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功率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9262阅读:27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功率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功率开关电源。
技术背景 目前,应用于电动工具、按摩椅、刷卡机、打印机等产品的开关电源,其主要由外 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变压器和控制电路板组成,外壳上设有可连接外部电源插座的插头、用 于连接电源输出线的输出接口,变压器、插头、输出接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这种开关 电源,在使用时的正常功率较小,但在启动时的启动电流较大,使得启动时的功率较大,容 易影响开关电源的可靠性,甚至损坏开关电源内部的电子元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启动时可以保持恒定功 率、可靠性较好的恒功率开关电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变压器和控制电路板,外壳上设有可连接外部电源 插座的插头、用于连接电源输出线的输出接口,变压器、插头、输出接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 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包括输出稳 压电路和恒功率控制电路,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板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连 接,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 制电路板的负载输出端连接。 所述输出稳压电路由稳压管Ql、电阻Rl R4、电容Cl组成,稳压管Ql的第1脚 接数字地,稳压管Ql的第2脚为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l与R2并联后的一端与稳 压管Ql的第3脚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电阻R3与电容Cl串联后的一端与稳压管Ql的第 2脚连接,另一端与稳压管Ql的第3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稳压管Ql的第3脚连接,另
一端为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稳压管Ql的型号为TL431。 所述恒功率控制电路由三极管Q2、电阻R5 R7、电容C2组成,电阻R5的一端为 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第1、3脚连接,电阻R6与电容 C2并联后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第1脚连接,另一端接模拟地,三极管Q2的第2脚接数字 地,三极管Q2的第3脚为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7连接在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 端与输出端之间。 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3904。 所述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进一步包括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由光耦芯片U1、电阻 R8、 R9组成,电阻R8的一端与控制电路板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光耦芯片Ul 的第1脚连接,光耦芯片Ul的第2脚与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9连接在光耦 芯片Ul的第1脚与第2脚之间,光耦芯片Ul的第3脚接信号地,光耦芯片Ul的第4脚与控制电路板的反馈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变压器和控制电 路板,外壳上设有可连接外部电源插座的插头、用于连接电源输出线的输出接口 ,变压器、 插头、输出接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输 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包括输出稳压电路和恒功率控制电路,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控 制电路板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连接,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 接,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板的负载输出端连接;在开关电源启动的过程中,启 动电流逐渐增大时,本实用新型的恒功率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输出稳压电路控制开关电源的 输出电压逐渐下降,使开关电源保持功率恒定,从而保证开关电源的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考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一种恒功率开关电源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变压器2和控制电路板3,外壳1由上 盖11和下盖12互相扣合而成,外壳1上设有可连接外部电源插座的插头4、用于连接电源 输出线的输出接口 5,变压器2、插头4、输出接口 5均与控制电路板3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板3上设有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包括输出稳压电路31和恒功率 控制电路32,恒功率控制电路32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板3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DC OUT) 连接,恒功率控制电路32的输出端与输出稳压电路31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稳压电路31的 输出端与控制电路板3的负载输出端(OUT)连接。 本实施例的输出稳压电路31由稳压管Q1、电阻R1 R4、电容C1组成,稳压管Q1 的第1脚接数字地(DGND),稳压管Ql的第2脚为输出稳压电路31的输入端,电阻Rl与R2 并联后的一端与稳压管Q1的第3脚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电阻R3与电容C1串联后的一端 与稳压管Ql的第2脚连接,另一端与稳压管Ql的第3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稳压管Ql 的第3脚连接,另一端为输出稳压电路31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稳压管Q1的型号为TL431, 稳压管Ql可以根据恒功率控制电路32输出的电压调整控制电路板3的负载输出端的输出 电压。 本实施例的恒功率控制电路32由三极管Q2、电阻R5 R7、电容C2组成,电阻R5 的一端为恒功率控制电路32的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第1、3脚连接,电 阻R6与电容C2并联后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第1脚连接,另一端接模拟地(AGND),三极管 Q2的第2脚接数字地,三极管Q2的第3脚为恒功率控制电路32的输出端,电阻R7连接在 恒功率控制电路32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其中,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3904 ;三极管Q2 可以根据控制电路板3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的电流,控制输出稳压电路31,当控制电路板3 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的电流,即启动电流逐渐增大时,恒功率控制电路32可以通过输出稳 压电路31控制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逐渐下降,使开关电源保持功率恒定,从而保证开关电源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进一步包括反馈电路33,反馈电路33由光耦 芯片Ul、电阻R8、R9组成,电阻R8的一端与控制电路板3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 与光耦芯片Ul的第1脚连接,光耦芯片Ul的第2脚与恒功率控制电路32的输出端连接,电 阻R9连接在光耦芯片Ul的第1脚与第2脚之间,光耦芯片Ul的第3脚接信号地(SGND), 光耦芯片Ul的第4脚与控制电路板3的反馈端(FB)连接,反馈电路33的作用是将控制电 路板3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的电压电流信号反馈到控制电路板3的反馈端,以便于控制电 路板3的对其它电路单元的控制。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 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恒功率开关电源,它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变压器和控制电路板,外壳上设有可连接外部电源插座的插头、用于连接电源输出线的输出接口,变压器、插头、输出接口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包括输出稳压电路和恒功率控制电路,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板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连接,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板的负载输出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功率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稳压电路由稳压管Ql、电阻Rl R4、电容Cl组成,稳压管Ql的第1脚接数字地,稳压管Ql的第2脚为输出稳 压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l与R2并联后的一端与稳压管Ql的第3脚连接,另一端接数字地, 电阻R3与电容C1串联后的一端与稳压管Q1的第2脚连接,另一端与稳压管Q1的第3脚 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稳压管Ql的第3脚连接,另一端为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出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功率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Ql的型号为 TL43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功率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功率控制电路由三极 管Q2、电阻R5 R7、电容C2组成,电阻R5的一端为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5的 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第1、3脚连接,电阻R6与电容C2并联后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第1 脚连接,另一端接模拟地,三极管Q2的第2脚接数字地,三极管Q2的第3脚为恒功率控制 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7连接在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功率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 3904。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恒功率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稳压 及恒功率电路进一步包括反馈电路,反馈电路由光耦芯片Ul、电阻R8、 R9组成,电阻R8的 一端与控制电路板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光耦芯片Ul的第1脚连接,光耦芯 片Ul的第2脚与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9连接在光耦芯片Ul的第1脚与第 2脚之间,光耦芯片Ul的第3脚接信号地,光耦芯片Ul的第4脚与控制电路板的反馈端连 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功率开关电源,其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变压器和控制电路板,外壳上设有可连接外部电源插座的插头、用于连接电源输出线的输出接口,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输出稳压及恒功率电路包括输出稳压电路和恒功率控制电路,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板的直流低电压输出端连接,恒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板的负载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恒功率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输出稳压电路控制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逐渐下降,使开关电源保持功率恒定,从而保证开关电源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H02M7/12GK201504184SQ20092023714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日
发明者刘茂江, 燕云峰, 赵星宝, 邹进 申请人:东莞市盈聚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