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683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桥LLC谐振转换器。
背景技术
关于半桥LLC谐振转换器,近年来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包括变压器,因此分析时可将其分为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原边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谐振电感LS、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容CS。其中,二极管DS1、DS2分别为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 的体二极管。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串联组成半桥电路100,半桥电路100的一端连接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正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负输出端;谐振电感 LS、变压器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容CS串联组成谐振体200,谐振体200 —端连接半桥电路 100的中点,另一端连接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负输出端。该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在器件选择方面有一些限制,主要地即是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需选择带有快恢复体二极管的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简称为M0SFET),原因是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在电路启动工作瞬间会在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DS2上形成过零反向的强电流,即在短时间内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DS2上的电流会从一个方向的一个值转变成反向的一个值,且两个值之间差值较大。因此如果MOS 管的体二极管不能快速恢复,MOS管将在瞬间烧毁。因此也就需要选择带快恢复体二极管的MOS管作为电路的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以确保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在启动瞬间的可靠性。然而这种器件选择的限制,一方面限制了对MOS管选择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 LLC谐振转换器的电路成本较高。同时由于该LLC谐振转换器自身工作特点, 如果电路设计参数选择不当,也同样会降低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半桥 LLC谐振转换器,能提高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从而不必要求开关管必须选择带快恢复体二极管的MOS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包括原边电路,所述原边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谐振电感、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谐振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串联组成半桥电路,所述半桥电路的一端连接前级电路输出端的正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前级电路输出端的负输出端;所述谐振电感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串联后一端连接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另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前级电路输出端的负输出端;所述半桥LLC谐振转换器还包括均压电路,所述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级电路输出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级电路输出端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所述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或,所述谐振电感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串联相连端,或,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半桥LLC谐振转换器还包括箝位电路,所述箝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
~■丄山一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电路中增加均压电路,使得谐振体电容两端的电压预先充电到前级电路输出端电压的一半,从而使得启动瞬间谐振体内的电流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的转变比较平稳,即与谐振体构成回路的开关管的体二极管内流过的电流比较平稳,从而提高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电路本身开关管的选择灵活性更高,可以选择不含有快恢复体二极管的MOS管应用于电路中,因此也可降低电路本身的成本。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中增加均压电路之前的启动瞬间工作过程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中增加均压电路之后的启动瞬间工作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二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三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四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五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六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七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如图2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半桥LLC 谐振转换器包括原边电路,原边电路包括半桥电路100、谐振体200和均压电路300。半桥电路100包括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其中,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串联组成半桥电路100,半桥电路100的一端连接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正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负输出端。二极管DS1、DS2分别为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谐振体200包括谐振电感LS、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容CS。谐振电感LS和变压器原边线圈T-A串联连接,谐振电感LS的第一端连接半桥电路100的中点,谐振电感LS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第一端,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第二端连接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谐振电容CS的第二端连接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负输出端。均压电路300包括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相等,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至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正输出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至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负输出端,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取前级电路输出端Vi大小为400V,分析本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在增加均压电路之前和增加均压电路之后的启动瞬间的工作过程。增加均压电路之前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所施加的驱动信号如图3中所示P-Ql和P-Q2所示,图中信号P-Ql为第一开关管Ql 的控制端所施加的驱动信号,信号P-Q2为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所施加的驱动信号,信号 P-Ql和信号P-Q2驱动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间隔导通,且两者导通前后间隔死区时间。增加均压电路之前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电路启动瞬间的工作过程为如图3所示,启动时刻为t0时刻,启动前,即t0时刻前,第一开关管Ql与第二开关管Q2均未导通,半桥电路中点(即图2中A点)与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即图2中B点) 的电压均为零,谐振体200内没有电流流过。t0时刻时启动,t0 tl时间段内第二开关管Q2导通,A点电压仍为零,而此时B 点电压仍为零,则施加在变压器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感LS两端的电压即A、B两点电压差值,仍为零,则谐振体200内没有电流流过。tl t2时间段内为死区时间(即第一开关管Ql与第二开关管Q2都不导通的时间定义为死区时间),由于开关管Ql与Q2均不导通,谐振体200内电流仍为零。t2 t3时间段内第一开关管Ql导通,A点的电压瞬时变为400V,而此时B点电压仍为零,则施加在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感LS两端的电压为400V,谐振体200流经电流 IL,方向为A点一谐振电感LS —变压器原边线圈T-A — B点一谐振电容CS —地(为描述方便,将此方向定义为正向,后续描述谐振体200中流过的电流方向与此方向相反则称为反向),大小为由零正向增大至II,Il的值约为(400V*T1)/(LT+LS),其中Tl为第一开关管 Ql导通的时间,LT为变压器的漏感。t3 t4时间段内开关管Ql、Q2均不导通,A点的电压瞬时变为0,此时由于谐振电感LS和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感性特性,谐振体200内电流IL无法突变为零,而是从Il 缓慢减小,方向为谐振电感LS —变压器原边线圈T-A — B点一谐振电容CS —第二开关管 Q2体二极管DS2 — A点,仍为正向。因此,此时第二开关管Q2内流过电流IS,方向为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DS2的阳极到阴极,也即宏观上为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到漏极(将第二开关管Q2此方向的电流定义为反向,后续描述第二开关管Q2上流过的电流方向与此方向相反则称为正向),大小即同谐振体内电流IL,从Il减小。t4 t5时间段内第二开关管Q2导通,A点的电压仍为0,谐振体200内电流IL 继续减小,方向为谐振电感LS —变压器原边线圈T-A — B点一谐振电容CS —第二开关管 Q2 —A点,仍为正向。而第二开关管Q2内电流也减小。t5 t6时间段内开关管Q1、Q2均不导通,A点的电压仍为0,则谐振体200内电流IL仍继续,减小至12,方向为谐振电感LS —变压器原边线圈T-A — B点一谐振电容CS — 第二开关管Q2体二极管DS2 — A点,仍为正向。第二开关管Q2内电流(此时也即体二极管 DS2内电流)也减小,减小至12。t6时刻时,第一开关管Ql导通,A点的电压瞬时变为400V,则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DS2被瞬时施加400V的反向电压,而由于体二极管DS2在t6时刻之前的电流方向与当前施加的电压方向相反,体二极管DS2将在极高能量冲击下完成电流反向并截止,此时有很大的电流流经第一开关管Ql与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DS2,通常此时的电流达到的值13会远远大于谐振体之前流过的电流II、12,对两个开关管造成很大的能量冲击,若第二开光管Q2的体二极管DS2不能快速恢复,则开关管将在瞬间烧毁。根据上述启动瞬间的工作过程分析,增加均压电路之前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启动瞬间可靠性不高,必须选择带快恢复的体二极管。增加均压电路之后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所施加的驱动信号仍然为P-Ql和P-Q2,即第一开关管Ql和第二开关管Q2仍然被驱动间隔导通,且两者导通前后间隔死区时间。增加均压电路之后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电路启动瞬间的工作过程为如图4所示,启动时刻为t0时刻,启动前,即t0时刻前,由于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组成的均压电路的存在,A点与B点的电压均被充电至200V,而由于此时第一开关管Ql与第二开关管Q2均未导通,所以谐振体200内没有电流流过。t0时刻时启动,t0 tl时间段内第二开关管Q2导通,A点电压为零,而此时B点电压为200V,则施加在变压器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感LS两端的电压即A、B两点电压差值,为-200V,则谐振体200内流经电流IL,方向为B点一变压器原边线圈T-A —谐振电感 LS —A点一第二开关管Q2—谐振电容CS,方向即为反向的,大小为由零反向增大至111, 111的值约为O00V*T2)/(LT+LS),其中T2为第二开关管Q2导通的时间,LT为变压器的漏感。此时第二开关管Q2内流过电流IS,方向为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到源极,为正向,大小即同谐振体内电流IL,从零增大到111。tl t2时间段内,开关管Ql、Q2均不导通,而由于谐振电感LS和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感性特性,谐振体200内电流IL无法突变,会迫使电流从第一开关管Ql的体二极管DSl流出,A点电压瞬时变为400V左右,则谐振体200内电流IL从111减小。而此时第二开关管Q2不导通,且体二极管DS2也不参与工作,因此其内流过电流IS为零。t2 t3时间段内第一开关管Ql导通,A点的电压之前已变为400V,则第一开关管 Ql可实现ZVS (零电压开通),而此时B点电压为200V,则施加在变压器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感LS两端的电压为200V,谐振体200流经电流IL,会继续减小至过零正向增大为122。 而此时二开关管Q2不导通,且体二极管DS2也不参与工作,因此其内流过电流IS仍为零。t3 t4时间段内开关管Q1、Q2均不导通,A点的电压瞬时变为0,此时谐振体200 内电流IL无法突变为零,而是从122缓慢减小,方向仍为正向。该正向电流会流经第二开关管Q2的体二极管DS2,也即反向的电流,大小即同谐振体内电流IL,其值为从电流值122 减小。t4 t5时间段内第二开关管Q2导通,A点的电压之前已变为0,则第二开关管Q2 实现可ZVS,而此时B点电压为200V,则施加在变压器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感LS两端的电压为-200V,因此谐振体200流经电流IL,会继续减小至过零反向增大为133。而此阶段第二开关管Q2导通,因此第二开关管Q2的电流IS会从反向过零正向增大为电流值133,此时回到tl时刻的情形。当t5时刻到来时,即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t5 t9时间段t5 t6时间段内开关管Q1、Q2均不导通,此阶段重复tl t2时间段内的工作过程;t6 t7时刻段内第一开关管Ql导通,此阶段重复t2 t3时间段内的工作过程;t7 伪时刻段内开关管Ql、Q2均不导通,此阶段重复t3 t4时间段内的工作过程J8 t9时刻段内第二开关管Q2导通, 此阶段重复t4 t5时间段内的工作过程。根据上述启动瞬间的工作过程分析,增加均压电路之后,启动瞬间谐振体内的电流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的转变比较平稳,不会出现施加在开关管上的电流方向与当前施加的电压方向相反的情形,从而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提高,开关管不必一定选择带快恢复的体二极管。而由于开关管可以选择未含有快恢复体二极管的MOS 管应用于电路中,因此也可降低电路本身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箝位电路400。如图5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原边电路还包括箝位电路400,箝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阳极连接至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中增加箝位电路,通过箝位电路使得谐振电容CS上的电压被分别钳位在400V或OV左右,在负载切换、输出短路等瞬态工作时,对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均压电路300连接位置不同,即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谐振电感LS和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相连端。如图6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原边电路的均压电路200,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仍然连接至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正输出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仍然连接至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负输出端,但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谐振电感LS和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相连端。将均压电路连接在谐振电感LS和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相连端,同样能将A点与B点的电压预先充电至200V,则电路工作过程仍同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仍然能提高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均压电路300连接位置不同,即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半桥电路的中点。如图7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原边电路的均压电路200,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仍然连接至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正输出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仍然连接至前级电路输出端Vi的负输出端,但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半桥电路100的中点。将均压电路连接在半桥电路100的中点,同样能将A点与B点的电压预先充电至200V,则电路工作过程仍同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仍然能提高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谐振体200内变压器原边线圈T-A与谐振电感LS串联形式不同。如图8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原边电路的谐振体200内,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第一端连接半桥电路100的中点,变压器原边线圈 T-A的第二端连接谐振电感LS的第一端,谐振电感LS的第二端连接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 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虽然谐振体200内变压器原边线圈T-A与谐振电感LS串联形式的不同,谐振转换器工作时同样能将A点与B点的电压预先充电至200V,则电路工作过程仍同具体实施方式
一中,仍然能提高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与具体实施方式
五的不同之处在于均压电路300连接位置不同,即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谐振电感LS和变压器原边线圈T-A的相连端。如图9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半桥LLC 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原边电路的均压电路200中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 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变压器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感LS的相连端。该电路工作过程仍同具体实施方式
五,仍然能提高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七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与具体实施方式
五的不同之处在于均压电路300连接位置不同,即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半桥电路的中点。如图10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原边电路图, 原边电路的均压电路200中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半桥电路100的中点。该电路工作过程仍同具体实施方式
五,仍然能提高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包括原边电路,所述原边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谐振电感(LS)、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和谐振电容(CS);所述第一开关管 (Ql)和第二开关管(Q2)串联组成半桥电路,所述半桥电路的一端连接前级电路输出端的正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前级电路输出端的负输出端;所述谐振电感(LS)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串联后一端连接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另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前级电路输出端的负输出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桥LLC谐振转换器还包括均压电路,所述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 (R2),所述第一电阻(Rl)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级电路输出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级电路输出端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或,所述谐振电感(LS)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串联相连端,或,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LLC谐振转换器还包括箝位电路,所述箝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一二极管 (Dl)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 (T-A)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所述谐振电容 (CS)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 (T-A)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所述谐振电感 (LS)和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的相连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 (T-A)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所述半桥电路的中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 (T-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一端,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 (T-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一端,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和所述谐振电感(LS)的相连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 (T-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T-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一端,所述谐振电感(LS)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容(CS)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所述半桥电路的中点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包括原边电路,原边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谐振电感、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谐振电容;还包括均压电路,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阻值相等;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前级电路输出端的正输出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前级电路输出端的负输出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后连接至谐振电容的第一端,或,谐振电感与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串联相连端,或,半桥电路的中点。本实用新型的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电路中增加均压电路,使得启动瞬间谐振体内的电流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的转变比较平稳,从而提高半桥LLC谐振转换器的启动瞬间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H02M3/338GK202135059SQ20112022744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唐依兴, 李战伟, 郑学亮, 钟启豪, 陈士政 申请人: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