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ac电源变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418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Dc/ac电源变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C/AC电源变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白色发光二极管非常流行,以其低功耗、高亮度的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但其主要缺点是低于3V电压难以启动,电池利用率低,不但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而且阻碍了一些超小型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现有低功耗升压集成电路由于价格高、一般都需加电感,且功率不大、电路复杂,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低功耗升压集成电路的缺点,采用最简单的电路,解决低功耗用电产品的使用范围,实现直流低电压驱动低功耗产品,以提高干电池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环保、实用且成本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仅由1只晶体管Q、1个变压器T、1只电阻R组成。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上,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一端连接直流电源,当晶体管为NPN晶体管时,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当晶体管为PNP晶体管时,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一些超小型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可广泛推广应用于采用该电路配合一节干电池和一只或两只以上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照明产品当中。利用此电路可方便实现低于3V电压驱动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或用于其它用电装置,能使产品达到节能、环保、实用、成本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其它低功耗升压集成电路比较,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技术成熟、零配件通用等特点。对低电压、低功耗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当选用不同型号的晶体管Q及适当改变元器件参数时,可以做成各种低耗用电产品的电源,具体电路将在实施例中描述。



图1至图6为6种DC/AC电源变换电路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本DC/AC电源变换电路由晶体管Q、变压器T、电阻R组成。晶体管Q为NPN晶体管,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Q的发射极上,初级线圈L1的非同名端连接晶体管Q的发射极,L1的同名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晶体管Q的集电极和变压器T次级线圈L2的同名端同时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晶体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两端为负载的输出端。
其工作原理为由晶体管Q、变压器T和电阻R组成自激振荡电路,把输入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输出供连接负载。当电源接通时,直流电源“+”极通过变压器T的次级L2和电阻R为三极管Q基极提供偏置电压,晶体管饱和导通,初级线圈L1储能,储存的电压为上“+”下“-”,同时,次级线圈感应出上“+”下“-”的电压,通过电阻R反馈回晶体管Q的基极,使晶体管迅速截止,初级线圈L1储存的电能迅速通过L2输出给负载,完成一个振荡周期。整个过程连续重复循环工作,而且反应十分强烈。适当选取元器件参数,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及提高负载能力,保证该电路在低电压时仍可以正常工作。改变各器件的参数可得到不同的交流电压输出。如果该电路用于驱动LED照明装置,作为变压器的输出负载,可为1只发光二极管,也可为多只发光二极管的串联、并联或混联。图中负载为多只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情况。
实施例2、参照图2,本DC/AC电源变换电路由晶体管Q、变压器T、电阻R组成。所述晶体管Q为NPN晶体管,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Q的集电极上,初级线圈L1的同名端连接晶体管Q的集电极,初级线圈L1的非同名端和次级线圈L2的同名端同时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晶体管Q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晶体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两端为负载的输出端。
实施例3、参照图3,本DC/AC电源变换电路与实施例2比较,其区别在于变压器T选用抽头变压器,抽头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参照图4,本DC/AC电源变换电路由晶体管Q、变压器T、电阻R组成。所述晶体管Q为PNP晶体管,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Q的集电极上,初级线圈L1的同名端连接晶体管Q的集电极,初级线圈L1的非同名端和次级线圈L2的同名端同时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晶体管Q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晶体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两端为负载的输出端。
实施例5、参照图5,本DC/AC电源变换电路由晶体管Q、变压器T、电阻R组成。所述晶体管Q为PNP晶体管,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Q的发射极上,初级线圈L1的同名端连接晶体管Q的发射极,初级线圈L1的非同名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晶体管Q的集电极和变压器T次级线圈L2的非同名端同时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晶体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两端为负载的输出端。
实施例6、参照图6,本DC/AC电源变换电路与实施例4比较,其区别在于变压器T选用抽头变压器,抽头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其余与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2至实施例6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作复述。
权利要求1.一种DC/AC电源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晶体管Q、变压器T、电阻R组成,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上,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一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端通过电阻R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AC电源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Q为NPN晶体管,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Q的发射极上,初级线圈L1的非同名端连接晶体管Q的发射极,初级线圈L1的同名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晶体管Q的集电极和变压器T次级线圈L2的同名端同时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晶体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两端为负载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AC电源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Q为NPN晶体管,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Q的集电极上,初级线圈L1的同名端连接晶体管Q的集电极,初级线圈L1的非同名端和次级线圈L2的同名端同时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晶体管Q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晶体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两端为负载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AC电源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Q为PNP晶体管,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Q的集电极上,初级线圈L1的同名端连接晶体管Q的集电极,初级线圈L1的非同名端和次级线圈L2的同名端同时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晶体管Q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晶体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两端为负载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AC电源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Q为PNP晶体管,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Q的发射极上,初级线圈L1的同名端连接晶体管Q的发射极,初级线圈L1的非同名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晶体管Q的集电极和变压器T次级线圈L2的非同名端同时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晶体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与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两端为负载的输出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C/AC电源变换电路。该电路仅由1只晶体管Q、1个变压器T、1只电阻R组成,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串接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上,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的一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端通过电阻R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该电路可解决了直流低电压不能驱动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的问题。采用该电路配合一节干电池即可驱动一只或两只以上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可广泛应用于照明产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节能、环保、体积小等优点。
文档编号H02M7/537GK2850130SQ20052006799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9日
发明者沈树龙 申请人:揭阳市明珠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