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24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 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电流源(Current Source)模式的逆变电路在超大功率应用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例 如在交流传动、感应加热、电厂无功补偿与直流电机驱动等。在超大功率应用领域,电流源 模式的逆变电路大多采用可关断晶闸管(GTO)或大功率晶体管(GTR)之类的低速自关断开 关器件作为开关。中小功率直流开关电源的主电路大多采用以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或场效 应晶体管(MOSFET)为开关的电压源模式的逆变电路。这种结构的直流开关电源有如下问 题,限制了其在直流高电压大功率领域的应用1)逆变器输出侧需要滤波电感,在输出电压很高时,输出电感工艺复杂、体积大、 成本高;2)输出侧整流电路的快恢复二极管或高压硅堆的反向恢复特性很差,很容易造成 二极管或高压硅堆击穿;3)随功率变大,逆变变压器的磁不对称问题很难解决,容易造成逆变桥开关过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其 主要用作中大功率高压直流开关电源,不仅体积小、成本低,而且性能好。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 电源,包括电压源模块、逆变模块和整流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电感电路单元;所述电压源模块包括三相交流电源、三相相控整流桥、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 电感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功率电阻、第二功率电阻、二极管、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所述逆变 模块包括逆变桥和逆变变压器,所述整流模块包括整流桥和第三电容;其中,所述三相相控整流桥输入侧的A端、B端和C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输出侧 的A端、B端和C端相连接,三相相控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电感的一端相连接,负极 输出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和逆变桥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一电 容的另一端、第一功率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一功 率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功率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正极端相连接;所述 逆变桥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功率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负极端相 连接;所述逆变变压器的输入侧分别与逆变桥输出侧的A端和B端相连接,输出侧分别与整 流桥输入侧的A端和B端相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 正极相连接,负极输出端与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和负载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三相相控整流桥的开关元器件采用可关断晶闸管。所述逆变桥的开关元器件采用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整流桥的开关元器件采用高压硅堆。所述的第一电感与第一电容构成低通滤波器。所述的第一功率电阻和二极管以及第二功率电阻与第二电容并联的电路单元顺 序串联构成电感开路续流保护电路单元。进一步地,所述三相相控整流桥的G端连接有第一脉冲控制电路。所述逆变桥的G端连接有第二脉冲控制电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构成一种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开关电源。其高压输出端动态特性呈近似恒 流源特性,去除了传统的体积大、工艺复杂、成本昂贵的高频高压输出滤波电感;显著降低 了高压输出侧整流桥的高压硅堆在反向恢复期的di/dt,明显降低了其故障率和开关损耗; 显著降低了逆变桥的开关管的通/断应力和损耗,彻底解决了电压源模式中逆变变压器的 偏磁问题,大幅提高了系统可靠性。2)以相控整流桥为主构成了电流可调电流源。不仅具备软启动能力;而且如果在 三相相控整流桥和逆变桥的脉冲控制电路与输出的电压电流之间建立反馈环路,可实现自 动稳压功能。3)引入了由第一功率电阻、快恢复的二极管、第二功率电阻和大容量单极性第二 电容构成的电感开路续流保护电路。当开关电源负载过流或负载异常,需快速关断逆变桥 时,电感开路续流保护电路起到续流和吸收逆变桥直流侧尖峰电压作用,成功解决了电流 源模式开关电源的逆变桥开路后的电感续流问题。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该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包括电压源模块、电感 电路单元、逆变模块和整流模块。所述电压源模块包括三相交流电源VS、开关元器件采用可 关断晶闸管的三相相控整流桥BD1、第一电感Ll和第一电容Cl,所述电感电路单元包括第 一功率电阻R1、第二功率电阻R2、二极管Dl和第二电容C2,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开关元器件 采用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的逆变桥BD2和逆变变压器T1,所述整流模块包 括关元器件采用高压硅堆的整流桥BD3和第三电容C3 ;所述的第一电感Ll与第一电容Cl 构成低通滤波器;所述三相相控整流桥BDl的G端连接有第一脉冲控制电路CUl,所述逆变 桥BD2的G端连接有第二脉冲控制电路⑶2。如图2所示,所述三相相控整流桥BDl输入侧的A端、B端和C端分别与三相交流 电源VS输出侧的A端、B端和C端相连接,三相相控整流桥BDl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电感 Ll的一端相连接,负极输出端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和逆变桥BD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 述第一电感Ll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一功率电阻Rl的一端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一端与第一功率电阻Rl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功 率电阻R2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正极端相连接;所述逆变桥BD2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二电 感L2的另一端、第二功率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负极端相连接;所述逆变变压 器Tl的输入侧分别与逆变桥BD2输出侧的A端和B端相连接,输出侧分别与整流桥BD3输 入侧的A端和B端相连接;所述整流桥BD3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负载ZL 的正极相连接,负极输出端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负载ZL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一脉 冲控制电路CUl与三相相控整流桥BDl的G端相连接,第二脉冲控制电路CU2与逆变桥BD2 的G端相连接。
权利要求
1.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包括电压源模块、逆变模块和整流模块, 其特征是,还包括电感电路单元;所述电压源模块包括三相交流电源(VS)、三相相控整流桥(BDl)、第一电感(Li)和第 一电容(Cl),所述电感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功率电阻(Rl)、二极管(Dl)、第二功率电阻(R2)、 第二电容(以)和第二电感(L2),所述逆变模块包括逆变桥(BM)和逆变变压器(Tl),所述 整流模块包括整流桥(BD!3)和第三电容(C3);其中,所述三相相控整流桥(BDl)输入侧的A端、B端和C端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VS) 输出侧的A端、B端和C端相连接,三相相控整流桥(BDl)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电感(Li)的 一端相连接,负极输出端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和逆变桥(BD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 述第一电感(Li)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一功率电阻(Rl)的一端和第二电 感(U)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一端与第一功率电阻(Rl)的另一端相连接,另 一端与第二功率电阻(R2)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正极端相连接;所述逆变桥(BD2)的 正极输入端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功率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负 极端相连接;所述逆变变压器(Tl)的输入侧分别与逆变桥(BM)输出侧的A端和B端相连 接,输出侧分别与整流桥(BD;3)输入侧的A端和B端相连接;所述整流桥(BD!3)的正极输出 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负载(ZL)的正极相连接,负极输出端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 端和负载(ZL)的负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其特征是,所述 三相相控整流桥(BDl)的开关元器件采用可关断晶闸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其特征是,所述 逆变桥(BD2)的开关元器件采用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其特征是,所述 整流桥(BD3)的开关元器件采用高压硅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其特征是,所述 的第一电感(Li)与第一电容(Cl)构成低通滤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其特征是,所述 的第一功率电阻(Rl)和二极管(Dl)以及第二功率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的电路 单元顺序串联构成电感开路续流保护电路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其特 征是,所述三相相控整流桥(BDl)的G端连接有第一脉冲控制电路(CUl)。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其特 征是,所述逆变桥(BD2)的G端连接有第二脉冲控制电路(CU2)。
全文摘要
一种基于电流源模式的高频高压直流开关电源,包括电压源模块、电感电路单元、逆变模块和整流模块;电压源模块包括三相交流电源、三相相控整流桥、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电感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功率电阻、第二功率电阻、二极管、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逆变模块包括逆变桥和逆变变压器,整流模块包括整流桥和第三电容。本发明的高压输出端动态特性呈近似恒流源特性,去除了传统的高频高压输出滤波电感,降低了其故障率和开关损耗,彻底解决了电压源模式中逆变变压器的偏磁问题;具备软启动能力,可以建立控制反馈环路实现自动稳压功能;引入了电感开路续流保护电路,解决了电流源模式开关电源的逆变桥开路后的电感续流问题。
文档编号H02M3/335GK102148571SQ20111009816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
发明者孟令国, 张玉婷, 李建文, 蔡洪宝, 邢建平, 邱雪梅 申请人:济南卓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