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流保护电路及播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482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流保护电路及播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的过流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及播放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专用的过流保护芯片来实现对播放器中USB/HDMI输出接ロ的过流保护。然而该过流保护芯片的价格很高,并且在设计播放器输出接ロ的过流保护电路时,只能选定ー种过流保护芯片。而选定了过流保护芯片就选定了播放器输出接ロ的过流保护点,从而使得现有技术中的播放器输出接ロ过流保护电路不能灵活地调整其过流保护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且能对过流保护点进行灵活调整的过流保护电路及播放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及主系统电路,还包括开关电路、过流调整电路及反馈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状态,所述过流调整电路用于调整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点,所述反馈电路用于监控所述电压输出端的电流大小。优选地,所述过流调整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九电阻及第十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相互并联后,其一共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另ー共同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相互串联后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和地之间。优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相互并联后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过流调整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八电阻分别与所述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电容、第三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过流调整电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电容相互串联后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电容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电容与地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连接。优选地,所述开关电路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过流调整电路中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0009]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中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于所述过流调整电路中第九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及第四三极
管均为NPN极管。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播放器,包括输出接ロ,所述输出接ロ包括上述的过流保护电路。优选地,所述输出接ロ包括USB输出接口和HDMI输出接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过流保护电路,采用电阻、电容及三极管等小器件的组合取代 了现有技术中播放器输出接ロ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芯片,不仅很好的解决了播放器输出接ロ的过流保护问题,还降低了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播放器输出接ロ的不同输出要求对其输出接ロ的过流保护点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扩大了该过流保护电路的应用范围。

图I是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參照附图做进ー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ー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參照图1,图I是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包括电压输入端I、开关电路2、过流调整电路3、电压输出端4、反馈电路5及主系统电路6。其中,开关电路2连接于电压输入端I和过流调整电路3之间,过流调整电路3还分别与电压输出端4及反馈电路5连接,反馈电路5还分别与主系统电路6及开关电路2连接。具体的,开关电路2用于控制该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状态,当该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端4的输出电流值过大吋,即大于预设过流保护点时,则关断该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当该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值小于预设过流保护点时,则让该过流保护电路处于正常的输出电压状态;过流调整电路3用于调整该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点;反馈电路5用于监控该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端4的输出电流大小,当反馈电路5监测到电压输出端4的输出电流大于预设过流保护点吋,反馈电路5控制开关电路2为关断状态,使得开关电路2关断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当反馈电路5监测到电压输出端4的输出电流小于预设过流保护点时,反馈电路5控制开关电路2为导通状态,使得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处于正常的输出电压状态。參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开关电路2、过流调整电路3、反馈电路5,图中VCC表示电压输入端的输入电压,VO表示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而PCOHD表不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其中过流调整电路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九电阻R9及第十电阻R10,其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相互并联后,其一共同端与开关电路2连接,另ー共同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而第九电阻R9及第十电阻RlO相互串联后的一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九电阻R9及第十电阻RlO相互串联后的另一端与地连接。开关电路2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三极管Ql及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l为PNP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其中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相互并联后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经过流调整电路3中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经第八电阻R8分别与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PCOHD及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而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连接。反馈电路5包括第i^一电阻RlI、第十二电阻R12、电容Cl、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均为NPN三极管。其中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第十一电阻Rll连接于过流调整电路3中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lO之间,第十二电阻R12和电容Cl相互串联后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和地之间,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于第十二电阻R12和电容Cl之间,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容Cl与地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PCOHD连接。本实施例所预设的过流保护点为I. 1A,其工作原理如下当电路上电瞬间,电压输入端的输入电压VCC通过第十二电阻R12给电容Cl充电,使得在电路的上电瞬间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处于低电平,从而第四三极管Q4截止,从而使得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PCOHD为高电平,从而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一三极管Ql饱和导通,从而电压输出端处于正常的输出电压状态。本实施例由于电容Cl的存在,避免了电路上电瞬间第四三极管Q4比第三三极管Q3提前导通而使第二三极管Q2截止,从而使第一三极管Ql关闭的问题发生。当电路上电后其输出正常电流值吋,即输出电流小于500mA吋,电路经过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分压以及经过相互串联的第九电阻R9及第十一电阻Rll的分压后,使得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大于0. 7V,从而使得第三三极管Q3饱和导通,从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及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均为低电平,从而使得第四三极管Q4截止,从而使得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PCOHD为高电平,从而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一三极管Ql饱和导通,从而电路的电压输出端处于正常输出电压状态,同时主系统电路侦查到其过流信号检测脚PCOHD为高电平,因此主系统电路知道该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端处于正常输出电压状态。当电路上电后其输出电流值过大时,即输出电流值超过本实施例所预设的过流保护点I. IA吋,电路经过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分压以及经过相互串联的第九电阻R9及第十一电阻Rll的分压后,使得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其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 7V,从而使得第三三极管Q3截止,第四三极管Q4饱和导通,从而使得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PCOHD为低电平,从而第二三极管Q2截止,第一三极管Ql关闭,从而关断了电路的电压输出,同时主系统电路侦查到其过流信号检测脚PCOHD为低电平,因此主系统电路知道该过流保护电路处于过流保护状态。[0029]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点的调整原理如下当电路上电后,若其输出电流值超过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预设的过流保护点I. IA吋,电路经过相互并联的第ー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分压后的电压低于4. 75V,该4. 75V的电压再经过第九电阻R9及第十一电阻Rll的分压后,使得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其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 7V,从而使得第三三极管Q3截止,第四三极管Q4饱和导通,从而使得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PCOHD为低电平,从而第二三极管Q2截止,第一三极管Ql关闭,从而关断了电路的电压输出。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之前的电压为5V,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并联阻值为0. 25欧姆,流过的电流为1A,则经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 R4分压之后的电压为4. 75V(5-0. 25*1 = 4. 75)。由于根据上面所述,当经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分压之后的电压低于4. 75V时,第一三极管Ql为关闭状态,其关断了电路的电压输出,使得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处于过流保护状态。因此,若调节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并联阻值,使其并联阻值变小,则需要流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电流大于IA时,经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分压之后的电压才能低于
4.75V,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其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才会小于0. 7V,第一三极管Ql也会处于关闭状态,从而才会关断电路的电压输出。因此,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点是随着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并联阻值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即通过调整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并联阻值即可调整本实用新型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播放器,该播放器包括USB输出接口和HDMI输出接ロ,输出接ロ包括过流保护电路,其过流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參照上面实施例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阻、电容及三极管等小器件的组合取代了现有技术中播放器输出接ロ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芯片,不仅很好的解决了播放器输出接ロ的过流保护问题,还降低了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播放器输出接ロ的不同输出要求对其输出接ロ的过流保护点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扩大了该过流保护电路的应用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及主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电路、过流调整电路及反馈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状态,所述过流调整电路用于调整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点,所述反馈电路用于监控所述电压输出端的电流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调整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九电阻及第十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相互并联后,其一共同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另一共同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相互串联后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和地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 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六电阻相 互并联后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过流调整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八电阻分别与所述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及所述第 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电容、第三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过流调整电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电容相互串联后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电容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电容与地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主系统电路的过流信号检测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过流调整电路中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中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于所述过流调整电路中第九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均为NPN极管。
8.一种播放器,包括输出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播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包括USB输出接口和HDMI输出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及播放器,其中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及主系统电路、开关电路、过流调整电路及反馈电路,其中开关电路用于控制过流保护电路的电压输出状态,过流调整电路用于调整过流保护电路的过流保护点,反馈电路用于监控电压输出端的电流大小。本实用新型不仅很好的解决了播放器输出接口的过流保护问题,还降低了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播放器输出接口的不同输出要求对其输出接口的过流保护点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扩大了该过流保护电路的应用范围。
文档编号H02H3/08GK202424107SQ20112053895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刘常绚, 孔庆荣, 陈信文 申请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