二线架4的一旁侧,所述分隔罩6的二端部是遮盖在第一线架2的上、下二侧,前述分隔罩5 二旁侧边缘分别设有对应于各侧夹槽221的侧折边61,利用各侧折边61插入各侧夹槽221内,可使分隔罩6定位在第一线架2的二线槽46、47外周侧。
[0058]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可达成下列功效:
[0059]1.将一次侧绕组3与二次侧绕组5分别设置在第一线架2及第二线架4上,生产时可同时分别进行,然后再将该二者经由相对设置的结合凹槽、结合凸榫相互扣合固定,再与其它组件组装成一完整变压器结构,因此除了可提升生产速度与效率外,还能保有稳定的变压器电气特性。
[0060]2.利用分隔罩6隔开一次侧绕组3、二次侧绕组5及一次侧绕组3、铁芯I,除了可增加绝缘强度,亦可大幅提升爬电距离,以满足医疗等严苛安规要求。
[0061]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确可达成缩小体积、提高功率密度且易于生产组装的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发明,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惟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者,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请求范围内。
【主权项】
1.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至少包括: 二铁芯,分别在二旁侧设有同向延伸的第一、二侧柱,且二铁芯是相对以二第一侧柱相互抵靠,并以二第二侧柱相互抵靠; 第一线架,设有一贯穿的第一通孔,此第一通孔是套合二铁芯同侧的第一侧柱外周缘,在第一通孔二端部外周侧分别设有一侧板,所述第一线架在第一通孔外周侧的二侧板之间设有一隔片,该隔片的二旁侧形成二线槽; 一次侧绕组,是由导线缠绕在所述第一线架的二线槽内所形成; 第二线架,设有一贯穿的第二通孔,此第二通孔是套合在二铁芯同侧的第二侧柱外周缘,在第二通孔二端部外周侧分别设有一侧板,前述二侧板之间设有一隔片,该隔片的二旁侧形成二线槽; 二次侧绕组,是由导线缠绕在所述第二线架的各线槽内所形成; 绝缘且呈U形弯折的分隔罩,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架接近第二线架的一旁侧,且前述分隔罩的二端部是遮盖在第一线架的上、下二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架的二侧板 在接近线槽的一侧分别设有侧夹槽,而前述分隔罩在二旁侧边缘分别设有对应于各侧夹槽的 侧折边,利用各侧折边插入各侧夹槽内,能使分隔罩定位在第一线架的二线槽外旁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架在接近第二线架的一侧设有一第一结合凸榫、及一第一结合凹槽,所述第二线架在接近第一线架的一侧则设有相对应的第二结合凹槽、及第二结合凸榫,利用前述第一结合凸榫伸入第二结合凹槽,且第二结合凸榫伸入第一结合凹槽内,能使所述第二线架与第一线架相互连接结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架的二侧板分别在远离前述隔片的一侧设有第一侧挡部,二第一侧挡部在朝向前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凹陷的第一定位凹部,所述第二线架的二侧板分别在远离前述隔片的一侧设有第二侧挡部,二第二侧挡部在朝向前述第二通孔的一侧设有凹陷的第二定位凹部,且该第一、二定位凹部分别抵触在二铁芯的二相对旁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架的二线槽至少在接近各侧板的一旁侧分别设有侧出线导槽,前述各侧出线导槽旁侧分别设有多数侧出接线端子,而前述二次侧绕组具有二侧导线端部,各侧导线端部是通过侧出线导槽连结在各侧接线端子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架的二线槽至少在接近各侧板的一旁侧设有侧出线导槽,前述各侧出线导槽旁侧分别设有多数侧出接线端子,而二线槽分别在接近隔片的一旁侧设有中间出线导槽,在各中间出线导槽旁侧分别设有多数中间接线端子,前述二次侧绕组是由二组线圈组成,各线圈分别具有一侧导线端部及一中间导线端部,该二线圈分别以侧导线端部通过各侧出线导槽连结在各侧接线端子上,前述二线圈分别以中间导线端部通过各中间出线导槽连结在各中间接线端子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中间接线端子呈相互连结形成一中央抽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架的隔片上设有多数凹缺口,且前述一次侧绕组分布在二线槽中的导线是通过前该凹缺口形成连通。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式变压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上分别设有多数接线端子,且前述一次侧绕组具有二导线端部分别与各接线端子连接。
【文档编号】H01F27/28GK205645455SQ20162009214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30日
【发明人】彭希和
【申请人】明纬(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