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1482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要求日益提高,电子设备正向着小型化、小功率化发展,因此,小型化、轻量化的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也获得到了用户的青睐。现有技术中,一般的电源适配器是采用次级反馈,次级反馈一般需要使用到 TL431、光耦以及跟TL431、光耦匹配的几个电阻、电容;为了通过EMI测试,一般需要使用Y 电容才能达到要求。这种电路使用的元器件较多,使得电源适配器不能适应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而且由于元器件较多,电源适配器的成本也较高,不能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该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具有元器件少、成本低,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的特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该小功率电源适配器所使用元器件少,成本较低,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设置有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F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初级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所述初级整流电路单元设置为整流桥;所述初级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电容Cl、电容C2、电感Li、电感L2和电阻Rl ;所述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Y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 D8、变压器Tl和芯片Ul ;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1、电阻R12、电感L3和二极管D7 ;所述保险管Fl —端与交流输入端L连接,保险管Fl另一端与整流桥第1脚连接, 交流输入端N与整流桥第3脚连接,整流桥第2脚与电感Ll 一端、电阻Rl —端、电容Cl正极连接,整流桥第4脚与电容Cl负极、电感L2 —端连接;电感Ll另一端、电容C2正极、电阻Rl另一端、电阻R2—端、电阻R4—端、电容C4 一端、电容CYl —端与变压器Tl第1脚连接;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负极接电源地;电阻R2另一端与电阻R3 —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5 —端、二极管D6负极与芯片Ul的VDD端连接;电阻R6 —端与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 —端、电阻R8 —端与变压器Tl第5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变压器Tl的第4脚接电源地;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 —端、二极管D8的负极与芯片Ul的INV 端连接,电容C3 —端与芯片Ul的COMP端连接,电容C3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二极管D8 正极端、电阻RlO —端接电源地;电阻RlO另一端与芯片Ul的CS端连接,芯片Ul的GNDl端、GND2端接电源地;电阻R5 —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与二极管D5 负极连接,二级管D5正极、变压器Tl第3脚、芯片Ul的Drainl端与芯片Ul的Drain2端连接;变压器Tl第10脚、电阻Rll —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阻Rll另一端与电容C6 —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电容C7正极、二极管D7负极与与电感L3 —端连接,电感L3另一端与电容C8正极、电阻R12 —端、直流输出端V+连接,变压器Tl第6脚、电容CYl另一端、 电容C7负极、电容C8负极、电阻R12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上述芯片Ul的型号为0B2535。上述保险管Fl的电阻值设置为10欧、额定功率为1W。上述变压器Tl的型号为EE16。上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FR107,所述二极管D6的型号为FR103,所述二极管D8的型号为IN4148。上述电容Cl设置为4. 7微法,所述电容电容C2设置为4. 7微法,所述电感Ll设置为1毫亨,所述电感L2设置为6. 8毫亨,所述电阻Rl设置为4. 7千欧。上述电阻R2设置为1兆欧,所述电阻R3设置为1兆欧,所述电阻R4设置为200 千欧,所述电阻R5设置为200欧,所述电阻R6设置为10欧,所述电阻R7设置为3千欧,所述电阻R8设置为24. 9千欧,所述电阻R9设置为3千欧,所述电阻RlO设置为2欧。上述电容C3设置为1微法,所述电容C4设置为2. 2纳法,所述电容C5设置为10 微法,所述电容CYl设置为1纳法。上述电容C6设置为1纳法,所述电容C7设置为680微法,所述电容C8设置为220微法。上述电阻Rll设置为47欧,所述电阻R12设置为1千欧。本实用新型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元器件少成本低的特点, 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的特点。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0036]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如图1所示,设置有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 F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初级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初级整流电路单元设置为整流桥。初级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电容Cl、电容C2、电感Li、电感L2和电阻Rl。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 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Y1、二极管D5、二极管 D6、二极管D8、变压器Tl和芯片Ul。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 电阻R11、电阻R12、电感L3和二极管D7。保险管Fl —端与交流输入端L连接,保险管Fl另一端与整流桥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与整流桥第3脚连接,整流桥第2脚与电感Ll 一端、电阻Rl —端、电容Cl正极连接,整流桥第4脚与电容Cl负极、电感L2 —端连接。电感Ll另一端、电容C2正极、电阻Rl另一端、电阻R2 —端、电阻R4 —端、电容C4 一端、电容CYl —端与变压器Tl第1脚连接。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负极接电源地。电阻R2另一端与电阻R3 —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5 —端、二极管D6负极与芯片Ul的VDD端连接。电阻R6 —端与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 —端、电阻R8 —端与变压器Tl第5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变压器Tl的第4脚接电源地。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 —端、二极管D8的负极与芯片Ul的INV 端连接,电容C3 —端与芯片Ul的COMP端连接,电容C3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二极管D8 正极端、电阻RlO —端接电源地。电阻RlO另一端与芯片Ul的CS端连接,芯片Ul的GNDl端、GND2端接电源地。电阻R5 —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与二极管D5 负极连接,二级管D5正极、变压器Tl第3脚、芯片Ul的Drainl端与芯片Ul的Drain2端连接。变压器Tl第10脚、电阻Rll —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阻Rll另一端与电容C6 —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电容C7正极、二极管D7负极与与电感L3 —端连接,电感L3另一端与电容C8正极、电阻R12 —端、直流输出端V+连接,变压器Tl第6脚、电容CYl另一端、 电容C7负极、电容C8负极、电阻R12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芯片Ul的型号为0B2535。保险管Fl的电阻值设置为10欧、额定功率为1W。该小功率电源适配器,采用初级反馈调整技术,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光耦、TL431以及与光耦、TL431匹配的电阻电容;通过变压器的特殊设计,不需要使用Y电容即可满足EMI 要求;使用0B2535型号的芯片U1,可实现斩波及PWM控制,将直流变成交流,整个电路使用元器件少,成本更低。本实用新型具备使用元器件少,使用该电路制成的充电器节省成本,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等特点。实施例2。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0053]变压器Tl的型号为EE16。二极管D5的型号为FR107,二极管D6的型号为FR103, 二极管D8的型号为IN4148。电容Cl设置为4. 7微法,电容电容C2设置为4. 7微法,电感Ll设置为1毫亨,电感L2设置为6. 8毫亨,电阻Rl设置为4. 7千欧。电阻R2设置为1兆欧,电阻R3设置为1兆欧,电阻R4设置为200千欧,电阻R5 设置为200欧,电阻R6设置为10欧,电阻R7设置为3千欧,电阻R8设置为24. 9千欧,电阻R9设置为3千欧,电阻RlO设置为2欧。电容C3设置为1微法,电容C4设置为2. 2纳法,电容C5设置为10微法,电容CYl 设置为1纳法。电容C6设置为1纳法,电容C7设置为680微法,电容C8设置为220微法。电阻Rll设置为47欧,电阻R12设置为1千欧。该小功率电源适配器,采用初级反馈调整技术,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光耦、TL431以及与光耦、TL431匹配的电阻电容;通过变压器的特殊设计,不需要使用Y电容即可满足EMI 要求;使用0B2535型号的芯片U1,可实现斩波及PWM控制,将直流变成交流,整个电路使用元器件少,成本更低。本实用新型具备使用元器件少,使用该电路制成的充电器节省成本,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等特点。该小功率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为6W/0. 75A。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 F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初级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所述初级整流电路单元设置为整流桥;所述初级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电容Cl、电容C2、电感Li、电感L2和电阻Rl ; 所述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 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Y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8、变压器Tl和芯片Ul ;所述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1、电阻R12、电感L3 和二极管D7 ;所述保险管Fl —端与交流输入端L连接,保险管Fl另一端与整流桥第1脚连接,交流输入端N与整流桥第3脚连接,整流桥第2脚与电感Ll 一端、电阻Rl —端、电容Cl正极连接,整流桥第4脚与电容Cl负极、电感L2 —端连接;电感Ll另一端、电容C2正极、电阻Rl另一端、电阻R2 —端、电阻R4 —端、电容C4 一端、电容CYl —端与变压器Tl第1脚连接; 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负极接电源地;电阻R2另一端与电阻R3 —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5 —端、二极管D6负极与芯片Ul的VDD端连接;电阻R6 —端与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阻R7 —端、电阻R8 —端与变压器Tl第5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变压器Tl的第4脚接电源地;电阻R7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 —端、二极管D8的负极与芯片Ul的INV端连接,电容C3 —端与芯片Ul的COMP端连接,电容C3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二极管D8正极端、电阻RlO —端接电源地;电阻RlO另一端与芯片Ul的CS端连接,芯片Ul的GNDl端、GND2端接电源地; 电阻R5 —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电阻R5另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连接,二极管D5正极、变压器Tl第3脚、芯片Ul的Drainl端与芯片Ul的Drain2端连接; 变压器Tl第10脚、电阻Rll —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阻Rll另一端与电容C6 一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电容C7正极、二极管D7负极与与电感L3 —端连接,电感L3另一端与电容C8正极、电阻R12 —端、直流输出端V+连接,变压器Tl第6脚、电容CYl另一端、电容 C7负极、电容C8负极、电阻R12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端V-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l的型号为 0B2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管Fl的电阻值设置为10欧、额定功率为1W。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l的型号为EE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 FR107,所述二极管D6的型号为FR103,所述二极管D8的型号为IN414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l设置为4.7微法,所述电容电容C2设置为4. 7微法,所述电感Ll设置为1毫亨,所述电感L2设置为6. 8 毫亨,所述电阻Rl设置为4. 7千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设置为1兆欧, 所述电阻R3设置为1兆欧,所述电阻R4设置为200千欧,所述电阻R5设置为200欧,所述电阻R6设置为10欧,所述电阻R7设置为3千欧,所述电阻R8设置为24. 9千欧,所述电阻 R9设置为3千欧,所述电阻RlO设置为2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3设置为1微法,所述电容C4设置为2. 2纳法,所述电容C5设置为10微法,所述电容CYl设置为1纳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6设置为1纳法, 所述电容C7设置为680微法,所述电容C8设置为220微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ll设置为47 欧,所述电阻R12设置为1千欧。
专利摘要一种小功率电源适配器,包括交流输入端L、交流输入端N、保险管F1、初级整流电路单元、初级滤波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输出端V+和直流输出端V-;初级滤波电路单元设置有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感L2和电阻R1;逆变电路单元设置有电阻R2至R10、电容C3至C5、电容CY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8、变压器T1和芯片U1;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11、电阻R12、电感L3和二极管D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元件少、成本低、小型化、轻量化的特点。
文档编号H02M3/24GK202334339SQ20112045723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何爱平, 佘添记, 宋春林, 燕云峰, 赵星宝, 邹进 申请人:东莞市盈聚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