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9426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电接线盒
通过引用并入
此申请要求2008年5月27日在日本提交的JP 2008-138497的优 先权,其公开内容被结合在此且整体上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线盒,其中,电路板容纳于外壳内。
此前,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用以将电流 供应至电气部件(例如车灯和喇叭)和切断至这些电气部件的电流的 电接线盒已为人知。电接线盒在外壳内容纳电路板,电子零件安装在 该电路板上。外壳的上部设有朝上开口并适于接收配合件(例如连接 器)的安装部分。
例如,在电接线盒容纳于机动车辆中的发动机舱内的情况下,当 水在下雨或洗车期间向下流到电接线盒上时,存在下述可能性,艮口, 水将经由设置在外壳上部上的安装部分进入外壳。
在电接线盒中,连接端子容纳于安装部分内并连接至连接器本体, 且该连接器本体设置在安装部分下面。连接器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斜面, 该斜面经由连接器本体的端部将已进入外壳的水排出。该斜面的端部 限定排水口。在排水口下面设置有朝下开口的管道,以将从排水口排 出的水排出外壳。JP 2003-348732 A
然而,根据以上构造,存在下述可能性,即,己到达排水口的水将在连接器本体的下表面周围流动,并将朝向电路板流动。然后,水 将附着到电路板上而导致形成在电路板上的电路短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接线盒,该电接线盒 能防止外壳中的水附着到电路板上。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盒可包括外壳;安装部分,其设置在外壳 中的上壁上并在该壁上开口以用于接收配合件;容纳于外壳内的电路 板;上框架部,该上框架部在外壳内布置于安装部分下方,以覆盖电 路板的上部;侧框架部,其从上框架部的侧缘向下延伸并被布置为邻 近电路板的侧面;斜面,其形成在上框架部的上表面上并向下倾斜至 侧框架部;以及沟部,其在侧框架部的外表面上沿垂直方向延伸。外 壳设有第一排水部,第一排水部在与沟部的下端缘相对的位置处开口。
首先,当水通过在外壳的上壁上开口的安装部分而进入外壳时, 已进入该外壳的水向下流动,并下落到布置在安装部分下面的上框架 部的上表面上。由于上框架部覆盖电路板的上部,因此,可以防止水 附着到电路板上。
已下落到上框架部的上表面上的水在形成于上框架部的上表面上 的斜面上流动,并流至侧框架部。已流至侧框架部的水由形成在侧框 架部的外表面上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沟部引导,并在沟部内流下。 由于侧框架部布置于电路板的侧面位置,而沟部形成在侧框架部的外 侧面上,因此,可以防止水附着到电路板上。
已到达沟部的下端缘的水向下流动,并通过第一排水部被排到外 壳外面,第一排水部在与沟部的下端缘相对的位置处开口。由此,可 以防止已进入外壳的水附着到电路板上。优选根据本发明的下列实施例。
外壳可包括下壁。外壳的下壁可在与沟部的下端缘相对的位置处 设有第一排水部。外壳的下壁可包括具有第一挡水壁的上表面,这些 第一挡水壁在邻近第一排水部的位置处向上突出。
根据以上构造,即便已从沟部的下端缘流下的水不会落入第一排 水部,而是落到外壳下壁的上表面上,但第一挡水壁也可以防止水流 至电路板。
侧框架部的下端缘可设有覆盖电路板的下部的下框架部。下框架 部的下表面可在与第一挡水壁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容纳第一挡水壁的第 一挡水沟。
根据以上构造,由于第一挡水壁容纳于第一挡水沟部内,因此, 在第一挡水壁和第一挡水沟部之间形成了复合结构。由此,可以进一 步防止已从第一排水部流出而落下到外壳下壁的上表面上的水流至电 路板。
外壳下壁的下表面可设有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适于联接至 配合连接器并朝下开口。可将连接至电路板的端子金属件布置在连接 器壳体内。
根据以上构造,可将电接线盒联接至配合连接器。
一种电接线盒可包括朝下开口的外壳;安装部分,设置在外壳 中的上壁上并在该上壁上开口以用于接收配合件;容纳于外壳内的电 路板;上框架部,其在外壳内布置于安装部分下面,以覆盖电路板的 上部;侧框架部,其从上框架部的侧缘向下延伸并被布置在邻近电路 板的侧面;斜面,其形成在上框架部的上表面并向下倾斜至侧框架部;以及沟部,其在侧框架部的外表面上沿垂直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排水 部,其设置在沟部的下端缘上。
首先,当水通过在外壳的上壁上朝上开口的安装部分而进入外壳 时,该外壳内的水向下流动,并落到布置在安装部分下面的上框架部 的上表面上。由于上框架部覆盖电路板的上部,因此,可以防止水附 着到电路板上。
已落到上框架部的上表面上的水在形成于上框架部的上表面上的 斜面上流动,并流至侧框架部。己流至侧框架部的水由形成在侧框架 部的外表面上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沟部引导,并在沟部内向下流动。 由于侧框架部布置于电路板的侧面位置,而沟部形成在侧框架部的外 侧面上,因此,可以防止在沟部内向下流动的水附着到电路板上。
已到达设置在沟部下端缘上的第二排水部的水向下流动,并被排 到外壳外面。由此,可以防止已进入外壳的水附着到该外壳上。
侧框架部的下端缘可设有覆盖电路板下部的下框架部。下框架部 的下表面可设有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适于联接至配合连接器并 朝下开口。可将连接至电路板的端子金属件布置在连接器壳体内。
根据以上构造,可将电接线盒联接至配合连接器。
外壳下壁的下表面或下框架部的下表面可设有第二排水部,在连 接器壳体与第一排水部或第二排水部之间,第二挡水壁沿垂直方向向 下延伸。
根据以上构造,第二挡水壁可以防止已到达第一排水部或第二排 水部的水通过外壳下壁的下表面或下框架部的下表面进入连接器壳 体。可将第二挡水壁的下端缘布置在联接至连接器壳体的配合连接器 的下端缘下面。
当水附着到联接至连接器壳体的配合连接器上时,存在下述可能 性,g卩,水将通过毛细作用经由连接器壳体与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间隙 进入连接器壳体。
根据以上构造,即便已到达排水部的水在第二挡水壁的外侧面上 流动,并到达第二挡水壁的下端缘,也可以防止水附着到连接器壳体 和联接至该连接器壳体的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间隙。
第二挡水壁可共用构成连接器壳体的壁部。
根据以上构造,由于能防止水在紧靠连接器壳体的位置处进入连 接器壳体,因此,可以防止水进入连接器壳体。
第二挡水壁可共用构成第一排水部或第二排水部的壁部。
根据以上构造,较之其中的第二挡水壁形成于不同位置的结构, 可以使结构更简单。
可将多个连接器壳体设置在外壳的下壁或下框架部上。连接器壳 体可包括接地连接器壳体,该接地连接器壳体同时容纳多个连接至电 路板上的接地线的接地端子金属件。
根据以上构造,较之其中的多个端子金属件处于相同连接器壳体 中的不同电位的结构,可以防止邻近端子金属件导致短路。
上框架部可设有多个侧框架部。斜面可从上框架部上表面的中央顶部向下倾斜至侧框架部。
根据以上构造,较之其中的斜面顶部偏离上框架部上表面的中央 位置的结构,可以分散在斜面上流动的水量。因此,可以总体上增强 斜面的排水功能。
侧框架部可设有桥接于一对侧壁的末端之间而用以覆盖沟部的盖 部,该对侧壁限定这些沟部。
例如,在电接线盒倾斜的情况下,将存在下述可能性,即,流入 沟部的水将溢出构成沟部的侧壁的末端缘。随之,将存在溢出侧壁的 水在侧框架部的外表面周围流动并将流至电路板。
根据以上构造,即便电接线盒倾斜,也可以防止流入沟部的水溢 出构成沟部的侧壁的末端缘。
可将外壳侧壁的下端缘布置在联接至连接器壳体的配合连接器的 下端缘下面。
已附着到外壳侧壁的水在外壳的外表面上向下流动,并到达外壳 侧壁的下端缘。根据以上构造,可以防止附着到外壳下端缘上的水附 着到联接至连接器壳体的配合连接器上。
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外壳中的水附着到电路板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电接线盒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2是图1中所示电接线盒的前视图3是图1中所示电接线盒的俯视平面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电接线盒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截取的电接线盒的横向剖视图6是图1中所示电接线盒的框架本体的透视图7是图1中所示电接线盒的分解透视图8是图6中所示框架本体的后侧图9是图1中所示电接线盒连接器块的透视图IO是根据本发明电接线盒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11是图10中所示电接线盒的框架本体的透视图12是图10中所示电接线盒的第二实施例的侧向剖视图13是根据本发明电接线盒的第三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电接线盒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15是图14中所示电接线盒的第四实施例的侧向剖视图16是根据本发明电接线盒第五实施例的主体的放大透视图17是图16中所示第五实施例的主体的放大剖视图;以及
图18是图16中所示第五实施例的主体的放大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参照图1至图9在下面描述第一实施例,其中,本发明应用 于将被安装到机动车辆中的电接线盒10。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接线盒 IO容纳外壳11内的电路板12。电接线盒IO布置在电源(未示出)和 例如车灯和喇叭这样的车载电气部件(未示出)之间,以将电流供应
至车载电气部件以及切断至车载电气部件的电流。下文中,图2中的 上侧定义为"上侧",而图2中的下侧定义为"下侧"。另外,图4 中的右侧定义为"前侧",而图4中的左侧定义为"后侧"。
外壳11
如图l至图4中所示,外壳ll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朝下开口。 外壳从图1中的左前侧到右后侧方向上(前后方向)的厚度尺寸设定 为小于外壳从图1中的右前侧到左后侧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因此,外 壳11被形成为扁平构造。如图3和图5中所示,外壳11的上壁设有用于支承配合连接器13 (对应于本发明中的配合件)的上连接器壳体 14 (对应于本发明的安装部分)和用于接收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三个) 保险丝15 (对应于本发明的配合件)的多个保险丝安装部分16 (对应
于本发明中的安装部分)。壳体14和部分16朝上开口。
如图4中所示,端子金属件17A被插入上连接器壳体14的内壁中, 从而每个端子金属件17A的上端贯穿该内壁并伸入壳体14的内部空 间。每个端子金属件17A的下端朝向壳体14的后侧(图4中的左侧) 弯曲,并被插入电路板12中的接收孔18,然后通过例如焊接处理连接 至电路板12上的导电通路(未示出)。
如图5中所示,端子金属件17B被插入保险丝安装部分16的内壁, 从而每个端子金属件17B的上端贯穿该内壁并伸入每个部分16的内部 空间。每个端子金属件17B的下端朝向部分16的后侧(图4中的左侧) 弯曲,并被插入电路板12中的接收孔18,然后通过例如焊接处理的已 知处理连接至电路板12上的导电通路(未示出)。
如图4和图5中所示,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连接器块19 (对应 于本发明中的外壳11的底壁)附接至外壳11的下端部,以封闭外壳 11的开口。连接器块19设有多个适于联接至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的 下连接器壳体20 (对应于本发明中的连接器壳体)。下连接器壳体朝 下开口。
如图4中所示,端子金属件17C被插入下连接器壳体20的内壁, 从而每个端子金属件17C的下端贯穿该内壁并伸入每个壳体20的内部 空间。每个端子金属件17C的上端朝向壳体20的后侧(图4中的左侧) 弯曲,并被插入电路板12中的接收孔18,然后并通过例如焊接处理连 接至电路板12上的导电通路(未示出)。
如图5中所示,连接器块19左侧和右侧的一对侧壁分别设有向外突出的锁定突起21。另一方面,外壳ll左右侧的一对侧壁分别设有弹
性接合锁定突起21的锁定接收口 22。
如图9中所示,连接器块19的侧壁设有沿连接器块19的周边方 向上向外突出的凸缘23。当外壳11的下端缘从上侧接触凸缘23时, 防止外壳11相对于连接器块19向下移动。
电路板12
如图4中所示,电路板12容纳于外壳11内,从而该电路板12相 对于外壳11的上壁以大致垂直的状态布置(所谓的垂直配置)。如图 7中所示,电路板12形成为矩形构造。导电通路(未示出)通过印刷 布线处理形成在电路板12的表面上。例如继电器这样的电子零件24 (图4)安装在电路板12的表面上,并通过例如焊接处理这样的已知 处理连接至导电通路。
框架本体25
如图4中所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框架本体25容纳于外壳11内, 从而框架本体25环绕电路板12的外围。如图5中所示,框架本体25 包括布置在设置于外壳11上壁上的上连接器壳体14和保险丝安装 部分16下面而用以覆盖电路板12上部的上框架部26;在图5中从上 框架部26的右端缘和左端缘向下延伸并布置于电路板12侧缘的侧面 的两个侧框架部27;以及桥接侧框架部27的下端缘并布置在电路板 12下面的下框架部28。
如图4中所示,框架本体25的后侧(图4中的左侧)设有适于容 纳电路板12并在前侧(图4中的右侧)凹陷的板容纳部29。如图7中 所示,电路板12和框架本体25通过将螺栓31拧入板容纳部29四角 内的螺孔内而固定至板容纳部29。凹陷的板容纳部29的深度尺寸被设 定为等于或稍小于电路板12厚度尺寸与螺栓31头部高度尺寸之和。如图4中所示,将被布置在上连接器壳体14内的端子金属件17A、 将被布置在保险丝安装部分16内的端子金属件17B以及将被布置在下 连接器壳体20内的端子金属件17C被内嵌模压入框架本体25。因此, 每个端子金属件17A、 17B和17C以液封方式穿过框架本体25。
如图4中所示,将被布置在上连接器壳体14内的端子金属件17A 和将被布置在保险丝安装部分16内的端子金属件17B穿过上框架部 26。相应的端子金属件17A和17B被内嵌模压入框架本体25,从而将 端子金属件17A和17B的弯曲区域布置在上框架部26内。
而且,如图4中所示,将被布置在下连接器壳体20内的端子金属 件17C穿过下框架部28。端子金属件17C被内嵌模压入下框架部28, 从而将端子金属件17C的弯曲区域布置在下框架部28内。
排水结构
如图5中所示,上框架部26的上表面设有斜面32,该斜面32从 中央顶部位置朝着右端和左端的所述成对侧框架部27向下延伸。如图 5中所示,从前侧和后侧方向(穿过图5纸张的方向)看,斜面32形 成为山状构造。斜面32布置在设置于外壳11上壁上的上连接器壳体 14和保险丝安装部分16下面。
如图4中所示,位于上框架部26前侧(图4中的右侧)和后侧(图 4中的左侧)的端缘设有分别向上突出的上挡水壁33。
另外,如图4中所示,外壳11上壁的下表面设有分别朝上凹陷以 容纳上挡水壁33的上挡水沟部34。由此,在上挡水壁33和上挡水沟 部34之间形成复合结构。因此,可以防止已落到上框架部26的上表 面上的水在上挡水壁33周围流动而流至电路板12。
如图6中所示, 一对侧框架部27的外侧面设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沟部35。每个沟部35由位于前侧(图6中的左前侧)的端缘、位于后 侧(图6中的右后侧)的端缘、以及向外突出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 一对侧壁36环绕。
如图5中所示,连接器块19的与沟部35的下端缘相对的位置处 设有朝下开口的第一排水部37。每个第一排水部37形成在连接器块 19的右端部和左端部上。
如图5中所示,位于连接器块19的第一排水位置附近的位置的上 表面(图5中的上侧面)设有向上突出的第一挡水壁38。如图9中所 示,每个第一挡水壁38沿向前和向后方向(从图9中的左前侧到右后 侧的方向)在连接器块19的上表面上延伸。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挡 水壁38相对于第一排水部37沿向左和向右方向被布置在内侧位置。
如图5中所示,下框架部28的下表面(图中的下侧面)设有第一 挡水沟部39,该第一挡水沟部在与第一挡水壁38相对的位置处凹陷, 以容纳第一壁38。如图8中所示,每个第一挡水沟部39形成在下框架 部28的下表面上,以沿向前和向后方向(图8中穿过纸张的方向)延 伸。当第一挡水壁38容纳于第一挡水沟部39内时,在第一挡水壁38 和第一挡水沟部39之间形成复合结构。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如图5中所示,当水在 下雨、洗车等时落到电接线盒10上时,水将通过在外壳11的上壁上 开口 (见箭头A)的上连接器壳体14和保险丝安装部分16进入外壳 11。然后,已进入外壳11的水将向下流动,并将下落到布置在上连接 器壳体14和保险丝安装部分16下面的上框架部26的上表面上。由于 上框架部26覆盖电路板12的上部,因此,可以防止水附着到电路板 12上。
已下落到上框架部26的上表面上的水将在形成于上框架部26的上表面上的斜面32上流动,并将流至布置在图5中的右侧和左侧(见
图5中的箭头B和C)上的侧框架部27。已流至侧框架部27的水将由 形成在侧框架部27的外表面上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沟部35引导, 并将在沟部35内向下流动(见图5中的箭头D和E)。由于侧框架部 27布置在电路板12的侧面位置,而沟部35形成在侧框架部27的外侧 面上,因此,可以防止水附着到电路板12上。
已到达沟部35的下端缘的水将向下流动,并将从第一排水部37 被排到外壳11外面(见图5中的箭头F和G),这些第一排水部37 在连接器块19上的与沟部35的下端缘相对的位置处开口。由此,可 以防止已进入外壳11的水附着到电路板12上。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块19附接至外壳11的下端。第 一挡水壁38形成在连接器块19的上表面上,并在靠近第一排水部37 的位置处向上突出。由此,即便已从沟部35的下端缘流下的水不会落 入第一排水部37,而是落到连接器块19的上表面上,第一挡水壁38 也能防止水流至电路板12。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布置在电路板12下面的下框架部28的 与第一挡水壁38相对的位置处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挡水沟部39,其可容 纳第一挡水壁38。由此,当第一挡水壁38容纳在第一挡水沟部39内 时,在第一挡水壁38和第一挡水沟部39之间形成复合结构。因此, 可以进一步防止已从第一排水部37流出而落到连接器壳体的上表面上 的水流至电路板12上。
而且,在第一 实施例中,上框架部26的上表面设有从中央顶部位 置朝向上述对侧框架部27向下延伸的斜面32。由此,较之其中的斜面 32的顶部位置偏离上框架部26上表面中央位置的结构,可以减少在斜 面32上流动的水量。因此,总体上可以增强斜面32的排水功能。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IO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盒10的第二
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位于从框架本体25的下框架部28的右前
侧到左后侧方向上的相对端位置处的前侧(图11中的左前侧)设有分
别朝着前侧突出的一对锁定突起41。尽管附图中未示出详细结构,但框架本体25的下框架部28的后侧(图ll中的右后侧)还设有一对相同的锁定突起41。
如图10中所示,外壳11的与锁定部41相对的位置处的侧壁部设有分别弹性接合锁定突起41的锁定接收口 42。
如图11中所示,框架本体25的下框架部28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三个)下连接器壳体20 (对应于本发明中的连接器壳体),这些下连接器壳体朝下开口并适于联接至配合连接器,而该配合连接器连接至线束(未示出)。
如图12中所示,布置在下连接器壳体20内的端子金属件17C穿过下连接器壳体20的后侧壁。端子金属件17C的上端朝向壳体20的后侧(图4中的右侧)弯曲,被插入电路板12中的接收孔18,并且通过例如焊接处理连接至形成在电路板12上的导电通路(未示出)。
如图ll中所示,形成在侧框架部27的外表面内的沟部35的下端缘限定第二排水部47。第二排水部47在外壳11的下侧从向下的开口露出。
如图12中所示,外壳11侧壁的下端缘被布置在稍低于下连接器壳体20的下端缘的位置处。
由于在第二实施例中除了以上构造以外的最佳构造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通过对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给予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盒10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当水通过在外壳11的上壁上朝上开口的上连接器壳体14和保险
丝安装部分16进入外壳11时,外壳11中的水将向下流动,并将下落到布置在上连接器壳体14和保险丝安装部分16下面的上框架部26的上表面上。由于上框架部26覆盖电路板12的上部,因此,可以防止水附着到电路板12上。
已落到上框架部26的上表面上的水在形成于上框架部26的上表面上的斜面32上流动,并将流至侧框架部27。已流至侧框架部27的水将由形成在侧框架部27的外表面上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沟部35引导,并将在沟部35内向下流动。由于侧框架部27布置在电路板12的侧面位置,而沟部35形成在侧框架部27的外侧面上,因此,可以防止向下流入沟部35中的水附着到电路板12上。
已到达设置在沟部35下端缘上的第二排水部47的水向下流动,并将被排到外壳11外面。由此,可以防止已进入外壳11的水附着到电路板12上。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外壳11的下端缘被布置在稍低于下连接器壳体20的下端缘的位置处。由此,当在外壳11的外表面上向下流动的水到达外壳11的下端缘时,可以防止水附着到下连接器壳体20的下端缘上。因此,可以防止水附着到下连接器壳体20的下端缘、以及通过毛细作用经由下连接器壳体20与联接至壳体20的配合连接器13之间的间隙进入下连接器壳体20。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盒IO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布置于图13中的右前侧处的侧框架部27设有桥接于上述对侧壁36之间而用以覆盖沟部35的盖部50,且该对侧壁36限定沟部35。盖部50覆盖从沟部35的上端到下端的区域。尽管图13中未示出详细结构,但布置于左后侧的侧框架部27仍设置有相同的盖部50。
由于在第三实施例中除了以上构造以外的最佳构造基本上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通过对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给予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描述。
在电接线盒IO倾斜的情况下,例如,当机动车辆停靠在路沿石上时,将存在下述可能性,即,流入沟部35的水将溢出构成沟部35的侧壁36的末端缘。随之,将存在溢出侧壁36的水在侧框架部27的外表面周围流动并流至电路板12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构造,即便电接线盒IO倾斜,也可以防止流入沟部35的水溢出构成沟部35的侧壁36的末端缘。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4和图1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盒IO的第四实施例。图15示出了联接至下连接器壳体20的配合连接器60。每个配合连接器60包括容纳阴端子金属件62的阴连接器壳体61。电线63连接至阴端子金属件62。当配合连接器60联接至下连接器壳体20时,阴端子金属件62被电连接至布置在下连接器壳体20中的端子金属件17C。
如图15中所示,下连接器壳体20侧壁的下端缘被布置在低于配合连接器60的下端缘的位置处,且这些配合连接器联接至下连接器壳体20。
由于在第四实施例中除了以上构造以外的最佳构造基本上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构造相同,因此,通过对第四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给予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描述。
根据第四实施例,已附着到外壳11的外表面上的水将在外壳11侧壁的外表面上流下,并将到达外壳11的下端缘。根据以上构造,即便已经在外壳11外侧上流动的水到达外壳11侧壁的下端缘,也可以防止水附着到联接至下连接器壳体20的配合连接器60的下端缘。
因此,可以防止水附着到下连接器60的下端缘、以及通过毛细作用经由下连接器壳体20与配合连接器60之间的间隙进入下连接器壳体20。
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6至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盒10的第五实施例。如图17中所示,下框架部28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朝下开口的下连接器壳体20 (对应于本发明中的连接器壳体)。
如图17中所示,下框架部28的下表面设有一对第二挡水壁68,该对第二挡水壁布置在下连接器壳体20和该对第二排水部47之间并向下延伸。
如图17中所示,多个(第五实施例中为两个)接地端子金属件77连接至形成在电路板12上的接地线并容纳于布置在图17中左端侧上的下连接器壳体20内。容纳接地端子金属件77的下连接器壳体20限定接地连接器壳体80。
布置在图17中左侧上的第二挡水壁68共用接地连接器壳体80的侧壁。如图16中所示,每个第二排水部47中的开口朝向接地连接器壳体80以倾斜方式而被切出。
另一方面,多个(第五实施例中为五个)端子金属件17C容纳于布置在图17中央部分的下连接器壳体20内。端子金属件17C连接至形成在电路板12上的不同于接地线的导电通路。
单个端子金属件17C容纳于布置在图17中右端的下连接器壳体20内。端子金属件17C通过配合连接器(未示出)连接至电源。
布置在图17中右侧的第二挡水壁68共用布置于图17中右端侧处的第二排水部47的侧壁。如图16中所示,每个第二排水部47中的开口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以倾斜方式而被切出。
如图18中所示,第二挡水壁68的下端缘被布置在低于配合连接器60的下端缘的位置处,且这些配合连接器联接至下连接器壳体20。
另外,如图18中所示,外壳11侧壁的下端缘被布置在低于配合连接器60的下端缘的位置处,且这些配合连接器联接至下连接器壳体20。
由于在第五实施例中除了以上构造以外的最佳构造基本上与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通过对第五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给予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描述。
在电接线盒IO倾斜的情况下,例如,当机动车辆停靠在路沿石上时,将存在下述可能,即,通过沟部35到达第二排水部47的水将在下部框架28的下表面上流下,到达下连接器壳体20,并将进入下连接器壳体20。
鉴于以上可能性,在第五实施例中,下框架部28的下表面设有一对第二挡水壁68,该对第二挡水壁在下连接器壳体20和上述对第二排水部47之间以垂直方向向下延伸。第二挡水壁68可以防止已到达第二排水部47的水在下框架部28的下表面上下流进入下连接器壳体20。另外,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二挡水壁68的下端缘被布置在低于下
连接器壳体20的下端缘的位置处。由此,当已在第二挡水壁68的表面上下流的水到达第二挡水壁68的下端缘时,可以防止水附着到下连接器壳体20的下端缘。因此,可以防止水附着到联接至下连接器壳体20的配合连接器壳体60下端缘处。由此,可以确保防止水附着到配合连接器60的下端缘、以及通过毛细作用经由下连接器壳体20与配合连接器壳体60之间的间隙进入下连接器壳体20。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二挡水壁68共用构成下连接器壳体20的侧壁。因而,由于第二挡水壁68能防止水进入紧靠下连接器壳体20的连接器壳体60,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水进入下连接器壳体20。
此外,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二挡水壁68共用第二排水部47的壁部。由此,较之其中额外设有第二挡水壁68的结构,可以简化电接线盒10的结构。
而且,在第五实施例中,下框架部28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下连接器壳体20。这些复数个连接器壳体20包括接地连接器壳体80,该接地连接器壳体同时容纳多个(第五实施例中为两个)连接至电路板12上的接地线的接地端子金属件77。因此,即便水进入接地连接器壳体80,且水附着到邻近的接地端子金属件77,而由于接地端子金属件77处于相同的电位,所以接地端子金属件77之间将发生短路的可能性非常小。结果,较之处于不同电位的多个端子金属件17C容纳于同一个下连接器壳体内的情况,可以防止邻近端子金属件17C之间的短路。
其它实施例
应当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如上所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将落入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尽管以上实施例中的上框架部26设有从上框架部26上表面的中央顶部朝向上述对侧框架部27而向下倾斜的斜面,但本发明并不
限于这些实施例。斜面32可从偏离到靠近其中一个侧框架部27的位置的顶部朝向侧框架部27向下倾斜。只要斜面32向下倾斜至相应的侧框架部27,就可根据需要将斜面32形成为任何构造。
(2) 尽管以上实施例中电路板12容纳于外壳11内,以致将电路板12布置为与外壳11的上壁垂直,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电路板12可容纳于外壳11内,以致将电路板12布置为与外壳11的上壁平行(所谓的水平配置)。电路板12可根据需要以任何姿态容纳于外壳中。
(3)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块19的下表面上未设有第二挡水壁68,但本发明并不限于第一实施例。连接器块19的下表面可设有第二挡水壁68,这些第二挡水壁在下连接器壳体20和第一排水部37之间的位置处在垂直方向上向下延伸。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挡水壁68可共用构成下连接器壳体20的壁部。
(4) 尽管在第五实施例中,上述对第二挡水壁68的其中之一共用构成下连接器壳体20的壁部,而另一壁共用构成第二排水部47的壁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第五实施例。可将第二挡水壁68形成为不同于构成下连接器壳体20的壁部的部分或形成为构成第二排水部47的壁部。
(5)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块19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挡水壁38,但可省略第一挡水壁38。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尽管下框架部28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挡水沟部39,但可省略第一挡水沟部39。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接线盒,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排水部;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布置在所述外壳的上壁上,并在所述上壁上开口,以接收配合件;电路板,该电路板容纳在所述外壳内,并具有上部、下部和侧部;上框架部,该上框架部具有侧缘和上部,并在所述外壳中被布置于所述安装部分的下方,以覆盖所述电路板的上部;侧框架部,该侧框架部具有外表面和下端缘,并从所述上框架部的所述侧缘向下延伸,所述侧框架部被布置为邻近所述电路板的侧部;斜面,该斜面形成在所述上框架部的上表面上,并向下倾斜至所述侧框架部;以及沟部,该沟部具有下端缘,并且该沟部在所述侧框架部的外表面上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排水部在与所述沟部的所述下端缘相对的位置处开口。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挡 水壁和具有上表面的下壁,所述外壳的下壁包括位于与所述沟部的下 端缘相对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排水部,所述第一挡水壁被布置在所述外 壳的下壁的上表面上,并在邻近所述第一排水部的位置向上突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在所述侧框架部的所 述下端缘上设置有覆盖所述电路板的下部的下框架部,所述下框架部 具有下表面,且在所述下框架部的所述下表面上与所述第一挡水壁相 对的位置布置有容纳所述第一挡水壁的第一挡水沟。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在所述外壳的所述下 壁的下表面上布置有适于被联接至配合连接器并朝下开口的连接器壳 体,且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布置有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的端子金属件。
5. —种电接线盒,包括 朝下开口的外壳;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布置在所述外壳的上壁上,并在所述上壁 上开口,以接收配合件;电路板,该电路板容纳在所述外壳内,并且该电路板具有上部、 下部和侧部;上框架部,该上框架部具有侧缘和上表面,并且该上框架部在所 述外壳中被布置于所述安装部分下方,以覆盖所述电路板的所述上部;侧框架部,该侧框架部具有外表面和下端缘,并且该侧框架部从 所述上框架部的所述侧缘向下延伸,该侧框架部被布置为邻近所述电 路板的所述侧部;斜面,该斜面形成在所述上框架部的所述上表面上,并向下倾斜 至所述侧框架部;以及沟部,该沟部具有下端缘,并且该沟部在所述侧框架部的所述外 表面上沿垂直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排水部,该第二排水部布置在所述沟部的所述下端缘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在所述侧框架部的下 端缘上布置覆盖所述电路板的所述下部的下框架部,且在所述下框架 部的所述下表面上布置有适于被联接至配合连接器并且朝下开口的连 接器壳体,且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布置有被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的端子 金属件。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下壁的 下表面或下框架部的下表面上,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以及所述第一排 水部或第二排水部之间的位置,布置有沿垂直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二挡 水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联接至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配合连接器包括下端缘,所述第二挡水壁的下端缘被布置在 联接至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配合连接器的下端缘的下方。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第二挡水壁共用 构成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壁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第二挡水壁共用构成所述第一排水部或所述第二排水部的壁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在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接地线,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下壁和所述下框架部上布置有多个 连接器壳体,所述多个连接器壳体包括接地连接器壳体,所述接地连 接器壳体同时包括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接地线的多个接地端子 金属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上框架部包括 具有中央顶部的上表面,所述斜面从所述上框架部的上表面上的所述 中央顶部向下倾斜至所述侧框架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沟部由具有末 端的一对侧壁限定,所述侧框架部设有盖部,所述盖部桥接于限定所 述沟部的所述成对侧壁的所述末端之间,用于覆盖所述沟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外壳的侧壁的 所述下端缘被布置在联接至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配合连接器的所述 下端缘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防止外壳中的水附着到电路板上的电接线盒。所述电接线盒可包括外壳、布置在所述外壳上壁上并在所述上壁上开口的上连接器壳体和保险丝安装部分、容纳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路板、在所述外壳中布置在的所述上连接器壳体和所述保险丝安装部分下面而用以覆盖所述电路板上部的上框架部、从所述上框架部的侧缘向下延伸并被布置为邻近所述电路板侧面的侧框架部、形成在所述上框架部的上表面上并向下倾斜至所述侧框架部的斜面、以及在所述侧框架部的外表面上以垂直方向延伸的沟部。所述外壳可设有第一排水部,所述第一排水部可在与所述沟部的下端缘相对的位置处开口。
文档编号H02G3/16GK101593951SQ20091014112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7日
发明者中西龙治, 山根茂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