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片及具有前述导电片的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764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电片及具有前述导电片的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导电片及充电器,明确地说,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弹性臂设计的导电片以及使用该导电片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由于充电器的日渐普及,相对的,也因应使用者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功能及设计。在这些不同的需求下,使得传统充电器已经由充电器本体及插头一体成型发展成插头可从充电器本体上独自脱离开来等型式,使用者进而可依插座规格来更换插头。
如图1及图2所示,公知充电器10包括本体11、盖体15及插头31,其中本体11及盖体15由螺丝28及扣片12而使得本体11与盖体15结合为一体。前述本体11与盖体15结合形成有一内部空间13以置放充电电路板(图未示)。前述盖体15设有一对相等孔17供导电片25置于其中,每一导电片25分受一弹性体24作用,盖体15复设有孔19及20分别供弹片21的扣接部23及按钮22穿经而突露,所述弹片21下端固定于盖体15,前述插头31固设有一对端子32。当插头31沿滑槽29从充电器10前方推入至定位,每一端子32的后端部33顶接于前述导电片25并产生一推力进而压迫弹性体24。
为因应使用者旅行至不同国家及地区所面临电气插座(插头)规格不同的问题,公知充电器10设计成可更换不同规格插头。因此,依先前技术,当按压压钮22时,可使扣接部23脱离插头31的凹部34,使插头31可由所设的凸缘36(参考图3B)而由盖体15的滑槽29脱离于盖体15(参考图2),如此,便可进行以图3B的欧洲规格插头31B或以图4B英国规格插头31C等不同插头的更换,以因应不同国家、地区的使用需求。
依先前技术,当插头31欲安装于盖体15时,该插头31的端子32的后端部33会先滑经接触一导电片25,之后再继续滑经接触另一导电片25才定位,即至少有一端子32的后端部33会先后滑动接触二导电片25。此缺点在于其中一导电片25的磨损程度为另一导电片25的两倍,而易于变形并影响电气连接的效能。
再者,公知充电器10构件多且复杂,所以组装的工时较长;故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片40与基板50相互配合以提高充电器结构应用性及降低结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故将公知滑槽设计成有缺口的卡槽,欲安装插头嵌入于上壳体的卡槽时,须先将插头的凸块事先对准上壳体缺口,然后施于一向下的正向力,进而再施一侧向推力,致使插头滑进上壳体卡槽才定位。
此外,为考量结构简化以及节省元件占据的空间,故设计一基板以便于与上壳体榫作接合,且该基板设有二垂片用于和该导电片重叠配合,以保护该导电片及减少元件占据的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遂提供具有弹性臂设计的导电片,并提供一装载该导电片的基板,该基板具有扣接插头的扣接部,而安装于壳体的内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该充电器具有更换插头的便利,且该充电器以一基板扣合该插头,其中该基板上安装一对具有弹性接触的导电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片,该导电片延伸两弹性臂,使该导电片安装于充电器可提供弹性接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包含一上壳体一下壳体,由螺丝由上壳体的孔锁入下壳体的螺孔及下壳体以一对扣片嵌扣于上壳体的凹部,致使下壳体与上壳体结合为一体;至少有一基板与上壳体接合且一对导电片介于上壳体和基板之间。
前述基板纵深的一侧边与上壳体焊接在一起致使该基板具有弹性致动,以利于该基板的扣接部能卡住或释放插头的凹部,而进行更换插头的动作。
前述导电片具有弹性臂设计,呈一U形片,而两弹性臂自该U形片的两侧端延伸而出,该弹性臂的末端设有圆孔以配合上壳体的榫而焊接上壳体在一起。当插头嵌入充电器主体时,该U形片会因弹性臂而提供弹性接触的作用以顶接该插头的端子。


图1A为公知充电器顶视结构平面图,图1B为公知充电器侧视结构平面图,图1C为公知充电器前视结构平面图,并省略了导线及导线末端的插头。
图2为图1C沿2-2线剖面图,且插头脱离充电器盖体的分解图,并省略了导线及导线末端的插头。
图3A为欧洲规格插头侧视结构平面图,图3B为欧洲规格插头前视结构平面图。
图4A为英国规格插头侧视结构平面图,图4B为英国规格插头前视结构平面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及具有前述导电片的充电器侧视结构平面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及具有前述导电片的充电器前视结构平面图,并省略了导线及导线未端的插头。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及具有前述导电片的充电器侧视展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板的立体图。
图9为图5B沿X-X’线剖面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体内侧壁的平面结构图,图10B为图10A沿Y-Y’线剖面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及具有前述导电片的充电器与美规插头的组合侧视结构图,图11B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及具有前述导电片的充电器与美规插头的组合前视结构图。
图12为图11B沿Z-Z’线剖面图。
图13为图12的插头分离于壳体的分解围。
图14为美国规格插头的前视结构平面图。
图15为欧洲规格插头的前视结构平面图。
图16为英国规格插头的前视结构平面图。
图17为澳洲规格插头的前视结构平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基板的两侧增加固定基板宽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实用新型将参阅含有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附图予以充分描述,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熟悉本行的人士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新型,同时获致本新型的功效。因此,须了解以下的描述对熟悉本行技术的人事而言为一广泛的描述,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5A与图5B,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平面图以及前视结构平面图。本实用新型充电器包含一上壳体15及一下壳体11,其中上壳体15与下壳体11由螺丝28锁合,且上壳体15上形成两平行的卡槽27,该卡槽27具有缺口26且用以卡接一插头,如图14至图17。两卡槽27之间配置一对导电片40,用以提供插头的电极接触,该对导电片40侧边配置一扣接部52与一按压钮53,该按压钮53的作动会致使扣接部52向下位移,使该扣接部52可卡住或释放插头。
请参阅图6,由左而右分别显示下壳体11、基板50、两导电片40及上壳体15的侧视结构平面图。请配合参阅图7,进一步显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40与基板50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导电片40形成一U形片41,该U形片41的两侧端部中间垂直向外延伸有两弹性臂42,并且在弹性臂41的末端上各开有一圆孔43,其一弹性臂42在末端边缘又垂直延伸一垂直壁44,该垂直壁44用以电气连接至充电电路板。基板50在纵长排列方向上固设有二垂片51,该垂片51用以与导电片40的U形片41相互重叠配合,且在二垂片51的下方垂直方向各开有凹槽56,使导电片40的U形片41耦接垂片51时,导电片40的弹性臂42位于凹槽56,且导电片40的两弹性臂42横向长度大于该基板50的宽度,使弹性臂42的圆孔43突出基板50的宽度。在沿著该基板50的纵长排列方向上,于二垂片51的侧边依序设有一扣接部52及一按压钮53,并且在基板50的适当位置上开有四个圆孔54、55,用以将该基板50固定于上壳体15的内侧壁上。值得注意地特征,该等圆孔54、55分布于该基板50上远离扣接部52与按压钮53的位置,使该基板50固定于上壳体15的内侧壁时,按压钮53的作动可使该基板50具有弹性位移而连动扣接部52的位移。
请参阅图10A与10B,分别显示上壳体15内侧壁的平面结构图以及沿著线Y-Y’的剖面图。上壳体15的内侧壁的特定位置上分布设置复数个榫30,这些榫30分别对应基板50的圆孔54、55与导电片40的圆孔43。此外,上壳体15的内侧壁的特定位置上开设复数个孔17、19、20,这些孔17、19、20分别对应导电片40(或二垂片51)及基板50的扣接部52与按压钮53。上壳体15的内侧壁尚设有孔16,用以穿过螺丝28以锁合上、下壳体15、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壳体15是由塑胶材质制成,当两导电片40的U形片41重叠至基板50的两垂片51并安装至上壳体15的内侧壁时,这些榫30分别穿过基板50的圆孔54、55与导电片40的圆孔43,且两导电片40及基板50的扣接部52与按压钮53亦分别穿过孔17、19、20,而突露于外。这些榫30的末端可利用热融方式产生一头部,该头部大于该等圆孔43、54、55的内径,使两导电片40与基板50固定于上壳体15的内侧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板50的固定是保持该基板50的一侧半部具有弹性位移,使其扣接部52与按压钮53具有位移的作动。
请参阅图9,显示图5B沿X-X’线的剖面图,其中该导电片40的U形片41穿过上壳体15相对应的孔17而突露于外以提供外接插头的电气连接;基板50的垂片51亦穿过上壳体15相对应的孔17,且垂片51的顶部与导电片40的U形片41的凹部间形成一间隙,以利于该U形片41有压缩的空间。扣接部52穿过上壳体15相对应的孔19而突露于外,以为扣接插头的凹部34用(请配合参阅图12)。导电片40的圆孔43及基板的圆孔54、55则是穿经上壳体15内侧的榫30(请配合参阅图10B)而焊接于上壳体15内侧壁,致使导电片40和基板50利于进行弹性动作。该基板50设有凹槽56则是用以缓冲收容导电片40下压时的弹性臂42下降位移。
请参阅图11A、11B、图12及图13,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与美规插头61结合的侧视结构平面图,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与美规插头61结合的前视结构平面图,沿图11B中Z-Z’线的剖面图,根据图12的美规插头61分离于壳体的分解图。美规插头61的后侧固设有一屏蔽板36,该屏蔽板36形成有一长孔槽37,且于长孔槽37下方形成一宽孔38,美规插头61下侧并形成一连通于前述宽孔38的凹部39及相同于公知功能的凹部34。美规插头61的凸块100须事先对准上壳体15的缺口26,然后施于一向下的正向力,进而再施一侧向推力,致使美规插头61滑进上壳体15的卡槽27而就定位。当美规插头61由所设凸块100嵌入上壳体15卡槽17时,美规插头61的凹部39、宽孔38及长孔槽37即提供导电片40的垂片41通过的空间及以前述长孔槽37收容导电片40的U形片41,并以宽孔38收容扣接部52,直至凹部34为扣接部52所扣接时,美规插头61即完成与上壳体15的结合,在此结合过程中及完成结合时,美规插头61的端子后端部63抵压著导电片40的U形片41,并进而压迫著基板50。
请参阅图14至图17,分别显示美国、欧洲、英国、澳洲等规格插头的前视结构平面图,其中凸块100须事先对准上壳体15的缺口26,然后施于一向下的正向力,进而再施一侧向推力,致使插头滑进上壳体15的卡槽27而就定位。
请参阅图18,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基板50的两侧增加固定基板50宽度的立体图。在此一实施例中,为增加固定基板50宽度,故可再另外增设有四耳翼57,且在该四耳翼57上各开有一圆孔58,且分别对准导电片40的圆孔43,该圆孔58可与上壳体15的榫30接合而致使该基板50与上壳体15的接合更趋于稳固。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该项技术人士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形成一U形片,该U形片的两侧端部中间垂直向外延伸有两弹性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臂的末端开设一固定该弹性臂的圆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两弹性臂之一在末端边缘垂直延伸一用以电气连接至一电路板的垂直壁。
4.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壳体,形成两平行的卡槽;一下壳体;一对导电片,该导电片形成一U形片,该U形片的两侧端部向外延伸有两弹性臂;一基板,在纵长方向上依序排列设有二垂片、一扣接部及一按压钮,该垂片耦接前述导电片,且该基板由在远离该按压钮的侧端固定至前述上壳体的内壁上,两U形片突露在两卡槽间,该扣接部与按压钮亦突露出前述上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U形片的凹部与该垂片的顶部间存在一间隙,该间隙提供该U形片保持弹性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两弹性臂之一在末端边缘垂直延伸一用以电气连接至一电路板的垂直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壳体的内壁在特定位置上设有复数个用以固定前述基板与导电片的弹性臂的榫。
8.一种充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壳体,形成两平行卡槽,该卡槽具有定位用缺口;一下壳体;一对导电片,该导电片形成一U形片,该U形片的两侧端部向外延伸有两弹性臂;一基板,在纵长方向上依序排列设有二垂片、一扣接部及一按压钮,该垂片耦接前述导电片,且该基板由在远离该按压钮的侧端固定至前述上壳体的内壁上,致使两U形片突露在两卡槽间,该扣接部与按压钮亦突露出前述上壳体;以及一插头,具有两端子,该插头的下方边缘设有凸块,该凸块对准前述上壳体的缺口,该插头推入该卡槽由该扣接部定位,且前述两端子分别与两导电片保持弹性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导电片及使用该导电片的充电器,该导电片形成一U形片,该U形片两侧端部中间垂直向外延伸有两弹性臂;而充电器,包含一上壳体、下壳体、一对导电片及一基板,前述上壳体形成两平行卡槽,而前述基板在纵长方向上依序排列设有二垂片、一扣接部及一按压钮,该垂片耦接前述导电片,且该基板由在远离该按压钮的侧端固定至前述上壳体的内壁上,致使两U形片突露在两卡槽间,该扣接部与按压钮亦突露出前述上壳体。
文档编号H02J7/02GK2692903SQ20042000157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9日
发明者郑震三 申请人:幸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